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治療濕熱痹阻型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研究進展

2022-09-20 14:32王心妍
智慧健康 2022年36期
關鍵詞:土茯苓秋水仙堿蒼術

王心妍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雪蘭莪州 雪邦 43900

0 引言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高發疾病,常與高尿酸血癥呈直接相關關系,屬于代謝性風濕病的范疇。目前我國患病率為1.00%~3.00%,并呈年輕化趨勢[1]。

“痛風”作為中醫學中的獨立病名,屬于中醫學中的“痹證”“白虎歷節風”“腳氣”等范疇,首見于金元時期的朱丹溪著作《格致余論》。其著作中指出:“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闭f明寒邪凝滯,熱郁血分,發于陰分[2]。東漢時期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提出痛風的病因病機為水濕之邪,與肝腎二臟有關。綜上所述,水濕與熱邪在古代已成為痛風性關節炎的重要的病理因素。

現如今,痛風性關節炎呈現年輕化趨勢[1],現代醫家以臨床數據為基礎,對于痛風性關節炎的病因病機有更詳盡的認識。孫達武[3]認為,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病機是濕熱之邪,水濕之邪與熱邪相互蘊蒸而痹阻經絡。蘇勵[4]認為,痛風性關節炎的重要病理基礎為痰濁之邪,脾胃失于健運,痰濁之邪流滯經絡,痹阻關節,則氣血失于通暢,不通則痛。龐宇舟[5]認為,水濕之邪常與脾腎有關,脾運化失常,則易產生水濕之邪;腎與膀胱為相對應的臟腑,若腎臟氣化失常,則二便排泄不利。脾胃失于健運,濕熱蘊蒸,相互交結痹阻脈絡,發為痛風?,F代醫家認為痛風性關節炎的證型為濕熱痹阻證,痰濕痹阻證,脾腎不足證,其中以濕熱痹阻證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常見證型。接下來,對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中的濕熱痹阻證進行研究進展的討論。

1 單純中藥復方內服

1.1 成方

林慧等[6]僅用秋水仙堿片治療對照組患者,與用白虎湯(連翹、丹參、紅藤、石膏、蒼術、桂枝、甘草、知母、薏苡仁)聯合口服秋水仙堿治療作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0%,高于對照組。董宏生等[7]僅用秋水仙堿片治療對照組患者,與服用薏苡附子敗醬散(薏苡仁、制附子、敗醬草)的觀察組患者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60%,對照組為91.10%。巫喜燕等[8]用四妙散加味(黃柏、蒼術、懷牛膝、蜂房、甘草、忍冬藤、路路通、澤蘭、全蝎、薏苡仁、土茯苓、萆薢)聯合九味雙柏膏治療觀察組患者,與口服秋水仙堿的對照組患者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

李建平等[9]將患者隨機分為62例觀察組和54例對照組,觀察組使用薏柏痛風丸(薏苡仁、大黃、澤瀉、甘草、蒼術、黃柏、滑石、連翹、蠶砂、桑枝、防己、海風藤、牛膝、五加皮、赤芍、忍冬藤、木通、秦艽、獨活),對照組患者急性期口服秋水仙堿和碳酸氫鈉片,緩解期口服苯溴馬隆片。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彭凱等[10]將60例患者隨機等分,對照組采用基礎治療聯合口服痛風定膠囊治療,觀察組采用基礎治療聯合口服宣痹通絡膏(蒼術、黃柏、川牛膝、金銀花、土茯苓、甘草、薏苡仁、澤瀉、防己、丹參、陳皮、延胡索),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83.30%。

在使用中藥成方的臨床研究中,經統計,四妙散作為基礎方進行加減使用頻次最高,達到清熱化濕的功效。同時常輔以木通、秦艽、滑石清熱利濕,獨活、澤瀉、防己祛風止痛,利水消腫,藤類藥物如忍冬藤使用頻次較高,土茯苓,路路通活絡止痛,萆薢、地龍祛風化濕通痹,再加活血涼血,通絡止痛的藥物如三棱,紅花,桃仁,赤芍等緩解患者病變部位灼熱,腫脹,疼痛,甚者關節活動障礙的臨床癥狀,健脾益氣的藥物如茯苓,白術調補脾胃,選用補腎益氣的五加皮祛風除濕,補腎益氣,利水消腫,使濕熱之邪不易侵襲人體,緩解患者的痛苦。

