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學校文化生態踐行有根的教育

2022-08-04 03:35王桂芝錢正功
成才之路 2022年19期
關鍵詞:人文教育文化建設初中歷史

王桂芝 錢正功

摘要:學校文化生態決定著學生學習的風氣,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狀態,建設良好的學校文化生態十分必要。歷史是學生認識世界、了解過去的窗口,其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具備極強的教育意義。教師將歷史與學校文化生態建設相結合是發揮歷史教育作用,達成學校文化建設目標的有效途徑。文章從歷史教學與學校文化建設的關系入手,對借助歷史知識促進學校文化建設的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培育學校文化生態,踐行有根的教育。

關鍵詞:初中歷史;文化建設;有根的教育;人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9-0129-04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學生實現理想、放飛夢想的地方。學校文化是指在學校內部形成的獨特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共同的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它是校園這一時空存在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它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各種各樣的形式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學科,其思想性、政治性及教育性都很強。初中歷史教學的開設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幫助學生掌握認識歷史和社會的正確方法,還為了幫助學生學會全面、客觀、辨證、發展地看待人類社會的過去與現在,逐漸了解國情,促使學生形成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歷史教師要積極借助各種渠道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學引導。學校文化是最受學生歡迎,也是學生接觸最多的文化形態,歷史教師可借助學校文化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歷史文化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校文化的熏陶下獲得持續不斷的歷史學習動力,掌握歷史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并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崇高人生理想。

一、歷史教學與學校文化建設的關系

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思想不夠成熟,做事不夠理智,常常會因為情緒誘導而產生過激行為,造成不良后果或影響。學校文化生態建設的一大要義就是讓學生能夠受到學校文化的影響,形成良好的思想風氣,用思想去指導行為,進而正確看待和處理問題,實現行為的思想化約束,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人格和行為習慣。歷史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要充分發揮歷史的育人作用,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認同感,促使學生從歷史事件中受到教育,倡導學生以史為鑒,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

1.歷史教學有助于促進學校文化體系的構建

歷史作為一門具有較強人文性的學科,其對學校文化體系的構建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歷史教師可以歷史教材中包含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故事作為主題和素材開展相應學校文化活動,這不但有助于增進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生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還有助于促使學生在歷史文化底蘊濃郁的學校文化氛圍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增強家國情懷,形成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崇高的目標追求,從而使學校文化的德育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2.學校文化建設可以增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學校文化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歷史教學內容。許多人文內涵性知識是要通過親身實踐來深刻體悟的,學生經過校園文化浸潤,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在實踐過程中會逐漸增加豁然領悟歷史文化內容的機會,進而有效提高對歷史文化內涵的理解。例如,新華中學通過設立名人林對學生進行學校文化熏陶,這不但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達成歷史學科的育人目標。當學生進入新華中學大門后,首先映入其眼簾的就是名人林,從祁發寶(天祝籍英雄團長)、陳紅軍到鐘南山,從戚繼光到鄭成功,從林則徐、關天培到鄧世昌,從扁鵲到張仲景,從管仲、商鞅、韓非到王安石等,一排排、一行行,一幅幅名人像就是一段段歷史的代言人,一片名人林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縮影,這些名人光照千秋、榮耀萬代,學生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祖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與這些名人對話,學習他們的感人事跡,感念他們的無畏付出,在感動中心靈備受震撼,愛國基因已扎根于心、流淌于血脈。又如,天祝二中在前后校區的連接處,學校樓道的書吧、每個班級的教室墻也都布置滿了名人名言及名人畫像等,從而有效形成了“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的良好氛圍。由此可見,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合歷史文化內容可以增進學生對歷史文化的理解,達成歷史學科的育人目標。

二、借助歷史知識促進學校文化建設的策略

1.充分把握教材,挖掘人文精神

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師進行歷史教學,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具體依據,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歷史教材可供挖掘的精神價值內涵非常多,在實際教學中,歷史教師要充分挖掘出這些精神價值內涵點,并使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完美體現,以此有效發揮出歷史教學的德育作用。

