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系統整合優化的思考

2022-11-03 01:03李薇薇
中國海事 2022年10期
關鍵詞:交管單子要素

李薇薇

2021年8月,江蘇海事局印發《江蘇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保障建設方案》,由試點建設階段進入全面推進階段,信息化系統加速開發。一年來,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工作蓬勃開展,信息化建設成果百花齊放,有效提高了海事監管的要素感知力和執法精準度。然而,在相關信息化系統推廣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業務關聯度不夠。各信息化系統和應用功能模塊還是以獨立運行為主,彼此間缺乏良好的數據交換機制,辦理某項業務有時需要在不同的系統或模塊中進行任務流轉,多源頭數據增加了人工核實的工作量。二是統計查詢不便捷。對要素的感知、判別,對風險的預警、預控,對執法的過程、結果等數據分散在各信息化系統和應用功能模塊中,不便于對同類型跨系統的數據進行統計查詢,增加了人工匯總的工作量。三是功能開發有重復。在不同的信息化系統和應用功能模塊里要求填報相似的臺賬記錄、相同的值班信息,賬戶和權限等基礎配置也做不到統一管理,增加了人工維護的工作量。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的同時,應針對上述使用情況和問題考慮必要的整合優化。

一、“智匯江?!贝髷祿芾砥脚_的改進構想

江蘇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保障體系主要由“智匯江?!贝髷祿芾砥脚_、各應用功能模塊以及“船E行”大服務平臺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兩個平臺可以簡單理解為海事使用端和社會使用端,各應用功能模塊提供中間業務支撐?!爸菂R江?!焙汀按珽行”兩個平臺雖然面向的使用對象不同,但平臺構架原理類似,因此僅以海事使用端——“智匯江?!贝髷祿芾砥脚_為例,從海事業務出發著重說明改進的構思和想法。

(一)界定使用范圍

對“智匯江?!贝髷祿芾砥脚_的使用范圍做出界定。第一,與其他海事信息化系統的關系——“拿來用”。海事業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采用全國統一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流轉和辦理的,“智匯江?!弊鳛榻K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海事端平臺,當前應將目標放在匯集和利用任何可獲取的要素信息上,而不是對已有成熟信息化系統的取代。第二,與海事以外單位信息化系統的關系——“自己用”。盡管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工作已擴展到與其他行政機構的協作和與港航單位的協調,但考慮業務一致性、開發復雜度和數據安全性等因素,不建議將海事以外的使用者拉入該平臺,外單位的信息化系統應以數據對接的方式與“智匯江?!边M行信息交換,而不是用授權賬號直接訪問。第三,與“船E行”大服務平臺的關系——“分開用”?!按珽行”面向社會服務對象,“智匯江?!泵嫦蚝J卤O管人員,兩者不應在同一平臺中產生信息交互,且賬號權限應分開獨立管理。目前“智匯江?!逼脚_使用部門已包含了指揮中心、快反中心、快反小組和船舶監督處、船員管理處、危管防污處等多個部門,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海事職能部門參與使用。

(二)改進組成架構

對“智匯江?!贝髷祿芾砥脚_的組成架構進行微調。當前架構下,平臺各個應用模塊扁平分布,彼此可以對等的進行數據交互,示意模型如圖1所示。這種架構在應用模塊數量較少時具有簡單、經濟、高效的優勢。但隨著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創新業務需求不斷被提出,新開發的應用模塊也越來越多,當應用模塊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就可能出現響應延時增加、數據同步難度變大、交互接口呈幾何倍數上漲等一系列問題。

圖1 扁平架構示意模型

為更好地進行創新開發,降低開發成本,不妨借鑒互聯網企業中臺的概念和經驗,將“智匯江?!备鲬媚K中可復用的部分抽取出來,單獨組成平臺架構的中間層級,示意模型如圖2所示。中臺的概念很寬泛,本模型僅從業務角度來理解中臺的含義,即把具有實際意義的“同類信息集合”向系統前臺提供多用途業務支撐,好比拿著一份工單遞給幾個不同的柜臺辦理業務。為便于理解,這里把“同類信息集合”稱為“單子”,中臺是“單子”的集合。

