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設計分析與運用
——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灰雀》為例

2022-10-27 05:27李婧雅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灰雀記敘文小學生

李婧雅

記敘文是以真人真事為主要內容,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手法的一種文章體裁。它是小學課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文體形式,也是小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文章體裁。在小學階段,教好記敘文、做好記敘文的教學設計,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記敘文閱讀習慣,同時強化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記敘文概述

記敘文是很常見的一種文體形式。記敘文主要有五種表達方式,分別是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它是以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所以無論是記人、敘事,還是寫景和狀物的文章,統統是采用記敘文這種表達方式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呈現。特別是中高年段的教材中,記敘文出現的頻率很高,因此,記敘文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小學語文記敘文呈現特點及閱讀方法

(一)呈現特點

首先,在內容選擇上,縱觀人教版小學1~6年級語文教材,記敘文呈現內容和篇目眾多,尤其是小學中高年段,寫“物”(人物、動物、景物)和“記事”的文章篇目占據整本書內容的80%以上。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為例,8個單元共27篇文章,記敘文貫穿于每個單元中,從第一單元第一篇文章《大青樹下的小學》,到第八單元最后一課《一個粗瓷大碗》算起,僅有兩篇文章涉及到古詩文,其余25篇統統是記敘文。

其次,在編排方式上,記敘文的行文順序主要有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方法。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取的課文在行文順序上以順序為主,順序又包括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一般情況下,寫人物和動物的文章在編排方式上更側重于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編寫,而寫景物的文章更喜歡采用空間順序。記敘文常用的行文結構模式分別為總分式、并列式和對照式三種,總分式又可以向下分為總分、分總、總分總三種模式。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記敘文,常采用總分式的行文結構。

最后,在課后思考題的設計上,不僅考慮到學習內容的全面性,提問方式也是靈活多樣。其中,中低年級更側重于詞句和寫作方法的積累,而高年級更側重于開放性問題的思考與理解。課后思考題不僅與教學目標聯系密切,更是教學設計過程和教學重難點的關鍵內容。

(二)閱讀方法

1.理解核心內容,抓牢“六要素”

要掌握記敘文的主要內容,就要明確記敘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時間,通常會在記敘文的開篇交代,是起著交代事件和引起下文的作用,有時作者還會以時間為線索,可以使記敘的過程更加詳盡,事件更加完整,思路更加明確,便于學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如三年級上冊《美麗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作者直接通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這樣的時間線索,明確表達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致特點,便于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再如五年級上冊《桂花雨》一課,作者通過間接描寫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描寫桂花的盛開、成熟與搖落,明確時間線索。地點,通常會跟在時間的后面,交代事情發生的場景和人物所處的環境,渲染氛圍,烘托氣氛,為后面事件的展開敘述奠定基礎。交代地點,不僅是交代了環境,也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作者的心境。人物,通常交代的是文章的主人公,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出現。通過作者交代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可以明確人物之間的關系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便于理解文章內容。起因、經過和結果,旨在完整地描述一個事件從發生到結束的全過程。通過這三個要素,可以使小學生把握全文的整體走向和行文基調,進而更加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傊?,抓牢“六要素”對于記敘文主要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使學生抓牢文章的主旨,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也為之后課文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2.理清行文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明確記敘文的行文線索,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體結構的關鍵。在小學教材中,線索通常有明線索和暗線索,以明線索為主,暗線索為輔。明線的交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暗線的交代可以使文章更具層次性和趣味性,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如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雖然開篇交代了時間(4月14日)和地點(浙江金華北山的雙龍洞),但是接下來的行文并不是按照常規的雙龍洞早中晚的景致變化,或者雙龍洞整體的空間布局來寫,而是按照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順序來寫,從最開始的在路上、洞口探望、進外洞、入孔隙、進內洞,再到最后的出洞,通過詳盡描寫游覽過程中景物的變化以及作者內心感受,使整篇文章行文完整流暢、脈絡清晰,便于小學生整體把握。這樣的寫作順序也使文章充滿趣味性,畫面感動態極強,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記敘文的樂趣。

3.弄清表達方式,體會思想感情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文章風格會采取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對于寫人敘事類的記敘文,通常傾向于采用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這五種描寫手法。對于寫景狀物類的文章,作者通常會采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有時也會采用對比手法(色彩對比、大小對比、形狀對比等)描繪景物或事物,進一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設計的必要性與面臨的困境

(一)記敘文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記敘文不同于篇幅較短的詩歌散文,不僅篇目較長,文章涉及內容也相對繁多復雜,因此需要更加系統的記敘文教學設計,同時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改進和完善教學過程,以便于呈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通常會根據記敘文篇幅的長短和內容的復雜程度進行1~2課時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教具的準備通常也會依據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里不僅展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還要體現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它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濃縮,是教師進行記敘文教學的關鍵法寶和重要依據。因此,記敘文教學設計的好壞是評判記敘文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記敘文教學設計的困境

