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春禮及其用樂研究

2022-11-05 16:45熊妙能
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禮制官府禮樂

文/熊妙能

一、迎春禮歷史

關于迎春禮的起源說法不一,產生于周代是學界較為普遍的觀點?!抖Y記》載:“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于朝。迎春祭蒼帝靈威,仰于東郊之兆也?!庇袑W者認為,周代文獻中關于迎春禮的記載,只是作為一種制度存在,實際并未執行,真正開始舉行迎春禮是在東漢時期,《后漢書·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東郊,祭青帝句芒。月令章句曰:東郊去邑八里因木數也。車旗服飾皆青,歌青陽,八佾舞云翹之舞,及因賜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縑各有差?!蔽簳x至唐,迎春禮承襲漢制,但皇帝不參與迎春禮,《魏書》曰“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東郊,祭用酒、脯、棗、栗,無牲、幣,又立五岳四瀆廟于桑干水之陰?!彼卧獣r期迎春禮在民間得到廣泛實施,逐漸成為一項全國性活動。實施范圍的擴大,為迎春禮發展奠定了基礎。明清時期,國家重視禮樂教化與禮樂制度建設,國家禮樂從宮廷走向地方官府,迎春禮除了在宮廷實施外,開始在各級地方官府實施。明朝,地方實施迎春禮按洪武禮制實施,嘉靖《清流縣志》載:“我朝洪武禮制,頒于郡縣,行于臣民,斯禮也,尊尊也,親親也,贒贒也,靡不備具實治道之所關也。爰列時典用昭盛制云:萬壽圣節、皇太子千秋節、正旦冬至節,朝廷遣使開讀詔勑、新官上任、立春、鞭春、日食、月食、倶知縣帥僚屬行禮如制?!鼻宄?,地方官府舉行迎春禮的制度納入《大清會典》,“迎春,順治初定……又定毎歲各省、府、州、縣官豫造芒神、土牛于東郊外。立春日,各官朝服迎春于東郊?!庇憾Y在地方官府的實施,明清地方志文獻多有記載。如嘉靖《遼東志》載:“迎春,立春先一日,三司迎于東郊。赴春宴,至日具朝服,行禮如制?!蓖巍都魏炭h志》載:“迎春禮,每歲立春,有司官遵照《會典》迎春于東郊,出土牛?!毙枰赋龅氖?,迎春活動從習俗上升為國家禮制,但迎春活動民間仍然舉行,如光緒《漳浦縣志》載:“立春前一日,有司備儀衛迎春于東郊。民間結彩為棚,童男女靚妝立棚上,珠翠羅綺相尚,十數人肩之以行,先詣縣庭,謂之呈春?!蓖巍夺涌h志》載:“立春,前一日官僚迎春東郊。民間童子,服彩衣、乘騎前導,鼓樂喧闐,謂之迎春故事。迎土牛入縣,視牛色以辨雨旸豐歉。次日打土牛,謂之鞭春?!币虼?,迎春禮是實施于地方官府和民間的慶典活動,具有國家禮制和民間禮俗雙重性質。

二、迎春禮儀式

明清以前,迎春禮儀式陳設、程序等均較為簡略,如宋朝,《大學衍義補》引《宋志》載:“立春前五日,并造土牛、耕夫、犁具于大門之外。是日黎明,有司為壇,以祭先農,官吏各具彩杖環擊牛者三所,以示勸耕之意?!泵髑鍟r期,迎春禮從民間習俗上升為國家禮制,儀式實施更加正式規范,程序也更加繁瑣。雖然明代迎春禮在宮廷與地方官府均實施,但陳設、規格、參與者等方面有差別。以《大明會典》所載為例,明朝宮廷舉行迎春禮,“凡每歲立春,先一日,本府官迎春于東直門外。至日,上御皇極殿府尹進春,次謁東宮進春皆如儀。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宮、親王春俱捧在午門外,奏請命司禮監官捧進?!泵鞔胤焦俑e行迎春禮,“有司鞭春:永樂中定,毎歲有司預期造春牛、芒神。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輿迎至府州縣門外,土牛南向,芒神在東西向。至日清晨陳設香、燭、酒、果,各官具朝服,四拜,興,班首詣,前奠酒三,奠酒,俯伏,興,復位,又四拜。各官執彩仗排立于土牛兩旁,贊,長官擊鼓三聲,贊,鞭春,各官環擊土牛者三,禮畢?!庇晌墨I可知,明代宮廷與地方均施行迎春禮,儀式分兩日進行。立春前一日,各官著常服于府縣門外迎先期造好的土牛芒神,土牛安置于南向,芒神在東西向。立春日清晨,案前陳設香燭、酒果,各官著朝服行禮。各官執彩仗排立于土牛兩旁,贊長官擊鼓三聲,各官環擊土牛,是謂鞭春。宮廷與地方迎春禮最大的不同在于參與人員,宮廷迎春禮的參與人員包括地方官員、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宮、親王等,地方官府舉行迎春禮則只有地方官員。