(1)把握教材優秀人物,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歷史教師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精華內容,并將其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有效融入到學校文化建設中,以展現可被模仿的模范人物,彰顯出其具有的人文力量,從而使這部分歷史知識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可以得到傳承和發揚。例如,歷史教師可以先從歷史教材中找出具有優秀品質的歷史人物,如具有深沉的愛國情懷和憂患意識的屈原,為變法身受車裂之刑的商鞅,雖受腐刑卻成史家之絕唱的司馬遷,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鐵血丹心、精忠報國的岳飛等,并將展現他們優秀品質的歷史事跡充分挖掘出來。然后再結合他們的歷史事跡,組織學生開展相關主題的演講活動,以使學生關注到這些人物的高尚品質,感受到他們沉淀的智慧,從而獲得熏陶和感染,并自覺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優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最后,歷史教師可以將這些優秀歷史人物的形象制作成雕塑或設立成展示牌在校園的名人林、名人墻等處展示出來,使之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從而讓學生在歷史文化氛圍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優秀歷史人物的精神品格的浸潤下提升道德品格和人文修養。

(2)挖掘現代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教材中的科學精神,有效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促使學生提高認識,努力學習?!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變革。迄今為止,世界史上已經發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縱觀近代科技革命史,學生很容易發現,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曾一度停滯不前,并痛失前兩次科技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從而導致落后和挨打的屈辱近代史的產生。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科學家臥薪嘗膽、奮起直追,在改革開放短短的43年時間里,我們國家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如神舟系列從無人到載人,從太空行走再到空間站建立,以及中國高鐵、港珠澳大橋、天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等,是無私奉獻、潛心鉆研的科學家們,是他們讓國人挺直脊梁。有些科學成果會因為時間推移成為過去,而偉大的科學家精神總會長留歷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因此,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牢記近代歷史中中華民族因為落后遭遇重創和傷害的屈辱,積極學習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好好學習科學技術,具備新時代的最強競爭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體現中華民族的大國尊嚴。

2.注重傳統文化,滲透學校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睔v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從深刻的詩經漢賦到浪漫的唐詩宋詞再到極具張力的明清小說,這些內容都可以滲透到學校文化生態建設當中,用于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另外,中國陶藝、曲藝、茶藝、禪韻、畫意、詩情等都是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教師從歷史教材中挖掘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并賦予其歷史的故事背景或內涵基調,這對學生感悟中國文化魅力、弘揚中國文化精神、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營造歷史氛圍,構建文化基調

在學校文化生態建設中,教師要運用一定的宣傳渲染手段,營造出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讓學生沉浸在歷史文化氛圍中,形成強烈的宣傳和感染效果,從而有效體現學校文化生態建設的文化基調。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學校的宣傳欄,對歷史教材中的優秀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歷史知識進行宣傳渲染。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歷史知識的基本特征制作成具有特色、趣味和吸引力的宣傳海報,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可以將這些宣傳海報張貼在宣傳欄,以此將宣傳欄作為一個歷史學習的窗口有效引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關注,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歷史知識面,達成以宣傳促學習的目標。教師還可以根據歷史發展的順序形成時間尺、朝代尺、文物尺、人物尺等,引導學生通過縱向對比,感受歷史的發展變化,參悟其中的規律與道理。教師合理利用學校文化渠道為學生營造歷史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抬頭、低頭、側目之間都可以被歷史的文化基調所影響,感受到校園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體現學校文化建設的歷史文化基調,倡導以古為鑒,實現感性教育。

4.組織歷史活動,展現深刻哲思

要想構建具有濃厚歷史學習氛圍的學校文化生態系統,歷史教師不但要在宣傳策略上下功夫,還要通過積極開展歷史文化實踐活動來增加歷史學習氛圍的營造路徑。如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歷史人物故事的演講比賽、歷史知識問答競賽、歷史文化活動周等。筆者所在的中學歷史課題組每年都會在各年級舉辦各類歷史文化活動,如每年度的第一學期,歷史課題組會定期組織七年級學生開展以“學歷史、愛歷史、講歷史”為主題的“傳承華夏歷史文化,展示二中校園風采”的故事比賽和演講比賽活動,組織八年級學生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手抄報競賽活動,組織九年級學生開展以“愛中華、愛歷史、愛學?!睘橹黝}的歷史知識競賽活動。每年度的第二學期,歷史課題組會定期組織七年級學生開展以“看歷史、悟歷史”為主題的參觀博物館活動,組織八年級、九年級學生開展以“訪革命前輩、念幸福生活”為主題的走訪革命時期親歷者活動等。通過組織開展這些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活動,具有濃厚歷史學習氛圍的學校文化生態系統已基本構建起來,學生對歷史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歷史課題組在組織學生開展歷史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哲思感悟環節的設置。組織開展歷史活動不只是為了活躍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對歷史活動的關注度,活動的根本目的還在于讓學生通過參與歷史活動,感受到歷史的教育價值,體會到歷史的深刻內涵與哲思。因此,在活動結束后,歷史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對活動進行回顧、總結,并引導學生暢談或記錄自己的獨特感悟。如在講歷史人物故事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回顧活動中涉及的故事,并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最喜歡的故事、人物,喜歡他的理由,以及自己要向他學習什么,以此促使學生在感動中思想受到洗禮,在深思中認識得到提升。

