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鉆石理論的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及建議

2022-10-25 02:47劉昕婭黃福江
棉花科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棉花新疆

劉昕婭,黃福江

(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隨著我國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棉花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棉花消費國,世界前列的棉花生產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可以明確看出:在2020/2021棉花年度我國棉花總產量為595萬噸左右,其中,新疆棉為520萬噸,占國內比重約87%,占全球約20%。2021年全國植棉302.8萬公頃,其中新疆250.6萬公頃,占國內82.7%,新疆棉花播種面積、總產、單產連續26年全國排名第一。根據中國棉花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棉花出口數量為969.8萬噸,而中國出口量僅為3萬噸,占全球的0.6%。2014—2020年,我國棉花年均消費量高達827.35萬噸,同期年均產量僅為570.62萬噸,中間存在著200多萬噸的產量缺口,加上國內優質皮棉供應力持續不足,導致我國棉花基礎國際競爭力逐步消失。傳統的棉花生產經營方式,造成嚴重的耕地退化和面源污染,尤其是人工勞動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導致新疆棉花生產效率提升緩慢、產品質量危機不斷,也已成為制約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障礙。

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棉花及棉花加工產品深受嚴重影響,并且于2020年12月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以“強制勞動”為由,對中國新疆的棉花實施禁止進口原則,棉紗、服裝類紡織產品等亦是如此。在2021年3月,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發布了對新疆棉花的禁令,限制新疆棉花的原材料以及制品出口美國。因此全國最大產棉區的新疆將會面臨嚴重考驗。面對其他國家棉花產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以及貿易全球化新形勢下的挑戰,提升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已成為必然。

本文借助波特的鉆石理論,分析影響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提升對策,保障棉花生產的效率提供有力的基礎,還需要促進新疆棉花的生產量,讓中國棉花迅速在國際市場中發展起來,提高新疆棉花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圖1 鉆石理論體系

1 影響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

邁克爾·波特在鉆石理論中指出:一個國家、地區或者產業的競爭力包括六大要素,由四種主要要素(即生產要素,需求要素,相關和支持產業及企業戰略、結構與同業競爭)和兩個輔助要素(即機遇和政府)組成。這六個要素各自獨立,又相輔相成,系統地組合成國家、地區或者產業優勢的鉆石理論體系(圖1)。

1.1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在基本要素方面新疆地區具備優秀的棉花種植生產條件。棉花種植適宜在棉區≥15℃,需要200~220天左右的無霜期,在此時期進行棉花種植是最為合適。新疆常年的氣溫干燥,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植棉區≥15℃的天數為130~160天、無霜期為150~230天,有利于棉纖維生長,能夠顯著降低爛鈴率,提高單產。棉花生長一般需要土質疏松,而棉花又具有抗堿鹽能力強的特點。新疆地區的土壤疏松呈弱堿性,因此新疆盛產棉花。

在高等要素方面新疆棉花產業信息化程度低,機械化作業質量水平較低。棉花產業信息化和社會服務化并沒有在較短的時間內深入到棉農的理念當中,大多數的農村對信息化等方面沒有較為清晰明確的認識,所以在生產棉花和銷售棉花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很多問題,不能根據市場的走向和變化制定合理、科學的營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棉花生產的信息化等方面造成相應的影響。新疆農業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新疆地方棉花機械化采收率達到75%,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機械化采收率達94.2%,全疆棉花綜合機械化采收率超過80%。我國新疆機采棉生產率雖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但與國際上主要棉花產區的機械化收獲率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整體作業質量和可靠性仍有待加強。新疆各縣鄉的棉花生產活動較為分散,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先進的棉花生產技術推廣進度緩慢。因此,如果不能將棉花的品質規格和產量達到統一,那么會對棉花今后的銷售和質量造成相應的影響,甚至會對棉花制造廠商造成巨大的損失。

