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起舞

2022-08-05 08:22高同聲
神劍 2022年3期
關鍵詞:導彈部隊炮兵軍委

□高同聲

1959年7月,中國組建第一個地地導彈營。

1963年10月,第一營和第二營先后發射了我國仿制的射程550千米的1059型導彈,這是導彈部隊第一次成功的發射,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建設新的起點。

對于新中國來說,這個起點非同尋常。

因為,獅子再小也是獅子,剛出生的小獅子不一定能斗得過貓,但小獅子長大了,別說貓,就算是老虎,也不是它的對手。

在長辛店炮兵教導大隊時期,錢學森曾說:現在是剛剛起步,經過我們自己的辛勤努力,一定會走、會跑,成長壯大。

中國地地導彈第一營悄然出世

中國地地導彈第一營發軔于20世紀50年代末,宛如初燃的火苗,即將照亮世界。

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一五”期間,我國工業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也就是在這一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建立,原計劃用18年實現的目標只用了7年。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確立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根本基礎,中國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為了盡快趕上技術先進國家軍隊的裝備水平,根據中央軍委指示,軍委炮兵陳錫聯司令員于1959年1月2日曾向黃克誠總參謀長上報了《關于火箭導彈部隊發展規劃的意見》,對1962年前建立導彈營的數量提出了建議。但是,中國地地導彈部隊第一營的創建是按預定規劃進行的,是在中央軍委領導直接決策下,由眾多富有建軍經驗的高級將領直接操持完成的。早在長辛店炮兵教導大隊第一期學員剛剛完成培訓之后,第一營的組建工作悄然展開了。

長辛店教導大隊在進行獨立培訓時,第一教導營就是按戰斗營編制組成的,目的是為創建第一地地導彈營創造條件。在教導大隊撤銷前,于1959年7月6日軍委炮兵黨委作出決定,以長辛店教導大隊第一教導營培訓的骨干為基礎組建兩個地地導彈營,先組建我國第一個地地導彈營,按團級單位配備干部,行使團級權限,隸屬軍委炮兵建制。

關于第一營營長、政委人選,軍委炮兵領導經過反復考慮認為,導彈部隊是高技術部隊,應建設成為正規化、現代化的革命軍隊,決不能成為“現代最新式裝備的游擊隊”。中國第一個地地導彈營是導彈部隊的先行營,將同時承擔戰斗、教學和練習這三重任務。這支部隊不但要盡快形成戰斗力,還要為其他部隊輸送人才,能夠在全新的軍事領域開創性地展開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

為此,軍委炮兵領導決心精心挑選、配強第一導彈營的主要領導干部。

軍委炮兵領導經過反復醞釀認為,李甦、張克儉是中國第一個地地導彈營營長、政委的最佳人選。

李甦的特點是嚴肅認真,雷厲風行,要求部隊嚴格,敢抓敢管,是軍委炮兵機關公認的作風過硬的干部。

1959年7月,為做好第一地地導彈營的組建工作,軍委炮兵黨委決定先任命李甦為教導大隊第一教導營營長。

張克儉同志長期從事政治工作,尤其是在長辛店炮兵教導大隊基層任職,黨性原則強,民主作風好,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是第一導彈營政委合適的人選。

由李甦擔任第一地地導彈營營長、張克儉任政治委員一事,軍委炮兵政治部行文下發的通知,是直至第一導彈營西行的列車梯隊行進至天水供應站時,才向全體干部正式宣布的。

李甦擔任第一導彈營營長之后,一手抓部隊軍事技術訓練,一手按條令、條例要求抓部隊正規化建設。在炮兵黨委和武威炮校直接領導和具體幫助下,部隊進步較快,通過第1年全訓達到點火水平,同時,又培養出一批新的技術干部;經過3年全訓部隊達到發射水平,并成功發射國產第一枚DF-1型導彈。

1959年7月,教導大隊機關及所屬第一教導營全體人員和武器裝備,在首先滿足仿制、試驗和適當照顧培訓辦校需要的情況下,分別被移交給軍委炮兵和國防部五院,雙方經過反復協商形成分配方案,分給軍委炮兵341名,留五院521名。其中,來自北京炮兵學校的高同聲及6位戰友同樣“一分為二”,高同聲、呂萬富、吳國憲、杜明武4人留五院,許青林、周景斌、金華源3人回炮兵。

為貫徹落實軍委炮兵關于以第一教導營為基礎創建我軍第一個地地導彈營的決定,第一教導營將學習人員進行了分配。該營經過1年多的培訓已有4套技術人員,按人員配套平分給軍委炮兵和國防部五院的方案,炮兵確定選調1個半營的技術骨干計280人和部分裝備組建第一個地地導彈營。

根據分配方案,高同聲并非到第一營。學習期間,他刻苦鉆研,勤學苦練,品學兼優,是教導大隊工作總結報告上點名表揚的優秀學員,因此,大隊領導決定將他留在北京,分配到導彈科研部門去工作。

