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史詩《江格爾》的音樂特征

2022-10-27 09:49烏蘭杰
中國音樂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江格爾科爾沁曲調

□烏蘭杰

一、《江格爾》史詩曲調分類

從傳統音樂分類方面來說,英雄史詩《江格爾》屬于說唱音樂范疇。從歷史上看,蒙古族史詩音樂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單曲體—聯曲體—變曲體?!督駹枴肥吩娨魳返陌l展,基本上處于單曲體階段,正在向聯曲體、變曲體階段過渡。從《江格爾》史詩音樂的曲調來看,大致劃分四種類型:吟誦調、敘述調、專用調及變化調。漢族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中,將專用曲調叫作曲牌,變化曲調則叫作板腔。我們不妨加以借鑒,將《江格爾》史詩音樂中的專用調稱之為曲牌,變化調則稱之為板腔。內容決定形式,《江格爾》史詩曲調形成四種類型,均受到史詩體裁和題材的影響和制約。

(一)吟誦調——單曲體史詩音樂

古老原始的單元情節史詩,一人一事,情節簡單,通篇史詩只用一支曲調,貫穿始終,稱之為吟誦調。吟誦調的特點是以一個樂句為基礎,不斷變化反復,形成不對稱的大聯句樂段體結構;篇幅龐大,節奏自由,同語言音調密切結合,無限反復,即興性較強;采用呼麥唱法,音樂風格類似于蒙古族贊祝詞,與薩滿教音樂具有淵源關系?!督駹枴肥吩娨魳分?,保留了一部分古老的吟誦調,顯示出與單篇史詩音樂的內在聯系。

(二)敘述調——多曲體史詩音樂

隨著英雄史詩的發展進步,產生了短篇英雄史詩。人物增多,情節趨于復雜,一支吟誦調已不能滿足表現內容的需要了。于是,出現了多種曲調,用以敘述不同的生活場景。敘述調的特點是結構短小,多為上下句構成的樂段體,也有少數四句構成的樂段;音調簡樸,音域狹窄,環繞四五度音程進行,一般不超過八度;大量運用同音反復,具有鮮明的敘述性特點??坍嫴煌娜宋镄蜗?,通過演唱者的表演來實現,從而出現專業化的江格爾奇(史詩藝人)。自彈自唱,多用托布秀爾、火不思等彈撥樂器伴奏,也已形成固定表演模式。

例1 江格爾曲調①博湖縣文體廣電局錄制,2020年。

《江格爾曲調》(博湖縣)是典型的敘述調:單樂句結構,10小節一氣呵成,內部沒有明顯的段落劃分。不對稱的非方整性結構,充滿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音調發展方面,第一小節為引子,以第二小節為核心音調,原樣反復六遍,構成曲調的主體部分。結尾處三小節則是商音(d)的同音反復,以此釋放前面六次反復所積累的能量,造成強烈的穩定感。

(三)專用曲調——曲牌體史詩音樂

所謂專用曲調,就是專門用來表現特定的生活內容。換言之,《江格爾》史詩音樂除了敘述故事之外,還要歌頌和贊美。于是,便產生了《江格爾贊》《汗帳宮殿》等專用曲調。一般說來,這些曲調只用來歌頌江格爾,以及贊美江格爾的坐騎、宮殿等,而不作他用,具有相對固定的特點。難怪,《江格爾》(3)這部書中,將曲史詩調命名為《江格爾贊》和《江格爾曲調》兩類,顯然包含著區別敘述調和專用調的用意。

例2 江格爾贊②齊·艾仁才主編:《江格爾》(3)(托忒蒙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082頁。

通過《江格爾贊》譜例可以看出,專用曲調的基本特點是:其結構多為上下句樂段,相對穩定均衡,即興性大大減弱。音域較寬,出現六度、七度和八度音程的跳進。同音反復數量減少,敘述性有所弱化,歌唱性大大增強。古代衛拉特蒙古部落的日常生活中,祭祀儀式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江格爾》史詩專用曲調中包括歌頌名山大川的曲調,諸如《阿勒泰山頌》等曲調。應該是祭祀阿勒泰山神的祭祀歌曲,表達蒙古人的自然崇拜觀念。