1.2 需求要素

新疆原棉在國內需求優勢明顯,但紡織類產品在國內市場不具備優勢,棉價在國際市場不具有競爭力。一是在國際棉花市場當中我國可以稱之為首家棉花消費國和第二大產棉國,縱觀2020/2021年度我國棉花銷售的數據可以明確看出,在該年度我國棉花的缺口,總需求量,棉花產量分別為185萬噸,780萬噸,595萬噸;尤其是新疆棉花在總產量當中占據的產量是最多的,占到總產量的87%左右,達到520萬噸;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我國棉花進口量也在不斷的上升,2021年進口量、進口額和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15萬噸,4114.9百萬美元,15.3%。二是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受“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影響,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先跌后回升,整體均價環比下跌;紡織企業棉紗等成品銷售依然偏弱,棉花需求多以剛需為主,皮棉銷售進度緩慢;截止于2021年12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為22107元/噸,環比下跌437元/噸;月均價為21970元/噸,環比下跌568元/噸,同比上漲7177元/噸;同期,國際棉價先跌后漲,走勢強于國內,內外棉價差較上月有所縮小,FCIndexM月均,環比下跌分別為123.78美分/磅,7.14美分/磅,1%的關稅相當于人民幣20344元/噸左右。三是如今我國政府為了提高新疆棉花的產量和銷售額,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合理的補貼條件和體系,如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等,主要是為了提升棉農種棉積極性,促進棉花生產技術創新及推廣,但依舊無法從源頭上抑制美國、巴西、印度等棉花生產大國在國際棉花貿易市場上的價格優勢地位。

1.3 相關與支持產業

新疆棉花產業經營主體分散,上中下游聯動困難。一方面,目前全國有13.7萬家棉花相關企業,其中新疆有1.4萬家,占比10.3%。在2020年,即使我國很多企業銷售的棉花量呈上升趨勢,并且在2022年度新增的企業高達3962家,但是由于企業增長速率過快,導致這些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當中難免會存在很多問題,如競爭力太弱,不能合理的對風險進行規避等問題。另一方面,以棉花種植為主的上游產業發展較為成熟,但質量可控性不高,深加工程度不足。中游紡紗行業相對發展較快,也是新疆紡織服裝重點產業,相比之下織布產業的發展更為遲緩,紡紗與織布行業均存在與上下游銜接不緊密的問題,紗線、織布產品同質化嚴重、附加值較低,無法滿足下游中高端市場需求。下游產業發展滯后,集中表現在印染環節無法得到突破。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新疆南疆地區印染產能僅為2萬噸/年。以印染和制衣為主的下游產業是產業鏈增值環節,是聯系上游原材料和下游紡織品重要的紐帶。雖然印染項目近年來逐漸增多,但產能較內地而言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只能夠從事一些初級服裝加工,新產品設計、新面料生產等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發展動力不足。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困難,無法發揮產業集群優勢。當前本地服裝企業使用的面料輔料基本都源于內地,上游棉花及中游紡紗大部分都運向內地,下游織造環節能夠配套使用的紗線較少,并且缺少與下游針織、家紡、服裝產業相配套的面料輔料供應集散中心等。服裝產業發展緩慢,造成產業鏈中間環節的引致動力不足。服裝作為棉花產業鏈的終端產品之一,其發展對棉布、棉花種植等上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致和拉動作用。此外,配套紡織機械產業發展速度慢、缺少機械配件、印染市場配套不足等各種問題導致產業整體結構不協調,供應鏈快速反應能力較弱,嚴重制約下游產業的發展速度。

1.4 企業戰略、組織及國內競爭

新疆棉花企業規模小,企業戰略實施緩慢、組織結構不夠完善。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格局下,棉花企業的戰略選擇將與企業的內部條件及外部環境息息相關。將所有的資源要素發揮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和價值,提高棉花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人才企業所制定的戰略等方面對棉花企業是否能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具有重大的影響。

一是新疆棉紡企業集群趨勢明顯,但平均規模較小,產品缺乏深加工且同質化嚴重,產業集聚效應差,不利于發揮整體競爭優勢。

二是人才開發戰略、品牌戰略的實施進程非常緩慢,新疆棉紡企業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不夠完善,未能通過完善的人才引進與培養體系為紡織服裝產業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且專業人才及勞動力缺乏。棉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從業者技術要求也較高。目標價格改革的實施,促進了當地棉花紡織工業的發展,也吸引了外來棉紡織加工企業的入駐投資,加劇了對棉花產業專業人才的需求。疆內人才外流嚴重,新疆未能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發展環境留住產業專業人才,也未能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同時,由于美國拒絕中國新疆地區的棉花商品,同樣對新疆棉花的品牌效應造成了較大影響。