三、歷史學科融入學校文化建設的活動案例

歷史課題組通過組織、開展歷史文化活動,構建學校文化歷史生態系統,會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精神的洗禮,實現靈魂的升華,增強家國情懷,提升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遠大理想和人生目標,追逐時代夢想,唱響青春之歌。在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可以以下歷史教學內容為主題開展學校文化活動。

(1)說英雄人物。歷史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我最敬佩的英雄人物”“我心目中的英雄”等為主題,利用互聯網廣泛搜集英雄人物的事跡,并鼓勵學生以作文、演講、畫畫等形式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呈現出來,以此點燃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促使學生自覺繼承和發揚英雄人物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精神。

(2)講勵志故事。歷史教師可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熟知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勵志故事,以此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激發學生的斗志和信心讓學生有更大的決心去面對挑戰和困難,有效增強學生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勇氣。

(3)品經典名著。歷史教師可結合學校當前開展的書香校園行動,向學生推薦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歷史書籍,以此讓學生親近歷史書籍、喜愛歷史書籍,促使學生與歷史經典讀物為友、與歷史名著為伴,引導學生在閱讀歷史經典名著中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從而使品讀歷史經典書籍成為學生積累歷史素材、增長歷史知識的重要渠道。

(4)評名人小傳。歷史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需求,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開展“講偉人故事”“評名人小傳”等歷史課前教育活動,讓學生全面充分了解歷史名人事跡、成長歷程,促使學生自覺學習先賢達人的崇高品質,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5)誦經典詩詞。歷史教師可結合“兩進兩不進一辦好”的活動原則,采用集中朗誦、分散背誦、同學結對配合誦讀等方式,開展豐富多樣的古詩詞誦讀活動,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習古代詩人的高尚品格,從而有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6)觀看微視頻。歷史教師可組織學生集中觀看思政教育小短片、歷史英雄人物短視頻等,引導學生領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團結、公民道德的核心要義,以此啟迪學生思想、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教育與學校文化建設存在相互促進關系。歷史教師在構建學校歷史文化生態系統時,要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人物事跡,把握其中蘊含的積極人文精神、教育價值和正能量,注重歷史文化的宣傳,不僅要實現文字的宣傳,也要實現活動的宣傳,全面發揮學校文化宣傳作用,營造濃厚的歷史氛圍,構建歷史文化基調,讓學生可以以史為鑒,明得失,正衣冠,學習優秀歷史人物的精神氣節,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規律和哲思,從而用歷史的學校文化氛圍,引導學生的歷史學習,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於孝申,王定興,胡茜.黃石礦冶生態文化建設基本路徑研究[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06).

[2]楊曙輝,楊鑫,蔣欣,崔延虎.民族地區傳統生態文化傳承和發展———以新疆傳統生態文化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

[3]李寒,張曉芳.運河文化發展與常州城市生態文化建設[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20(05).

[4]丁桂馨.中華傳統生態文化的時代轉化[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0(03).

[5]加曉昕,王春艷.川東北巴山生態文化旅游開發策略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9(06).

[6]李洋,楊大禹,余穆諦.基于生態文化資源理論的云南歷史文化村鎮保護與更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

[7]蔣毓舒.構建當代中國生態文化的歷史超越性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8]楊庭碩,楊衛書.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文化與歷史的觀照[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

Cultivating School Cultural Ecology to Practice Rooted Education

Wang Guizhi1, Qian Zhenggong2

(1. Tianzhu No. 2 Middle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99, China; 2. Xinhua Middle School, Tianzhu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99, China)

Abstract: School cultural ecology determines the atmosphere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affects the state of students learning.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build a good school cultural ecology. History is a window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the past. It contains rich humanistic value and has strong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Teachers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school cultur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history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chool cultural construction. 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teaching and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the help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cultivate school culture ecology and practice rooted education.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history;culturalconstruction; rooted education;humanistic education

猜你喜歡
人文教育文化建設初中歷史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