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

2022-07-19 22:37蘇陽昱
民族文匯 2022年49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傳承

蘇陽昱

摘 要:如今,世界呈多元化發展態勢,社會已邁上信息化和數字化發展之路,文化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展,各國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因此,怎樣在數字化背景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好十分重要。鑒于此,詳細論述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進而更好地為行業的繁榮發展助力。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

引言

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一直是社會與媒體關注的焦點。當前,時代更替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因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具備的非物質性、文化性及民俗性特點疏離日常生活,脫節現代社會,地理區域零星,傳承人老齡化等隱形問題,使其在市場需求下難以維系,面臨失傳的窘境。非遺文化保護難度大,傳統代際傳遞、口傳心授的方式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無法真正達到對非遺文化的保護。隨著數字化技術發展,改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渠道和傳承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進行合理數字化采集、保存、展示與傳播,可為我國多樣性的非物質文化表現形式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傳播,從而推動我國文化產業不斷發展。

1.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傳承形式單一

在傳統媒體時代,非遺的傳承方式局限性極強。于代代相傳之中,傳承形式多為圖文記錄、口傳心授、外在模仿,其弊端暴露無遺,創新匱乏,因襲保守,非但沒有完整記錄非遺文化,甚至變形失真。非遺文化的前景應是市場化和時代化,但傳承手段和傳播力卻無法適應社會發展,以致知者甚少,失傳種類頻增。

1.2受眾局限導致傳承鏈斷裂

許多青年人表示:“非遺文化確實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段會去關注的藝術形式?!币妥邋\繡、新疆曲子、山東梆子、東北二人轉等非遺文化以老年群體為其擁躉。傳承及傳播方式僅為以老帶幼的言傳身教,于少年群體中只在課余淺嘗輒止,難成體系。同時,非遺的地域性特征導致傳承群體局限。傳承人受制于自身教育程度及思想守舊,難以走出去,引進來。

1.3有虛無實,敷衍了事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重申報、輕保護是普遍現象。馮驥才曾在采訪中說道:“申遺時,帶著政績需求,目的不純。申遺成功了,政績提升了,非遺就被扔在一邊了?!倍嗟厣岜局鹉?,宣傳時轟轟烈烈,但落實到保護上時悄無聲息;很多項目只有名字,而無傳承之實。如寧波灘簧、上蔡杠天神、廣東鶴舞等,只有傳人,難再組織具體的表演。再者,有的地方政府借保護非遺文化的噱頭乘虛而入,進行不合理開發,破壞非遺的“原生態性”,憑借知者寡而維者弱,為所欲為??傊?,非遺之立于當代已是進退維谷,且深陷過分依賴傳承人的泥潭。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盛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創愈甚,傳統方式恐難維系發展,由此觀之,另辟蹊徑,迫在眉睫。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崩脭底只襟w繼承創新,當為最優之選。

2.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

2.1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應用優勢

紙媒時代,大眾獲取信息途徑有限。5G時代來臨,較之新媒體傳播,傳統媒體傳播方式明顯滯后于時代。隨時間推移,事件的多變性更會導致人們獲取信息如同管中窺豹。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眾獲取信息方式與內容日益多樣化、豐富化。人們獲取信息不再局限于廣播、電視等特定播放時間,而漸趨靈活,隨時隨地。這樣,非遺的地域化局限性幾近消除,因之知者多而圖者益,可傳承之輩更甚,失傳之困則有否去泰來之勢。

2.2數字化媒體助力非遺傳播的進階路徑

(1)影像——光影下的匠心傳承如今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數不勝數,數字攝影已成為非遺傳承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拍攝作品,可以成為圖書雜志素材,可以進行線上或線下展覽……圖書雜志中,各式各樣的圖片配以文字的詳解,使廣大讀者對非遺了解愈深;展覽進行時,館中展出的圖片配以講解員的針對性講解,使觀眾感同身受。