最早負責籌備第一個地地導彈營組建工作的主要領導,是剛被任命為長辛店教導大隊第一教導營營長的李甦和擔任第一教導營參謀長的陶守璽、政治處主任張克儉。他們在審查調給第一營的人員名單時,發現有幾個比較熟悉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名單之中,便立即聯系干部部門提出調整,學習諸元專業的高同聲就是其中一員。

導彈研究機構需要善于鉆研的年輕干部,但第一營的組建也非同小可。

它不只是一支未來擔負戰略導彈作戰任務的部隊,由于它是戰略導彈部隊最早期的示范部隊,也就自然成為戰略導彈作戰部隊的第一支種子部隊,它將承載的重要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它的第一批人員必須都是最優秀的人員。

高同聲在第一教導營司令部諸元股學習諸元專業,參謀長陶守璽自然對他十分熟悉。當他發現既定的分配方案沒有高同聲,當然不會輕易放過。

然而,高同聲被分配到導彈研發部門工作也是上級經過認真考量后做出的。因為,像高同聲這樣已經通過學習掌握了彈道導彈飛行軌道相關學科內容的干部,自然是他們極其需要的科研人才。

但陶守璽認為,高同聲身上有著另一種重要的特質,對第一營的建設更為重要,他決定還是要把此人要過來。

高同聲不過是數百名學員中的一位,陶守璽何以如此青睞高同聲呢?他究竟看中了高同聲身上的何種特質?

這還要從教導大隊培訓后期的一次十幾個人參加的討論會說起。在炮兵教導大隊第一期學員里,來自院校的學員并不多,高同聲是其中年齡較小的學員,其他都是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同志。討論中,大家對中國的地地戰略導彈營是否要保留與炮兵不同的一些特殊的機構而發生了爭論:一個機構是導彈營要不要編制裝備技術部門,另一個機構是導彈營司令部要不要編制諸元股?許多參與討論的干部基于對傳統炮兵的認識和經驗,都傾向于不必把機構編制搞得那么復雜。但是,高同聲恰恰就是學習諸元專業的,他有自己的看法。

諸元這個概念就是武器射擊或發射時需要的各種數據。步槍的射擊諸元包括射擊目標的方位、距離以及子彈飛行速度、射程等數據,一名軍人只要接受簡單的訓練,就能很快在一瞬間對這些要素做出判斷。因為早期槍械非常簡單,諸元這個概念被淡化了。

我軍導彈營的編成是參照蘇軍導彈營編制,但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對自己的編制進行設置。在討論設置導彈發射諸元準備機構的必要性時,開始并不被許多人理解,一些炮兵出身的人習慣于用炮兵偵察的概念去等同。

討論中自然有各種不同意見,有人主張不設諸元股,有人主張用偵象股代替。面對大家那些一面倒的發言,高同聲提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導彈部隊司令部設諸元股非常重要,因為,在完成點火和發射任務中,諸元準備是重要的前端組成部分,這一部分與發射、控制和加注等專業一樣不可缺少。如果沒有司令部諸元股組織領導相關諸元專業技術保障分隊精確計算各項諸元,就無法實現賦予射程和精確瞄準的操作。因此,諸元股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機構,是必須設置的機構。而炮兵偵察的任務是重點發現和測定敵火炮位置等重要目標以及相關數據,與諸元股的任務是不相同的,想以偵察去代替諸元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

關于導彈營設裝備技術處問題,高同聲認為導彈核武器技術復雜,配套裝備多,且價格昂貴,需要有專門的部門管理,這是武器裝備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團以上機關編成三大部門的一種突破。

他建議先予保留,如果將來實踐證明真的不需要這個部門,再予撤銷不遲,但不能因為一開始就缺少這個機構而導致導彈部隊機構設置上先天的缺陷。

高同聲有理有據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基于自己對本專業在導彈部隊實際運用中的重要性的認識和對蘇軍的了解,他認為,蘇軍之所以要在導彈部隊設置諸元科,那是因為諸元保障在導彈發射中有著不可輕視的重要性,諸元科的功能對于導彈部隊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與炮兵部隊已經完全不同了。

但是,他在提出自己的見解時,卻表現出另一種智慧,給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可進可退、能夠被大家接受的意見。

這一見解既不為旁人左右,更有一種對事物的深入透視,也給決策者留下了考慮空間,而且很實際。

“1059”導彈起豎測試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這次發言有理有據有節,大家一下就安靜了下來。很快,參加會議的許多人對他的意見都表示贊同。高同聲這個名字和他這個人也因此而被當時主持這次座談會的陶守璽參謀長牢牢記住了,他在座談會總結時肯定了高同聲意見,并表揚了他敢講真話的精神。

部隊建設需要的是人才,那些能有真知灼見,敢于面對真理、為真理而呼喚的人才,更是導彈部隊初期最需要的人才。為此,陶守璽提出一定要帶走高同聲,他認為高同聲對新事物敏銳,看問題較全面,關鍵時敢講真話,分配到剛組建的中國地地戰略導彈部隊第一營工作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

