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林佛教寺院隱逸基因表征探究
——以鄂州西山古靈泉寺為例

2022-10-25 08:27吳雨桐
華中建筑 2022年10期
關鍵詞:佛寺西山寺院

張 奕 吳雨桐

建筑是文化的載體,隱于山林的佛教寺院作為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歷史沉浮的見證者,其外顯的建筑形制與植入的文化內涵獨具特色。然而現存的山林佛寺大多在千百年的歷史沿革中多經損毀,以致現在的佛教寺院只能按照以往的基址與形制進行修復或重建,如何在當前山林佛寺發展趨同化的背景下挖掘其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促使山林佛寺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1 隱逸基因理論內涵及方法

隱逸基因包含兩方面內容——文化內涵與基因特性。就文化內涵而言,其作為中國所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與意義?!墩f文解字》有注:“蔽也,蔽 ,小兒也,小則不可見,故隱之訓曰蔽。逸,失也,從 兔,兔謾 善逃也?!笨梢钥闯鲭[側重于形的消隱,而逸則表達的是一種避世情懷,兩者共同搭建起隱逸思想的文化內核。因隱逸思想與佛教中的出世特征具有一致性,故而筆者借鑒了生物學中“基因”的概念,將其作為控制山林佛寺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使得山林佛寺中的隱逸思想以文化基因的形式延續至今,成為峰谷清泉中的隱境之所。

關于隱逸基因的表征研究,應不僅停留于外在的物理形式,更要著重分析文化植入過程中的內涵機理,本文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之上,對山林佛寺隱逸基因的表征,劃分為寺院選址、建筑布局、空間營造、景觀構圖四個方向的識別因子,進而對每個識別因子進行二級細分,如景觀構圖可以細化為寺院外部與寺院內部,并從各自的層面分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中的隱逸因子,本文借助分析鄂州西山古靈泉寺隱逸基因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品格,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山林佛教寺院建筑形制的形成原因,從而對山林佛寺的文化延續進行針對性的保護。

2 古靈泉寺的歷史沿革

自佛教傳入中國,在本土轉譯和佛教世俗化的基礎上衍生出了諸多門派,如凈土宗、禪宗、天臺宗等,古靈泉寺作為凈土宗的發祥地,于東晉時期經僧人慧遠建寺修行并首創凈土思想。而后,慧遠離西山,去廬山,古靈泉寺便于千年之中隱沒山林,直至明洪武初年,僧惠源重修,古靈泉寺在被遺忘千年后重新屹立于西山之中,又經明清兩朝多次修建(表1)才得以延續至今?,F存的古靈泉寺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湖廣總督官文捐款修建,作為西山上的主體建筑,寺中有一堂(文殊師利堂)、四泉(菩薩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武圣殿、念佛殿)(圖1)。歷史上,關于古靈泉寺的規模、大小等均不甚清楚,但其舊址未變,且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均處于不斷擴大的趨勢,21世紀初,在對古靈泉寺現有的文物建筑進行保護的前提下,根據規劃需要對部分現有建筑進行改建,并依山就勢,結合地形進行寺院改擴建。

圖1 古靈泉寺原有布局圖

表1 古靈泉寺歷史沿革表

古靈泉寺雖然在歷史的沿革中幾經沉浮,卻因西山這一清涼福地,而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駐足觀賞,如蘇軾、蘇轍、黃庭堅等,并為寺院景觀增添了相應的文化價值。無論是古代文士歸隱山林的個體行為,亦或以隱逸思想為初衷的佛教組織,都為鄂州西山的古靈泉寺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隱逸基因。

3 古靈泉寺中山地佛教寺院隱逸基因的表征

3.1 寺院選址——車馬之跡不至的幽絕之境

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其著作《園冶》中說“相地合宜,構園得體”,這是對于園林擇址重要性的精辟論述。佛寺園林因其自身的特點及優勢,其擇址更是在滿足佛寺建筑布局的前提下更多地考慮到自然以及社會因素[1]?;房芍^是寺院的根基,千年古剎盡管在歷史沿革中屢遭損毀,建筑形制多有修繕變遷,但最初的基址往往能延續至今,并成為山林佛寺最核心的文化原點。

