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南苗族吃新節的文化解讀

2022-08-20 03:30袁廷科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祭祖村寨苗族

文 毅,袁廷科

(1.2.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歷史與民族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苗族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民俗。如春節、四月八、端午節、七月半、重陽節、苗年、姊妹節、蘆笙節(又稱踩花山、跳洞、跳月、跳場、立花桿、跳花、跳花場)、吃新節、采花節、爬坡節、臘八節、玩花房、跳鼓、踩橋、踩坪、開秧門節、二月二、鼓藏節、鬧沖節、龍舟節、翻鼓節、祭尤節、叉魚節等等。貴州居住著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土家、瑤、仫佬、壯等世居少數民族,各民族和諧共處。據不完全統計,貴州省各種民族節日集會有1046次(處),其中苗族有651次、布依族171次、侗族84次、水族43次、彝族23次、回族13次、仡佬族11次、瑤族2次。參加集會的人數在千人以上萬人以下的節日有511次、萬人以上的有224次,集會在縣內的836次、數縣群眾集會的185次、數省交界群眾集會的25次,每年全省參加節日集會活動的各族群眾達到800萬人次。[1]據潘廷映《貴州少數民族節日大觀》統計,貴州省民族節日集會苗族占62%,布依族占16%,侗族占8%,水族占4.1%,彝族占2.2%,其他民族占7.7%?!肚喜家雷迕缱遄灾沃葜尽酚涊d,黔南苗族的節日,每年約有20個,包括吃新節、牛打場、鼓藏節、四月八、六月六、三月三、叉魚節、吃鴨節、米花節、過冬節、趕秋節、苗年、春節、七月半、中秋節、迎雷節、端午、重陽節、趕姨媽坡、社節等。[2]從統計數據看,貴州少數民族節日種類繁多,文化生活豐富。在黔南,民間有“苗吃新,水過端,布依過小年,客家過大年”的說法,因此吃新節是黔南苗族十分隆重的傳統節日,苗族吃新節有的也叫“嘗新節”。

一、吃新節與文化空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條例》中明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兩類,一類是各種“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筑術及其他藝術、傳統形式的傳播和信息等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一類是文化空間。又在《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宣言》中規定:文化空間指“具有特殊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表現。它是一個集中舉行流行和傳統文化活動的場所,也可定義為一段通常定期舉行特定活動的時間。這一時間和自然空間是因空間中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存在而存在”。國務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作了明確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從上述文獻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范圍包括六個方面: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文化空間主要用來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形態和樣式。苗族的傳統節日吃新節要舉行許多祭祖、慶祝豐收的文化活動、儀式,因此苗族吃新節就是典型的文化空間,它具有明顯的文化特點,即地域性、時間性、活態性(表現形式)。這些表現形式口耳相傳,約定俗成,喜聞樂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一)節日的文化空間

節日空間指節日流行區域和展示的場所。黔南苗族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東、中、西部三大方言,人口有509245(2008年)[3]。吃新節主要流行于苗語中部方言地區,如都勻、三都等縣市,貴定、龍里、羅甸、福泉等縣的部分苗族村寨也過此節。這些地區的苗族村寨,村村都有斗牛場,寨寨都有蘆笙場,家家戶戶都要在堂屋祭祖、祭“米魂”。

(二)節日的約定時間

節日時間指節日舉辦的時間。吃新節(nongx gad hvib),黔南苗語由于方言土語存在差異,都勻叫“能敢西”,三都排月、高硐、交梨等村寨叫“奴架化”,三都都江一帶稱為“過苗年”。節日時間為每年七、八月至秋末冬初,視水稻成熟時間或以同一土語區的苗寨約定俗成,各村寨過節時間相互錯開,輪流來過。

在都勻壩固、新場、基場等地區苗族,吃新節的時間大多在農歷七月至八月間,日子選在“七龍”“八蛇”,即農歷七月的第一個龍場天,農歷八月的第一個蛇場天[4]。

在三都,吃新節選擇在秋收后的九、十月間的巳日、卯日、戌日三個日子分別過。例如排月苗家吃新節,每年秋收后,遇農歷九月第一個亥日為吃新節。三都高硐一帶吃新節要過三天。據說他們是按十二生肖與二十八宿相來擇日的。吃新節的約定時間主要以片區(村寨)劃分:巳日過節的有望結、平寨、中寨、羅榔、打孟、交向、高寨、排燒、姑魯等村寨;在卯日吃新的有蓋賴、排炮、平壩、排怪、高堯、小腦、交梨、大塘等村寨;亥日吃新的有達榮、達落、小昔、羊告、控抗、怎雷、甲雄、排月、野記等村寨[3]。

