?

探析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體會

2022-07-17 05:15黃騰華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5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數學策略

黃騰華

摘要:數學知識被廣泛應用到不同的行業和領域中,同時滲透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化教學已經逐漸融入不同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數學學科的教學同樣需要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前導入、課堂探究以及課后實踐過程中都需要加入生活元素,真正打造一個提高學生能力、滿足學生需求的數學課堂。在數學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和生活場景構建生活情境,使學生能發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聯;從生活的角度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同時還可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不僅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抽象知識的難度,還能真正落實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具體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從生活中發現、理解數學知識。

一、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1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

雖然素質教育近來在我國如火如荼地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仍然在一些數學教師的心中根深蒂固。數學教學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只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而忽視將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空洞,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意愿和主體性,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和教學問題滲透到生活化元素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長期保持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1.2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學生的知識學習要經過知識發現、知識理解和知識應用三個階段,其中知識理解和應用是學習知識的高級階段。初中數學教學提倡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使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經驗的聯系,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以此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將所學知識與生活情境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系統理解和掌握,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1.3促進學生積累經驗,形成科學的數學學習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可以豐富學生對數學應用于生活的體驗,讓學生直面當前數學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對數學學習的個人見解,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以生活元素為基礎的初中數學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想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聯系生活案例,設置數學問題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然而,大部分學生缺乏應用意識,不能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在面對生活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為此,教師要聯系生活案例,設置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將問題與數學相結合,進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要在生活中搜集素材,讓學生能夠真正明白數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積極學習數學。

如在“統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任務:調查家中近一年的用電情況,記錄下這些數據,并將其制作成表格。教師應指導學生制作統計圖,并讓學生觀察統計圖,獨立思考,從圖中提取信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探究統計知識,鍛煉學生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樣的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還能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

2.2變革教學方式,融合情境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會做課本中的題目,思維活躍度不夠,因而難以遷移運用學習到的知識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手足無措。通過分析學生的習題完成情況可以發現,應用題是很多初中生認為難度較大的一類題型,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所了解的知識只是表面內容。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融合生活中的要素,創新教學模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程理論創設相應的情境,積極引導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數學理論,讓學生可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會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這個知識點時,在課前筆者結合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設計好的圖形變換視頻,讓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相似圖形變換的主要特點。之后筆者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共同探討“圖形是如何進行相似變換的”這一問題。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能積極地思考,結合課本知識理解了“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含義。在理解了圖形變換的含義之后,筆者結合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了相似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案例,如利用影子來計算建筑物的高度。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人影與建筑物之間的比例關系,便于學生理解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3生活化教學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可縮短生活和數學的距離。教學時,教師應找到與生活相關的點,通過問題導入、多媒體教學、微課等不同的教學方式,將數學應用于生活的一些實例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后,他們在課堂上會更加活躍,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熱情。如在講授“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水杯、蠟筆盒、遙控器等日常用品的模型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模型聯想,想到生活中相應的幾何圖形。教師可以提問:“看到蠟筆盒后,你們還能想象出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一些學生回答“摩天大樓”,有的學生回答“卡車的后車廂”。通過引入生活素材,學生可以看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2.4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價值

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問題,數學教師應該更進一步的觀察和了解學生,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或是鼓勵學生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講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以將數學思考方式運用其中,讓學生體驗數學本身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而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心理,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例如在初中數學講解“相遇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生活問題引出來:花花與小華約定在周末一起去玩耍,花花每分鐘行走60米,小華每分鐘行走70米,兩人走了5分鐘后,在動物園門口相遇,這時問花花與小華兩人的家到公園分別為多少米?教師在提出了這一問題后,學生開始了分析與交流,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探索。在學生結束討論后,教師為學生講解對應的定義與概念,并且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后,也可以靈活的運用這一內容。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進行妥善解決。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從學生生活經驗作為著手點,觀察現實生活,使學生可以充分站在數學思想的角度,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并且可以將數學精神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的自身數學核心素養與生活實踐進行完美的結合。

結語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不僅是當前教育改革所提出的要求,還是當代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現象,融合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構建生活情境,提出生活問題,開展生活實踐活動,使學生能更加高效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逐步落實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惠琴.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J].天津教育,2021(33).

[2]徐麗.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2).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初中數學策略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