就宏觀選址層面而言,湖北鄂州古靈泉寺所處的西山位于武昌(今鄂州)市區西南角[2](圖2),北臨長江,與黃州赤壁相望;南瀕南湖,并和萬頃碧波相連;東有風臺煙樹,似綠城環繞;西有百里樊川,如玉帶縈回,湖光山色,風景宜人。立于西山福地的古靈泉寺,其中觀層面的選址最終定于白虎、青龍二山夾峙之下的山谷地帶,山中靈溪蜿蜒其間(圖3)。青龍山,因山形蜿蜒如龍而得名,山下有青龍橋,在靈泉寺左側,山麓盡處為青龍嘴;白虎山位于靈泉寺右側,與青龍山東西相望,靈泉寺居其中,有“左青龍,右白虎”之稱,并因白虎山滿山皆松樹,故又名“萬松嶺”;而蜿蜒其中的靈溪在劍石山南麓,沿青龍、白虎二山的夾谷東下,因其下有靈泉,故名靈溪[3]。這樣的山水格局對應中國堪輿中四方神獸的傳統風水格局,為隱居山林的寺院提供了較好的風水格局(圖4)。在山林佛寺確定山體與龍脈后,根據寺院與山體間的位置關系,其微觀層面的選址區域可分為山頂區、山坡區與山麓區。古靈泉寺以山麓與山坡的結合區域“坡麓區”作為最終的寺院選址(圖5),基址自然環境良好,視野寬廣,富有景觀層次,交通便利,順應地形可以營造良好的區域性氣候環境(圖6)。

圖2 《武昌縣志》縣市圖

圖3 古靈泉寺風水格局圖

圖4 四方神獸傳統風水格局圖

圖5 寺廟與山體地段的位置關系圖

圖6 古靈泉寺周圍環境圖

基于隱逸思想的本質出發,避世于山林中的佛教寺院即可免受世俗喧擾,開辟相對靜謐的修行之所,又具備良好的風水格局以保證隱士有一個相對安逸穩定的隱居環境,以抵抗各種自然風險。綜合以上兩點,古靈泉寺雖然歷經一千七百年的更迭變遷卻始終沒有離開基于最初的隱逸思想而選擇的清涼福地,誦經之聲仍如行云流水,成為鄂東南一大佛教圣地。

3.2 建筑布局——依山臨壑消隱的浮屠精舍

建筑的布局往往植入特定的文化基因,西方側重于改造自然以求得煢煢孑立的布局觀,而東方的傳統建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融入環境做到包羅萬象,營造如“石穿橘橘寒澗,松帶層層碧山。怪底不知有寺,磬聲裹住云間?!保ó呫洹段魃剿隆罚┌愕奶旌现?。注入隱逸基因的山地寺院,既要考慮到環境選址的幽絕靜謐,又要與山地融合,做到“消隱”于山水的浮屠精舍。

如今的古靈泉寺分為原有“老廟”與后期改擴建“新廟”(圖7),從平面布局來看寺廟的殿堂布局大體來說是按照中國傳統的院落式布局展開的,即主體沿中軸線展開布局,這基本符合漢傳佛寺于兩千多年的發展演變中所形成的基本格局,但由于寺院依山而建,考慮到風水之中的四方對位,并結合山脈走向,以致最終寺院的中軸線為坐西朝東的東西走向,這也是隱逸思想中的靈活之處,于避世之中創世,必然要以實際出發,滿足一系列功能的排布。

“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于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

