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結構演化研究

2022-11-02 03:05高玉娟滑偉含
商業經濟 2022年11期
關鍵詞:哈爾濱工業大學中間人網絡結構

高玉娟,滑偉含

(東北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一、引言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黨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2022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公布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發展的動力及可持續增長的源泉逐漸從“要素驅動”轉為了“創新驅動”。城市是國家創新系統中創新活動開展的主要陣地。城市協同創新網絡是城市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在地理范圍上以城市為核心形成,以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等創新主體間關系為連接的協同互動社會網絡。城市協同創新網絡通過各種創新主體間的深入合作和資源整合,促進城市創新系統的發展,從而推動城市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哈爾濱市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省會城市,其發展對東北振興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2010年,哈爾濱市獲批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但受限于東北地區整體狀況,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明顯緩于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面臨著高質量發展轉型、融入高效市場分工體系、融入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大力發展協同創新,完善產學研創新體系,推進科技成果高質量就地轉化是哈爾濱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二、文獻回顧與評述

基于本文的主要內容,對創新網絡結構特征及演化和協同創新網絡這兩個方面的國內外文獻進行回顧與評述。

(一)創新網絡結構特征及演化

社會網絡分析法量化了網絡中各主體間的聯系,這使創新網絡結構特征及演化的研究得到了發展。Ahuja研究了結構洞、中心性等個體網絡指標對生物科學、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等行業創新產出的影響。Wal和Anne通過網絡密度、最短路徑、聚類系數等整體網絡指標探究創新網絡結構的演化過程。國內對于創新網絡結構特征與演化的研究對象大多為城市群。數據基本為兩個來源,一是聯合申請專利數量,二是合作發表論文數量。通過量化繪制創新網絡拓撲結構圖同時分析各結構特征的演化過程,并識別出小世界性等特征。

(二)協同創新網絡

Serrano和Fischer將協同創新定義為以知識增長和技術水平提升為核心,以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為創新主體的價值創造過程。Jones等指出通過構建協同創新網絡,城市的整體創新質量得以提升,知識與技術的擴散速度加快,這對區域和城市的發展意義重大。但近年來國內關于城市協同創新網絡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城市內部創新主體合作網絡方面,代表性研究有吳素春和聶鳴對武漢市內部科研合作網絡特征進行了研究,林卓玲和卜姝華對廣州市環保產業技術合作網絡動態演化路徑進行了研究。但上述研究均未考慮外部創新主體參與創新型網絡的情況。

綜上,城市是創新活動密集的地理空間,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卻少有研究將具體某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基于網絡分析視角探究城市創新系統內部知識互動與外部創新聯系的演化過程。同時,城市協同創新網絡的建設不應是封閉的,而應是與其他區域、其他城市進行充分交流的;但現有研究對城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網絡研究僅局限于城市內部,未考慮市外主體參與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具體情況。

基于以上內容,將在考慮市外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情況下,聚焦哈爾濱市。從整體結構和個體結構兩個方面對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演化進行研究。

三、網絡構建與網絡結構

(一)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構建

協同創新網絡中的創新主體為參與創新活動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其中包括市內和市外兩部分。市外創新主體的判斷標準是其同市內創新主體建立協同創新關系。本文根據不同類型的創新主體之間通過專利合作建立起來的聯系來構建協同創新網絡。專利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主辦的Patviewer數據庫檢索。

(二)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結構

從網絡結構出發,關注城市協同創新網絡中關鍵創新者角色和網絡結構特征,從而對城市協同創新網絡進行深入分析。因此分析從整體網絡與個體網絡兩方面展開。

1.整體網絡結構

(1)網絡規模

網絡規模即網絡中創新主體數量。網絡規模的大小反映了城市協同創新活動中產學研主體的參與廣度。

(2)最大片區規模

最大片區即網絡中存在不間斷關系的創新主體數量的最大值。最大片區規模的大小反映了城市協同創新活動中產學研主體的參與集中度。

(3)網絡密度

網絡密度即網絡中實際關系數與網絡中理論上最大關系數之比。網絡密度的大小反映了城市協同創新活動中產學研主體的參與深度。若網絡中創新主體數量為N,而網絡中所包含的實際關系數為M。那么網絡密度為:

