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背景下鋼鐵行業供應鏈的發展及風險探究

2022-10-19 08:10張暉皓
西部財會 2022年9期
關鍵詞:雙碳鋼鐵行業鋼鐵企業

張暉皓

(山東工商學院會計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聯合國與歐盟等組織為限制全球碳排放的總額,聯合設計了一種碳排放交易機制,這種碳排放交易機制的原理是在總量管制與交易規則基礎上,將碳排放權作為市場中的可交易商品,如果超出排放總量限制,企業需要以碳價購買相應份額來獲得碳排放權。我國在“雙碳”目標背景下,積極實施“雙碳”目標規劃,于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在減少碳排放的舉措選項中,企業可以通過使用清潔能源、升級生產設備、拓寬低碳市場,來對供應鏈結構進行調整。其中,目前公認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對企業的供應鏈結構進行優化。選取高碳排放行業代表—鋼鐵行業為例,分析論述如何在現行鋼鐵供應鏈的基礎之上構建鋼鐵低碳供應鏈。

一、文獻綜述

在“雙碳”新目標的要求下,鋼鐵企業需要改變過去的生產模式,從企業內部結構開始,到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方面都需要進行規?;兏?,打造基于鋼鐵低碳供應鏈的資金管理體系。各供應環節的管理模式也需要進行改進,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將成本降至最低。一旦企業的碳排放量高于其碳限額,需要從碳排放交易市場根據碳價購買碳排放權,這會增加企業總成本。同時,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碳價是隨時浮動變化的,如何制定最優的運作策略對企業來說也是重中之重。在新政策要求下,如何聚焦重新規劃低碳生產路線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作為高碳排的代表—鋼鐵行業。

事實上,當前已經開始根據低碳目標調整發展路線的鋼鐵企業仍是少數,只有在碳價超過臨界點,企業才會直面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的問題,調節供應鏈環節來減少碳排放。面對環保技術不成熟、改造周期長、投資模式不穩定等棘手問題,是否具有穩定的低碳制造能力成為考驗鋼鐵企業的煉金石,自此延伸的投資價值、盈利水平、產能擴張能力都將取決于低碳發展能力。在國有鋼鐵企業受到政府指引和相關政策優惠后,結合“雙碳”目標的新要求,企業的供應鏈商業模式應有所創新,由市場需求導向型演變為技術創新主導型,再到國內企業互補互惠、協同服務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在對鋼鐵企業進行低碳供應鏈管理時,應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構建一個低碳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诂F有供應鏈,在原材料采購、產品制造、轉換能源消耗、廢棄物分解、污染物排放等整個過程中都融入實現低碳目標的方法與途徑。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現有研究中主要仍是論述鋼鐵企業積極與“雙碳”目標相適應的重要性,而現實情況是目前鋼鐵企業普遍沒有根據“雙碳”目標及時調整、形成完備的低碳鋼鐵供應鏈,也沒有明確的實施路徑。因此,本文將供應鏈分為上、中、下游,結合鏈條中的信息溝通差,分別論述目前我國構建低碳鋼鐵行業供應鏈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二、鋼鐵行業及其供應鏈的全景分析

為更加直觀地展現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清楚分析當前疫情與“雙碳”背景下鋼鐵供應鏈的彈性與承壓能力,盡可能地收集了2019-2021年的所有與鋼鐵綠色供應鏈有關的真實數據。本文所使用的數據源自Wind和EPS數據庫,宏觀經濟因子全部下載自Wind,鋼鐵企業的投資、財務等數據同樣來自于Wind, 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數據下載自EPS數據庫。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鋼鐵行業的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總額2017年同比下降超20%,2018、2019年均同比增長分別為5%和2.54%左右,比較穩定,但在2020年同比下降10.3%,考慮是疫情因素導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投資總額于2017年同比下降7%,2018、2019年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3.82%和25.97%,2020年同比增長達到26.5%,遠超采選業,并與采選業的增長差距拉大(見圖1)。

