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合職業教育構建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研究

2022-10-24 09:42
景德鎮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職業院校課程思政思政

陳 睿

(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合肥 230011)

一、引言

培養大國工匠是我國職業教育的方向和目標,塑造新時代工匠精神更是職業精神培養過程中的核心追求。新時代工匠精神包括對職業的敬畏熱愛和專注、對技能的精益求精和創新,其核心內涵就是一種職業素養和職業品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這既是對大中小學教育的普遍要求,也是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更是培養新時代工匠精神的行動指南。

職業教育以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三個方面為中心,德為其首,以德育人最終才能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就是高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更是職業教育培養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有力抓手[1]。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課程教學,尋求各學科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融匯于學科教學當中,通過學科滲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課程思政可以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落實所有教師育人職責,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各學科教育的靈魂,構建全員、全學科、全課程以德為先的育人格局,實現職業教育以德為先、以技為主的交叉融合發展。

二、我國職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實施現狀分析

思想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點”。

(一)職業教育未能真正得到社會認可,職業教育理念沒有根本轉變

我國國民對于職業教育長期存在偏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職業教育更加處于一種被社會主流認知邊緣化的狀態。職業教育理念未能深入人心,必然使得職業教育發展缺乏社會基礎和發展空間。如何改變職業教育現狀,提升其社會認可度,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國家在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促進職業教育理念轉變,通過系統化和銜接性的轉變,帶動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可度的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的提升。職業教育本質是理論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雙向結合,理論教育和技能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雙翼,只有兩者齊頭并進,才能達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F實中職業教育對象的學習特點是體系化理論接受能力較弱,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強。有些職業院校缺乏實訓場地,缺乏來自企業一線的雙師型教師,缺乏對市場需求的了解,一味“照本宣科”,注重灌輸系統技術理論教育,忽視思想教育和實踐教育,其教育效果的預期肯定滿足不了受教育者在職業素養和技術能力要求。需要攻堅職業教育不被社會重視的老大難課題,任重而道遠。

(二)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片面化”

職業院校是學生接受職業素養教育的首站,但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沒有系統性規劃和設計。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與職業指導中,存在的課程教學碎片化和隨意化、與專業教學脫節、與社會職場真環境疏離,脫離企業真實場景的實踐教學,缺乏企業文化融入的實習實訓,無法讓學生對職業產生崇敬感和敬畏之心等問題。加之社會夸大就業待遇宣傳,導致職業院校學生求學目標就是單純追求崗位高薪,不理解作為職業者必須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過硬職業技能才能擁有發展空間和創造更大財富的道理?,F實社會中各個職業都面臨著社會價值多元化、道德信仰碎片化和利己主義思潮的影響[2]。各行各業都有本行業的職業操守和職業素養要求。職業院校中職業素養教育的缺失或者弱化,不但造就不出“能工巧匠”,而且會造成學生職業認知偏差,阻礙個人成長,也不能為社會做貢獻。職業道德教育首輪關把握不好,市場化、企業化職業道德教育也一定缺失。國家、社會、企業、學校四方個體職業道德教育片面化,立體形成整體職業道德教育,為新型體制下,“四個維度”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研究的重點。

三、“課程思政”融合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構建

(一)校園文化與“課程思政”融合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滲透性、浸潤性、持久性的影響,甚至成為其終身的座右銘。校園是最大最重要的“課程思政”實施地,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課堂。

以青年馬克思主義培訓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等大型實踐教育活動為載體,強化校園思政教育品牌建設,提升校園思政教育文化品位;開展專題“課程思政”活動,融合職業教育特色,強化職業素養教育效果,展示職業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成果,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以學生社團活動為依托,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紅色傳承方面的積極作用,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職業教育加強思政教育的平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新時代創新和改進思政課教學,實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有效載體。充分利用這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從革命前輩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上汲取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促進各類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以紅色文化資源激活思政課實踐教學,切實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加強思政工作隊伍建設,豐富“第二課堂”建設,凝練并推廣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成果,扎實推進“大思政”格局建設。

(二)職業素養培養對象的主體思維和思想宣傳引導

職業素養包含在圖1 中的四個層次體系構建,作為職業教育培養的對象,個人應該從根本上接受職業培訓教育理念,樹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充分認識走職業教育路徑的利與弊,主動性接受職業素養培養。職業院校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要積極進行職業教育文化理念和思想宣傳,特別是貧困地區“扶智”工程一定要做好,宣傳好國家的職業教育政策。職業院校在“課程思政”背景下,與職業技能教育充分融合構建職業教育培養體系,育德是首位也是關鍵,通過思想教育鍛煉良好的個人習慣和行為,技能學習和職業道德交叉融合,做好“課程思政”的職業教育培養[3]。做好“雙創”教育工作,企業和用人單位主動提供職業素養培訓的實戰化環境。校企合作要落到實處,企業和用人單位也要做好自身的“課程思政”。企業和用人單位的員工,在職場中職業素養不能滿足企業或用人單位需求時,及時“返爐教育”,可以將實踐中的職業素養提高經驗和在校學生學習和交流,獲得雙贏。職業素養的培養不能片面的存在,需要形成整體培訓體系,方可持續健康發展。