清朝,宮廷的迎春禮,禮制、儀式基本沿襲明朝。地方上迎春禮,在繼承的基礎上,做了一點新發展,儀式程序多了立春時至的行禮一項,其余與明朝無異?!洞笄逋ǘY》載:“直省迎春之禮:先立春日,各府、州、縣于東郊造芒神、土牛。立春在十二月望后,芒神執策當牛肩;在正月朔后,當牛腹;在正月望后,當牛膝;示民農事早晩。屆立春日,吏設案于芒神春牛前,陳香、燭、果、酒之屬。案前布拜席,通贊、執事者于席左右立。府、州、縣正官率在城文官、丞、史以下,朝服畢詣東郊。立春時至,通贊,行禮。正官一人在前,余官以序列行就拜位。贊:跪,叩,興,眾行一跪三叩禮。執事者舉壺爵,跪于正官之左。正官受爵、酌酒、酹酒,三授爵于執事者,復行三叩禮;眾隨行禮,興。乃舁芒神、土牛,鼓樂前導,各官后從,迎入城,置于公所,各退?!?/p>

三、迎春禮用樂

“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禮樂相須以為用”,行禮用樂、禮樂并舉是常態。迎春禮作為明清時期一項重要的國家禮制,用樂國家制度有明確規定,不論是宮廷還是地方官府均用鼓樂。如:同治《臨湘縣志》載:“每歲立春日,地方官迎春于東郊,先一日具吉服、彩仗、鼓樂,出土牛、芒神,行一跪三叩首禮。舁土牛芒神行香亭,鼔樂前導至縣署。大門內設次安奉土牛南向、芒神位東面向。至日清晨,陳設香燭、酒果,各官具吉服齊集次所,行一跪三叩首禮,奠酒三,爵后三,叩,興,舁土牛芒神行,各官隨至東郊,執彩仗環立土牛兩旁,樂工擂鼔,各官鞭春環擊土牛者三,禮畢?!庇晌墨I可知,立春前期,鼓樂出土牛芒神,再鼓樂導引回各署大門內;立春日,各官鞭春前,樂工擊鼓提示儀式進程,用樂貫穿整場儀式過程。鞭春禮在地方官府實施亦有用鼓吹形式,如《清通典》載:“又每歲迎春,順治元年定制,直省府、州、縣迎春東郊,以鼔樂前導至署,樂工擊鼓?!倍Y樂的核心精神是辨貴賤、明等威,因此,宮廷與府州縣各級地方官府雖然都是使用鼓樂,但樂工人數與樂器規模不同,以顯示身份與等級差異。值得注意的是,與宮廷嚴格遵守國家禮制不同,地方官府舉行迎春禮時會雜用裝扮、演戲、歌舞等音樂形式,如嘉慶《蕭縣志》載:“立春前一日,用青幡幘或結彩亭故事,又用彩制為采菱船,倡優扮演前導,官僚師生簪花、飲酒,迎春于東郊。立春之時,以五彩春鞭鞭土牛,俗曰打春?!庇止饩w《乾州廳志》載:“民持春鼓,又紗帽黃衣花補,執春牛,分赴城鄉,按戶歌擊,是日俱集于郊,隨彩仗故事,繞擊歌唱、鼓吹喧闐,寬平處團繞三周。入城游街市,次進文武衙門,亦團繞三周,均賞以銀牌花菓苗婦女入署,擊鼓曰:打猴兒鼓。沐面梳頭,圍腰繞背,一手擊一手演,擺搖跳躍,雖村俗亦有節次,農夫爭視土牛色。占水旱疾疫,眉色;占棉花,視勾芒笠鞋;占春早遲及晴雨寒暖,立春日,廳官鞭春牛,謂之打春?!边@是因為鞭春禮在地方官府舉行時,是一項由官方主導、官民共同參與的禮樂活動,具有民間禮俗活動性質,迎春禮在地方官府的實施對社會大眾開放。正是如此,地方志文獻有時將其列在“風俗”一目,如同治《高安縣志》,卷之二,疆域志包括形勝、區域、風俗、物產,迎春置于風俗一目卷首,以及上文提到的嘉慶《蕭縣志》,卷二風俗中包括迎春;光緒《乾州廳志》都是將迎春的內容置于風俗一目。有地方志文獻徑直認為迎春禮在民間舉行,如宣統《懷仁縣志》載:“立春之日行迎春禮,民間或作嬉春之戲于東郊?!庇捎诹⒋憾Y實施空間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因此,民眾參與活動時會自發組織表演各種音樂形式,從而形成鞭春禮用樂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禮樂具有象征意義,禮樂的功能是教化不是審美,是表意不是表情,娛樂不是禮樂應有之義。地方官府舉行迎春禮出現的多種音樂形式,豐富了立春禮用樂,促進了俗樂的發展,但自孔子提出“鄭聲淫”“樂則韶舞,罷鄭聲”觀念后,歷代王朝對對俗樂均持貶低態度,認為是靡靡之音,有傷風化。因此,國家對地方官府舉行鞭春禮用俗樂的情況屢次下禁令,如“迎春,禮節歲事之首……廣列娼優唱闐市井酣歌痛飲、喪失禮儀 皆所當戒也?!笨滴跏?,迎春禮相關事宜頒布相關禁令:“雍正《大清會典》:禮部進春儀,康熙十二年覆準直省府、州、縣拜迎芒神、士牛,勒令提取伶人、娼婦者,嚴行禁止?!薄坝航?,康熙十二年覆準嗣后直省府州縣各官拜迎芒神土牛,止用鼓吹彩亭,其勒令鹽商、當鋪、行戶,妝扮故事臺閣、排列金珠、張鼓樂、樹旗幟,并科派里長提取馬匹、車輛、伶人、娼婦等項,嚴行禁止。如有前項縻費并各官借端派累,該督撫科道題參交與該部議處?!苯褂貉輵?,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認為是演戲破壞風俗;二是耗財且浪費時間、擾亂農事;三是借慶典活動之名演戲而帶來了諸多的社會問題。演戲,國家原則上是認可的,畢竟除了民間演戲,宮廷也常常舉行演戲活動。國家禁止的不是戲曲,而是戲曲所承載的內容,禁止的是“淫詞艷曲”。