2.個體網絡結構

某一創新主體的個體網絡即與該創新主體形成不間斷聯系的網絡。城市協同創新的個體網絡結構分析關注核心或主要主體的個體網絡,這些核心或主要主體將對網絡的發展與演化產生決定性影響。中心性分析與中間人分析是進行個體網絡結構分析的主要手段。

(1)中心性

選用點度中心性進行分析,衡量點度中心性的指標是點度中心度,即創新主體直接相連的其他創新主體的個數。若某創新主體具有較高的點度中心度,則該創新主體居于網絡核心。

(2)中間人

中間人是向一個位置發送資源,卻從另外一個位置獲得資源的行動者。在城市協同創新網絡,尤其是較為稀疏的城市協同創新網絡中,處于優勢地位的中間人對網絡資源流動與關系連接起到重要作用。根據中間人所扮演的角色及三者分屬的群體關系,可以定義五類中間人的具體角色。

協調員從市內某一創新主體獲取創新資源并發送給市內的另一創新主體,從而控制創新資源在市內的流動;守門人從市外某一創新主體獲取創新資源并發送給市內某一創新主體,從而控制市外創新資源向市內流入;代理人從市內某一創新主體獲取創新資源并發送給市外某一創新主體,從而控制創新資源從市內向市外流出。顧問從市外某一創新主體獲得創新資源并發送給市外另一創新主體,從而控制市外創新主體間的創新資源流動,并在此過程中獲取相關資源。聯絡人所聯系的三個主體分屬于三個不同的群體。由于本研究只涉及市內和市外兩個群體,故聯絡人在本文中不會出現。

四、網絡結構特征演化及分析

(一)整體網絡結構演化

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借助Ucinet6.0軟件計算出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整體網絡特征的主要指標,如表1。同時使用Netdraw2軟件繪制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拓補圖,如下圖。其中,各產學研主體節點面積和名稱標簽的大小使用點度中心度表示,即若某一主體直接連接的其他主體個數多,則該點的面積大、名稱標簽也大。

表1 整體網絡指標

哈爾濱城市協同創新網絡演化圖(2010年-2018年)

由表1可知,哈爾濱市協同創新網絡規模與最大片區規模明顯擴大。這表明2010-2018年,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的參與主體數量大幅提升,且較多新加入的創新主體與原核心主體(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協同創新活動更為頻繁。根據上圖可知,網絡中最大片區是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核心建立起來的,整體網絡滿足脆弱—魯棒特性,表現出核心—邊緣特征。9年來整體網絡最大片區規模與網絡規模之比都在0.5左右波動,這表明約半數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活動都是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開展的,這進一步體現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哈爾濱市協同創新網絡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其核心影響力也在波動中小幅增加。網絡密度的下降趨勢明顯。這表明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大量新創新主體攜帶單一關系或弱關系進入網絡,形成鏈型、Y型和星型網絡連接,網絡閉合性差,連通性差,網絡結構變得愈加松散。

(二)個體網絡結構演化

與整體網絡同理,繼續借助Ucinet6.0軟件計算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個體網絡主要指標,如表2。

表2 點度中心度(≥3,即主要創新主體)①

2010年至2018年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均為點度中心度最高的創新主體,且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其點度中心度也逐步提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個體網是整體網絡中最重要的個體網。除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其他個體網絡的規模有限。較具規模的個體網絡基本上是以大型央企和研究型大學為橋梁建立起來的。

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活動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征。2010-2018年間所有創新主體中市內主體占比均維持在0.5左右,約半數創新主體是來自哈爾濱市以外。在2013年后(除2017年外),主要創新主體中市內主體占比均小于所有創新主體中市內主體占比,表明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活動市外主體所發揮的作用愈發重要。

因為篇幅限制表格中只列舉了2015-2018年間各創新主體扮演中間人次數最多的前三名,其中2010年僅有兩位創新主體扮演中間人。由表3可知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活動中,處于網絡優勢地位且能夠有效限制創新資源流動的創新主體多為高校。在諸多高校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扮演各類中間人的次數最多,其中顧問出現的次數最多。這表明哈爾濱工業大學更慣于同市外創新主體展開合作,并從市外創新主體處獲取知識、技術資源。結合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科特點與學校定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哈爾濱市內航空航天、材料科學與機械工程等相關行業的企業或研究機構難以滿足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協同創新需求,迫使其同市外的單位開展合作。這也說明當考慮市外創新主體進行城際協同創新活動時,一些高水平主體的優勢地位會提升。絕大部分扮演中間人角色的創新主體為市內主體,各年份占半數以上,甚至在部分年份,所有中間人角色都是由市內主體扮演的。這表明當考慮中間人的優勢地位與限制創新資源流動的能力時,市內主體的重要程度明顯上升。