圖1 黑色金屬城鎮固定投資完成額同比圖

財務情況中,2019-2021年黑色金屬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受疫情影響波動變大,且2021年全年呈現增長趨勢。2001-2021年二十年間,380家大型鋼鐵企業的銷售與利潤呈現波動上升趨勢,表現為先緩慢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年銷售收入和年利潤總額在2021年都達到峰值,分別為69 300億元和3 524億元。從近5年來看,除2019年大型鋼鐵企業利潤總額下降幅度同比為33.98%外,其余年份均為同比上漲,2021年的同比漲幅達70%(見圖2)。

圖2 大中型鋼鐵企業歷年銷售收入與利潤總額變化趨勢圖

節能減排方面,整個鋼鐵行業綜合能耗2017-2019年穩定下降,其中能耗最高的煉鐵工序能耗保持波動下降的趨勢,噸鋼耗新水每年穩定下降,其中2019年環比下降最高,達7%。水重復利用率2017-2019年保持每年穩定上升的趨勢,2019年環比增長率高達0.1%?;瘜W需氧量每年穩定下降,其中2019年環比下降達24%。3年間污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均為99%左右。其中廢水處理率一直保持在100%,可燃氣體利用率在99%左右,廢渣利用率由2017年的87%提高到2019年的98%。

“十四五”規劃以來,我國提高了對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而與“雙碳”目標相匹配的配套措施也相繼出臺,國家政策開始大力支持鋼鐵進行低碳生產,許多長期能耗巨大、污染嚴重的作坊式企業被合并、重組,這為鋼鐵行業提供了轉型機會。自樹立“雙碳”目標以來我國的種種舉措,顯示出國家對促進鋼鐵低碳供應鏈構建的信心與決心,也給企業充分的自由度對現行供應鏈進行調整。此舉不但能夠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更為鋼鐵、火電等高碳排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減少碳排放,進行低碳供應鏈的更新,不僅降低氣候變化的風險、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也能夠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促進傳統工業城市向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轉型。

對低碳供應鏈進行創新的最終目標是將其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應該被放在鋼鐵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路徑的首要地位,并且及時將碳指標作為評估企業績效的重要一環。在國內政策號召影響下,很多鋼鐵企業已經開始部署低碳供應鏈,并有了初步的規劃,環境和資源對其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占據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三、“雙碳”視角下鋼鐵供應鏈轉型的風險分析

(一)原材料進口依賴程度高,上游原材料保障能力差

我國鐵礦石進口額對使用額占比達85%,在國際鐵礦市場格局很難變動的情況下,鋼鐵產業的供應保障能力差,對國外資源依賴度高。又因疫情影響,優質鐵礦石出口國紛紛收緊鐵礦石出口量,將對我國的產業鏈形成巨大影響,中斷風險升高。

(二)缺少信息化研發能力,中游技術保障體系不穩固

鋼鐵冶煉加工流程是整個鋼鐵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但我國鋼鐵行業技術仍在升級中,整體實力不強,提升空間和潛力巨大。在信息化與智能化過程中缺少研發能力,同期國外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數字管理系統,在生產制造與管理經營中得以應用。盡管在綠色制造環節缺少綠色制造評價體系,但我國鋼鐵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投資數額不斷增長,我國鋼鐵技術生產、數字實力仍在向好發展中。

(三)行業壁壘根深蒂固,應用端缺少深度和廣度

產業鏈延伸是產業鏈價值提升的關鍵,我國鋼鐵產業精加工產品比例不足15%,產業鏈的深度存在明顯不足,限制行業發展的壁壘仍沒有被打破,難以形成跨領域的協同產業鏈。在“雙碳”目標下,環保產業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環保領域市場將進一步細分,催生出諸多交叉學科。雖然很多傳統細分環保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天花板,但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不足卻仍是產業創新發展的短板。

(四)企業間溝通存在困難,上下游信息傳輸不暢、協同效應差

傳統鋼鐵供應鏈存在許多問題,如產業鏈條冗長、數字信息化水平低,導致各節點缺乏有效溝通,使得上游供應商在獲取下游客戶需求方面不夠精準,下游客戶對于商品的價格、市場定位等不夠了解。商品流通環節集中度低,散戶無序競爭現象難以改善,對上游企業缺少話語權和主導權等。