例3 阿勒泰山頌①〔蒙古〕哲·朝勞整理匯編:《蒙古族英雄史詩》(蒙文),扎格爾、太平轉寫回鶻體蒙文,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2頁。

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看,《江格爾》史詩中常用的專用曲調有二十多首,包括各地的曲調變體,構成《江格爾》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專用曲調和敘述調相比,畢竟數量少,無法與敘述調相提并論。因此,《江格爾》史詩音樂的主體部分依然是敘述調,專用曲調只起到輔助作用。

(四)變化曲調——板腔體史詩音樂

所謂變化調指的是這樣的情況:某些曲調具有特定的音樂形象,諸如歡快活潑、優美抒情、痛苦悲傷、莊嚴肅穆、慷慨激昂之類,形成母體曲調。史詩藝人根據內容的需要,靈活運用這些母題曲調,加以發展變化,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于是,從母題曲調中衍生出一些新的曲調,構成變化曲調家族。如果說,敘述調的功能是講述故事情節,專用曲調的功能是描繪特定生活場景,那么,變化曲調的基本功能,便是表達史詩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塑造鮮活的英雄形象。

《江格爾贊》(和靜縣),屬于《江格爾》史詩的母題曲調之一。宮調式,上下句樂段體結構。第一句4小節,第二句6小節,擴張2小節。唱詞為“啪咿啪”,形成《江格爾贊》曲調的共同標志,具有文化符號意義。不難發現,桑布演唱的《江格爾贊》(一)和《江格爾贊》(二),其曲調基本相同。顯然,后者是從前者衍生出來的?!督駹栙潯罚ǘ┑牡谝痪鋽U充了4小節,第二句擴充了2小節,變成了16小節。兩支曲調結構不同,因而不屬于同一支曲調的內部變化,而是兩支各自獨立的曲調,用來表現不同的生活內容。

例4 江格爾贊(一)②《江格爾》,和靜縣文體廣電局錄制,庫爾勒,2021年。

例5 江格爾曲調(二)①《江格爾》,和靜縣文體廣電局錄制,庫爾勒,2021年。

例6 江格爾曲調(三)②《江格爾》,焉耆縣文體廣電局錄制,庫爾勒,2021年。

《江格爾》史詩的敘述調和專用調,具有模式化、程式化、類型化特點,不擅長表達人物內心情感,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然而,隨著史詩的發展進步,《江格爾》音樂中終于產生了板腔體曲調。從目前情況來看,《江格爾》史詩音樂中的板腔體曲調數量很少,尚處于萌芽狀態。無論如何,《江格爾》史詩音樂已經從模式化、程式化、類型化走向抒情化、個性化、典型化;從草原部落的宏觀世界走向主人公內心的微觀世界。從音樂審美方面來說,不啻是一次質的飛躍,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

(五)《江格爾》史詩音樂的音樂體式

《江格爾》史詩的音樂體式,以敘述調為主體,以專用調為核心,從敘述調(曲牌體)向變化調(板腔體)過渡的綜合性音樂體式。我們知道,《江格爾》史詩是一部高度成熟的大型復合式串聯史詩,人物眾多,情節復雜,全面反映了衛拉特蒙古部落的古代生活,展現了一幅宏偉壯闊的草原生活畫卷。對于這樣一部史詩說來,音樂方面如同單篇史詩那樣,只用一支曲調說唱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江格爾》史詩音樂產生了四種曲調:吟誦調、敘述調、專用調和變化調。四類曲調承擔著敘事、狀物、贊美、抒情功能,用來刻畫人物,表現豐富的生活內容,圓滿表達了《江格爾》史詩的基本內容。