(三)節日的內容事項

節日內容主要指節慶中的各種活動、儀式、口頭傳統(唱詞)等。一般來說,吃新節要備好糯米、米酒、田魚、豬肉等等,屆時家家戶戶都要祭祖、祭“米魂”,各個村寨要舉行斗牛、吹笙跳月、唱山歌等活動。改革開放后,增加了籃球等現代體育項目。過去以祭祖、祭“米魂”為主,后來衍生了慶賀豐收的內容。

都勻苗族吃新節有兩個準備過程,首先是準備糯米飯。節前,家家戶戶都到稻田邊去采抽香糯米穗,烘干,去殼成米,浸泡蒸煮。其次是準備魚和豬肉。將從稻田里捉來的魚和買來的肉分別煮熟,把魚、肉、糯米飯分裝在三個碗,擺上堂屋的方桌,再擺三碗酒,燒香燒紙。首先祭祀,供奉祖先。祭祖不用請鬼師,也不念咒語,只喊祖宗來享用,祭祀未完畢,不許吃用祭品。第二項儀式是祭“米魂”,“米魂”又叫“米姑”,相傳“米姑”從外家帶來水稻并將栽培技術傳授給人們,故以之紀念。祭“米魂”時,要叫“米魂”或由兩個未婚姑娘唱“米姑娘”。歌詞大意是:八月谷子黃,喚聲米姑娘。今日好時節,喚你返回倉。莫等風雪到,在外受風寒。紅蛋迎接你,趕快把家還。啊,我的米姑娘!羅哩羅![2]

祭“米魂”完后,主持儀式的長輩才將糯米飯、魚、肉、酒分給眾親食飲。親友才開始共進晚餐——“能敢西”。節日期間,各村寨還舉辦蘆笙會、唱苗歌、斗牛、打新米糍粑等活動,慶祝五谷豐登。

在三都苗族聚居區,過節前家家戶戶縫制衣服,打好銀飾,釀酒、殺豬、捉魚、打豆腐,做好準備。過節那天,各家親友在主人的邀約下帶著一個“芒碉”糯飯、一壺酒、幾條鯉魚、一只雞或鴨、一塊燉好的水牛皮(普安一帶的習慣)前來過節,主賓食品均用來祭祖。各家祭祖,有的請鬼師念咒。祭祖完畢,主人客人舉杯暢飲,共慶豐收節。都江一帶,晚飯后邀約客人去月塘跳月。在普安一帶,當晚要組織蘆笙隊到有水牯牛的人家“慶豐收”,“架斗?!?,牛主在堂屋擺好酒肉相待。邊吹邊舞,邊吃邊喝。先吹賀喜調,吹完感謝調,賀牛結束,移步下一家。第二天,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齊聚蘆笙堂和斗牛場,主要活動是跳蘆笙、放牛打架。第三天,跳蘆笙、斗?;顒舆M入尾聲,吃新節結束[3]。

(四)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吃新節

吃新節的分布、時間安排等盡管有人的行為參與其中,但其整體呈現出一種傳統時空概念下的物理空間或時段,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空間”是基于人類學概念提出,“首先是一個文化的物理空間或自然空間,是一個文化場所、文化所在、文化物態的物理‘場’;其次在這個‘場’里有人類的文化建造或文化認定,是一個文化場;再者,在這個自然場、文化場中,有人類的行為、時間觀念、歲時傳統或者人類本身的‘在場’?!盵5]此外,有學者總結國外文化空間研究時指出,“文化空間是由擁有這一空間的特定群體的一整套相關行為和生活模式來定義的”。[6]因此,只有將吃新節中苗族群眾的全面參與納入其中,才能構成名副其實的“吃新節文化空間”。苗族中吃新節的這一群體,通過年復一年的開展節慶活動,逐漸形成自身的文化特征,并代代傳承節慶相關的一整套知識體系,吃新節成為他們有別于其他苗族群體的一種文化符號、一種公共文化空間。吃新節活動是一種公共的文化行為,“作為一種公共的文化行為,節日的最終目的并不在于娛樂或審美,而是在于社會教育和社會融合,是為了通過集體的慶?;顒雍腿巳藚⑴c,來建立一套公共的精神信仰和價值觀念?!盵7]