圖7 古靈泉寺平面布局圖

在舊廟的改擴建中,依然遵循了原有的空間格局,依山就勢,保留東西軸線,增加相應的宗教空間與休憩場所,豐富流線組織,根據當下的使用需要給建筑植入源源不斷的時代活力。軸線西側由坐落于臺基之上的寺院山門拉開了古靈泉寺的序幕,步入第一進院落,軸線上為單檐歇山頂的天王殿,南北分別配有三合院形制的財神殿與智頌殊院。第二進院落連接的是大雄寶殿與兩側的齋堂、客堂、僧寮。大雄寶殿坐落在高聳的磚砌臺基上,主體建筑面闊七開間,兩側有配殿,配殿上方有角亭,無論是建筑形制抑或庭院尺度均有擴大,成為古靈泉寺的第一個序列高潮。殿后通過一系列臺階坡道通向位于高處的法堂與藏經閣,結合山地高差在序列上增加視線仰角,暗示建筑序列中第二次高潮的到來,增強節奏性且豐富天際線構圖。原有的古寺盤踞于山頂之中的最高點,相當于隱逸基因的原點,由上至下呈放射狀,通過洗墨池、菩薩泉等一系列人文景觀,使新舊寺院過渡自然(表2)。

表2 古靈泉寺重點單體建筑統計表

縱觀古靈泉寺建筑群,整體建筑群結合層層山地的跌落特征,依山就勢,其中考慮到建筑體量與庭院空間的收放對比,使視線角度與序列節奏得到進一步豐富,為山后的隱逸基因高潮做了一系列鋪墊。

3.3 空間營造——林幽曲徑通之的前導意趣

山林佛寺的前導空間是由宗教向本土直至世俗逐步演化的體現,是兼具功能性和游覽性的空間形式[4]。作為進入寺院前的必經之路,其作用如同文學作品的開篇,完成不同功能空間的過渡轉換,通過將寺院前導空間進行組織化處理,從而形成相對豐富、連續、完整的景觀序列,使游人自進入之時起,直至通過前導空間的全部行進,完成一系列空間與情緒的變化,為寺院主體建筑埋下種種伏筆,并在游賞的過程中,盡可能延長行進路線,給人以步步入禪的儀式感氛圍營造。

“園地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駿而懸,有平而坦,自稱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明 計成《園冶》)。如今的鄂州西山比鄰城市道路,作為“城市山林”,其延續了“萬樹結一綠,蒼然成此山。行入山際寺,樹外疑無天?!庇慕^之境的隱逸基因,又結合當前時代背景植入了相對開敞姿態的前導空間。自西山東門一路向西直至寺院山門,此區域結合寺院前導空間打造了西山公園。公園大致可分為兩區:鄰近城市干道的東側區域延續寺院的整體軸線,形成對稱規整的市民開放空間,西側區域則呼應西山原有的“林幽曲徑通”的自然意趣,使其融于時代,且回應歷史。

東西軸線貫穿的前導空間順應“起承轉合”的空間序列(圖8)?!捌稹弊允芯?,包羅萬象,形成擁抱歡迎的姿態,強大的對稱軸貫穿其中,是一種均衡的序列之感,植入時代特征,展示當代隱逸之境;“承”于古今,河流交織,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對稱軸兩側的對稱尺度逐漸縮小,最終融于自然之中,完成空間收放,進入到下一個布局自由的意趣空間;“轉”經九曲,別有洞天,在相對自然的景觀格局中,盡可能延長游賞路徑,于一系列曲徑之中回應幽絕之意,豐富視線與空間節奏,逐步引人入勝(圖9);“合”匯古剎,浮屠精舍,最終的端景收合于古靈泉寺,作為上一個前導空間的收尾與下一個建筑序列的開端,以其延續千年的文化基因統攝整體布局。

圖8 前導空間“起承轉合”空間序列示意圖

圖9 古靈泉寺前導空間

3.4 景觀構圖——明珠遺落滿川的靈泉古木

景觀是建筑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景觀的布置可以營造獨具特色的山水意境,景觀可分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古靈泉寺位于西山之中,具備得天獨厚的山水基礎,又因歷代“人杰”的到來而得以“地靈”,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加入了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