三是企業組織結構不夠完善,棉企生產技術落后,上游原材料采摘、運輸、倉儲等環節缺乏新設備,中游紡紗和織布面料環節缺乏新設計、新面料,下游服裝成衣環節缺少新技術、新產品。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新疆紡織服裝、服飾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7.9%,降幅比1~11月擴大5.9個百分點,新疆棉花生產量占全國產量的近87%,紡織服裝數據卻在日趨下降,國內服裝競爭優勢逐漸減弱。

1.5 新疆棉花產業的機遇

在經濟全球化及后疫情時代的背景下,新疆棉花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仍有較大的發展機遇。從供應端來看: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預測,2022年中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4361.3萬公頃,同比增加42.2萬公頃,增幅1.0%,棉花生產布局向新疆地區靠攏。 從需求端來看:2021年,得益于國內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年初棉紡織市場開局良好,上半年一直處于需求強勁的局勢,加上海外訂單回流支撐,棉花棉紗行情大幅上漲。從經濟環境來看:2021年中歐班列首發,新疆鐵路正式跟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一系列達成相關的合作,增加新疆棉花的銷售渠道,提高新疆棉花的銷售量等,并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平臺的條件下,以中歐班列為媒串聯起新疆與中亞、歐洲“貿易絲路”,激活物流“引擎”,加速產業集聚和落地,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的動力;截至2022年6月底,國際陸港區累計開行中歐班列5900余列,也為新疆棉花及紡織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1.6 政府在新疆棉花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在國際市場貿易當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僅可以保障新疆棉花與國際市場貿易的平穩發展,還為新疆棉花在發展和生產過程當中制定一系列合規的體系與政策,打開新疆棉花的大門,提高新疆棉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自從2020年我國政府對新疆棉花的價格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到現如今依舊保持平穩的發展走向,并始終以生產成本加收益的銷售理念,將三年之內生產成本與收益結合起來對棉花目標價格的水平進行相關的確定。新疆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要發揮新疆棉花生產和石油化工、煤化工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紡紗、織布、印染、服裝產業,著力構建棉花全產業鏈,加快推進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籌建工作;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為新疆棉花的銷售開辟一條最為便捷的道路”。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各大會議上都提出了要搞鄉村振興和數字農業,近日,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方案》,方案指出:“推動新疆棉花、林果特色農業創新發展,支持新疆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聯合開展良種培育、數字化棉田、智慧農場等技術攻關,提升高效節水和機械化采收裝備技術水平,培育相關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但新疆的農業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薄弱,在智慧農業方面的認識和人才還比較欠缺。

2 提升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通過鉆石理論分析新疆棉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發現新疆棉花產業具有豐富的生產條件、勞動力優勢和廣闊的國內需求條件,新疆棉花在生產過程當中的質量比前幾年有明顯的上升,但是從國際市場競爭角度來講并沒有占據太大的優勢,缺乏成熟的相關及支持性產業,與世界其他棉花大國生產企業相比,新疆棉花企業的戰略規劃及組織結構并不完善。在逆全球化、后疫情時代以及新疆棉事件的大背景下,新疆棉花貿易逆差大,棉花價格有一定波動,進口遠遠大于出口,從根本來講是各要素未能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新疆棉花產業在生產效率、信息技術和基礎設施、政府監管、企業管理、品牌戰略,出口貿易等方面依然存在著難點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鼓勵棉花產業的政策出臺,新疆棉花產業迎來新的機遇。為提高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整頓棉花種業,提高產品質量

加大優質棉花品種選育與管理,開展配套生產技術研究與規范化棉花種植管理。目前棉花種子市場上劣質棉種的混入以及各樣棉花種子品種繁多,造成的棉花品質良莠不齊。首先,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進一步加強,提高棉花育種技術和科研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棉種質量,并將研究結果轉化應用;其次,要考慮棉農種植的需求和中下游紡織的品質需求,培育出符合種植和紡織加工要求的,產量、纖維質量等全面達標的高品質棉種,并向市場全面推廣。推動提高科技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鞏固我國紡織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及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提高應對外部市場沖擊的能力。努力提高中國棉花的單產水平和總產量,擴大棉花市場的國內供給量,是不斷滿足國內紡織行業對棉花的需求,縮小國內棉花的供需缺口,抑制國際市場棉花價格進一步上漲的有效手段。