負責學員分配的同志找來高同聲,將這一情況如實相告:“你是愿意去西北參加組建部隊,還是留在北京科研機構?”顯然,組織上把最后的決定權交給了他自己。高同聲在得知這些情況之后,沒有任何猶豫,當即表示:“還是一起去西北組建部隊吧?!碑敃r的高同聲認為,留北京也好,去西北也好,都是組織需要,都是對自己的信任。如果讓個人去決定,當然應當選擇艱苦地區,選擇基層,去建功立業。

高同聲就這樣完成了人生道路的一次重大選擇。除了個人服從組織這個基本的原則之外,他更希望親身參與新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創建,達成自己從小就有的報國之志。

對高同聲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重要的轉折。1959年8月底,高同聲作為組建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第一個導彈營的創業者之一,告別首都北京,告別誘人的尖端科研機構,踏上了西去的列車,成為中國第一個地地導彈營的軍官。為培養鍛煉高同聲,尤其是提高其從全局高度思考問題的能力,營黨委決定把高同聲留在營司令部當參謀,這是通常由副連職務以上的軍官才能擔任的工作。

1959年8月下旬,第一導彈營由北京移防甘肅,暫歸武威炮兵學校領導。

總政治部和軍委炮兵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先后從3個軍區和4所炮兵學校中,挑選出400余名干部戰士充實到該營。

是年10月15日,軍委炮兵技術部通知:第一導彈營編成一個半營(半個營為發射連、運輸連、測試排、無線修理排)。西安炮校應首先將原15航校撥歸炮兵的維護大隊加以充實,待1960年春,兵員補充后再擴建半個營。

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地地導彈營基本做到按編制配齊了人員。

1960年3月8日,軍委炮兵司令員邱創成、政治委員陳仁麒命令,任命李甦為第一導彈營營長、張克儉為第一導彈營政治委員。同時,任命安彬為副營長、王林梓為司令部副參謀長,李長華為政治處副主任、石玉堂為技術處副處長、屈宏為后勤處處長,這任是第一導彈營第一屆領導班子。1962年9月 領導班子做了調整,任命張漢杰為政委、王鵬月為副政委、王功才為政治處主任等。

1963年10月25日,第一導彈營將第一枚國產地地導彈送上藍天,在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059”導彈(遙測彈)飛行試驗

這次成功的發射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東風第一枝”。

第二個地地導彈營于1960年3月18日在西安炮兵學校正式成立。第二導彈營的機構和人員,以第一地地導彈營分出來的半個營為基礎,再加上空軍第15航校維護大隊與西安炮校的一部分干部組建,行使團級權限。

1963年11月3日,該營也成功地發射了一枚國產地地導彈。

這兩個導彈營的建成,在領導干部和專業技術骨干的選拔方面,留下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1959年8月27日,第一地地導彈營官兵,帶著數量很少的裝備,從北京長辛店出發,踏上西去的列車,開始了新的征程,

列車梯隊長是李甦營長,政委是張克儉,經過5晝夜行軍,于9月1日凌晨到達甘肅武威。這是一個高度保密的列車,沿途嚴格警戒,以確保安全行軍。如果說在長辛店籌建時對外仍稱為第一教導營,那么列車開動后,應當說我軍第一個地地導彈營開始移防了。

列車到武威后,在軍用站臺???。武威炮兵學校校長劉始明大校,政委賈克上校及校機關部分同志在站臺上迎接。校首長和第一導彈營人員見面后,大家非常高興,像久別的親人相逢一般。初秋的武威雖有幾分涼意,但第一導彈營官兵受到校領導機關的歡迎,感到格外溫暖,消除了幾晝夜行軍帶來的疲勞。

第一導彈營成立并駐防武威,令武威炮校首長感到振奮和喜悅。視如“掌上明珠”,備加關懷愛護。

在校機關工作組的幫助下,第一導彈營的裝備很快卸載入庫,人員全部住進學校原有的步兵制式營房。第一導彈營官兵在此正式“安營扎寨”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武威經濟落后,自然環境差,荒漠所帶來的貧瘠讓這里顯得凄清而又冷峻。

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部分同志不愿意長期在西北工作,想調內地或轉業。營黨委決定把“扎根西北建功立業”作為安家的第一課。武威炮校的黃墀副政委、導彈營張克儉政委給大家做報告,講解當年西路軍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悲壯歷史,講解新中國成立后,西北建設的成就,講解第一導彈營肩負的光榮使命,要求全營官兵發揚我軍優良傳統,以革命前輩為榜樣,披荊斬棘,戰勝困難,努力把導彈營建設好。經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全營官兵很快統一了認識,提高了覺悟,決心在西北建功立業。

中國第一個地地導彈營在這里開始起步。

第一營來到武威時有什么呢?

