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2022-11-02 03:07喬書晨符建華
商業經濟 2022年11期
關鍵詞:普惠水平數字

喬書晨,符建華

(哈爾濱商業大學 經濟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一、引言

近年以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有效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和資源合理配置,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得益于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獲得了較快發展。與傳統的金融模式不同,數字普惠金融不僅可以覆蓋面更廣更深,還可以通過降低金融服務門檻來提升效率,促進了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吳慶田、朱映曉,2021;蔣長流、江成濤,2020)。與此同時,我國農業發展取得較大成就,2021年中國人均糧食擁有量已經達到474公斤,遠超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標準線,對于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實屬不易。但是我國農業仍然存在化肥、農藥使用過多,綠色食品占比較少的問題,不利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既有研究表明,農業科技投入不足和金融約束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黃紅光等,2018)。那么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否影響中國農業發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否存在地區差異?本文旨在回答上述問題,以期為中國農業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借鑒和現實參考。

二、文獻綜述

(一)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關于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已有文獻從多個視角進行了探討,一方面從農業融資角度,認為農業貸款財政補貼引導金融支農可以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肖紅葉、耿申,2022)。另一方面是從農業科技創新角度,研究發現農業科技創新能夠對農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呂月珍等,2017)。此外,還有的學者從農業示范區考察了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研究發現示范區主要通過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和依托農村電子商務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趙建梅、于曙光,2022)。盡管上述文獻從多個角度對農業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但卻鮮有文獻從數字普惠金融視角剖析其對農業經濟的作用。

(二)數字經濟與農業發展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和研究,大多數的研究者都在關注數字經濟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如黃卓、王萍萍(2022)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夠依托數字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拓展了金融服務范圍,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解決了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而推動了農業高效發展。許軍迪(2022)認為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驅動農業發展,農業機械化是主要的渠道。連俊華(2022)研究發現,農村金融數字化提高了農村金融的可得性,從而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

綜上,學者們的研究大多關于數字經濟對農業發展的影響,但對于數字普惠金融及各分維度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研究相當之少,鑒于此本文構建計量模型實證檢驗了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及分維度對農業發展的影響,以期為農業發展提供政策指引和有益參考。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標,模型設定如下:

AG表示農業發展水平,DFI表示數字普惠金融指數,X表示一組控制變量,i表示地區,t表示年份。

(二)變量說明

為分析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業發展水平的內在聯系,選取農業發展水平為被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為解釋變量,其各維度分別為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選用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力資本水平為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和描述性統計如表1。

表1 主要變量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選用2016-2020年中國內地30個省域的數據,西藏地區存在數據缺失,故剔除。數字普惠金融數據來自《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6-2020年)》(郭峰等,2020),其余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對各個變量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表2是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發展水平的基準回歸結果。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及分維度都對農業發展水平具有顯著為正的影響,說明它們的提升都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其中,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覆蓋廣度、使用深度以及數字化程度對農業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分別為0.773、0.682、0.491和0.743。從控制變量的結果來看,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業發展水平的影響負向顯著,可能的原因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農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越來越低,同時大量資源向二三產業轉移,從而抑制了農業發展;人力資本水平對農業發展水平的影響正向顯著,表明通過加強數字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并且吸引數字人才在農村地區扎根落戶,進而使農業發展得到有效提升。

表2 基準回歸結果

(二)區域異質性檢驗結果

由于各省份之間存在一定客觀的區域差異,不同省份的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均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將進一步對比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發展水平之間存在的區域異質性特征,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分區域回歸結果

根據回歸結果可知,數字普惠金融對東部地區農業發展水平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為正,這表明數字普惠金融對東部地區農業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數字普惠金融對中、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水平并未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可能的原因是: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一方面疫情期間農產品滯銷,農戶金融需求低,承擔風險能力弱;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薄弱。

五、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普惠金融平臺的出現和發展大大降低了普惠金融的門檻,這種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相結合的新型金融業態契合了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的新發展理念。本文選用2016-2020年間省級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發展水平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第一,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對農業發展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二,數字普惠金融存在區域異質性,具體表現為數字普惠金融對東部地區農業發展水平的影響最大,中、西部不明顯。

(二)政策建議

首先,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促使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提高農村普惠金融使用廣度和深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并且推動農業產業鏈模式整合,實行集中管理,構建數字農業流通體系,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

其次,推進差異化數字金融服務。針對東部地區,充分發揮數字普惠金融的優勢,增加廣大農村地區有效金融服務,特別是增加對農村創新和綠色發展的有效金融服務供給,促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帶動中西部的發展,充分實現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發展的紅利釋放;針對中西部地區,跨越地理特征,實現跨區域合作,補足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短板,擴大數字金融在農村的服務范圍和應用場景,彌合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數字鴻溝”。因此,彌補區域間的差距,形成優勢互補的良性發展格局,共同促進農業發展。

最后,堅持科技驅動,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政府要增大科技投資中農業科研投資的比重,不斷提倡數字化創新,加強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在農業中的產品研發和創新應用,促使普惠金融能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并拓寬其服務和業務水平。

猜你喜歡
普惠水平數字
張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答數字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黃金時代”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