從目前情況來看,《江格爾》的音樂體式和江格爾奇的表演模式之間,明顯存在著矛盾。時至今日,江格爾奇們的表演只用一支曲調來演唱,中間并不更換曲調,從頭唱到尾。誠然,《江格爾》史詩的四種曲調:吟誦調、敘述調、專用調、變化調,堪稱豐富多彩,適合于表現大型史詩《江格爾》的內容,但卻沒有得到整合歸納,形成程式化、規范化、系統化的音樂體式。因此,上述四類曲調只是在不同地區流傳、不同江格爾奇身上得到體現,沒有被江格爾奇們所共同采用。

內容是藝術發展最活躍的因素,推動藝術形式向前發展。反之,藝術形式卻往往落后于內容,一旦形成后便趨于穩定,不易產生變化。當新的內容產生發展后,便與舊形式產生矛盾。于是,新內容突破舊形式的束縛,產生新的藝術形式,達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推動藝術不斷進步。說唱音樂發展過程中出現變化曲調,這是普遍現象,帶有一定的規律性。漢族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是如此,蒙古族英雄史詩同樣如此。且以科爾沁大型英雄史詩音樂為例,其實,科爾沁史詩音樂同衛拉特史詩《江格爾》一樣,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四種曲調:吟誦調—敘述調—固定調(曲牌)—變化調(板腔)。有意思的是,科爾沁史詩的表演模式也和《江格爾》一樣,史詩藝人(蟒古思奇)只用一支曲調的演唱,從頭到尾,貫穿始終。延至清朝末期,科爾沁史詩的音樂體式發生了變化:從以敘述調為主轉變為以專用調(曲牌)為主。例如《開篇曲》《奔馬調》《打仗調》《惡魔潛行》等。由此,終于完成了向曲牌體音樂體式的轉變。

清朝末年,內蒙古東部地區產生了蒙語說書—“胡仁·烏力格爾”。音樂體式方面又有了新的發展。在原有專用曲調(曲牌)的基礎上,產生了變化調(板腔)。例如《抒情調》《歡樂調》《悲調》《贊美調》等,用來表達人物的不同內心情感。至此,“胡仁·烏力格爾”的音樂體式邁入了板腔體階段。胡爾奇突破了英雄史詩只用一支曲調演唱的局限性,將吟誦調、敘述調、專用調和變化調熔于一爐,根據故事情節的需加以靈活運用,真正做到了“有約束中才有自由,限制里方能大顯身手”(歌德語)。從總體上看,《江格爾》史詩的音樂體式,與“胡仁·烏力格爾”、漢族說唱音樂遵循相同的藝術規律:從曲牌體逐漸發展到板腔體?!督駹枴肥吩娨魳飞刑幱诔跫夒A段,只是沒有達到程式化、標準化的地步罷了。

二、《江格爾》史詩音樂的形態特征

蒙古族史詩音樂歷史悠久,形態簡樸,風格古拙,與普通民歌明顯不同。各地史詩均有其地方特色,同時也帶有史詩音樂所固有的形態特征。除了筆者聽寫記譜的《江格爾曲調》之外,幾位新疆蒙古族朋友還提供了一部分曲調,合計20多首曲調。

從調式分布情況來看,以徵調式為主(8首),宮調式次之(4首),商調式僅有2首,羽調式和角調式則一首都沒有。

從結構方面來看,《江格爾》史詩曲調結構以兩句樂段為主,四句樂段次之。同時還有五句、八句的大型樂段結構。最短的曲調為10小節,最長的曲調為41小節。有一首拍子的敘述調,竟長達90小節,換算成拍子,也有45小節??偟囊幝墒恰督駹栙潯非{相對較短,敘述調和吟誦調則篇幅浩大,形成超大型結構。無論結構唱段,一律都是不對稱的非方整性結構,尚未發現對稱的方整性結構。結構分布情況如下:兩句樂段—5首,三句樂段—1首,四句樂段—4首,五句樂段—1首,八句樂段—2首。