1.學生學習興趣的不足和學習能力的欠缺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收集的基本是名家名篇,有的是基于作者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深刻的思考而創作的,還有的是運用豐富多彩的寫作方法呈現作者眼中的世界萬物,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思想深度的文章。這需要小學生耗費較長時間去學習和理解,而小學生在學習上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好玩好動、缺乏耐心、不愛思考等特點,這便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更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加強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打造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

在教學過程設計上,還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當下的學習能力,小學生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發展都是不完善的,具體表現在小學生理解文章能力的有限性、思維方式的局限性以及推理判斷能力不足等方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結合記敘文的特點,還要結合小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和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最恰當的教學設計。

2.教師教學思路的局限和教學方法的單一

教師在進行記敘文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多問題?!八季S瓶頸”現象時常發生,常常表現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知道怎樣優化教學過程和創新教學環節。這是由于教師們研讀課標不透徹,不能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當下的實際情況恰當結合,以常規的“講授法”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在教學設計上缺乏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導致最后的教學設計既不完善透徹,又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最后的教學效果也就可見一斑了。

四、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設計策略

(一)多角度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記敘文教學的設計要通過巧妙的提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起小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角度設計可以多樣化,對具體的觀點和事件的看法,可以從不同人物角度提出,如:“如果你是……你會怎樣做?”;可以從詢問意見的角度,如:“你同意……的做法嗎?為什么?”可以是假設因果,如:“如果真的……你會怎么辦?”對于具體人物的評價,可以直接問:“你喜歡……嗎?為什么?”也可以是開放型提問,如:“你此刻最想對他說什么?”對于景物描寫的心得體會,可以用筆“描繪”出心中的景致,如:“通過作者的細致描寫,畫出你此刻心中的……”

(二)優化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很強,我們應該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優化教學方法,有助于小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局部的學習熱情帶動整體的學習熱情。這不僅需要教師在設計記敘文教學過程中考慮采用提問、小組合作、成果展示、情境模擬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通過“激趣法”“情境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強化了小學生學習記敘文的水平和能力。

(三)注重積累與運用,提升學習效果

記敘文教學的設計不僅要注重內容與過程,也要注重行文方法的積累與運用,在記敘文教學設計上,通常要在最后的全文總結、應用練習、作業設計這三個方面集中體現。教學設計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學生的學習和積累,更在于實踐與運用。這便要求教師在記敘文的教學設計上,特別是最后的總結提升部分,要明確體現本節課的重難點,并強化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使小學生不僅要“學懂”,更要“學會”,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設計的運用

《灰雀》第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提問回顧,激發興趣

教師:哪位同學可以幫老師回顧上節課我們用的是什么閱讀方法?概括了課文的哪些內容?

(二)板書概括,方法總結

運用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產生疑問,引入新課

1.列寧和小男孩具體做了哪些事來表達自己對于灰雀的喜愛?

2.通過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你又從中體會到他們各自怎樣的情感變化呢?

二、精讀課文

(一)尋找關鍵詞句,明確表達方式

任務一:文章通過哪些方法刻畫人物形象?(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任務二:從上面三個緯度分別找出能體現列寧和小男孩喜愛灰雀的詞語或句子。(PPT呈現)

(二)深入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PPT呈現)任務一:品詞環節

第1組:“每次”“都要”“經?!保ǖ?自然段)

提問:這三個詞是描寫誰的?表達什么樣的感情?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第2組:“會”“一定會”(第8自然段)

提問:這組詞展現了男孩怎樣的心理變化?

任務二:品句環節

場景1:發現失蹤

原文呈現: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語句分析:“找遍”一詞表達列寧怎樣的心情?嘗試帶著這種心情朗讀。

場景2:引導歸還

原文呈現: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p>

語句分析:列寧真的是“自言自語”嗎?此時的列寧有著怎樣的心情?

場景3:重新飛回

原文呈現: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上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語句分析:“果然”二字說明了什么?男孩為何“低著頭”?

任務三:課堂小測試

(三)分角色朗讀,展現人物情感

依據上述的分析,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完整的、關于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朗讀。

三、升華擴展(PPT呈現)

(一)開放思考

思考一:根據下面的人物對話,嘗試補全人物內心的獨白。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p>

列寧心想:

思考二: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認為列寧和小男孩身上都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品質呢?

(二)方法借鑒

環節一:教師提問

通過《灰雀》這篇課文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才能通過對話描寫體現人物內心的想法呢?

環節二:方法點撥

1.人物的對話要有“對象感”。對話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年齡和身份。

2.人物的對話要有“情境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內容等是不同的。

環節三:應用練習

1.范例展示:PPT給出幾組情境對話的例子。

2.作業布置:參考上述例子,結合你自身的生活經歷,試著描寫一段人物對話。(150字左右)

四、板書小結

猜你喜歡
灰雀記敘文小學生
努力寫出“高像素”的記敘文
記敘文閱讀專練
《灰雀》讀后感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詳略得當 凸顯中心——初中記敘文寫作之詳略安排教學指導
我是小學生
《灰雀》一文中的兩種愛
“不許你們傷害灰雀”
灰雀·魚·海鷗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