結 語

由上可知,迎春禮是一項古老的禮制,始于先秦,漢以降逐漸形成禮俗傳統,至明清上升為國家禮制。迎春活動從禮俗上升為國家禮制,體現了國家重農勸耕的精神。明清時期,迎春禮儀式程序分兩天進行,立春前一日官率幕僚于東郊迎土牛、芒神,立春日鞭春和祭祀儀式。宮廷與地方迎春禮實施最大的不同在于參與人員的規模、等級不同。宮廷迎春禮皇帝、皇后、皇太后于立春日親臨儀式,參與人員更是皇親貴胄、滿朝文武官員;地方上迎春禮由地方官員主持實施,民眾也能參與活動。由于迎春禮是一項由官方主導,民間參與的慶典活動,既屬于國家祀典,同時兼具民間禮俗活動的性質,因此,其用樂除了鼓樂外,又有演戲、歌舞、裝扮等形式,從而形成整體統一性情況下的區域豐富性。

① 《禮記疏》,卷第十四《月令第六》,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② 簡濤:《略論迎春禮俗的起源》,《民俗研究》1995年第4 期。

③《后漢書》,卷九十八《祭祀志第八》,百衲本景宋紹熙刻本。

④ 《魏書》,卷一百八之一志第十《禮四之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 嘉靖《清流縣志》,卷之三《禮儀》,明嘉靖刻本。

⑥ 《大清會典則例》,卷六十二《禮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⑦ 嘉靖《遼東志》,卷四《典禮志》,明嘉靖刻本。

⑧ 同治《嘉禾縣志》,卷之十一《典禮志》,清同治二年刻本。

⑨ 光緒《漳浦縣志》,卷之三《風土志上》,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⑩ 同治《嵊縣志》,卷二十《風土志》,清同治九年刻本。

? 《大學衍義補》,卷四十八《明禮樂》,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大明會典》,卷二百十六《順天府》,明萬歷內府刻本。

? 《大明會典》,卷七十四《禮部》,明萬歷內府刻本。]

? 《大清通禮》,卷二十九《嘉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通志》,卷四十九樂略第一《樂府總序》,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同治《臨湘縣志》,卷六《典禮志》,清道光十八年刻本。]

? 《清通典》,卷六十四樂《雜樂》,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嘉慶《蕭縣志》,卷2《風俗》,清嘉慶刊本。]

? 光緒《乾州廳志》,卷之五《風俗志》,清同治十一年修清光緒三年續修本。]

? 同治《高安縣志》,《目錄》,清同治十年刻本。

? 宣統《懷仁縣志》,卷之五《民賦》,清鈔本。

? 《初仕録》,禮屬,明崇禎金陵書坊刻官常政要本。

? 《癸巳類稿》,卷十二《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清道光日益齋刻本。

? 嘉慶《長沙縣志》,《典禮》,清嘉慶十五年刊二十二年增補本。

猜你喜歡
禮制官府禮樂
儒家“禮樂教化”與新時代設計人才培養
禮樂之道中的傳統器物設計規范
給現代人參考的古代禮儀
Contents and Abstracts
清代社會管理的流弊
語文教學中禮樂文化教育的實施策略
心境
清代貴州團練與地方政治
“武松打虎”背后的腐敗
中國上古禮制中衣服所具功能與靈魂附歸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