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逝去的文化
——評武俊嶺小說《入住土屋的老人》

2022-09-20 04:48劉晶輝
短篇小說 2022年3期

◎劉晶輝

武俊嶺的短篇小說《入住土屋的老人》刊載于《短篇小說》2021年第10期。這篇小說雖然字數不多,只有七千余字,卻傳遞出厚重的內涵,引人深思。小說《入住土屋的老人》所使用的超現實主義筆法、所傳遞的文學尋根主題、所抒發的濃烈的人文主義情懷,緊密結合,共同成就了這篇佳作。

超現實主義的筆法

讓老人與羊對話,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情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作者沒有做任何鋪墊,而是破空而來,人羊對話,非常抓人眼球。

當然,寫羊,主要是為了寫人,為了突出老人的孤獨。這只羊跟了老人很多年,不讓老人養,那還不如要了老人的命。小說的第二個超現實主義的情節,是老綿羊的痛哭。在老人妻子去世三周年的時候,老綿羊像兒子一樣悲哭,震驚村里的人。外甥把老綿羊的哭聲“錄了下來”。這當然是作者有意為之的巧妙筆法,使得行文更加流暢自然,讓讀者們更加體會到老人的孤獨,深刻的進入骨髓的孤獨。老綿羊的意象,貫穿了全文,對情節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接下來,作者繼續寫老綿羊幫助老人叫醫生、幫助老人找風水先生,等等。這些情節一直吸引著讀者讀下去,看羊與老人之間還會產生哪些互動。

簡而言之,小說超現實主義筆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成功塑造了“老綿羊”這個奇特的形象:這形象不僅承擔著推動故事發展的責任,更彰顯著批判、懷舊、尋根、反思的主題。

文學尋根的主題

尋根,尋的是文化的根,尋的是傳統的根,尋的是失去的好的東西。我所說的尋根,其含義是非常豐富的,它包含對文史哲、對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的追尋。小說《入住土屋的老人》經得起這樣的解讀。土屋象征著什么?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屋實體。老人晚景凄涼,只有一個老綿羊做伴,而他所住的房子要被拆掉、祖墳要被遷移。面對窘迫的局面,老人唯一的要求就是給他建一個土屋,因為他住習慣了。我們可以這樣說,土屋象征著作者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緬懷和沉思。拆,什么都要拆,老祖宗的文化能留下多少?除了豬之外,其他動物沒法飼養。這樣,雞鳴犬吠只能到詩文當中聆聽了。蘇童有一個短篇小說《大氣壓力》,在這篇小說里,蘇童表達了和《入住土屋的老人》類似的主題。主人公回鄉,發現一切都被拆了,“廢墟上沒有他生活的足跡”,只有那宋代的塔“熠熠發光”。蘇童小說中宋代的塔,就象征著某種傳統,與本文的土屋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層含義,土屋寄托著作者對人倫親情回歸的期待之情——這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講究父慈子孝,講究兒孫滿堂、頤養天年。小說中,老人的兩個兒子或從政或治學,無暇照顧老人。如果連最基本的親情都丟失了,社會發展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應該說,作者的態度是批判性的,甚至有憤怒的情緒。但是,作者的表達方式是委婉的。這需要讀者去挖掘、去體會作者的言外之意。小說中的神樹棠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

濃烈的人文主義情懷

所謂的人文主義情懷,是指作者非常關注“人”。這個老人的生存狀態是什么?這個老人的訴求是什么?這個老人的內心情感是怎樣的?在小說《入住土屋的老人》中,作者進行了細膩的描摹和刻畫。

老人晚境孤獨,剩下的只有這只老綿羊。老人并沒有像其他一些老人那樣去兒子那里索取,去強行要求兒子為自己做什么。老人只是默默地堅守自己的孤獨,好在還有那只老綿羊。老人的情感表達是克制的,他對很多事情的處理辦法也不過激。我在閱讀小說時候,一直揪心老人的愿望能否實現,如果沒有實現,或許也是一種處理結果且是合理的,但對讀者來說,那種結果是“殘忍的”。作者還是讓他的愿望實現了,他最終入住土屋,和老綿羊一起,過起舒心的日子。文末,老漢對老綿羊的問話笑而不答。讀至此,我內心一陣感動。

令我反復思考的是,也許文末老漢入住土屋這個情節是虛構的,因為人和羊對話,本身就是假的,所以結尾這個情節,我以為可以從對立面去解讀。但我們都愿意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想,這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吧,作者是抒情的,他對未來存有某種浪漫主義的想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