二、吃新節的文化內涵

(一)反映農耕稻作的文化遺存

農耕文明主要指以石器為主的農業經濟。據考古發現,大汶口文化是以粟為主的農業經濟,漁獵生產占有一定地位。大溪文化是以種植稻米為主的農業經濟,兼營狩獵、捕魚等,在大溪文化遺存中經常發現一些稻草、稻殼印痕,墓葬中大量隨葬整魚。屈家嶺時期及石家河文化各遺址內發現了大規模稻作遺跡,說明原始農業有重大發展。據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正好同蚩尤九黎部落、三苗集團生存的時代和活動地域相吻合,可以說苗族先民是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創造者。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可以視作最早從事農耕稻作的蚩尤九黎部落所留下的文化遺存[8]。荻原秀三郎在其所著的《水稻民族——苗族和江南的民族文化》中說:“(日本的)水稻耕作文化從苗族文化中可尋找到主要的底層因素?!彼€認為,楚國滅亡時楚國的原住居民苗族曾東渡到日本,促使了日本水稻耕作文化的盡快成熟。

吃新節在苗語中部方言有的稱“nongx mol”,直譯為“吃卯”,意譯為“卯日吃新”。李國棟教授認為,“nongx mol”是苗族最古老的節日,苗族的“嘗新節”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蚩尤九黎時代。在苗族創世史詩《開天辟地》也有關于農耕稻作文明的反映。如:“古來沒有天,歷來沒有地,是誰來治天,是誰來治地?古來沒有天,歷史沒有地,是磐瓠來開天,是苗家來辟地。天已撐穩了,地也支好了,爸爸走下山,犁田種麥稻,媽媽轉回家,重新起鍋灶,后生吹蘆笙,姑娘圍著跳,歌聲和笑聲,陣陣沖云霄?!盵9]再如,中部苗族過“嘗新節”時鬼師唱的《谷穗歌》:央與仰和妮,居泉水坡邊。造田開水溝,撒谷在池塘。捉住水牯牛,教水牛犁田。牛軛掛肩頭,叫它犁池塘?!豆人敫琛贩从沉嗣缱迨甲娼?、仰、妮就開始了野生稻的馴化和水稻栽培,他們是稻作農耕的創始者。

水稻是苗族最主要的栽培植物。我們來看看“稻”“田”“葉子”“糯”等詞在三大方言里的讀音情況。

表1 苗語三大方言區讀音對比

拿“稻”一詞來說,苗語湘西方言稱noux,黔東方言稱nax,川黔滇方言稱nblex。從語音上看,湘西方言稱與黔東方言音近,而川黔滇方言與這兩個方言不同。但是川黔滇方言帶鼻冠的復輔音音nbl與湘西方言稱與黔東方言的聲母n有對應關系?!暗尽币辉~,三大方言雖然讀音有差異,但都是同源詞。因此,“稻”是苗語固有詞,而且三大方言同源,說明苗族很早就已經種植水稻。[10]這是苗族開墾水田種植水稻歷史久遠的一個重要明證。

從田野調查來看,在黔南苗族吃新節里,新糯米、米酒、田魚、米穗是必備的祭品,祭祖儀式必須供糯米飯,說明糯稻具有神圣性。從人類學的角度講,苗族的老祖宗吃的是糯米飯,對糯米飯情有獨鐘,表達對野生稻采集時代的記憶和懷念。祭祖、祭“米魂”、唱“米姑娘”是延續的家祭,斗牛、吹笙跳月、唱苗歌是各個村寨約定俗成的習俗,選擇辰日、巳日、卯日、亥日、午日、戌日為各個村寨吃新吉日。由于吃新節的標志性的祭祀物品都與水稻有關,又是一個以糯稻的成熟階段為物候標識的節日,透視出苗族的原生態計時制度是以生物的生長節律變化為依據的一種計時方式,這也就是學術界所稱的物候歷,是典型的農耕稻作的文化遺存。

(二)追溯早期苗族的歲時歷法

苗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在長期的農耕活動中,創制并一直使用歲時歷法,這種歷法就是用生肖紀年、月、日、時。苗族著名學者石朝江教授在《苗學通論》中認為:操中部方言的苗族,歲時歷法除有年歷、月歷、日歷和時歷等區分之外,苗歷以二十八宿和十二生肖組合成84個“嘎進”(苗語稱ghebjenf),用以表記歲時,編制歷記(口頭)。其順序是:雷宿虎(許進夫,苗語稱xed jenf hfub)、大龍宿兔、竹貓宿龍、野貓宿蛇、太陽宿馬、大虎宿羊、小虎宿猴、螃蟹宿雞、水牛宿狗、婦宿豬、鼠宿鼠、燕宿牛、豬宿虎、小龍宿兔、螺獅宿龍、狗宿蛇、雉宿馬、雞宿羊、鷹宿猴、猿猴宿雞、水獺宿狗、鵝宿豬、鬼宿鼠、馬蜂宿牛、馬宿虎、蜘蛛宿兔、蛇宿龍、蚯蚓宿蛇、雷宿馬……余下照推。最后一個是蚯蚓宿牛[11]。苗族以此作為婚喪嫁娶、起房造屋、年節推算等事項來選擇吉日或祭日的依據,也用來安排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

