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再建構
——淺談單元教學法

2022-10-08 01:51楊萬瀚
陜西教育·教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課本導圖數學知識

■文/楊萬瀚

單元整體教學體現了數學的整體性、邏輯的連貫性,在促進學生形成整體認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李庾南曾提出“自學·議論·引導”這一教學理念,自學、議論、引導是教學的三個重要環節,三者互為依托、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利用這一理念進行單元教學,可以有效實現教學效率、效果的提高。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創設情境是單元教學的途徑之一,通過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深入情境思考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情境中的元素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有效實現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和吸收知識的目的,促進了他們對單元知識的整體感知和把握。如在“整式的加減”這節課中,學生要學習與整式加減相關的數學知識,此時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提出:“我們每一周都要上體育課,有的同學選擇打籃球,有的同學選擇踢足球,有的同學選擇打排球,假設一個籃球需要x元,一個足球需要z元,一個排球需要y元,那么買3個籃球、2個足球、5個排球一共需要多少元呢?”學生通過所給出的條件進行思考,他們想到買一個籃球需要x元,那么買3個籃球就是3x元,買2個足球就是2z元,買5個排球就是5y元,因此一共需要3x+2z+5y元。學生利用情境中的元素實現了深度思考,解決了數學問題。

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利用情境中的元素進行深度思考,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種方式在引入新的數學概念時尤為有效,長期使用創設情境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度,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實現對整個單元知識的迅速掌握。

二、設置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設置問題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為學生設置引導問題,讓學生根據引導問題進行單元知識的串聯和探究,最終使學生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如在“有理數”這節課中,學生要學習到與有理數相關的數學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當學生閱讀課本第一節“正數和負數”時,教師相機詢問學生:“什么是負數?它和正數的區別在哪?”通過探究,學生會發現課本中給出的定義是“大于0的數叫作正數,在正數前面加‘-’的數字叫作負數”,此時學生就得出“負數是小于0的數”。當學生學習到“有理數”這一節中,教師繼續詢問學生:“什么叫作有理數?”學生發現有理數是整數和分數的統稱。教師繼續問:“我們剛剛所說的正數、負數和有理數有什么關系?”學生繼續分析,正數或者負數中可能不包含有理數,因為數字的正負和其是否為有理數無關,因此有理數可以包含正負整數、正負分數,但是正數和負數不一定是有理數。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理解了有理數的準確概念,實現了自主學習的提高。

設置有效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自主運用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探究,從而讓課本中的知識在學生腦中進行由記憶到應用的轉化,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吸收。在這樣的問題鏈下,整個單元的知識也被串聯在一起,實現了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

三、專題交流,破解知識重難點

學生完成自學階段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認知情況予以針對性指導,這就要通過專題交流的方式來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某一內容提出討論主題,讓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專題交流,從而讓不同學生的意見形成有效互補,這對于單元重難點內容的攻破具有重要作用。如在“相交線和平行線”這節課中,學生要學習到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相關數學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這一內容進行探究,破解兩者概念間的難點問題。教師先為學生設立討論主題:“相交線和平行線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判定平行?如何判定垂直?有哪些特殊情況?”學生隨即展開討論交流,發現判定兩直線是平行還是垂直需要通過角來實現,如果同位角相等則兩直線平行,如果內錯角相等則兩直線平行,如果同旁內角互補則兩直線平行,如此便實現了學生對判定規則的交流與理解。

專題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意見形成交叉和匯聚,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比較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這種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能夠群策群力,匯集群體的智慧實現對重難點知識的攻破,在這種破解難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有強烈的收獲感,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數學學習。

四、繪制思維導圖,梳理知識脈絡

學生在進行單元整體知識回顧的過程中,思維導圖是極為關鍵的輔助工具,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邏輯性和體系性,思維導圖在學生知識梳理時能夠發揮強有力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針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效梳理,從而形成整個單元的認知體系,實現對單元內容的融會貫通。如在“幾何圖形初步”這節課中,學生要學習到直線、線段、射線的數學知識,教師針對三者的關系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教師先問學生:“什么是線段?”學生根據線段的概念,分析得出經過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由這兩點和所夾直線形成的圖形就是線段,隨后教師讓學生在筆記本上列出思維導圖,并寫下線段的概念。接著教師繼續問學生:“射線和線段有哪些不同?”通過梳理,學生發現射線是線段的其中一個端點,可以無限延伸的圖形,教師讓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寫出射線的相關定義。隨后教師繼續展開提問:“直線和射線相比,又存在哪些不同?”學生繼續梳理,發現直線是兩端都沒有端點的,可以無限延伸的圖形,此時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指示再次構建下一分支的思維導圖,實現了對整個知識體系和脈絡的梳理。

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梳理時,教師要注重讓學生把握知識的延伸和發展脈絡,實現對數學知識間的有效鏈接,這種關聯性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更可以讓學生在運用知識時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課外拓展,發展思維能力

單元整體教學還要求著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的視野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而且還能夠通過對拓展內容的學習激發自身潛在的能力,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在課前尋找與本單元相應的拓展內容,在教學完成后為學生進行講授,引導學生探究,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這節課中,學生要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要針對這一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發展自身思維。教師為學生介紹雷達的定位方式,通過發射電磁波碰撞到物體后返回,實現定位,雷達的出現是由于一戰期間英國與德國交戰時,英國需要一種能探測空中金屬物體的雷達(技術),能在反空襲戰中幫助搜尋德國飛機。在這樣的技術需求下,催生出了雷達這一定位裝置。二戰期間,雷達就已經出現了地對空、空對地(搜索)轟炸、空對空(截擊)火控、敵我識別功能的雷達技術,在戰爭中發揮了強大作用。教師為學生介紹完后,提出問題:“我們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是圓形范圍,此時應當如何解題?”學生開始思考,他們發現可以將圓形邊緣的各個點和中心相連,通過勾股定理就能算出圓的半徑。如此學生既了解了雷達的最遠探測范圍,又通過課外拓展實現了直角坐標系相關知識和雷達拓展內容的結合。通過這樣的課外拓展,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僅僅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能應用課本知識對課外內容進行深度探究,實現了課內外的融會貫通。教師在使用這一方法時,需注意先完成課本教學內容,然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予以拓展。

“自學引導教學法”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一種學習方法,該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未來期待有更多學者針對這一領域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探索出更多有效且可行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歡
課本導圖數學知識
烴思維導圖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借思維導圖算24點
角的再認識思維導圖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第6章 一次函數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