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消融術聯合樹突狀細胞疫苗及效應細胞過繼免疫治療肝癌的安全性及對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2022-10-26 07:47涂松林
當代醫藥論叢 2022年19期
關鍵詞:消融術外周血淋巴細胞

涂松林

(麻城市中醫醫院,湖北 黃岡 438300)

肝癌是發生于肝臟的一種惡性腫瘤[1]。臨床上依據腫瘤的來源將其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兩種。繼發性肝癌是指發生于肝臟以外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經血液系統、淋巴系統或直接侵犯轉移至肝臟引起的肝癌。通常情況下,肝癌指的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的來源包括肝細胞來源、膽管細胞來源兩種[2]。研究發現,發生肝炎病毒感染、酗酒、長期進食霉變食物、長期存在嚴重脂肪肝是肝癌的重要誘因。此外,有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近年來,微波消融術被廣泛應用于肝癌的治療中。此療法是一種局部熱消融技術,可在微波電場的作用下升高局部溫度(可使局部溫度達70℃以上),使腫瘤發生凝固性壞死,治療的精準度較高。研究發現,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 淋巴細胞亞群的表達水平明顯異常,說明此病患者體內有細胞免疫抑制和免疫調控紊亂的情況[3]。因此,治療前后了解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 淋巴細胞亞群表達水平的變化情況可掌握其病情的緩解程度。這一異常變化給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使細胞免疫治療成為可能。效應細胞過繼免疫療法屬于腫瘤生物治療方法,其中效應細胞包括CIK 細胞、DC 細胞、DC-CIK 細胞、NK 細胞。該療法可通過體外激活和擴增腫瘤特異或非特異性殺傷細胞的方式起到抗腫瘤作用,具有起效快、體內因素影響小的優點,在提高患者免疫力方面有獨特優勢[4-5]。臨床多項研究證實,人體免疫系統參與了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并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這進一步說明了對腫瘤患者予以免疫治療的重要性。繼手術切除治療、放療及化療后,腫瘤生物療法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有效手段。腫瘤生物療法中樹突狀細胞疫苗較為常用,具有誘導機體細胞免疫、增強體液免疫、外排小體、促進細胞因子或趨化因子分泌等多重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采用微波消融術聯合樹突狀細胞疫苗及效應細胞過繼免疫療法治療肝癌的安全性及對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20 年1 月至12 月期間某醫院收治的66 例肝癌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上關于肝癌的診斷標準者,診斷依據為《CSCO 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18)》;2)腫瘤單發,直徑介于5 ~10 cm之間者;3)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1)存在多發性腫瘤或轉移灶者;2)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者;3)存在嚴重心功能不全者;4)凝血功能異?;蛴薪谑中g史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3 例。對照組中有男患者15 例,女患者18 例;年齡49 ~64 歲,平均(52.3±5.1)歲;病程2 ~4年,平均(2.5±0.2)年。觀察組中有男患者16 例,女患者17 例;年齡50 ~64 歲,平均(53.2±4.9)歲;病程2 ~5 年,平均(3.1±0.9)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微波消融術:采用Olympus Winter &Ibe GmbH 生產的Celon Power 型雙極射頻消融系統對患者實施微波消融術,治療前囑其禁食、禁飲12 h。治療期間連接心電監護儀,予以常規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確定進針位置及路徑,依據為影像學檢查結果。置入射頻電極,治療參數設置以病灶位置、大小等為主要依據。射頻電極的治療功率為40 ~100 W,消融溫度為90℃~110℃,治療時間為10 ~15 min。消融范圍為病灶邊緣外擴1 cm,消融操作原則為多點布針、多針組合。完全消融病灶,退針并止血。術后予以抗感染、護肝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予以觀察組樹突狀細胞疫苗及效應細胞過繼免疫治療。效應細胞過繼免疫治療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50 mL,于細胞培養液中置入分離的單核細胞。對懸浮細胞予以收集,置于GT-T551 培養液中,調整細胞密度,培養24 h。在培養液中加入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IL-2)。適時分瓶培養。9 ~21 d 后,觀察細胞成熟度、狀態等,收集并洗滌細胞,用2% 白蛋白與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制成混懸液。將此混懸液回輸至患者體內,分2 次輸注,每月輸注1 次。樹突狀細胞疫苗(樹突狀細胞與5% 人血白蛋白、2 mL 生理鹽水制成的混懸液)于局部皮下注射,每隔3 周注射1 次,注射6 次為1 個療程。每次注射前注意觀察注射部位皮膚的狀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注射時進針角度為20°~30°,進針深度約3 cm。先注入0.5 mL 疫苗,皮丘形成后針頭退出1 cm,再注入0.5 mL 疫苗,退針。疫苗注射完畢后注意不要用力按壓、抓撓注射部位,臥床休息30 min。在此期間注意飲食,切勿食用可致敏食物。

1.3 療效判定標準與觀察指標

1)觀察組間的治療效果,評估標準依據《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均予以CT 掃描,評估腫瘤是否縮小、擴大或強化范圍。療效分為完全清除、部分清除、穩定三個標準。其中,完全清除指病變區域無強化影,血管造影檢查顯示未出現腫瘤染色情況。部分清除指腫瘤病灶兩個最大垂直直徑乘積之和減少超過50%。穩定指腫瘤病灶兩個最大垂直直徑乘積之和減少25% ~50%??傆行蕿橥耆宄屎筒糠智宄手?。2)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兩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水平。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取血液樣本100 μL,分別加入20 μL 藻紅蛋白標記的單克隆抗體、2 mL 溶血劑于試管中(裝有血液樣本)。用磷酸鹽緩沖溶液洗滌、固定細胞,檢測CD3+T 淋巴細胞、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的水平,并計算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比值。3)治療期間,觀察并比較兩組血象下降、感染、胸悶氣短、發熱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 表示,行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完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穩定率、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54.55%、30.30%、15.15%、84.85% ;對照組完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穩定率、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30.30%、24.24%、45.45%、54.55%。治療后,兩組的完全清除率、臨床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穩定率相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部分清除率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例(%)]