在三都排月等苗族村寨,苗族歷法是以陰陽四柱、天干地支以及二十八宿和李淳風六壬(即大安、留連、小吉、空亡、速喜、赤口,苗語分別稱為liongk dlok、liongkgenl、liongk hink、liongk jinl、tongx langd、wux xongb)相配合推算,推算皆以農歷為準。將一個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為兩個小時。主要采用十二進位制,如地支用十二進制,同時還采用八十四進制。俗稱苗家甲子,當地苗語稱ghab jongk(諧音“干金”),用二十八宿與十二生肖相配合,組成八十四個不同的苗甲子[12]。

苗族這八十四個“嘎進”(有的地方稱“干金”)名稱,全是苗家人熟悉的自然界的動物和神話的事物,具有形象性,而且排列組合很有規律,每一宿都只固定與三個生肖組合,容易記憶和使用,也便流傳。同時表示對自然崇拜和原始崇拜,體現了濃重的原始宗教色彩。苗族人民在諸多零散、周而復始的吉日和祭日中習慣地選定了月日代碼相互重疊的日子作為節日流傳下來,同時還根據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及其生產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歲時節日民俗事項。吃新節傳承了苗族的歲時歷法。

(三)族群認同文化的延續

在都柳江流域,苗族地區時興地乳崇拜。人們認為這個叫“鸛堆”的土包是始祖蝴蝶媽媽居住的地方?!胞X堆”土包里埋有兩個合扣的鐵鍋,鍋底放有一塊小石板、一根小楓木柱、一個禽蛋、三個小紅石雕人像。每到逢年過節包括春節、斗牛節、吃新節都要舉行儀式祭供。屆時,巫師要念唱詞做祈禱,祭供雞、鴨、鵝、魚、酒、糯米飯、肉等祭品。吃新節通過特有的文化空間和傳說敘述,來構建當地一套系統的社會文化的意義符號和行為系統,建立了族群的地方性社會秩序、經濟概況、宗教信仰和儀式等。黔南苗族的吃新節是在不同的寨子之間輪流進行的,是以村寨為單位所過的節日,也是一種以家族為單位所過的節日,因此,吃新節是一個宗族的祭祀性的節日。在節日期間通過祭祖、祭“米魂”、斗牛、跳月,家族親戚參加祭祀,認祖歸宗,聚會喝酒,維系感情,交流信息,慶祝豐收;年輕人們愉快游方,談情說愛??鞓返臅r光,美好的歡聚,一定程度上突出和強化了族群自我意識,從而加強族群的內聚力,是對族群的認同。這種具有生態性、活態性、傳承性、民間性、民族性的文化遺產,承載一個民族(族群)的世界觀、民間信仰、思維方式、心理結構,凝鑄著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13]。節日有助于民族(族群)的團結,體現了苗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吃新節也是農耕民族特有的一種娛樂方式,更是族群認同文化的延續。

(四)反映了一定的民族禁忌

禁忌(Taboo),是波利尼西亞的土語,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為“禁止的”和“危險的”。作為人類學專業術語,禁忌是指為避免遭到懲罰,禁止用“神圣”的東西,禁止觸犯和接觸“不潔”的人和事。禁忌的表現形式為被模式化了的在潛意識中帶有神秘性的、傳統性的觀念和意識或某種習慣,具有調整人類行為的功能。規定了人們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這樣行那樣不行的規范準則。人們遵循這些規范準則,就可避免遭到厄運和懲罰,于是,形成了最早的禁忌。魏春艷在《古代宗教與傳統法文化》中認為,中國苗族在圖騰禁忌方面有八條規定:第一,祭祖祀社時,應參加者都須參加,應做的事都須做,不該做的事就不能亂來;第二,鼓石窟和鼓頭家供奉的祖像、木鼓、蘆笙、牛角等,不準亂動;第三,鼓福的鼓醒鼓之前,不得亂動;第四,祖像到村寨看訪,各家要認真接待,不得怠慢,褻瀆;第五,藏木鼓的山上一草一木,都不得任意攀摘、砍伐;第六,從播種至吃新谷期間,禁止吹蘆笙、敲鼓和斗牛;第七,寨中敬奉的古樹和風景樹,要以禮相待,不準褻瀆或砍伐;第八,過鼓社節后至蒙鼓的三年間,男女不得婚嫁[14]。

