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題一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2-09-17 01:29江蘇省邳州市明德實驗學校李克民221399
河北理科教學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過點中點一題

江蘇省邳州市明德實驗學校 李克民 221399

“一題一課”就是教師深入研究一道習題或者數學材料,透過材料的表面現象,抓出問題所隱含的數學本質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多角度、多維度對問題進行解析,特別是對于一些核心知識要進行發散式講解,不局限于知識本身,要進行深度拓展,把與知識點相關聯的內容都引申出來,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加深,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本文以“一題一課”的幾種教學方式為例,談它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一題多解,讓學生的解題思維得到拓展

所謂“一題多解”就是從不同角度、按不同思路、用不同方法給出同一道習題的解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題多解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嘗試一題多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一題多解能使學生達到“思考一道習題,通曉一片知識”,讓知識在學生腦袋中形成一條知識鏈.另外,教師出示題目后,不要過多的給與提示,避免學生的思維被老師過早的給定了方向,應讓學生自由思考,讓學生原生態的想法得到暴露,思維得到有效的拉伸.

例1 如圖1,在△ABC中,點D、E分別是線段BC和AD的中點,連接CE并延長,交AB于點F.求證:

本題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通過在某個拐點處添加平行線,構造“A”型或者“X”型的相似三角形,借助基本圖形中對應線段成比例來解決的典型問題.

1.1 構造“ A”型基本圖形

圖2

解法2:過點B在三角形外構造“A”型基本圖如圖3,過點B作BG∥CF交AD延長線于點G,所以∠DCE=∠DBG,因為點D是BC的中點,所以BD=CD,又因為∠BDG=∠CDE,所以△BDG≌△CDE,所以DE=DG,因為點E是AD的中點,所以AE=DE,所以AE=DE=DG,所以,在△ABG中EF∥BG,所以△AEF∽△AGB,有

圖3

解法3:過點A在三角形外構造“A”型基本圖如圖4,過點A作AG∥CF交BC的延長線于點G,在△ADG中CE∥AG,所以△DCE∽△DGA,所以,因為點E是AD的中點,所以AE=DE=DA,所以DC=CG=DG,因為點D是BC的中點,所以BD=DC,所以.在△ABG中CF∥AG,所 以△BCF∽△BGA,所以,所以

圖4

1.2 構造“X”型基本圖形

解法4:過點D在三角形內構造“X”型基本圖如圖5,過點D作DG∥AB交CF于點G.因為DG∥AB,所以∠EAF=∠EDG,因為點E是AD的中點,所以AE=DE,又因為∠AEF=∠DEG,所 以△AEF≌△DEG(ASA),所以AF=DG.因為點D是BC的中點,所以BD=CD,在△BCF中DG∥BF,所以,所以

圖5

解法5:過點C在三角形外構造“X”型基本圖如圖6,過點C作CG∥AB交AD的延長線于點G,因為CG∥AB,所以∠ABD=∠GCD,因為點D是BC的中點,所以BD=CD,又因為∠ADB=∠GDC,所以△ABD≌△GCD(ASA),所以AB=GC,AD=GD.因為點E是AD的中點,所以AE=DE=,所以GE=3AE,因為CG∥AB,所以△AEF∽△GEC,所以,所以

圖6

解法6:過點A在三角形外構造“X”型基本圖如圖7,過點A作AG∥CB交CF的延長線于點G,因為AG∥CB,所以∠AGE=∠DCE,因為點E是AD的中點,所以AE=DE,又因為∠AEG=∠DEC,所以△AEG≌△DEC(ASA),所以AG=CD,因為點D是BC的中點,所以,所以,因為AG∥CB,所 以 △AGF∽△BCF,所以,所以

圖7

1.3 借助面積求線段的比

解法7:如圖8,連接DF,設△AEF的面積為m,△ACE的面積為n,因為點E是AD的中點,所以AE=DE,所以△AEF與△DEF,△AEC與△DEC的面積相等,都是等底等高,所以△DEF的面積是m,△DEC的面積是n,所以△DFC的面積是m+n,因為點D是BC的中點,所以BD=CD所以△BDF與△DFC的面積相等為m+n,所以△ABC的面積是3(m+n),所以

圖8

本題是在學生學完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的基礎上進行考查的.學生已具備初步利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問題的能力,好奇心和表現欲都非常強,讓學生根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結合自身情況,靈活地選擇解題切入點,去追求更獨特、更快捷的解題方法,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活躍思路,使學生不滿足僅僅得出一道習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積累解題經驗,豐富解題方法,學會如何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不斷提高解題能力,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 一題多變,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教師在試題評析時,不要單純地就題論題,而要盡量對試題隱含的知識、思想方法、解題的思路等進行深度的挖掘,拓寬試題的廣度,讓試題有效的輻射相近知識點.把類似的知識有效的穿成一條知識鏈,通過一題的解決,讓學生通曉一大片的知識.