四、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策略

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受政策影響較大。由于疫情的突發和“雙碳”戰略提出時間較短,現有數據尚不足以支撐我們對影響鋼鐵行業低碳供應鏈的因素進行實證評估,這也是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在面臨新冠疫情及“雙碳”目標的雙重壓力下,傳統鋼鐵供應鏈呈現原材料保障不足、技術儲備不夠、應用端缺乏深度和廣度、信息暢通度不高等問題,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遵循“因地制宜”,促進中東西部協同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巨大數量的鋼鐵企業由于其地理位置與資源分布不同,其優勢條件也不盡相同。在持續加強低碳自主研發投入的同時,應發揮各區域之間的協作效率,促進相關企業的人才交流,整合優質資源。在具體推進“雙碳”目標的落地過程中,應根據眾多鋼鐵企業地域分布的不同特點,采用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方法,來具體制定差異化的驅動機制。因地制宜推動鋼鐵產業鏈的東西組團發展,以鋼鐵產業為核心,周邊建設區域性聯合產業鏈,鞏固全國鋼鐵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東部地區鋼鐵產業應發揮出對中西部地區的引導投資作用,縮短技術滯后期,發揮最大的技術開發效率。中西部地區可以借鑒東部地區發展經驗及交流技術,委派專業人才吸收知識轉化為高效率生產力,同時承接產業轉移,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協同發展。

(二)更新設備與能源選擇,進行低碳生產、綠色交付

產品生產過程中,為考慮長遠發展,鋼鐵企業可以重新采購一批技術水平先進的生產設備與設施,盡可能減少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同時為最大化做到清潔生產、減少廢物量,選用無污染的加工工藝,并且有效避免原料浪費。對于構建鋼鐵企業低碳供應鏈來說,低碳生產的目的是在提高生產效率和企業效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碳排放??梢酝ㄟ^在生產過程中利用核能、水電、可燃冰等低碳清潔能源,或者是通過技術創新,采用低碳技術,提高落實“雙碳”的能力。在交付過程中,鋼鐵企業可以使用可回收或可二次利用包裝、低碳倉儲、低碳運輸、降低油耗等措施來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由此積累的低碳技術可以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并且減少的碳排放可以作為碳排放權在市場出售,以獲取綠色收益。

(三)綠色回收、綜合治理廢物資源

鋼鐵行業具有高污染、高排放、多副產品等行業特點,在回收利用方面有很大進步空間,有些小企業甚至進行違規排放,造成河流、土壤大面積污染。建議通過為排放物建立新循環系統,或將其轉化為其他產業鏈的原材料,以此來得到綜合治理和利用。提前對回收方案進行評估和分析,對鋼鐵產品使用后產生的廢物進行回收利用,做到廢物資源利用最大化,以保證鋼鐵企業自身與自然環境的持續發展。在回收方案中,應“以小搏大”,以小代價取得大回收價值,來最大程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碳排放量。鋼鐵企業的廢物回收效率可以反映企業低碳供應鏈的水平高低,應重視對廢物的回收利用,做好低碳供應鏈的最后一步。

(四)技術創新,驅動產業集群發揮協同效應

科技進步是解決日益嚴重的資源能源緊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出路,必須提前進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謀劃與安排,將技術推廣落向實處。一方面,在推廣應用已有的實用技術、淘汰落后技術的同時在實踐中實現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仍要著力于研究和開發新技術,包括低碳產品技術、低碳制造技術、低碳物流運輸、生態恢復技術、減排二氧化碳技術等,最大程度地降低碳排放量。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基礎,低碳供應鏈的創新可以使企業的價值得到大幅度提升。調整優化企業中的碳資產,建設企業的管理觀念和文化戰略都能使得企業中各方面的職能得到提高,發揮企業聯動和產業集群整合效果,為最終把鋼鐵企業改建升級成為低碳企業,早日實現鋼鐵行業“雙碳”目標而努力。

猜你喜歡
雙碳鋼鐵行業鋼鐵企業
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評析
——兼評落實“雙碳”戰略的中國方案
鹽城市開展重點鋼鐵企業全面體檢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鋼鐵企業盟員選擇問題研究
大數據對現代物流發展的參考意義
貴州推出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組合拳”
鋼鐵行業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研究
鋼鐵企業成本管理問題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