如果說照片只展現出非遺文化的靜態美,不足以盡現其魅力,那么視頻展現出的動態美,定能更好地詮釋。提到視頻,可能最先想到影視劇、紀錄片、綜藝……這些都可將非遺設為主題,中國首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萬里走單騎》于2021年1月31日開播,亦有綜藝《希望的田野》、勵志情感劇《因為遇見你》等中展現了美麗的刺繡織品,加之明星宣傳,令更多人關注到相關的非遺文化?!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開設了(電視臺.看文藝)非遺文化專題欄目,“非遺文化”欄目囊括了很多特色專題:“非遺文化大講壇”帶你了解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探索與努力;“致非遺 敬匠心 頌傳承”能帶你了解中國手作,認識到每一位工匠,都是編織中國聲音的傳承;“二十四節氣”帶你了解中國傳統歷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所形成的規律體系……還有分?。?區市)的非遺文化介紹等各具特色。眾人周知的李子柒作為成都非遺推廣大使,利用抖音短視頻平臺,真實表現出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另外,一種全新的動態方式——互動視頻,可在觀影中與視頻互動,通過觀眾的選擇決定劇情走向,像游戲一樣,可以激發觀眾的興趣和想象力。于是,未來我們就可以創作以非遺為主題的互動視頻,多分支,多結局,可吸引觀眾反復觀看,解鎖多種劇情,讓觀者由“看”向“玩”進化,體會更多樂趣,也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增強文化認同。

(2)動畫——運動中的全新觀感如果說影像更適合成年人,那動畫就是未成年人的不二選擇。凡事需從娃娃抓起,青少年將是未來非遺文化的傳承主體,只有將非遺傳承這個“接力棒”順利交接給青少年群體,才能使非遺文化經久不衰?,F在國產動畫——《天官賜?!肪妥龅搅嗽趧赢嬈Y尾加設非遺小課堂來傳承非遺,弘揚經典。動畫天然的吸引力效果拔群,讓青少年兒童在觀看的過程中,享受快樂,收獲知識,產生興趣?!短旃儋n?!穭赢嫾釉O的非遺小課堂,其運用的也是真實的視頻影像,雖確實尊重了非遺的真實性,可對于青少年兒童來說,動漫化的表達更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好奇心,他們會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模仿實踐,這樣就達到了傳承非遺的效果。

(3)聲音——畫面外的另種臨境聲音這種傳承方式,很容易被忽略??捎行┓沁z文化,只能靠聲音傳承。有的歌劇難以重新演繹,就只能靠歌唱來引起重視。近日,雷州一位年輕姑娘在街頭演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雷劇《春草闖堂》選段,人們紛紛贊嘆這是雷劇藝壇新秀,表示雷劇振興有望;方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依靠耳朵去聆聽,大部分戲劇都應用方言;一些歌曲、樂器被列入非遺,也只能靠聆聽去感受其中的意韻,如呼麥歌曲、馬頭琴……現在許多年輕人喜歡聽書,這也是一種傳播形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云聽出品的非遺文化傳承聲音紀錄片《非遺第N年》就選擇用聲音傳遞家鄉非遺魅力,致敬非遺匠心。所以,我們不止可以運用眼睛去觀看,還可以運用耳朵去聆聽。傳承非遺文化,任何方式都不可忽略。

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面臨的困境不容小覷,通過種種事例能看出,我國現在利用數字化媒體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趨勢十分明顯。這種方式讓非遺與大眾的日常生活重新產生聯系,讓其功能再現,讓大眾意識到了非遺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文化認同,自覺保護傳承非遺文化。但想實現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還需加大借助數字化媒體的力度,圖像采集、聲音收納、視頻影像和動畫制作等各方面都尚需改進,利用數字化媒體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道阻且長,仍需進一步引導改善。

參考文獻

[1]宋方昊,劉燕.文化產業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策略[J].山東社會科學,2015(02):83-87.

[2]黃永林.數字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J].文化遺產,2015(01):1-10+157.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傳承
文化空間視角下的湖南區域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河洛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啟示
新疆地區非物質文化旅游經濟開發實證分析
峨眉盤破門武術保護與傳承中的政府主導作用研究
淺談土家族茅古斯的藝術價值及傳承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梧州龍母文化動畫劇本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舞蹈的特點與表現形態解讀
中小學校本課程視野下的信陽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初探貴州花苗“長衫龍”蘆笙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