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問題為導向,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2-08-02 14:30霍文蘭溫俊峰劉玲娜
榆林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線下知識點教學模式

霍文蘭,溫俊峰,蘇 婷,劉玲娜

(榆林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高等教育是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階段是人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高等教育并非僅僅培養具備豐富知識儲備的人才,更多的是教會學生認識世界、改變世界,即主要培養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1]。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說過“大學者,非大樓也,乃大師也”。有師德與素養的教師和有獨立思維、有思想深度的學生是大學最好的名片,也是發展高等教育的意義所在。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有能力的優秀人才[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諸多環節。但一線教師上好每一節課,使課堂生動有趣,深入人心,是保證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有能力優秀人才最為基本的環節。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樣的教學創新,我們始終應把“打造優質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放在首位。一線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是高質量課堂的教學質量的最基本保證。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課堂教學仍然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在互聯網普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突顯現出其局限性[3]:(1)以知識灌輸和傳授為主導。在傳統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專業教師將課堂教學關注點聚焦在專業知識的傳授方面,對學生能力提升和正確價值觀養成的培養重視不足,只注重了“教”與“學”,而忽略了“教”與“育”的辯證關系。(2)“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內容。教師的備課、講課遵循教科書、教材組織教學內容,按部就班給學生灌輸教學內容,不關注學科前沿,不了解學科發展,就知識論知識,就內容論內容。(3)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50分鐘的課,教師由始至終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手段,組織嚴密的“一言堂”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機械的接受知識的澆灌。顯而易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不能實現高等教育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培養目標。本文針對當前高等教育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緊緊圍繞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有機化學課為例,從教師自身職業認知能力的提升、教學核心內容的凝練、關鍵問題的設計、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效果的評價等五個方面,探討如何合理有效地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

1 提升教師自身職業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是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關系、發展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認知能力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4-6]。教師職業認知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就教師職業特點而言,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認知能力可以歸納為: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1.1 敏銳的洞察力

教師的洞察力包括對自我、學生和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動態三個方面的觀察能力。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敏銳的自我觀察能力,即對自己的個性、心理、情感、意志、品質、修養、言行、思想等多方面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如果對自己缺乏清醒的認識,思想模糊、意志薄弱、言行不一、品行不端,則無法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反省,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其次要能敏銳感知學生的行為特征和心理變化,進而了解學生的心智和個性發展特點,有助于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靈活多樣地開展教學。此外要能敏銳感知國內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動態。教育教學改革措施及方案的出臺會順應時代的發展,給教育工作者指明前進的方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是一種用兵作戰思想,同樣適用于教育教學。教師只有對自我、學生和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有深層次的認識,才能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營造感興趣的教學氛圍,打造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活動。

1.2 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腦在感性形象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7]。教學活動是啟發學生探索未知的過程,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都需要豐富的想象力。缺乏想象力的教師,無法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很難設計出生動的教學,營造有趣味的學習氛圍。一個人的想象潛力是很大的,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為了讓自己能勝任這份工作,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好奇心是發展想象力的基礎,教師是學生心靈塑造的最佳工程師,因此作為教師應對周圍事物和世界充滿熱情和興趣,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充滿好奇心。

豐富的想象來源于知識的廣博和平時對生活深入、細致的觀察。具有豐富知識和善于觀察事物的人,對事物更容易產生聯想和獨到的見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積累科學文化知識,用慧眼去觀察世界,用心靈放飛想象。

1.3 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能力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不是生來俱有的,而是后天認真思考、培養鍛煉出來的。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作為高等院校的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探索,努力創新。為此,教師首先必須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增強問題意識,如備課時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注重思維的發散,即對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從多角度分析;激發自身的想象力,積極探索,敢于創新。

2 凝練教學內容

作為一名高校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教什么”,值得深思。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和凝練,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內容體系是在尊重學科的知識體系層面上構建的,這就要求每堂課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按照學生獲取知識的認知規律,對以學科知識邏輯順序構建的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加工,應該明確所授內容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8-9]。而實現每堂課高質量教學內容結構設計,精準凝練教學內容的前提,是要對每堂課教學內容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以核心知識點為節點的邏輯關系圖。比如對有機化學課中物質物理性質講解,物理性質主要包括物質的狀態、熔點、沸點、密度、溶解性等。教材基本是每類有機化合物獨立成章,每章都會編寫此類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按部就班的逐一講解,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厭倦。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主要取決于組成物質分子的極性,分子的極性又決定著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最終決定物質的狀態、熔沸點的高低、密度的大小和溶解性等。因此作為一名有機化學教師,在明確各知識點內涵前提下,深入挖掘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應讓學生明白知識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 設計關鍵問題