關于“三點式”節奏,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說明:所謂“三點式”節奏,指的是歌曲終止式中的一種特殊節奏型:,多在薩滿歌曲或史詩曲調中出現??逻_伊率先提出“三點式”節奏這一概念。他發現,匈牙利民歌終止式中存在著大量的節奏,遂命名為“三點式”節奏??逻_伊指出,“三點式”節奏是匈牙利民歌的主要東方特征之一。所謂東方特征,其實是指匈牙利民歌和古代匈奴音樂的淵源關系。其實,衛拉特史詩《江格爾》、科爾沁薩滿歌曲、《笳吹樂章》的終止式中,同樣存在著大量的“三點式”節奏型。從文化淵源上說,同樣和匈奴音樂有關聯。

誠然,衛拉特部落和科爾沁部落相距遙遠,存在著諸多差別。然而,兩個部落畢竟都創造了屬于自己的英雄史詩。共性寄予個性之中,相同的體裁和題材,相近的社會生活,必然導致《江格爾》史詩音樂和科爾沁薩滿歌曲產生某些共同因素。通過前面的譜例可以看到,《江格爾》史詩曲調、科爾沁史詩和薩滿曲調,及《笳吹樂章》,其最大的共同點恰恰是“三點式”節奏型。例如,《江格爾贊》的“三點式”節奏唱的是“啪咿,啪咿”,科爾沁史詩《開篇曲》“三點式”節奏唱的則是“嗬咿,嗬咿”,兩者完全相同,如出一轍。有趣的是,北元時期的宮廷歌曲《笳吹樂章》,終止式中居然也有“三點式”節奏型,其藝術生命力是何等頑強!

英雄史詩和薩滿歌曲中的“三點式”節奏型,起源于遠古氏族部落時代的集體舞蹈。每當全體部落成員集體舞蹈時,通過的節奏求得步伐的統一。后來,“三點式”節奏型便形成一種音樂風格和文化符號,保留在蒙古族史詩曲調和薩滿歌曲的終止式中。時至今日,薩滿歌曲和史詩曲調已成為遙遠的歷史回響。然而,“三點式”節奏并沒有消失,而是活在蒙古族傳統音樂中。

三、歷史文化坐標:《江格爾》史詩音樂的比較音樂學意義

衛拉特蒙古部落的英雄史詩《江格爾》,猶如一條草原上流淌的河流,千回百轉,容納了諸多支流,匯聚成浩瀚的水系,滋養著草原生態的綠色生命。同樣,《江格爾》史詩音樂發展過程中,兼容吸收了諸多民間音樂體裁,形成特殊的音樂文化體系。因此,《江格爾曲調》堪稱是特殊的文化坐標,從比較音樂學的視角出發,追溯《江格爾曲調》與其他民間音樂的內在聯系,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江格爾曲調》——科爾沁史詩曲調

蒙古族英雄史詩音樂遺產中,科爾沁史詩音樂是重要流派之一。有趣的是,《江格爾》史詩中的一些曲調,居然同科爾沁史詩曲調十分相似。例如,和布克賽爾地區的一首《江格爾贊》,與科爾沁史詩《開篇曲》較為接近。其結構基本相同,均為上下句樂段體,且帶有引子和尾聲。核心音調和節奏也比較相似。兩者屬于同類曲調,顯示出共同的形態特征和時代風格。

例7 江格爾贊①齊·艾仁才主編:《江格爾》(3)(托忒蒙文),第2073頁。

例8 開篇曲②烏蘭杰采風筆記(1963年),唱詞大意:長生藍天天窗般大的時候,嗨嗨嗨!茫茫草原車輪般大的時候,嗨嗨嗨!金色太陽星星般大的時候,嗨嗨嗨!浩浩大海湖泊般大的時候,嗨嗨嗨!

