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數字經濟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2022-11-02 03:06姚錦雯劉欣晨
商業經濟 2022年11期
關鍵詞:縣域數字化數字

姚錦雯,劉欣晨

(哈爾濱商業大學 經濟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一、引言

縣域經濟是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體的底層經濟,我國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十分明顯,從而影響到整體縣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所謂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在各方面優先考慮鄉村地區來縮小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2022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將大幅提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明顯的成效??h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急需新的活力,數字經濟能夠為縮小城鄉差距帶來新思路并為縣域經濟協調發展注入新活力。隨著數字經濟快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環節,數字經濟能否促進縣域經濟的增長這一論題對在數字經濟下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疫情沖擊之下,我國經濟的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各方面的壓力,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更加嚴重,而具有廣覆蓋性的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和加速器,通過改造傳統產業、融合各類市場主體、升級轉型縣域產業、重構市場主體組織模式來推動縣域更好更快地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在縣域發展的過程中既能融合區域的特色又能突出自身的特色,從而形成了新的特別的縣域經濟體系。伴隨著數字化技術不斷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縣域經濟將是我國產業數字化發展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據地。轉換新舊動能和培育發展新優勢的關鍵在于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成為激發縣域經濟的新動能。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為縣域經濟結構布局的優化提供了可能性與動力,同時也能夠在數字經濟發展與應用的過程中對原有的產業體系進行升級,帶動基礎設施的完善,在新發展理念下進行更為全面的探索,結合數字經濟突出縣域經濟與產業的特色,打造縣域經濟的品牌,提升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促進人口、發展等協調性的提升。以此為基礎,本文提出假說:數字經濟發展對縣域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直接正向影響。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說明

(一)模型構建

為了考察數字經濟對縣域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本文構建回歸模型:

其中,CEG為被解釋變量,即縣域經濟;DEDI為數字經濟發展指數;Z為一系列控制變量;ε表示隨機擾動項。若回歸系數α顯著為正,則證明數字經濟發展對縣域經濟的增長存在直接正向顯著影響。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縣域經濟增長??h域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關鍵場域,對于銜接鄉村振興、保障就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多方面都離不開縣域經濟的發展??h域經濟的發展打通了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連接通道,從而形成協調均衡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格局。當前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性突出、起點較低、差異性明顯、實踐性較強等特殊性,需要有強有力的政府、規范有序的市場、充滿活力的社會來促進縣域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根據現有文獻的通行做法,采用人均GDP這一指標來體現縣域經濟發展的水平。

2.核心解釋變量

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為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目前,大多數學者都用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來代替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而利用直接具體的方法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則很少。本文主要借鑒其他學者的方法,根據互聯網普及情況和產出情況、移動電話普及情況以及數字金融發展情況等方面,從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科技創新以及數字化產業應用三個維度構建數字經濟的指標體系(表1),其中數字化基礎設施包括移動電話普及率、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光纜線路長度、人均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和域名數五個二級指標;數字化科技創新包括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相當于GDP比例、專利申請授權數、技術市場成交額和普通高等學校授予本??茖W位數五個二級指標;數字化產業應用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第三產業增加值、電子商務銷售額、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數比重和每百家企業擁有網站數五個二級指標。

表1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及權重

鑒于各指標量綱不同,對上述指標進行標準化,使用熵權法對指標確權,進而測算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熵權法是一種利用各指標的熵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來決定指標權重的客觀賦權方法既能避免專家咨詢法主觀賦值帶來的隨機性,又能避免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處理多個指標變量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重疊問題。因此,本文選擇熵權法計算數字經濟指標的權重并得出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計算方法如下:

(1)指標選?。涸O有n個年份,P為第i年的第j個指標值,將指標按照以下模型進行標準化及無量綱化處理。

(2)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

(3)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度:

3.控制變量

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數字經濟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本文的控制變量為實物投資規模和產業結構優化。其中,實物投資規模用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占GDP比重衡量;產業結構優化(ISO)用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衡量。

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

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等原則,從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產業應用3個大類構建指標體系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文章選取2013-2020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國家統計局。

(二)回歸結果

可決系數R的值越接近于1,說明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越好,反之越小,說明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越差?;貧w系數a的大小能夠反映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系數越大說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越大,反之則越小。表3為回歸模型下數字經濟影響縣域經濟增長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R=0.995372,表明該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很好;回歸系數a=68038.75,表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很大。數字經濟對縣域經濟指標標的影響系數均顯著為正,在5%的顯著水平下通過檢驗,說明數字經濟對縣域經濟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前文所提假說得到驗證。

表3 回歸結果

四、對策建議

結合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首先,不斷豐富縣域的各類基礎信息庫和專題數據庫,提升數據集中度和質量,充實政務大數據資源,持續建設數字政府。通過政策、資金、辦公空間等多種形式不斷加強與科研院所等合作,搭建數字經濟發展體系,為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建立健全數字經濟產業的信息保護和監督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督作用,加強數字經濟參與方之間的溝通交流,確保數字經濟在縣域內健康有效發展,為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其次,在完善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大數據、互聯網、數字金融等數字服務的發展,利用城市的經濟發展帶動鄉村經濟協調發展,從而促進數字經濟逐步深入滲透到鄉村,實現城鄉之間數字技術、產業、公共服務等均等化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推動大中小城市與農村協同發展,加快產業變革,構建數字化、專業化相結合的新興產業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向農村延伸,減小大城市的虹吸作用。推動城鄉間數據共享,實現數字技術、產業、公共服務等均等化發展。

最后,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融合性特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產業融合發展,在調整以互聯網經濟為基礎的經濟結構的同時進一步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實現產業鏈上全要素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效益的提升。推進數字經濟與現實日常生活相結合,加速推動各類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經濟發展聯動,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與居民生活便利程度。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下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壁壘,促使城鄉勞動力深度融合,實現勞動力報酬均等化,實現要素空間集聚平衡。強化數字經濟通過集聚經濟發揮的輻射效應,助推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縣域數字化數字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基于融媒體環境的縣域媒體技術創新
縣域經濟 綏德“網上貨運港”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縣域高中文科數學生態課堂的“三味”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數字看G20
國家十項舉措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