對于這樣一支將要擔負核反擊作戰任務的新軍而言,他們當時幾乎沒有什么“家產”,而要能夠擔任起這樣的任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在剛剛創建時,第一營恰逢國家經濟困難時期,糧食定量不足,副食供應差,生活極其困難,官兵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加之西北高原環境艱苦,部隊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務。

第一導彈營組建時就建立了黨委制,建立了政治機關,各級配備了政工干部,繼承和發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有效地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使這支部隊從創建開始就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努力建設成為具有革命性、科學性和組織紀律性,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戰略力量。

第一導彈營黨委對全營建設實行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軍政首長分工負責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了集體領導制度,凡屬全營重大問題,由集體作出決定,個人不得專斷,按分工抓好落實。

1962年4月,第一導彈營召開首屆黨代表大會,總結了組建以來的黨委工作和討論部隊建設問題。充分肯定了全營官兵歷盡艱辛,戰勝困難,四次完成初級點火任務,基本掌握地地導彈發射技術等成績。

1970年夏天,南方某基地黨委經認真分析研究后,確定總結推廣第一導彈團黨委建設的經驗,決定把第一導彈團黨委的經驗印發各旅團,并上報了第二炮兵。

部隊創建初期,軍委炮兵黨委要求第一地地導彈營要努力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第一地地導彈營既是一個戰斗營,又是地地導彈部隊初創時期的一個人才培養場所,不斷為部隊擴建和發展輸送新鮮血液。1960年春,中國地地導彈第二營成立時,第一營分出了半個營的人馬到第二營,成為這支部隊的骨干人才。后來,第x、第xx導彈團組建時,第一導彈團同樣為其輸送優秀專業技術骨干。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發展建設過程中,第一導彈團隸屬的作戰基地和第二炮兵領導機關都在該團每年選調部分熟悉導彈專業的優秀干部,以充實領導機關。第一導彈營依靠長辛店培訓的干部為骨干,由他們擔任教練員,按級任教、按專業施教,通過嚴格的軍事技術訓練與部隊實踐鍛煉,培養了一大批基層優秀干部和專業技術骨干。

第一導彈營培養優秀基層干部,走的是從士兵培養與提拔干部之路。戰士服役3年,對表現優秀、素質全面的優秀士兵服役期滿經考核后提干。這樣使一大批有實踐經驗的戰士走上基層領導崗位。

1959年11月補入的172名士兵經過1960年年度的嚴格訓練,文化程度、專業基礎理論,尤其是實裝操作能力提高很快,年終考核成績優良,成為導彈專業技術骨干,后來大部分提干。

第一導彈營士兵提干人員,有些人經過營連崗位鍛煉成長,走上了團以上領導崗位。

據不完全統計,第一個地地導彈營為第二炮兵領導機關和首批組建的導彈部隊輸送1000多名技術骨干。

今天,這支由黨中央、毛主席親自締造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第一旅,多年來蟄伏深山,潛心鑄劍,經歷多次移防、轉隸和換型,黨指向哪里,就開赴哪里,已成長為一支讓國人自豪、令對手膽寒的英雄勁旅,活躍在神州大地,時刻捍衛著祖國的安寧與和平。

組建首批地地導彈營

中國地地導彈部隊第一營在剛剛成立的時候,還沒有自己的部隊番號和代號。1959年10月29日,總參謀部正式批復通知,同意炮兵組建兩個地地導彈營,并同時下達了地地導彈第一營和第二營的番號。10月31日,總參謀部通知:兩個導彈營代號分別為5751部隊和5752部隊。

第二地地導彈營的番號和代號雖然是在這個時候下達,但部隊卻還沒有成立。1960年3月18日,第二地地導彈營正式在西安炮兵學校成立,它比第一地地導彈營的成立時間要晚近8個月。

總參謀部給先組建的兩個地地導彈營授予部隊番號時,是按代管兩個營的上級單位序列排序的。將西安炮兵高級??茖W校代管的地地導彈營授予為第一導彈營,將武威炮校代管的地地導彈營授予為第二導彈營。這樣使兩個地地導彈營的排列順序與組建時間先后不一致,即后組建的導彈營排為第一營,先組建的導彈營排為第二營,在部隊中引起一些誤解和混亂。然而,在人們心目中仍然把在長辛店組建的導彈營當作第一導彈營。

五年之后,經軍委批準將各地地導彈營擴編為導彈團。軍委炮兵利用部隊擴編需要重新給部隊下達番號命令的機會,于1964年2月28日下達命令,將第二導彈營改為第一導彈團,將第一導彈營改為第二導彈團,糾正了第一營與第二營番號排列的順序。

地地導彈營的第一營和第二營排序應以誕生時間先后為依據。過去不符合實際的番號順序雖然糾正了過來,但給一些不了解歷史的后來人還是帶來了誤會,兩個營都有人說自己所在的部隊是第二炮兵歷史上的第一營,認為排在第一是很高的榮耀。

其實,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營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大家都想爭第一,哪怕是部隊番號排在第一,也會有一種自豪感,它造就了一段軍旅人文插曲。