2.2 治療前后兩組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的對比

治療前,兩組外周血CD3+T 淋巴細胞、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水平及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比值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外周血CD3+T 淋巴細胞、CD4+T 淋巴細胞水平及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比值相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外周血CD8+T 淋巴細胞水平相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的對比(±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的對比(± s)

組別 CD3+T 淋巴細胞(%) CD4+T 淋巴細胞(%) CD8+T 淋巴細胞(%) 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3)65.46±6.29 65.34±1.62 33.25±2.29 35.25±2.80 32.58±1.27 31.25±1.19 1.03±0.52 1.12±0.37觀察組(n=33)65.19±5.95 68.07±1.34 33.37±2.25 38.67±2.24 32.61±1.02 26.59±1.37 1.02±0.98 1.59±0.39 t 值 0.179 7.459 0.215 5.479 0.106 14.752 0.052 5.022 P 值 0.858 <0.001 0.803 <0.001 0.906 <0.001 0.959 <0.001

2.3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

治療期間,觀察組中有15 例患者出現血象下降、胸悶氣短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5.45%;對照組中有17 例患者出現血象下降、感染、胸悶氣短、發熱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1.52%。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無明顯差異(P=0.622,χ2=0.243)。

3 討論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此病具有惡性程度高、易復發轉移、患者預后差等特點。肝癌的臨床分期可分為三期,依據為腫瘤的大小、有無腹腔血管及遠處部位轉移[6]。一期肝癌即早期肝癌,單個腫瘤直徑≤3 cm,或兩個腫瘤最大直徑之和≤5 cm,腫瘤細胞未向腹腔淋巴結和遠處轉移,患者肝功能分級為A 級。二期肝癌即中期肝癌,兩個腫瘤直徑之和≤10 cm,或腫瘤位于半肝或兩個肝葉,最大直徑之和≤5 cm,同樣未出現腫瘤細胞向腹腔淋巴結和遠處轉移的情況,患者肝功能分級為A 級。三期肝癌指腫瘤不論大小,門靜脈主干或下肢靜脈均有癌栓,并出現腫瘤細胞向腹腔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的情況,肝功能分級為A級或B 級[7]。手術切除、放化療、微創介入、射頻消融、靶向治療等方法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肝癌的常用方法[8]。本研究中,采用微波消融術對兩組予以治療。微波消融術是惡性腫瘤的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利用微波能量損毀腫瘤病灶,達到促使病灶壞死的目的。實施微波消融術期間,經B 超、CT 或磁共振等影像設備引導,可精準地將微波電極插入到腫瘤內部,可使腫瘤發生完全凝固性壞死。微波消融術是一種局部熱消融技術,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各種實體腫瘤尤其是肝癌的治療中[9]。研究發現,微波消融治療后,肝癌患者的腫瘤負荷明顯減少,由腫瘤引起的免疫抑制亦隨之減輕。微波消融治療期間,大量的腫瘤細胞發生凋亡,腫瘤抗原大量釋放并暴露,此時為效應細胞過繼免疫治療的最佳時機。予以效應細胞過繼免疫治療,可提高惡性腫瘤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病情復發[10]。

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是目前臨床上已知的一種人體內抗原呈遞功能最強的細胞。此細胞通過刺激初始T 細胞產生異型抗原的免疫應答,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極為重要。樹突狀細胞疫苗目前被應用于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此疫苗可經瘤體內多點注射、皮下注射、靜脈回輸等途徑進入惡性腫瘤患者體內[11]。注射樹突狀細胞疫苗,可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生物治療中,腫瘤免疫治療占據著主要地位,是臨床上輔助治療惡性腫瘤的有效方法。研究發現,對于腫瘤細胞,具有免疫活性的細胞可起到殺傷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清除體內殘留的腫瘤病灶,因此可避免患者的病情復發。樹突狀細胞進入人體后,對效應T 細胞的分泌可產生誘導作用,使效應T 細胞遷移至腫瘤病灶機制得以啟動,此類細胞能夠在腫瘤病灶內長期存在,發揮免疫效應。注射樹突狀細胞疫苗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倦怠乏力、局部紅腫、發熱等不良反應,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相應的處理措施[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的完全清除率、臨床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外周血CD3+T 淋巴細胞、CD4+T 淋巴細胞水平及CD4+T 淋巴細胞/CD8+T 淋巴細胞比值相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外周血CD8+T 淋巴細胞水平相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梢?,采用微波消融術聯合樹突狀細胞疫苗及效應細胞過繼免疫療法治療肝癌的效果顯著,可抑制腫瘤生長,調控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表達水平,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歡
消融術外周血淋巴細胞
心臟磁共振對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后早期復發的預測價值
牦牛轉移因子對藏綿羊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功能的影響
脊柱內鏡下脊神經背內側支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效果
甲狀腺切除術后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與術后感染的相關性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聲檢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聲檢查
心房顫動導管消融術后心率的變化特征分析
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早期聲門型喉癌療效分析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細胞檢測及情況分析
滴鼻凈高血壓患者應慎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