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凝練,已經形成若干核心知識點,通過對核心知識點的思想來源、反映的特定現象和前沿領域進一步分析,進而將教學內容由知識形態轉化為問題形態,最終以問題為教學的切入點貫穿教學全過程。問題的設計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易到難,難易適中。首先設計的問題應與教學目標、內容和進度相關聯,針對學生對先前知識的了解程度,結合本堂課核心知識點,同時注重問題之間的關聯性,對已設計的課堂教學問題進行邏輯梳理,理清問題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教學思路明確,邏輯清晰。以有機化學課為例,有機化學β-消除反應歷程教學內容問題的設計。β-消除反應雙分子消除反應歷程和消除反應的取向是本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即為本課堂核心知識點,這部分內容涉及已學知識“構象”的相關知識,如果直接引入,學生可能因先前知識的遺忘而跟不上本堂課老師的思路,因此本堂課首先設計的問題(1)交叉式構象的特點和表示方式是什么?β-消除反應雙分子消除反應歷程立體化學特征是本堂課最難理解的知識點,為了引導學生線上學習的思考、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了兩個問題,問題(2):雙分子消除反應歷程為什么是反式消除?問題(3):反式消除反應產物一定是反式嗎?本堂課通過消除反應歷程的學習,學生要會用反應歷程分析β-消除反應的取向。β-消除反應的取向一般情況下遵循Saytzefff規則,但規則僅僅反映的是普遍性規律,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Saytzefff規則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設計了本堂課最后的問題(4):所有β-消除反應的取向是否都遵循Saytzefff規則?整堂課圍繞四個關鍵問題組織課堂教學全過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4 構建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式教學,是指學生在課前或課外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學業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0]。MOOC和SPOC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包括全課程微視頻、全課程課件、資料庫、單元測試題、階段性測試題等,學習者不受時間、地域、場所的限制,可以靈活選擇自己的學習。學生通過線上的自學,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基本認識。MOOC和SPOC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提供有效的資源保證。

智慧教學服務平臺是以混合式教學為核心思想,集資源管理、網絡課程建設、教學成果展示、在線測評、教學互動于一體的新一代網絡教學平臺。智慧教學服務平臺的產生和發展,為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支撐,真正實現了由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高質量課堂教學的轉變?;ヂ摼W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明確提出,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深度融合。筆者結合31年高等教學經歷,近幾年一直在探索運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深度融合,通過課堂教學過程,實質性提升學生的能力。下面從教師創建線上教學資源、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學生拓展知識視野等四個方面闡述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4.1 教師創建線上教學資源

線上教學資源是保證翻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的決定性因素。筆者所在院校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差,MOOC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對我校的大多數學生而言內容比較深奧,不利于調動學生線上學習主動性。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加適合的在線學習資源,因材施教。組織教學團隊建設有機化學SPOC教學資源,包括全課程教學微視頻、課件、課后練習、階段性測試題等。資料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共享。有機化學SPOC教學資源已運行五個周期,累計頁面瀏覽量近50萬人次。自建的有機化學SPOC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適合的線上學習資源,為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提供了資源保證。

4.2 教師發布學習任務

線上有資源,線下有活動。如何合理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首先教師對所授知識內容進行深度凝練,提出核心知識的關鍵問題,通過線上學習平臺提前向學生發布所學知識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在線課程資源,先進行自主學習,對本次課堂所學內容做好課前預習,充滿自信地走進課堂。

4.3 學生內化所學知識

面對面的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核心知識點,以關鍵問題為導向,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對問題逐一展開討論。先組內討論,用智慧教學服務平臺隨機點名方式,每組選一位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對匯報結果組織組間進一步討論。教師對學生最終討論結果進行概括,對普遍不太明了的問題作詳細講解,最后對本課堂知識點進行關聯總結。通過智慧教學服務平臺發彈幕方式了解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整個教學過程自然流暢,如行云流水。這種教學方式能極大的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了從知識、能力到情感三大目標的培養。需要強調的是,線下的翻轉課堂,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把控好課堂,教師不僅要在教學設計中精心規劃,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活動時間;同時在學生分組討論階段,要監督,并不斷給以引導,不能讓學生泛泛而談,沒有重點,漫無邊際的討論。