軍委炮兵根據10月29日總參謀部批復通知精神,于1960年春季決定以第一個導彈營調來的半個營同空軍第15航校受調撥給炮兵的維護大隊人員為基礎,組建第二個地地導彈營??梢哉f在第一個地地導彈營成立時,軍委炮兵也為成立第二導彈營做好了準備。

后來,經總參謀部批準,軍委炮兵又先后從本兵種和北京、沈陽、濟南等軍區選調干部、戰士160多名,從石家莊地區征集新兵337名補入該營。軍委炮兵任命吉來銀為營長、張杰為政治委員,執行團級權限,隸屬軍委炮兵建制,由西安炮兵高級??茖W校代管。

為什么由學校代管?一是便于保密;二是便于訓練。

第二導彈營首長和各級領導干部在組建之前,除一部分連排長和技師曾在北京長辛店教導大隊學習過專業外,其余均是在西安炮校進行培訓的。

最先組建的兩個地地導彈營分別歸兩所導彈學校領導,這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上級主要考慮那里地處西北便于保密,可以利用人才的教學條件優勢和共用武器裝備等,便于組織訓練,這樣可以加快部隊的成長,而且也可肩負教學示范操作任務。每個導彈營,除設立司令部、政治處、后勤處和技術處機關外,直接管轄指揮、發射、測試、運輸等連隊和若干直屬保障分隊。

第一導彈營和第二導彈營,都是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組建起來的。但是,廣大指戰員都具有為中國導彈部隊建設做貢獻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他們自覺克服困難,精心組織,嚴格訓練,使軍政素質不斷得到提高。特別是在國產導彈陸續裝備部隊后,更是奮發圖強,拼搏進取,在部隊建設中不斷取得新成績,涌現出了大批專業骨干和技術能手。

第二地地導彈營初創時除兩枚教學訓練導彈外,還有裝備車輛近60臺,從南京某炮兵師調來了一批老司機。

第一、第二地地導彈營的組建,揭開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創建工作的序幕,并為以后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與此同時,根據我國1059型地地彈道導彈研制進程,組建新的地地導彈營的工作也已著手進行。

1960年1月9日,軍委炮兵司令員邱創成、政委陳仁麒致函總參謀長羅瑞卿、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建議北京、沈陽、濟南3個軍區,各選調1個地地導彈營的配套干部,赴西安炮兵高級??茖W校速成系培訓1年,為即將組建的地地導彈營準備干部。

4月6日,總參、總政批準,三個軍區共選調297名干部入校培訓,1961年2月畢業后分配給即將組建的新的地地導彈營。同時,武威炮兵學校為組建新導彈營共培訓了329名各種專業操作手。

1960年11月,中國仿制的1059型近程地地導彈首次發射成功后,于12月分別發射第二發戰斗彈和第三發遙測彈都獲得成功,開始轉入批量生產,組建新的地地導彈營的條件已基本成熟。于是,軍委炮兵建議總參謀部批準再組建3個地地導彈營。

1961年1月,總參謀部批復,同意軍委炮兵分別在沈陽、北京、濟南3個軍區各組建1個地地導彈營,番號依次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第四、第五導彈營。

2月中旬,軍委炮兵在北京召開了組建3個導彈營的工作會議,同3個軍區炮兵的領導共同商討了組建工作事宜。

會議結束后,3個軍區開始了導彈營的組建工作。

“1059”導彈發動機

炮兵第三地地導彈營于1961年3月10日在遼寧省寬甸縣青椅山組建,歸沈陽軍區炮兵建制。

炮兵第四地地導彈營于3月5日在山西省大同市臥虎灣組建,歸北京軍區炮兵建制。

炮兵第五地地導彈營于7月1日在山東省濰縣組建,歸濟南軍區炮兵建制。

我軍首批導彈部隊組建時,處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際、國內環境最為困難時期。1960年,蘇聯撤走全部在華專家,停止供應中國建設急需的重要設備,使多個大型建設項目處于停頓、半停頓狀態。

正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激情如火的英雄兒女,頂著北國冰霜,創造出共和國的驚人奇跡。

1966年3月,部隊開赴西北首次執行某型號導彈發射演習任務。官兵們冒著鋪天蓋地的沙塵和刺骨的寒風,叫響了“一切為了發射,一切保證發射”等戰斗口號,圓滿完成了首次試驗發射任務。

1977年3月,部隊再赴西北高原研究核戰條件下走、打、藏、聯問題,探索機動作戰和戰備建設路。4個營以間隔射擊的方式連續實施發射。演習規模之大,協同面之廣,標準之高,在第二炮兵歷史上尚屬首次,被總部列為當年五大演習之一。

3月26日凌晨,隨著一聲“點火”命令,導彈如出海蛟龍,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出發射臺,向預定軌道飛去。緊接著,第二、第三、第四枚也相繼起飛,全部命中目標。