例2 如圖9,已知點C是線段AB上的一點,△ACM、△CBN都是等邊三角形.求證:AN=BM.

圖9

解:因為△ACM、△CBN都是等邊三角形,所以AC=MC,NC=BC,∠ACM=∠BCN=60°所以∠MCN=60°,所以∠ACN=120°,∠MCB=120°,所以∠ACN=∠MCB,在△ACN和△MCB中,AC=MC,∠ACN=∠MCB,NC=BC,所以△ACN≌△MCB,所以AN=BM(SAS).

本題主要考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本題證明線段相等,學生不難想到證△CAN≌△MCB,利用三角形全等,對應的邊相等,從而證明結論.在評講本題時,沒有局限于結論的證明,而是利用圖形,進行一系列的變式探究,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1 變式:改變結論

例3 如圖10,已知點C是線段AB上的一點,△ACM、△CBN都是等邊三角形.求證:△ACD≌△MCE.

圖10

解:因為△ACM、△CBN都是等邊三角形,所以AC=MC,NC=BC,∠ACM=∠BCN=60°,所以∠MCN=60°,所以∠ACN=120°,∠MCB=120°,所以∠ACN=∠MCB.在△ACN和△MCB中,AC=MC,∠ACN=∠MCB,NC=BC,所以△ACN≌△MCB,所以∠CAN=∠CMB,在△ACD和△MCE中,∠CAN=∠CMB,CA=CM,∠ACD=∠MCE,所以△ACD≌△MCE(ASA).

2.2 變式:變圖拓展

本題還可以在例題2 的基礎上,將問題設置為:(1)連結DE,求證△CDE為 等邊三角形;或者是證明DE∥AB;(2)連接AN與BM交于點O,求∠MOA的度數.上述問題,對于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都進行了深度挖掘,通過解決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圖形進行變化,可以得到下面的拓展題.

例4 如圖11,點C為線段AB上任意一點(不與A、B重合),分別以AC、BC為一腰在AB的同側作等腰△ACD和等腰△BCE,CA=CD,CB=CE,∠ACD與∠BCE都是銳角且∠ACD=∠BCE,連接AE交CD于點M,連接BD交CE于點N,AE與BD交于點P,連接PC.(1)求證:△ACE≌△DCB;(2)請判斷△AMC與△DNP的形狀有何關系,并說明理由;(3)求證:∠APC=∠BPC.

圖11

3 幾點教學啟示

“問題”是建構課堂的“腳手架”,亦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起始.新課程標準旨在以轉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基于“問題”的教學已經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新模式被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實踐證明,研究“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至關重要.充分整合課程教學資源,對于“一題一課”的課堂教學來說,關注“核心問題”的設計尤為重要.在“核心問題”的設置中要關注以下方面.

3.1 “核心問題”具有適當的思維深度和廣度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面對教師提出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心理會引發強烈的探究欲望.核心問題富有思維含量和思維張力,核心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帶著探求的興趣,激活已有的認知經驗,或獨立探索、或與同伴合作,自由地思考、積極地討論,從而設計合理的解決路徑,找到解決問題突破口.高質量的核心問題,是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索、從學會走向會學的關鍵因素.

3.2 核心問題具有鮮明的指向性和高度的整合性

對教學內容反復肢解而成的“碎”問,容易讓學生把握不準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搞不清一堂課的主要學習任務.而中考數學課堂中的核心問題,則是從這節課的數學本質出發,針對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高度提煉而成的,它是一節課的核心任務,是貫穿課堂教學的主線,課堂中派生出的其他問題、任務,都與之有著相關的邏輯關系,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圍繞它而展開,可以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目標更明確、更清晰.

3.3 適當分解問題坡度成問題串

核心問題需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但有時單一的核心問題可能會使挑戰性過大,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而退縮,特別是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高難度的問題不僅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反而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負面效應.面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體現一定層次的需求差異,根據不同需求將一個核心問題分解細化成若干個子問題,或者分層設計問題,設置一些臺階以便讓更多的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

猜你喜歡
過點中點一題
例談圓錐曲線中的中點和對稱問題
發散思維 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
2020年本刊原創題(二)
中點的聯想
數學(二)
中點出招,招招喜人
二次曲線存在中點弦的一個充要條件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