1.2 自擬方

黃桂瓊等[11]將120例患者隨機等分,觀察組予以常規治療聯合自擬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中藥(薏苡仁、絡石藤、山慈菇、炒蒼術、寬筋藤、土茯苓、川黃柏、川牛膝、萆薢、車前草、虎杖、荊芥),與對照組常規治療聯合口服秋水仙堿片作對比,觀察組各項觀察指標優于對照組。鄭煒宏[12]予以觀察組內服秋水仙堿片聯合相似中藥(蒼術、薏苡仁、川牛膝、生石膏、川芎、生地、虎杖、秦艽、土鱉、蘇木、絡石藤)與患者僅口服秋水仙堿片作對比,觀察組更好地減輕關節腫脹的癥狀和機體自身的炎癥反應,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緩解。

張磊等[13]將74例患者隨機等分,觀察組予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的中藥(土茯苓、萆薢、蒼術、威靈仙、忍冬藤、紅花、當歸、牛膝、黃柏、薏苡仁)與對照組作對比。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3.78%,低于觀察組89.19%。吳星等[14]將100例患者隨機等分,觀察組用痛風定方(土茯苓、萆薢、薏苡仁、黃柏、蒼術、羌活、牛膝、澤瀉、威靈仙、大黃、甘草)與僅口服秋水仙堿片比較,觀察組療效顯著,患者副作用減少。肖勇[15]將患者隨機等分,觀察組內服清熱利濕,泄毒化瘀的藥物進行治療(桃仁、牡丹皮、當歸尾、漢防己、忍冬藤、萆薢、赤芍、薏苡仁、土茯苓、水牛角、川牛膝、木瓜、澤瀉、秦艽),與內服保泰松相比,血尿酸、C反應蛋白等指標被明顯改善。張茂全等[16]經過相似臨床研究發現,中醫療法組對痛風控制率為95.24%,西醫療法組為75.61%,且中醫療法組的患者疼痛明顯減輕。

祁志敏等[17]將120例患者隨機等分,對照組予以西藥(秋水仙堿片,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碳酸氫鈉片,別嘌呤醇),觀察組予以清熱利濕逐瘀方(土茯苓、萆薢、車前子、生薏米、山慈菇、炒白術、酒大黃、枳實、蒼術、黃柏、澤蘭、桃仁、紅花)。對照組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顯改善。張艷等[18]將52例患者隨機分配,27例觀察組予以基礎治療聯合清熱利濕方(忍冬藤、威靈仙、元胡、土茯苓、綿萆薢、炒白術、車前草、虎杖、秦艽、葎草),與25例對照組基礎治療聯合美洛昔康片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劉維等[19]予以觀察組口服清熱利濕,解毒化濁的中藥(秦皮、黃連、防風、車前子、土茯苓、萆薢、威靈仙、豨薟草),觀察組療效顯著,患者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

在自擬方的臨床研究中,大多選用治療方向為清熱化濕的中藥,醫者常輔以通絡止痛的藥物如威靈仙、木瓜等通利關節,舒筋活絡,或輔以泄毒化瘀的藥物如赤芍、當歸尾等藥物涼血止血,對痛風的控制率大幅度提高。經統計,使用頻次最高的10味中藥是薏苡仁,萆薢,黃柏,蒼術,牛膝,土茯苓,防己,澤瀉,桃仁,紅花。除四妙散中四味中藥清熱利濕,將濕熱之邪驅除患者體外;輔以路路通、土茯苓舒筋活絡;赤芍、紅花活血通絡,緩解患者病變部位的疼痛。

2 中藥復方內服聯合針灸治療

王國書等[20]用呂景山國醫大師自創的呂氏對穴法取40例患者患側的穴位(曲澤、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委中、合谷、太沖)再加入呂景山自創方(炒蒼術、黃柏、金銀花、忍冬藤、土茯苓、車前草、車前子、萆薢、威靈仙、雞血藤)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口服秋水仙堿聯合別嘌醇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殷紅等[21]將60例患者隨機等分,觀察組在內服清熱利濕湯(薏米、丹皮、蒼術、茯苓、萆薢、豬苓、丹參、川牛膝、川黃柏、獨活、重樓、地龍、生甘草)時進行針灸治療(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對照組僅口服清熱利濕湯,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陳靜等[22]將116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配,將僅予以秋水仙堿片治療與針灸治療(太沖、太白、合谷、行間、三陰交、阿是穴、足三里、脾俞、陰陵泉)聯合內服功效為清熱利濕,通絡止痛,溫陽的中藥(黃柏、益母草、熟地黃、生甘草、土茯苓、牛膝、蒼術、薏苡仁、地龍、車前草、萆薢、桂枝、細辛)治療作對比??傆行时容^,差異顯著。