圖1 職業素養培養構建“四維”體系

四、加強我國職業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融合的內涵建設

(一)“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運用

傳統思政教育教學手段,已遠遠不能滿足信息時代線上教學的需求。當前,職業教育也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探索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交互的職業教育新形式,著力打造線上教育這張“名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用好“互聯網+”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堅持在探索中前進、改進中加強,運用好學生最熟悉最熱衷的網絡技術,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感染力,滿足職業院校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要積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教育教學內容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把新時代工匠精神通過“云端”傳播到學生心中,激發學生“大國工匠”技能報國情懷;推送“課程思政融合”專題公眾號,采用學分激勵制度,提供選修學習平臺;讓企業通過“互聯網+課程思政”平臺融入企業文化教育和職業教育,參與“企業訂單班”“企業冠名班”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引導,既滿足企業對人才的發展需求,也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和就業熱身具有現實意義。

(二)創新職業素養教育的路徑和載體

在強調服從原則的學校組織道德學習進程中,道德學習的自主性往往隱匿不顯甚至被壓制[4]。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學生職業素養主動性培養路徑和被動性教育路徑的雙重作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育的有機統一,積極推行職業素養教育專題活動,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素養為基石,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的職業敬畏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作用在學生被動性教育中尤為重要。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夯實學生的職業素質基礎,專業教育和“課程思政”緊密融合是關鍵。有些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專業課程只負責傳授專業技能,導致專業學科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弱化、被剝離。加強“課程思政”在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全覆蓋,轉變職業教育中重“技能”輕“德育”的觀念,突出職場案例教學,模擬實踐場景,把職業道德的思想政治元素體現在案例中[5]。用國家功勛、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職業模范激勵學生,塑造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勤于鉆研、善于協作的良好職業素養并使之成為自身終身的職業理念和職業作風。

(三)“課程思政”助力鞏固職業教育意識形態陣地

職業素養培養是職業院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思政”正是鞏固職業教育意識形態陣地的最強有力武器。首先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理解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其次,要建立“三全育人”機制,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實做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再次,要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發展,加強“全員思政”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全網思政”的網絡陣地管理,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最后,職業教育也要通過大力開展社會服務,用服務社會、貢獻社會的行動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更廣闊的社會舞臺。例如,職業院校以新型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為振興我國的制造業發展做貢獻;職業教育依托資源優勢,針對性“精準扶貧”,為人民群眾“扶智”“扶技能”“扶就業”。讓“課程思政”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讓全社會成為“課程思政”大課堂。

五、加強職業教育資源與“課程思政”融合,實現職業素養培養目標

(一)職業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要堅持黨的領導

社會主義高校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職業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更要堅持黨的領導。職業教育和“課程思政”有著同一教育目標,就是“立德樹人”。社會主義高?!傲⒌隆?,就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保證職業教育和“課程思政”的政治方向,全體黨員干部、黨員教師和思政教師率先垂范,樹立“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執教人、做青年學生正確人生方向的引路人。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有效推動職業教育和“課程思政”高質量融合發展,才能調動各方育人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三全育人”,可以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理念就是職業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的助推器。

(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指示要求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職業院校在立德樹人的同時,還要加強法制教育,培養“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道德約束和法律約束并舉,才是一個社會的健全規范體系。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法制教育,既可以讓學生明確法律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強制性規范和約束,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道德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引導和啟發?!暗路嫘蕖币彩锹殬I教育中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通過“課程思政”將學生的德育與法治教育有機融合,從不同的教育角度充分發揮各自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在塑造全面發展的職業素養同時,也樹立較強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和法治精神,實現學生在人格的全面發展,進而影響其終身社會規范的約束理念。

(三)加強企業文化融入,提高職業核心競爭力

親身感受企業文化熏陶,鍛煉自身職場適應能力;企業專家定期舉辦企業文化講座、企業技術人員作為職業院校兼職教師,在講座和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教育,設計“課程思政”典型案例。讓學生提高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職業院校職業教育和企業文化教育、企業需求的“零距離”,讓學生在校企身份認知上實現“零過渡”?,F代社會職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職業教育結合“課程思政”加強學生職業心理鍛煉,鍛造學生積極的職業心理和樂觀人生態度,坦然面對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各種“危境”“險境”“困境”,用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高超的職業技能成就自身有價值的職場生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鍛煉敢于開拓的創新思維,勇于嘗試職業技能改革,靠領先的思維和過硬的技術走在時代的前沿。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只有掌握核心技能技術,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保持長久的職場核心競爭力。

猜你喜歡
職業院校課程思政思政
基于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數學建模實踐活動探索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