表3 各創新主體扮演各類中間人的次數

五、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第一,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在隨時間演化的過程中網絡規模逐漸增大,但網絡密度較低,呈現出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絕對核心的單核網絡。小世界特性并未顯現,網絡中的孤立片區數量多,網絡連通性較差。

第二,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呈現出以市內高校為重要行動者,以市外大型企業為主要合作者,以其他創新主體為參與者的獨特特點。哈爾濱工業大學是整體網絡中的核心創新主體和個體網絡中的主要中間人,占據著網絡中的絕對優勢地位。

第三,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中,市內創新主體與市外創新主體間建立了大量網絡關系,但創新活動的主動權,尤其是創新資源流動的限制權是掌握在市內主體手中。市內外協同創新關系的維持與搭橋主要是通過市內創新主體實現的。

(二)建議

第一,提升網絡密度,連接孤立片區。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為核心的網絡最大片區外,網絡中存在著大量的孤立片區。這使得整體網絡密度較小,網絡的小世界特征并未顯現,創新資源難以廣泛流動。提升網絡密度,連接孤立片區是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政府應理順創新的供給側關系,擴大協同創新相關政策的受眾,活躍技術市場,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新興高技術企業等提供充分的創新資源。完善創新信息平臺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網+”與大數據管理能力。各產學研主體也應主動擴寬信息獲取渠道,實現技術信息在本領域創新主體間的高效流動。與此同時,政府還可直接建立協同創新重疊共生組織,如技術轉移服務中心,創新創業園區等。在協同創新重疊共生組織、產學研創新基地中,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在此情況下孤立片區發展成為更大的網絡片區的可能性明顯提升,整體網絡密度也有望提高

第二,培育雙核、多核網絡。作為網絡核心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作用極其顯著,但若剝離其個體網絡,則整體網絡結構將不復存在。創新網絡的發展不能僅靠某一創新主體的單獨成長、發展,而應是整體創新水平的顯著提升。因此,培育雙核、多核網絡應是下階段哈爾濱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發展的一項具體工作。參考國內外城市創新網絡發展經驗,雙核或多核的培育應選擇異質性主體,以保障協同創新主體的多元化。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時代背景,一些代表性重點企業和高技術企業具備成為創新龍頭企業的基礎。綜上,哈電等重點企業技術水平、技術市場化能力的提升不僅僅是哈爾濱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工作,對城市協同創新網絡的演化同樣意義重大。

第三,除哈爾濱工業大學外的其他市內創新主體均應提升影響力與搭橋質量。9年間哈爾濱工業大學扮演各類中間人的次數遠遠高于網絡中的其他創新主體。除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其他創新主體所扮演的中間人搭橋行為質量難以保證。各非核心片區的主要連接者可層層遞進地發展自身的個體網絡,逐漸將簡單的網絡關系復雜化,提升個體網絡的閉合性、擴張性、中介性和傳遞性網絡效應。而隨著個體網絡關系的復雜化,非核心片區主要連接者的點度中心度也會隨之提升,其在網絡中的影響力加強。具體地,除哈爾濱工業大學外的其他市內創新主體應避免長期內僅同某一創新主體,或某些創新主體開展協同創新活動,而是應通過公開技術需求、披露市場信息、聯合研發項目、合作申請專利、共建研發實體等方式搜尋新的協同創新伙伴,爭取在小范圍個體網絡中占據一定的優勢位置,在某些專項領域內確立聲望。

[注釋]

①除哈爾濱工業大學外,2010-2018年其他創新主體的點度中心度上限依次為:2、4、6、4、5、4、7、10、10。

猜你喜歡
哈爾濱工業大學中間人網絡結構
一世紀規格功夫 新百年世界一流
工程教育認證視角下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A Book Report of “AGATHA CHRISTIE: AN AUTOBIOGRAPHY”
試論分布式計算機網絡結構分析與優化
帶通信配網故障指示器故障監測方法及安裝分析
跟楊絳學做“中間人”
非常規突發事件跨組織合作網絡結構演化機理研究
MOOC“中間人”:從課堂到網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