4.4 學生拓展知識視野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課后讓學生完成一定量習題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繪制本堂課知識的思維導圖,針對學科前沿知識和學科發展趨勢,讓學生查閱相關知識,提交查閱資料或完成閱讀報告。具體以有機化學課“芳香烴”的知識點包括教學為例。芳香烴的知識單環芳香烴、稠環芳香烴、非苯芳香烴。其中單環芳香烴是最基本知識點,掌握了單環芳香烴的知識,其他芳香烴知識相對就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本堂課教師重點是對單環芳香烴知識進行凝練,提出問題,組織教學活動。稠環芳香烴和非苯芳香烴要求學生自學。石墨烯是稠環芳香烴的一類,目前,石墨烯是化學研究工作者研究的熱點,為了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課后讓學生查閱石墨烯的性能、研究現狀、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等資料,以總結性報告的形式完成任務。

5 強化過程性教學評價

過程性教學評價是指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狀況和學業成果進行全方位、多形式、分階段的考核評價。過程性評價的目標應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堅持育人導向、能力導向、實踐導向、專業化導向的考核原則,包含對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技能以及各種能力、態度、情感等的綜合評價。過程性教學評價的意義體現在:落實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基礎的教學理念,將階段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期末考試)相結合,實現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全面評價;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態度,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持續推動學生學習能力與學業成果的提升;改進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不斷優化教學過程,確保課程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目前我國高校教學評價大多以終結性評價結合平時成績等部分表現性評價對學生進行考核,最終評價結果,卷面成績占比較大。以榆林學院為例,教學評價理論課卷面成績占70%,實驗課卷面成績占60%,其余為平時成績占比,即理論課平時成績占比30%,實驗課平時成績占比40%。平時成績評定權重如表1。

表1 時成績評定權重表

這種評價實質上還是以分數論能力。終結性教學評價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能力提升,不利于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極大地制約了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發展。過程性教學評價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智能發展的過程性結果,如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做出判斷。評價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時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促使學生對學習的過程進行積極地反思和總結,而不是最終給學生下一個結論。過程性教學評價克服了終結性教學評價存在的不足。下面對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的過程性教學評價進行規劃。

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過程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教學活動特點,規劃過程性教學評價。

5.1 課前教學評價

課前是利用MOOC或SPOC網絡教學服務平臺組織的線上教學活動。學生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可以觀看視頻、課件,通過做測試題進行自測,利用交互平臺可與教師、同學交流。學生所有的行為,如在線時長、登錄次數、參與線上討論的次數等,平臺都可以真實記錄。因此,課前的教學評價能從實際出發,對每一位學生給出較為客觀的評價。

5.2 課中教學評價

課中教學活動如果以翻轉課堂教學形式為主,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借助智慧教學服務平臺如雨課堂、學習通等開展師生互動,比如掃碼簽到、隨機點名、頭腦風暴、彈幕反饋等。學生的到課情況、課堂表現(參與意識、任務完成情況、團隊合作意識等)也能第一時間被平臺記錄,獲得準確數據。教師通過對學生面對面的觀察,同時參照平臺數據,對學生線下學習進行綜合評價。

5.3 課后教學評價

課后組織的教學活動主要是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學習任務,其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拓展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視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后教學評價根據學生對任務的完成情況給予準確評價。

綜上所述,對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的過程性教學評價指標歸納如下(見圖1)。

圖1 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的過程性教學評價指標

6 結語

以問題為導向,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順應教學領域的發展趨勢,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條件。這種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了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即實現了由教知識向教能力、教思維、教品德的轉變。而且指導思想明確,核心要素清晰,便于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本文從教師自身職業認知能力的提升、教學核心內容的凝練、關鍵問題的設計、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效果的評價等五個方面,以有機化學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合理有效地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期望能給同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高校教師,我們必須在不斷探索中改革創新,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浪潮中,為我國的教育教學發展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歡
線下知識點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關于G20 的知識點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