針刺療法可以緩解患者邪氣閉阻經絡的問題,從而提高整體療效。內服藥基礎加取脾經、胃經、膀胱經的穴位清熱利濕健脾,減輕患者病變部位灼熱、紅腫、疼痛,甚至關節活動障礙帶來的痛苦,從而輔助療效為清熱利濕的方藥發揮更大的作用。針刺治療起效快,精確地作用于患者的發病部位,緩解患者的痛苦。針刺治療通過疏通經絡調動患者自身正氣,驅除濕熱之邪,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3 中藥復方內服聯合外敷病變部位

宋倩等[23]將436例患者分為單純內治組93例和內外合治組343例,兩組均采用基礎治療聯合西藥進行治療,單純內治組聯合內服中藥,內外合治組除內服中藥外,還在病變部位外敷院內制劑。內外合治組患者病變部位疼痛程度明顯改善,優于單純內治組。陳群群等[24]將71例患者隨機分配,兩組均采用相同基礎治療,對照組聯合口服依托考昔片,觀察組同時內服四妙散加減(澤瀉、秦皮、茵陳、虎杖、蒼術、黃柏、薏苡仁、車前草、土茯苓、萆薢、甘草),在發病部位貼敷四黃膏(大黃、黃芩、黃連、黃柏、冰片、樟腦),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43%,明顯高于對照組72.22%。

內服中藥復方聯合外敷中藥在發病部位,安全性較高,更好地減輕關節腫脹的癥狀和機體自身的炎癥反應[26-30]。

4 結語

文獻研究表明,四妙散為基礎進行加減的中藥復方在研究中使用頻率較高,以基礎方進行加減時,治療方向為清熱利濕的中藥最為常用。經統計,具有利水滲濕,通絡止痛,祛瘀泄毒藥物的使用頻次也較高。蒼術、黃柏、薏苡仁、川牛膝聯合木通、秦艽清熱利濕,再予以澤瀉、防己祛風滲濕,利水消腫,藤類藥物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萆薢、地龍祛風化濕通痹,再加活血涼血的藥物如桃仁,紅花,赤芍緩解患者關節腫脹,灼熱,疼痛的臨床癥狀,健脾益氣的藥物如茯苓,白術調補脾胃,使濕熱之邪不易侵襲人體,達到臨床療效。中藥內服配合針刺或中藥復方外敷也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在內服藥物的功效基礎上輔助發揮更為顯著的療效,具有安全性強、作用范圍廣的特點。

臨床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未來值得改進。在不同的臨床研究中,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不統一,如有些臨床研究采用血尿酸、紅細胞沉降率為觀察指標,另一些則將患者炎癥因子水平作為觀察指標,且不同醫家由于對濕熱痹阻證痛風性關節炎的認識不同,治療所采用的用藥思路存在差別,在清熱利濕的基礎上存在通絡止痛,解毒泄瘀的差異。其他證型如脾腎不足證的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相關數據更少,難于歸納分析方藥的使用規律。目前治療痛風所用方藥雖然大多屬于清熱利濕類,但還未存在各類證型可以參考使用的統一基礎方,方藥不具有普遍適用性,用藥規律不夠明確,這給中藥復方在臨床中的大范圍應用帶來困難。目前的研究中,在清熱利濕的基礎藥物中,再加入療效為祛瘀活血通絡等的藥物,并不因藥物不同而使樣本中的患者范圍有改變,研究人員基本沒有作后期回訪,病人用藥后的后期疾病發展并不明確,所用藥物的療效和疾病的復發率無從得知,不利于對用藥效果的長期觀察。

對于不同思路的加減用藥,研究人員應該逐步增加后期回訪,以明確在清熱利濕的基礎上對于健脾、逐瘀、解毒等不同治法的遠期療效區別,持續觀察病人用藥后的效果,關注疾病發展和復發率高低,探尋更完善的治療方法。

臨床研究中大量采用40~50歲患者作為樣本,說明40~50歲的患者仍為痛風性關節炎的高發群體,但已存在年輕化趨勢。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應以中醫三因制宜,辨證論治的思想為核心,進一步探索用藥規律,尋求使用頻次高、效果好的方藥,根據患者不同的地域、年齡、性別等研究指標,在臨床研究中適當提高對患者的回訪頻率,增加研究時長,使適用于各種證型的中藥復方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過程中逐漸被臨床大范圍應用,最終取得優勢。

猜你喜歡
土茯苓秋水仙堿蒼術
蒼術行情疲軟運行
土茯苓的臨床應用及其用量探究
川芎土茯苓魚湯緩解頭痛
GC法同時測定不同種類蒼術中6種成分
關蒼術根莖中蒼術酮含量及變化規律研究
加味四妙散聯用秋水仙堿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對患者康復影響
方草尋源——土茯苓
土茯苓葉和種子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秋水仙堿治療白塞病療效分析
謹吃半熟的金針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