(二)《江格爾曲調》——科爾沁薩滿教音樂

科爾沁薩滿教歌曲中,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吟誦調和敘述調。例如,《達木京卻京》是一首祭祀歌曲,其音樂形態和風格與《江格爾贊》(精河縣)十分相似。

《達木京卻京》的結尾處轉調了,《江格爾贊》沒有轉調,兩者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上看,兩支曲調的結構相同,上行音調和十六分音符節奏也很相似,展現出共同風格,給人以似曾相似之感。

例9 江格爾曲調①齊·艾仁才主編:《江格爾》(3)(托忒蒙文),第2087頁。

從歷史上看,《江格爾》史詩產生的時代,衛拉特蒙古部落和科爾沁蒙古部落一樣,均信奉原始薩滿教。兩個蒙古部落雖然相距遙遠,但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同,必然產生相同的審美理念。因此,《江格爾曲調》和《達木京卻京》具有共同風格,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合乎規律的音樂現象。

例10 達木京卻京②白翠英等:《科爾沁博藝術初探》,哲理木盟文化處編(內部資料),1986年,第172頁。

(三)《江格爾贊》——內蒙古察哈爾民歌

乾隆年間,內蒙古察哈爾蒙古部落奉命西遷,駐牧于新疆博州一帶,已經有250多年了。察哈爾部落和衛拉特部落,雖然地理上相距遙遠,但音樂文化方面卻貼得很近,兩地流行著共同的民歌曲調。例如,賈·歐圖演唱所謂一首《江格爾贊》,與內蒙古察哈爾民歌《紫檀樹》十分相似,兩者其實是同一首曲調的不同變體。由此可知,《江格爾》史詩音樂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薩滿曲調,也包括民歌曲調,以及來自內蒙古的民歌曲調,可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例11 江格爾贊①齊·艾仁才主編:《江格爾》(3)(托忒蒙文),第2089頁。

例12 紫檀樹②東日娜:《同源分流:蒙古族察哈爾部民歌研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第157頁。

(四)《江格爾曲調》——《笳吹樂章》歌曲

1635年,蒙古北元政權滅亡,林丹汗的宮廷音樂被清軍虜獲。后來,清朝將其納入自己的宮廷音樂,稱之為《蒙古樂曲》。所謂《蒙古樂曲》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一是《笳吹樂章》,包括65首歌曲。二是《番部合奏》,包括38首器樂曲,在清朝宮廷宴會和祭祀儀式上表演?!扼沾禈氛隆返臍v史十分悠久,有的歌曲是元代宮廷音樂的孑遺,有些樂曲甚至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時代。

《笳吹樂章》屬于呼麥歌曲范疇,故稱之為“笳吹”,具有鮮明的呼麥歌曲特點。諸如,歌曲結構龐大,往往以一個樂句為基礎,不斷加以變化反復,洋洋灑灑,構成超大型結構。又如,多用徵調式和宮調式,幾乎沒有羽調式。節奏則以、拍子為主,很少見到拍子。曲調中大量運用四度音程和五度音程,以及調式骨干音上的同音反復。莊嚴肅穆,古樸蒼勁,具有濃厚的宮廷音樂風格。

例13 江格爾曲調①齊·艾仁才主編:《江格爾》(3)(托忒蒙文),第2084頁。

《江格爾曲調》中的幾首吟誦調,其音樂形態與《笳吹樂章》歌曲十分相似:超大型結構,多用徵調式和宮調式,節奏以、拍子為主,以及大量運用同音反復等。例如,《四賢士》是《笳吹樂章》中有一首歌曲,音樂形態和音樂風格方面,同《江格爾曲調》(尼克勒縣)十分相似,甚至連音調都非常接近。如果不加以說明的話,人們甚至會產生誤解,以為他們是屬于同一時代的歌曲。

例14 四賢士②[清]紀昀總纂:《律呂正義后編》卷四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第3079頁。

(五)《江格爾曲調》——科爾沁民歌——圖瓦民歌

滿達來是新疆博州和靜縣人,著名江格爾奇,自治區級江格爾傳承人。他演唱的一首《江格爾曲調》,宮調式,拍子,音調簡潔,風格古樸,顯得與眾不同。更為重要的是,《江格爾曲調》與一首科爾沁民歌《瑜伽喇嘛》十分相似。音樂形態方面,兩支曲調都是宮調式,分別為拍子和拍子,節奏類型相同。音調方面,兩者均以三度級進音程為核心音調,加以貫穿發展,手法基本相同。音樂風格方面,兩支曲調均古樸蒼勁,神秘幽遠,必然存在著內在聯系。比較音樂學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結構方面,《瑜伽喇嘛》結構龐大,《江格爾曲調》則結構比較短小,應該是產生年代更早。滿達來演唱的這首《江格爾曲調》,在比較音樂學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例15 江格爾曲調①滿都來提供錄音資料,謹表謝意。