1966年至1984年間,第三導彈團先后9次赴西北,成功發射多枚導彈,發射數量和成功率在第二炮兵部隊處于領先地位。

“1059”進行發射前測試聯調

1960年春天,臺海形勢依然緊張,炮擊金門作戰持續進行。

硝煙彌漫,北京軍區某炮兵團團長程志魁接到命令,“立即回軍區報到”。

程志魁與各部隊選派的31名干部被選中參加導彈專業速成系的學習。

這一年,北京軍區以西安炮兵學校培訓的98名干部和武威炮兵學校培訓的110名操作手以及步兵195師炮兵團指揮連為基礎,再從軍區炮兵抽調31名干部和35名士兵,于1961年3月5日在山西省大同市組建了1個導彈營,即第四地地導彈營。

程志魁任第四地地導彈營營長,賈士賢任政治委員。當該營擴編為團的時候,程志魁繼續擔任首任團長。

濟南軍區以西安炮兵學校培訓的100名干部和武威炮兵學校培訓的109名操作手為基礎,再從軍區選調23名干部,征集新兵427名,組建1個導彈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導彈營。

該營于1961年7月1日,在山東省濰縣大圩河舉行建營命名儀式。同年8月,部隊移防至山東益都彌河公社莊漢廟村。周天才任營長,袁繼貴任政治委員。

炮兵第五導彈營組建初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完成了236萬平方米的營建任務。在一無教材、二無裝備的情況下,發動官兵自己動手,自編24個專業的訓練大綱,自制訓練模擬器材100余件,組織進行了東風1號導彈理論訓練和實裝操作,順利完成了4次東風1號導彈點火和1次實彈發射任務。

地地導彈營的編制開始暴露出不適應中國導彈部隊實際的趨向。

考慮到部隊未來發展的需要,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對自己拿起了手術刀,開始了第一次編制調整。

1964年1月31日,經總參謀部批準,5個導彈營擴編為5個地地導彈團。在這次改編中,第一營與第二營的番號做了調整,各導彈營名稱全部改為團。1965年整編后,每個導彈團適當擴大了團直機關和保障分隊。直轄發射、制氧、轉注營等。每個發射營構成基本火力單位。

這是導彈團最初的編制體制。

導彈團的成立,代表中國地地導彈部隊已經從部隊管理體制上形成了符合中國特點的導彈部隊基層作戰管理指揮體系,是開始自我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為部隊發展積累了重要的早期經驗,也為以后的導彈部隊擴建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隨著編制體制的調整,先行者們在訓練中也大膽嘗試、積極探索,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的訓練方法。由于導彈研發工作與部隊組建工作同時起步,武器裝備的不斷升級更新等現實情況就導致第一營的訓練不能只針對現有的技術展開,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富有創造性,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處境,只有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大量未知的困難,才能鍛造出一支能跟得上裝備發展步伐的優秀部隊。

這一切,部隊指戰員從陳銳霆指示和三重任務做起,在第一導彈營黨委和李甦、張克儉帶領下,自己動手開展軍事技術訓練,堅持把練兵打仗作為全營的中心任務。

沒有大綱,大家就自己動手編,沒有教材就自己動手寫,沒有模擬器材就自己動手做。營長李甦從一開始就親自組織編寫訓練大綱,親自審定每個專業訓練計劃,組織人員編寫教案和教材。

移防武威后的第五天,進行訓練準備工作部署和動員,發動官兵自己動手縮寫教材和制作模擬器材。全營按指揮、諸元計算和測旗、發射、控制測試、轉注運輸、橫偏校正、高架起重機、車輛駕駛等八個專業,把經過專業培訓的干部戰士統一分類編成專業組,采取了教練員備課與編寫教材、制作模擬器材“一條龍”方法,努力完成教學任務。許多同志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經過一百個日日夜夜奮戰,終于取了豐碩成果。開訓前,已編成各類教材30套,制成模擬訓練器材300件,繪制圖表300多張,保證年度訓練如期展開。

部隊針對導彈武器裝備價值昂貴,操作使用次數有限等困難,采取模擬訓練的手段應對裝備不足的問題,用模擬器材替代實裝進行各種復雜的導彈發射操作訓練。

就是在這一時期,第一營提出了“在模擬器材上苦練,在實裝上精練”的要求,這種方法不但有效地提高了部隊干部戰士的專業技術,還延長了武器裝備使用壽命。

李甦營長帶領司令部諸元股崔悅惠股長、作訓股張樹斌副股長、高振遠參謀、田正箎參謀、饒書元參謀、陳延春參謀、高同聲參謀等人,認真總結軍事訓練工作經驗,在1960年完成第一個年度訓練總結時明確提出:“以專業技術為基礎,以導彈點火發射為中心,以干部訓練為重點的訓練指導思想”。