在苗族民間,人們常說:“歲首吹蘆笙,歲杪好收成?!?;“蘆笙不響,五谷不長?!?;“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揚花”。意思是跳花是為預祝豐年。黔南大部分苗族村寨過吃新節,跳月是為了慶祝豐收。對苗族跳月(蘆笙會)來說,利用它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給個人或族群或社會帶來好處。通過舉辦跳月娛神、求神、求雨、求祖靈保佑,消災免難。苗家人視“金”為宿,以宿燕、宿馬、宿蜘蛛、宿蚯蚓、宿貓、宿螃蟹等為吉祥星宿,常用作起屋造房、婚嫁的日子。宿鬼、宿女多用讓解鬼神日[12]。不同村寨不同家族的苗族,選擇不同時間來過吃新節,各個村寨根據自身情況一般選擇辰日、巳日、卯日、亥日、午日、戌日為吃新節日。吃新節里,新糯米、米酒、田魚、米穗是必備的祭品,祭祖、祭“米魂”、唱“米姑娘”是延續的家祭,斗牛、吹笙跳月、唱山歌是各個村寨約定俗成的習慣。祭祖不完畢,祭品不能食用。顯然,吃新節存在諸多禁忌,主要涉及祖先崇拜禁忌和農業生產禁忌。

(五)反映人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統一

“吃新節”,當地苗語叫“nongx gad hvib”(諧音“能敢西”),翻譯成漢語即是 “吃新米飯”?!俺孕鹿潯钡囊粋€重要儀式是必須要有鯉魚、糯米飯、米酒等作為祭祀品敬供祖先,稻田里養殖出來的鯉魚被視為干凈祭品,苗語稱為“dail nail hsab ngas”,用這樣的魚用來祭祖,祖先才能接受。所以,節慶祭祖,稻田里養殖的鯉魚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家家戶戶在這一天,堂屋神龕下的供桌都要擺上煮熟的鯉魚,敬供祖先。當然,米酒、糯米飯也是少不了的。

“吃新節”一般是在每年秋收前后的 “龍”日里過,節日用魚祭祖,是有講究的。在苗族圖騰崇拜的世界里,存在圖騰化身之說,龍、魚被視為苗族的部落圖騰或氏族圖騰,為幻化型圖騰,視為祖先,地位很高。例如唐春芳《砍楓香樹》這樣描述:“大樹根變成龍,小樹根變成魚鰍?!倍鄬殹睹缱骞鸥琛た硹飨銟洹愤@樣描述:“樹枝變成布谷鳥,……木片變成了魚種?!盵8]此外,生命意識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龍、魚在苗族的生命意識里具有生殖崇拜含義。他們認為龍和魚都具有“互滲性”,即讓動物的繁殖力與人的生殖力“互滲”“交感”,促進人丁興旺。魚具有自由生命形象的虛幻性創造,認為魚具有繁殖旺盛、多子多女的文化意象[15]。在苗族的原始思維觀念和苗族圖騰構成中龍與魚同屬幻化型圖騰。民間有龍主風雨之說,“龍場天”吃新,用魚祭祖,祈求風調雨順,期盼人丁興旺,慶祝五谷豐登。水是生命之源,水用來養魚,也用來種植水稻,使稻谷能夠增產。魚(子)象征人丁興旺,稻谷承載了祖先的靈氣,吃新節既娛人娛神,又實現了人神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祭祖是慰勞祖先,也是感恩神靈,要把生產出來的祭品用來敬供祖先神靈。吃新節是在與自然、現實、歷史的互動中約定俗成,代代相傳,沿習至今。這種民間習俗,是人與自然生態之間構建和諧關系的思維模式,也是苗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生態[16]。

三、結論

吃新米飯是吃新節的重要內容,象征著吃到新谷,慶祝豐收;祭祀祖宗,感恩祖先,是族群認同文化的延續。因此,吃新節是苗族的祭祀性的節日。吃新節反映了最早從事農耕稻作的蚩尤九黎部落、三苗集團所留下的文化遺存,也是苗族最早開墾水田進行水稻種植的一個重要明證,同時是對早期苗族的歲時歷法的傳承,人們遵循這些規范準則(禁忌),祈求實現人神和諧共處、天人合一。

猜你喜歡
祭祖村寨苗族
以歌為家——在滬苗族務工婦女的音樂生活
鄉村旅游開發中利益相關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為例
綿 延
洪洞祭祖
鍋巴粥
祭祖
苗族老照片
苗族蘆笙制作師
別讓民族村寨毀于當代
漂亮的“銀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