例16 瑜伽喇嘛②烏蘭杰主編:《扎賚特民歌》,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81頁。

值得注意的是,《江格爾曲調》竟然和圖瓦共和國的一首歌曲的曲調十分相似。娜杰日達·庫拉爾是圖瓦共和國著名女呼麥歌唱家?!度~尼塞河—母親河》是她演唱的一首呼麥歌曲。前面所列舉的譜例,為該歌曲的主題(節選)。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兩支曲調都是宮調式,拍子,主音上的三度音程為核心音調,加以貫穿發展,確實存在著淵源關系。

例17 葉尼塞河——母親河①巴圖歐其爾提供資料,謹表謝意。

新疆和靜縣的《江格爾曲調》,與科爾沁民歌瑜伽喇嘛相似,原因不難理解。博州和靜縣境內生活的蒙古人,屬于和碩特部落,歷史上屬于科爾沁部落系統。兩個科爾沁部落明代即已東西分離,各自發展。但文化血脈卻難以割舍,同源分流到如今,堪稱音樂史上的奇跡!至于圖瓦共和國,與新疆蒙古族的關系更加密切。傳統音樂中均有呼麥、胡笳、托布秀爾,共同因素甚多,產生同宗民歌曲調,應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結語

《江格爾》是蒙古族三大英雄史詩之一,也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至今日,新疆蒙古族聚居地區依舊流傳著《江格爾》史詩?!敖駹柶妗眰儚椬嘀胁夹銧?,演唱著英雄江格爾的傳奇故事,保持著永恒的藝術魅力?!督駹枴肥蔷C合性藝術,其傳播和傳承都是通過音樂來實現的。英雄史詩是綜合性藝術,音樂則是《江格爾》的翅膀。如果沒有優美動聽的曲調,沒有史詩藝人—江格爾奇的成功演唱,《江格爾》的廣泛傳播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對于《江格爾》這門學問而言,研究其史詩音樂,無疑是一項重要任務。

1.《江格爾》音樂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社會形態—史詩形態—音樂形態,似乎是三條平行線,互不交叉重疊。

然而,隨著不斷延伸和起伏,必然會產生交叉重疊。猶如南美洲秘魯沙漠上的納斯卡線巨型圖案一樣,高空中才能看清它的廬山真面目。我們把三條平行線顛倒過來:音樂形態—史詩形態—社會形態,便會發現三條平行線的交叉點,恰恰出現在音樂形態上面。

我們現在聽到的吟誦調,其實是《江格爾》史詩發展早期階段的產物。猶如一位草原勇士,珍藏著自己少年時代的照片一樣。吟誦調的主要來源,應該是薩滿教祝詞和贊詞,幾乎不必經過改編,可以直接運用到《江格爾》史詩敘述調中去。至于《江格爾》史詩音樂中的固定曲牌,則是《江格爾》史詩成熟時期的產物。從音樂形態方面來看,固定曲牌和吟誦調并無直接傳承關系。時至今日,找不到任何一支《江格爾》固定曲牌是從吟誦調演變過來的。

難道,《江格爾》敘述調和薩滿教音樂沒有關系嗎?當然不是。其實,固定曲牌另有其音樂來源,那便是薩滿教祭祀歌曲和舞曲?!督駹栙潯返谋举|是贊美和歌頌英雄江格爾,其審美特征與薩滿教祭祀歌曲基本相同。另一重要特點是,薩滿教祭祀歌曲有其獻祭的神明對象?!督駹栙潯芬惨粯?,歌頌和贊美的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圣主江格爾!難怪,《江格爾贊》中的一些曲調,其音樂形態和風格與薩滿教祭祀歌曲十分相似,看來不是偶然的。當然,《江格爾贊》曲調和《笳吹樂章》存在著共同之處,其道理也是相同的?!督駹栙潯犯桧灥氖鞘吩娭械目珊?,《笳吹樂章》歌頌的則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皇帝,審美理念上是相通的。