這三句話充分反映了導彈部隊軍事訓練的特點和規律,這一過程也充分體現了毛澤東思想在指導戰略導彈部隊軍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1961年,軍委炮兵首次發出《導彈部隊1961年訓練的意見》的重要文件,將第一導彈營總結的“以技術為基礎,以點火發射為中心,以干部為重點”這三句話作為導彈部隊的訓練指導方針寫入文件。5月和10月,軍委炮兵先后兩次召開導彈部隊訓練工作會議,總結經驗,研究加強軍事訓練的措施。第一導彈營根據軍委炮兵訓練指示精神,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訓練部隊,著重抓了各級指揮員、專業技術干部和教練員訓練,在提高部隊訓練質量上下功夫,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聘請院校教員來部隊講課,派出干部到導彈生產工廠學習等。營里舉辦專業技師培訓班,提高了干部的理論知識水平,熟悉了操作規程,提高了判斷和排除一般故障能力。經軍委炮兵司令部考核,到1962年底,組建較早的第一、第二導彈營具有實彈發射能力,后建的第三、第四、第五導彈營也達到了點火水平。

第一導彈營在軍事技術訓練上起到了先行營作用,從1962年起第三、第四、第五導彈營每年都派營連領導、參謀人員和技術人員到第一導彈營參觀學習,包括每次戰斗演習、野營點火,幾個營的首長也都率機關干部參觀見學。幾個導彈營進行點火訓練時,都邀請第一導彈營派干部協助把關。第一導彈營的氣象分隊,在1963年10月圓滿完成了導彈發射氣象諸元修正和發射陣地危險天氣預報,保證了導彈安全順利發射和準確命中目標。氣象分隊完成保障任務獲得優秀成績,受到軍委炮兵司令部的表揚。發射成功后,受軍委炮兵司令部偵察處委托,要求第一導彈團(此時的各導彈營已經升格為導彈團)分別代訓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團的氣象分隊,使第一導彈團的氣象勤務作業規范和經驗得到推廣。氣象參謀高同聲親自負責制定訓練計劃和組織教練員授課,親自講解導彈部隊氣象勤務保障概述課、導彈彈道氣象諸元修正原理課等,使訓練分隊高興而來,滿載而歸。

1962年后,軍委炮兵在召開訓練工作會議時,第一導彈營訓練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三句話”成為地地導彈部隊軍事訓練工作的指導方針,對第二炮兵部隊軍事技術訓練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地地導彈營的建設是以訓練為中心展開的。

第二導彈營成立后不久,軍委炮兵就明確要求部隊要突擊訓練,能夠盡快承擔點火演習、實彈發射的任務,早日形成戰斗力。

1960年12月初,軍委炮兵在北京召開全軍炮兵部隊訓練工作會議,總結1960年訓練工作,布置1961年訓練任務。會上,炮兵司令員邱創成提出,導彈營經過半年突擊訓練,要進行點火演習。

營長吉來銀返回西安后,立即向學院首長作了匯報,隨后又召開全營動員大會,明確提出了“要經過半年的突擊訓練,勝利完成點火演習任務,為炮兵爭光,為學院爭光”這一訓練目標。

第二營為了達到點火水平的目的,自己給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要革命化,動作要戰斗化,操作要程序化,行動要隊列化?!苯涍^反反復復的綜合操作訓練,操作水平提高非???,當部隊能夠達到演習的要求后,學院給炮兵寫報告,報告第二導彈營已經能夠熟悉實彈實裝操作,可以演習。

炮兵機關接到報告后,又指示要盡快選定演習場地。于是,看了,最后來到了藍田縣的張家坪。

張家坪是秦嶺山溝里的一個小村莊,從這個小村莊向東走約2里路有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學院王文介政委到現場看了之后也認為可以,又請向守志院長和炮兵機關的同志去看,他們都認為可以,就定下來了。由于這個發射場面積比較小,戰斗隊形的配置受到限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營里的工兵參謀帶著工兵排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修路、劈山、填溝,擴大了發射場的使用面積。

1961年6月中旬,軍委炮兵下達了第二導彈營進入張家坪發射場地,進行點火演習的指示。

導彈點火和發射不同,通俗地說,點火就是把導彈固定在發射臺上,發動機噴射火焰,導彈不動,部隊演練點火成功能夠代表一系列發射動作準確的完成,還不需要打出一枚導彈來驗證導彈發射的成敗,因此,點火演練成敗一般視為導彈發射訓練的合格與否;而發射是將導彈豎立在發射臺上不加固定,發動機一旦點火工作后,推力達至一定程度導彈就起飛,這枚導彈就飛出去了。這是導彈發射與一般軍事訓練不同之處,一枚導彈發射的成敗取決于多種因素,導彈自身的質量也是一個方面,對于作戰部隊來說,能夠準確完成導彈發射的一整套動作,實現點火,就意味著這支部隊的導彈發射作戰能力已經形成。

點火演習之日,總參作戰部工作組、軍委炮兵副司令員陳銳霆帶領演習指導組、沈陽軍區炮兵第三導彈營、北京軍區炮兵第四導彈營、軍區炮兵第五導彈營前來觀摩。

前一天,部隊召開了誓師大會,在誓師大會上,機關和基層干部、戰士代表上臺表決心,表示一定要服從命令聽指揮,沉著準確操作,確保點火演習圓滿成功,為炮兵爭光,為學校爭光。

第二天上午,導彈武器和裝備車輛按照戰斗隊形展開,指揮員、戰士們各就各位等候點火演習開始的命令。王文介政委下達了演習開始的命令。

部隊按照指揮程序和操作規程開始操作,先后完成轉運、起豎、瞄準測試加注等,最后進入倒計時,10秒后,指揮員下達“點火”口令。很快,導彈底部噴射出黃色火焰,緊接著傳來火焰燃燒的轟鳴聲,整個演習場地周圍的群山似乎都跟著抖動起來。3~4秒鐘后,指揮員下達關機口令,火焰很快熄滅了,導彈仍然一絲不動地矗立在發射臺上。

點火演習宣告成功!