2.2 加強新疆棉花產業支持力度,配套信息化、機械化技術

一方面,加大對農機配套設施等基礎設備的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強對薄弱的機械化作業的補貼,降低生產作業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產、學、研”攻關力度,在大力進行機采棉推廣的同時也需要重視農藝與農機配套開發,尤其要加大棉花采摘、棉花秸稈處理等關鍵采摘環節機械化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從南疆植棉區出發,加強對棉花機械化的建設。扶持棉花信息技術推廣,使棉農和棉企第一時間了解關于棉花種植及貿易信息,減少生產成本和風險。著力構建棉花生產的科研和技術推廣體系、經營和服務體系,提高棉農收益和棉花競爭力。

2.3 完善政府干預機制,優化政府扶持政策

建立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保障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的合理性,科學性。通過繼續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在穩定現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建立有利于棉花產業發展、保證國家棉花安全、提升新疆棉花市場競爭力的長效機制,促進新疆棉農收入增長。建議將現有棉花補貼時限從三年延長至五年,進一步完善和創新補貼方式,明確補貼條件,引導優質優價。探索創新目標價格制度,引入保險機制,出臺多種棉花價格保險產品,逐步建立棉花生產基本收益保險與綠色發展補貼制度。國家應加大對棉花“綠箱”政策的投入及支持工具的調整,比如加大棉農收入支持、農業科研、農業教育和自然災害救濟等方面的投入?!包S箱”措施中應當用好微量支持措施,增加補貼額度,完善補貼方式。推進產業融合,促進協同發展,助力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戰略順利實施,解決新疆南疆地區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問題。

2.4 促進產業集群形成,優化企業規模結構

優化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布局,推動產業資源向現有產業園區集中、集約發展,不斷完善棉花產業鏈供應鏈。將“合作社+企業”發揮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和價值,推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進程。積極促進棉花農業合作社的建立,由棉企牽頭棉農積極參與,將分散的棉花種植戶組織起來,同時引導棉農合理種植,避免盲目種植帶來的損失,提高棉農集約化、組織化水平,為實現棉企和棉農雙贏奠定堅實的基礎。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三會一層”治理制衡體系,健全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切實防范化解經營管理風險,推動系統棉花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強對新疆棉花期貨市場的建設,開展一系列套期保值的相關業務,保障新疆棉花在生產和銷售過程當中嚴格按照國家所制定的規章制度進行。

2.5 培育棉花優勢品牌,促進棉花產品差異化

建立健全新疆棉花認證評價體系,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促進與國際相關體系交流,塑造“中國棉花”優質品牌形象,建設新疆棉及相關紡織品服裝的消費理念,建議通過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平臺媒體的系統性引導,使廣大國民建立“新疆棉是良好棉花原料、由新疆棉制成的紡織品服裝是高品質產品”的集體認知。積極推出“新疆長絨棉”、“新疆優質棉”等地理標志產品,建立具有可持續性的品牌IP。鼓勵在產品開發層面,加大新疆棉與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混紡產品的研發力度,創新含棉制品的功能性、舒適性。

2.6 注重開拓國內外市場,鼓勵本土棉企實施走出去戰略

棉花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要的經濟作物,長期以來在中亞各國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疆地區是“一帶一路”中的核心戰略位置。應充分利用好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在對外貿易中投入更多精加工產品,加快棉花產品的提質增效,創新印染技術,將產供銷與國內外貿易聯動起來,以有效開拓國際市場。引導新疆有實力的涉棉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新疆棉花產業優勢特長,加快全產業鏈“走出去”步伐。為提高新疆棉花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做好充足的準備。

3 結論

棉花產業是新疆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維護中國棉花供給安全和產業國際競爭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關系到廣大棉農和產業工人的就業和生計,關系到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在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背景下,新疆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有利于開拓國際市場,使棉紡織全產業鏈延伸到國外,促進我國經濟貿易發展,落實我國“走出去”戰略方針;有利于國內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具有創新優勢的全產業鏈,促進企業集群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應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新疆棉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構建新疆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提升新疆棉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猜你喜歡
棉花新疆
棉花是花嗎?
走進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雪白的棉花堡
神奇的棉花糖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收拾文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