隱逸基因的表征在西山的整體景觀布局中往往呈現在組團之間的聯結關系。西山景觀共劃分為四個相對集中的人文景觀組團與三個散點布置的自然景觀(圖10)。人文景觀組團分別由古靈泉寺、避暑宮、松風閣、西山庵各成一輻射中心,其輻射區域包括其他單體景觀。四個人文景觀組團中尤以古靈泉寺為中心的景觀組團最大,涵蓋景觀眾多,且與其余三個人文景觀組團互相連接呈放射狀。落駕坪、退谷深居、雷鋒山這三個自然景觀各自迤邐,與古靈泉寺遙相呼應。由此看出以古靈泉寺統領全局的景觀組團彼此連接,彼此豐富,共同搭建起豐富的景觀網狀結構。

圖10 西山景觀結構圖

古靈泉寺內部隱逸基因的表征則著重于“水”與“木”的元素提取。這兩者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作為自然與人類創造力的共同結晶, 反映山林佛寺獨特的文化內涵?!叭缢疅o泥,澄靜清凈”,佛教文化用水質的清凈喻指佛性與自性的凈潔[5]。寺內共有滴滴、涵息、活水、菩薩四泉,加之黃庭堅洗墨池(圖11)共五處。其中尤以東坡先生經常游息之處的菩薩泉(圖12)著名。歷代文人在菩薩泉多留有題詠,如“一掬清流穿石骨,千秋寒碧浸云煙。每從月色分松影,長共山光照客筵?!保ㄇ濉め尡鹃_《菩薩泉》)第一聯說明寒泉對于當地小氣候的影響,西山六月無暑氣與寒泉有關,第二聯所描繪的月夜松影、晴日山光倒映其間,構成鏡中畫面。如今的菩薩泉于古靈泉寺前崖壁下已開鑿成井,水清見底,常年不竭?!八乱蚰径?,木因寺而神”,古樹擁有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濃厚的宗教意蘊,可作為寺院歷史發展的見證者。古靈泉寺內銀杏拂云,檜柏參天,皆百余年古樹。其中位于觀音殿西、塔院前有兩棵相互依偎的高大銀杏樹(圖13),東邊一株高約30m,西邊的一株高約27m,直徑約1m,巍然挺立。

圖11 洗墨池

圖12 菩薩泉

圖13 銀杏樹

無論是放眼于寺院外部古靈泉寺統領西山全局的整體構圖,還是聚焦于寺院內部延續至今的靈泉古木,既確定了隱逸基因的地位,又使之得以經受時光的考驗,歷久彌新,成為隱逸基因的見證者。

結語

寺因山而名,山因寺而勝。山林與佛寺相輔相成,兩者共同搭建的山林佛教寺院實乃佛教建筑本土化的必然產物,其背后所體現的正是為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兼容并蓄、勇于創新的文化精神,它的建筑形制不僅植入中國傳統文化,并且已經演變成文化象征,在弘揚宗教中國化與文化強國的時代背景下發揮重要作用。這不僅有助于挖掘山林佛寺最核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也能對山林佛寺的隱逸基因具有針對性的保護與傳承,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本文對于加強山林佛寺隱逸基因的深度挖掘與科學表達提供了較為合理、有效的方式。山林佛寺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希望兼具山林自然之美與宗教文化之韻的山地佛教寺院及其文化內涵可以得到更多學者的關注。

資料來源:

圖1:根據《武昌縣志》縣市圖改繪(鄂州市檔案史志局點校重刊.武昌縣志.鄂州市檔案史志局點校重刊,2004.);

圖3:源于《風水理論研究》(王其亨主編.風水理論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1992.08.);

圖8、圖11:根據http://guihuayun.com/maps/index.php改繪;

其余圖片均為作者自繪或自攝。

猜你喜歡
佛寺西山寺院
詩家與僧家的因緣——唐詩中佛寺上人房(院)書寫
安奇奇與小cool龍(本季最終回)
安奇奇與小cool龍(第五回)
在滇池東岸看西山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寬恕
拜佛
西山閑筆
悟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