第一導彈營和第二導彈營達到點火水平之后,第三、第四和第五導彈營也都相繼達到了點火水平。

根據中央軍委關于地地導彈部隊建設規劃的指示精神,1959年至1966年間,經中央軍委批準先后組建了首批地地導彈營和首批導彈作戰基地,為建立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這個新的軍種奠定了基礎。

回收“1059”導彈殘骸

首次發射“爭氣彈”

1963年3月20日,中央軍委賦予軍委炮兵導彈部隊執行首批國產1059型導彈發射任務。這次任務的目的是通過發射,檢驗國產首批生產的導彈的性能,同時考核與提高導彈部隊的實戰發射能力。

承擔這次任務的地地導彈第一營和第二營,經過8個月的強化訓練和組織準備,經鐵路行軍,于9月中旬到達國防科委導彈試驗訓練基地。

在國防科委科研單位和基地的指導下,導彈第一營和第二營分別于10月25日和11月3日,各成功發射1枚國產東風1號導彈。這枚“爭氣彈”打出了中華民族的骨氣,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打掉了帝國主義的霸氣!

1963年9月14日,奉軍委炮兵之命,地地導彈第一營編成兩個梯隊,向某基地秘密開進,發射國產第一枚東風導彈。

這是第一次真正通過實戰檢驗第一營訓練成績的時刻,也是檢驗中國第一支戰略導彈部隊是否已經掌握了導彈武器的時刻。當時的部隊心里還一直憋了一口氣,就是蘇聯撤走專家,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他們就不可能將導彈打出去,這一枚導彈發射的成敗還將表明我們能不能爭回這口氣,所以,大家將這枚導彈譽為“爭氣彈”。

第一營發射第一枚“爭氣彈”時,按下點火按鈕的操縱員名叫張元慶。

1960年年底,武威炮校培訓的戰士學員畢業,第一導彈營第一次補充了大批戰士,由此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導彈部隊生活。

1961年、1962年,國家處在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尤其在大西北的甘肅,部隊生活和當地百姓一樣,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部隊裝備缺乏,沒有教材,訓練困難重重。全營官兵在營首長的領導下,自己動手,克服困難。沒有教材,相同專業人員用對筆記本的辦法,一面對,一面編教材;沒有裝備,發動群眾,自己動手制作模擬器材、仿真器材和代用器材進行訓練。年終不僅完成了訓練任務,還圓滿完成了點火訓練任務。

1963年,隨著國民經濟形勢的好轉,炮兵首長決定導彈部隊進行實彈發射。

消息傳到了第一營,軍營沸騰了,盼望多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

全營上下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訓練和準備中去。當年9月,部隊奉命開赴導彈試驗基地,經過適應性訓練和考核后,于10月25日成功地發射了導彈部隊組建以來的第一枚導彈。當時,張元慶是發射一連的操縱員,在營長李甦、連長劉宗舜的命令下,第一次按下了發射按鈕。

10月25日拂曉,營長李甦站在營長的指揮車里下達了最后一個指令,將發射程序交由發射連長劉宗舜執行。

指揮車里響起“按轉電,點火”的發射口令。

矗立在導彈基座上的國產地地近程導彈,像一條東方巨龍,攜帶著一個民族的夢想,一個世紀夢想,攪動著云水,噴著烈焰,扶搖直上九霄。

一會兒,從遙遠大漠深處傳來消息,第一枚東風導彈準確命中了靶區,發射獲得成功。

這一天的晚上,第一營為了慶祝這勝利的時刻,進行了一次會餐,作為獎勵,營長李甦讓炊事班給發射官兵加餐,加餐的標準是每人兩個土豆。

第一枚“爭氣彈”的成功發射,打破了霸權國家“中國的導彈永遠上不了天”的預言,開創了共和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通天之路。

在第一營成功發射一枚1059導彈之后,第二營于1963年11月3日同樣在導彈發射試驗基地也成功地發射了一枚1059導彈。

猜你喜歡
導彈部隊炮兵軍委
重慶談判期間的軍委通訊工作
導彈部隊液體推進劑作業人員衛勤保障問題研究
新品“炮炮兵”系列
對《也談對“軍委參”的解讀》的問與答
新書推薦
常規導彈部隊應急醫療隊衛勤保障應具備的幾種能力
1975年軍委擴大會議的歷史意義
試論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兵的運用
長征中的紅軍炮兵
軍兵種史掠影——光榮的人民炮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