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土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
——以建筑結構課程為例

2022-09-29 02:13張聞王威
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思政結構高職

張聞 王威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引言

2020 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1]。在此背景下,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如何挖掘德育元素,并能將思政教育與專業傳授有機、巧妙地融合,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是踐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問題。鑒于此,以建筑結構課程為例,探討土建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為后續相關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 “建筑結構”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建筑結構”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本專業課程體系中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后續“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奠定基礎,為學生將來從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儲備必需的結構知識和結構分析能力[2]。課程包括建筑承重結構及構件的設計、計算與構造等方面,具有知識面廣、難度大、理論基礎要求高、實踐性強等特點。

作為一線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發現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等問題。尤其對于綜合性、技術性較強的建筑結構課程,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畏難心理,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出現厭學、棄學的現象[3]。將思政元素融入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勞動觀,明確學習目標;同時,能夠培養學生不懼困難、執著專注的工匠精神[4]。如此,不僅能夠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升授課效果,更會促進學生德智全面發展,成為新時期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建筑工程技術人員。

2 “建筑結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依據本課程性質與特點,基于學生學情分析,以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為根本目標,將“建筑結構”課程思政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寓道于教、寓德于教。思政教學設計主要包括:通過對我國建筑結構的發展過程以及悠久歷史、文化的講解,使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通過結構設計基本原則、設計方法等,加強學生職業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團隊協作精神、專業榮譽感與職業使命感,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工匠精神的實質[5],為其今后從事相關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融合詳見表1。

表1 建筑結構課程主要知識模塊思政教育

3 教學單元課程思政設計示例

為了將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具體化、形象化,筆者以建筑結構課程中“鋼結構的連接方法”為例,介紹該門課程教學實施全過程。

課程以時間為主線,運用倒敘的方式,通過不同時期鋼結構工程,引入焊接、鉚接及螺栓連接的概念、原理及優缺點。以祖國今日工程上的巨大成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回顧發展歷程,讓學生意識到很多熟知的工程背后都要付出巨大的智慧和汗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懼困難的優秀品質,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同時,借用工程安全事故案例,讓學生明確“安全重于一切”的職業信念;通過栓焊連接,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具備團隊協作的能力;通過連接方式優缺點的對比及連接方法的選用,讓學生學會運用唯物辯證的觀點客觀分析解決問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詳細的思政教學設計見表2。

表2 教學單元案例思政教學設計表

4 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是簡單的疊加思政教育,而是在保持原有知識結構基礎上,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充分發揮專業課自身的德育功能。以建筑結構課程為例,為土建專業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新的建議:在教學內容上,要基于專業知識,結合專業發展,聯系工程實際;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同時,課程思政對高職院校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莫大的影響;其實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本身的道德素養。作為教師,要不斷提升思想覺悟,保持自身的人格魅力,要做到“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在專業上,應精通所教授的學科,時刻關注專業領域中的新發展、新動態和新技術,加強業務學習,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做到駕輕就熟、信手拈來,真正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猜你喜歡
思政結構高職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論結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論《日出》的結構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創新治理結構促進中小企業持續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