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三大棉區近二十年棉花單產水平比較與建議

2022-10-25 02:50徐愛武尚斌李翼然
棉花科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長江流域內陸黃河流域

徐愛武,尚斌,李翼然

(連云港市纖維檢驗中心,江蘇 連云港 222000)

棉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更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據自然生態條件相對一致、社會經濟條件基本相似、棉花生產基本特征大致相同及農業地理界線、水文單元、地貌特征基本一致等因素,我國棉花種植區域可以劃分為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和西北內陸棉區。作為高度商品化的經濟作物,棉農種植生產棉花,不僅滿足了社會需求,同時也獲得了自身的經濟收益,而單位面積產量是影響棉花種植收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植棉區興衰的重要因素。

1 近二十年來我國三大棉區棉花單位面積產量水平

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和西北內陸棉區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也是最適宜的棉花生產區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棉花等農業種植結構也隨之進行調整,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種植面積大幅減少,西北內陸棉區尤其是新疆區域棉花種植面積呈現大幅度快速度增加,我國棉花生產逐漸向新疆集聚且其集聚程度有繼續增強的趨勢,棉花單位面積產量是影響棉花種植收益的重要因素。通過《中國統計年鑒》及國家統計局公報對三大棉區棉花單位面積產量數據匯總整理并進行分析,并通過比較三大棉區的單產水平,找到三個棉區之間單產存在的差異,具有比較優勢的繼續保持,優勢不明顯的找出原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確保三大棉區能夠均衡發展,共同促進我國棉花生產穩定。

表1 三大棉區近二十年來棉花單位面積平均產量(kg/hm2)

通過表1分析可知,黃河流域棉區單位面積產量最低是2003年的770 kg/hm,最高是2021年的1195 kg/hm,高和低差距為425 kg/hm, 除了2003的770 kg/hm和2008年1119 kg/hm,2000年至2015年棉花單位面積產量均在1000 kg/hm左右,從2016年開始,單位面積產量都超過1100 kg/hm,但是不高于1200 kg/hm,整體來看,黃河流域棉區近二十多年的棉花單位面積產量總體保持穩定并有些微增長,但是增長幅度較小。

長江流域棉區單位面積產量最低是2003年的830 kg/hm,最高是2012年的1213 kg/hm,高和低差距為383 kg/hm,僅有2000年、2003年和2005年三個年度的單位面積產量低于1000 kg/hm,其他年份單位面積產量都在1000 kg/hm以上,介于1000 kg/hm與1213 kg/hm之間,總體上,長江流域棉區近二十多年的棉花單位面積產量變化不大,基本保持穩定。

西北內陸棉區中甘肅植棉區單位面積產量最低是2016年的1502 kg/hm,最高是2008年的2486 kg/hm,高和低差距為984 kg/hm,且只有2008年超過2000 kg/hm,其他年份都在介于1502 kg/hm與 2000 kg/hm之間,整體來看單位面積產量呈現波動性無規律的變化,但是波動幅度不大,2020年和2021年超過1800 kg/hm,較前幾年略有增加。西北內陸棉區中新疆植棉區單位面積產量最低是2001年的1291 kg/hm,最高是2008年2388 kg/hm,高和低差距為1097 kg/hm,整體上單位面積產量呈現波動性增加態勢,單位面積產量超過2000 kg/hm的有7個年度,從2016年以來,基本在2000 kg/hm左右。

從以上的分析對比可以得出,西北內陸棉區甘肅和新疆的單產都遠遠超過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尤其是新疆的棉花單產更是具有絕對的優勢,而且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與西北內陸棉區(尤其新疆)的棉花單產差距呈現逐漸擴大趨勢。

2 結論與建議

棉花單位面積產量是決定棉花種植收益的重要因素,產量高自然收益高,能夠激發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反之,棉花單位面積產量較低,植棉收益較低,就會損傷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調整種植結構,棄棉種糧。西北內陸尤其是新疆的棉花單位面積產量遠遠高于其他棉區,其植棉的經濟收益自然也水漲船高,這也是我國棉花種植逐漸向西北內陸棉區轉移集聚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是新疆地處西北內陸,水資源匱乏,自然生態承載能力較弱,近年來,新疆已經在適當調減棉花種植面積,這對于我國棉花產業的發展將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大幅度提高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的棉花單位面積產量,增加棉農收入,激發棉農的植棉積極性,保持三大棉區均衡發展,為我國棉花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2.1 提高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棉花單位面積產量的策略

2.1.1培育優良棉種

聯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加強產學研結合開展技術攻關,加強對國內外棉花優異種質資源進行科學的鑒定與評價,發掘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種質材料,利用先進的棉花基因組測序、分子標記等手段,結合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的自然環境、光照氣候、地理條件等因素,創制出高產的優異種質資源,解決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卡脖子”的棉花種植資源問題,改變以前行株距較大,棉花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采摘期長,費工費力,從源頭上提高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單位面積產量。

2.1.2改進種植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棉花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的提檔升級,應當根據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的氣候、土壤等因素,探索出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高產高效的棉花栽培技術,將棉花高產作為種植目標,不斷的改進和提高種植技術,推廣精良播種技術,依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并結合后期機械化作業要求來確定播種密度及植株高度,提高棉花產量。

2.1.3提高棉花生長期的科學管理水平

棉花要獲得高產,棉花生長期的科學管理必不可少,灌溉時,在灌溉水中加入水溶性的肥料,將棉田的灌溉和施肥工作同步完成,采用水肥一體化,既提高棉花的灌溉效率,也有利于棉花增產,在棉花生長過程中還要注意加強對病蟲害的及時科學防治,不斷提高棉花生長過程中的化學調控、脫葉催熟的科學技術的應用水平,為棉花高產提供保障。

2.2 依靠科技促進新疆植棉區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疆自然資源稟賦優越,棉花單位面積產量優勢明顯,棉花作為新疆的優勢產業、主導產業、富民產業,棉花產業的綠色健康發展對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于保障我國棉花產業安全和高質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2.2.1進一步優化棉區規劃

建設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推進棉花種植向優勢產區集中,退出棉花種植的次適宜區和風險區,根據新疆生態承載能力實際情況,合理控制新疆棉花種植面積,依靠技術提高棉花單產、植棉收益和規模報酬。

2.2.2進一步提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新疆地域廣闊,耕地連片,適宜大型機械化作業,在棉花生產的各個環節,各類機械設備都由較大的使用空間,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是農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綠色雙增的重要內容,機械播種、無人機植保、機械采摘等全程機械化正在有序推進,目前新疆的播種機械化水平較高已經超過90%,新疆棉花機械采摘率已達69.83%,北疆更是高達95%,但是南疆地區的采摘機械化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進一步提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降低對勞動力的需求,提高植棉效益。

2.2.3更加注重棉花質量提升

新疆棉花在單產水平已經較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棉花質量的提升,在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設計中提高質量因素占比,采取“優質優價優補”,拉開質量價差,激勵和引導棉農主動種植生產符合市場需的高質量棉花,發揮智慧農業優勢,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為新疆棉花質量補貼及質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切實提高新疆棉花質量。

猜你喜歡
長江流域內陸黃河流域
1961—2019年黃河流域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特征分析
2020年主汛期長江流域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特征
黑河中游內陸沼澤退化濕地蘆葦栽培技術研究
黃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棗式”農業——關于大荔縣特色農業發展的思考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
三十六計之順手牽羊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陸形象的演變
黃帝戰蚩尤
培育開放型服務業發展新優勢的重點領域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