衛拉特部落《江格爾》史詩,猶如一條時光隧道。從縱向方面來看,古老曲調的蹤跡可以追溯到蒙古部落、成吉思汗時代、元朝、北元,以及清朝,上下貫通一千多年。從橫向方面來看,《江格爾》史詩猶如一條文化紐帶,漫漫數千里,將我國西部的新疆、中部的錫林郭勒、東部的科爾沁地區連接在一起。從音樂體裁方面來看,《江格爾》史詩堪稱是一座民族音樂的博物館,容納了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為后人提供了無盡的啟迪和遐思。

2.《江格爾》史詩音樂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

《江格爾》史詩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氣象萬千,展現了衛拉特蒙古部落宏偉壯闊的草原生活畫卷。至于《江格爾》史詩音樂,同樣也是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氣象萬千,完美表達了《江格爾》史詩的內容,塑造了江格爾的英雄形象。通過比較研究證明,《江格爾》史詩音樂是一個開放型體系。除了衛拉特部落音樂之外,還吸收借鑒了其他蒙古部落—土爾扈特、察哈爾、科爾沁、喀爾喀等蒙古部落的音樂。從音樂體裁方面來看,《江格爾》史詩音樂涵蓋了薩滿教祭祀歌曲、部落集體歌舞、科爾沁史詩曲調,以及察哈爾民歌等。

“美己之美,美美與共”,《江格爾》史詩音樂發展繁榮的歷史證明:大凡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絕不可能是封閉保守的,必然是社會進步,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至于《江格爾》史詩音樂和漢族音樂的關系,目前因缺少相關資料,難以作出明確結論。然而,從宏觀角度來看,《江格爾》史詩音樂和漢族音樂,確實具有諸多共同點:兩者都是五聲音階調式體系,屬于“亞洲—中國”調式體系。曲調結構、節奏等方面,也有許多共同點。

從說唱音樂本身情況來看,漢族說唱和戲曲音樂體式:曲牌體和板腔體相結合,且已經達到高度成熟的地步。無獨有偶,《江格爾》史詩的歷史發展道路,其實和漢族說唱、戲曲音樂一樣,從單曲體走向多曲體;從吟誦調走向敘述調,從曲牌體走向板腔體,均遵循著相同的藝術規律。

附言:2011年和2016年,筆者曾兩次前往新疆,深入蒙古族聚居地區進行采風。期間采訪過幾位史詩藝人—江格爾奇,現場聆聽演唱《江格爾》史詩,內心受到強烈震撼!基于上述機緣,遂動筆撰寫了這篇論文?!拔恼虑Ч攀?,得失寸心知”,對于筆者而言,《江格爾》史詩音樂是新的學術領域,且資料積累不夠充分,自知難度很大。然而,一位朋友向我筆者詢關于《江格爾》史詩音樂的相關情況,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寫了這篇論文。好在有幾位新疆蒙古族朋友大力幫助,為筆者提供《江格爾》音樂資料,介紹史詩藝人的相關情況。他們當中有:伊登扎夫、岱日曼、蘇和、才仁加甫,還有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東日娜女士。說實話,如果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筆者是斷乎寫不出這篇論文的。在此,我特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猜你喜歡
江格爾科爾沁曲調
Wake up, Bunny
論如何傳承史詩《江格爾》
關于《江格爾》中的有關海洋詞的探究
賈木查搜集《江格爾》工作之回憶
科爾沁永恒的眷戀
科爾沁情
美麗的科爾沁
布谷鳥
夢回科爾沁
眉戶《百戲圖》《曲調名》考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