圖2 中臺架構示意模型

(三)描述可行步驟

對“智匯江?!贝髷祿芾砥脚_的改進步驟做出描述。以現有功能為例,第一步從數據中辨識信息,組成“單子”的信息應該具有相對“非靜態”的業務屬性,如船舶駛入禁限航水域、船舶配員不足、尾氣排放超標等行為或狀態;第二步在“單子”里將辨識出來的信息與相關基礎數據組成一條記錄,一個“單子”只包含一類需要關注的信息記錄,如某“單子”里有這樣一條記錄:在具體某個時間點駛入某轄區禁限航水域的船舶名稱、類型、當前位置和目的港等;第三步業務觸發時調用“單子”讀取記錄,調用的可以是一個“單子”也可以是多個“單子”,如對某艘船舶開展現場檢查業務,在兩個“單子”里都讀到了該船相關記錄,發現其不但駛入過禁限航水域,還存在尾氣排放超標;第四步應用功能模塊把相似場景的業務集成到一起,如綜合執法模塊針對的主要使用者是現場一線執法人員,諸如現場巡航、現場檢查等需要現場開展的業務就應集成在該模塊。改進后的平臺結構層次將更清晰,模塊間的數據交互將更高效,對信息的匯總統計也將更便捷。

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系統整合優化的相關建議

(一)多源信息交叉比對

水上“大交管”工作最重要的運行基礎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各類要素的全面感知,要素感知信息可能來源于不同的信息化系統或應用功能模塊,難免會出現同一信息多種來源的現象,這時候就要進行交叉比對,驗證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用戶端呈現和使用的信息應該是經過交叉比對后融合過的,全要素不等同于不加分辨地收集信息,否則“大交管”將毫無意義。例如對到港船舶的識別,當前已有的感知信息包括了雷達回波、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信號與船名抓拍圖像等,相互比對后方可確認船舶目標身份并跟蹤其在港動態。此外,如果有多種信源發現了某一違法行為,交叉驗證后也更能說明捕捉這一違法行為的可信度。

(二)避免中臺產生熱點

平臺架構改進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單子”作為連接業務的節點,一個節點上連接的業務越多,同一時間訪問這個節點排隊的概率就越大,業務響應的速度越慢,系統的使用體驗感也越差;另一種情況是,當業務頻繁調用“單子”里大量記錄時,系統運行會變得卡頓??梢?,如何構建“單子”非常重要,把握不當,節點就會變為熱點。保守的做法是針對專一領域辨識信息來構建“單子”,不要為了追求復用性使“單子”里包含過多內容。例如,如果把“AIS未開啟”“船名不規范”“超速”等違法行為都記錄在一個“單子”里,與違法處置有關的業務都要來調用這個“單子”,且每發起一次業務,系統都要在大量的違法行為列表里逐條查找對應記錄,如果一個“單子”只記錄一種違法行為,系統則會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用或搜索,效率將大大提高。

(三)限制前臺分散操作

按照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職責劃分,不同部門的海事用戶對平臺的使用需求有所差異,然而無論平臺提供多少個應用功能模塊,都應遵循一個共同原則:盡量將與任務協同有關的業務場景集中在一起,減少用戶(尤其是基層用戶)必須高頻次使用的模塊數量。例如兩級中心主要通過智能管控模塊掌握轄區通航環境、船舶、船員等要素動態,實施遠程監管,發起任務;快反小組主要使用綜合執法模塊及時接收任務,開展現場監管,反饋結果;各業務職能部門對職能相關模塊進行要素配置和管理,及時核實要素感知和預、告警等信息正確率,再通過智能管控模塊自動或手動派發任務,跟蹤任務落實情況。如此一來,不同用戶需要重點關注和熟練掌握的內容不會隨應用功能模塊的持續開發而無限制增長,平臺的使用和推廣也將降低難度。

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持續創新和完善的過程,采用中臺模型的改進構想有助于簡化信息化系統復雜度,減少開發工作量,拉長監管要素關聯數據鏈,提高信息利用率,有利于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推廣應用和深化創新。

猜你喜歡
交管單子要素
影響空中交通管制員跨扇區后援決策的心理因素研究
太空“交管”亟待加強
單子伊 王家璇 潘銘澤
公安交管推行一站辦結等6項新措施
蘑菇點點菌菇村
綢都人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2015年6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英軍撤離伊拉克
癱瘓病人如何更換床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