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下的食用菌產業升級及關鍵技術集成推廣

2022-11-07 13:51佟圣胤
新農業 2022年20期
關鍵詞:互聯網+設定值菌種

佟圣胤

(鳳城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鳳城 118000)

食用菌產業在農業供給側改革、引領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丹東市食用菌生產歷史悠久,尤其是經過近20年的迅猛發展,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農業產業,隨著現代化農業發展和“南菇北移”態勢的進一步加速,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但同時必須清醒意識到,產業發展中還存在大量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市場培育、現代化栽培技術和產投比上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1 整體差距的主要表現

第一,產業模式與先進地區存在差距,傳統庭院經濟模式居多;第二,林業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現象較為嚴重;第三,菌包生產分散,以農戶為中心,優質率低;第四,智能化、設施化和標準化生產技術落后,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質量;第五,病蟲害防治體系薄弱;第六,推廣模式落后,方法單一,銜接性差;第七,市場應變力差,無法緊扣市場需求脈搏,往往造成“菜賤傷農”;第八,品牌建設能力差,價格相對其他地區整體偏低;第九,缺乏大數據指導,不能更好預測市場需求,經常導致豐產不增收。投入產出比低,每畝地投入產出比平均低于1∶1.2,由于各地區栽培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主要靠菇農個人主觀感覺操作,減產甚至絕產的情況時常發生,給種植用戶單來巨大的損失。

項目主要利用“互聯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將互聯網信息集成、數據分析處理、遠程控制應用于食用菌生產,致力于打造電子商務平臺、農產品物流鏈條,實現三產融合、大數據互聯和優質品牌建設,示范推廣了食用菌液體菌種生產技術,菌包工廠化繁育技術,食用菌智能化、設施化、標準化生產技術,病蟲害無害化輕簡化綜合防控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和菇農增產增收。

2 核心技術

2.1 食用菌優質菌株篩選技術

“三步法”優質栽培菌株篩選技術。首先采用了實驗室生物學特性鑒定,具有雙核菌絲和鎖狀聯合特征,確定生產菌株具備可結實,然后通過栽培學實驗,判斷菌株具有豐產性,抗逆性強、抗病性強、高產優質、轉潮快等特征;最后開展田間區域試驗,在各項目區選點栽培,確定其具有很好的廣適性。通過“三步法”菌株篩選技術,縮短菌株選育速度45%,試驗強度減少了80%,效果顯著。

2.2 食用菌液體菌種配方優化及智能化化生產技術

食用菌液體菌種發酵罐培養的最佳培養基為半乳糖15克,奶粉10克,高粱粉4克,蛋白質粉15克,鏈霉素0.05克,維生素B10毫克,蒸餾水1000毫升。

液體菌種生產工藝流程:培養基配制→分裝→消毒→冷卻→接種→搖床培養→一級液體種→二級液體種→制栽培種。

液體菌株工藝參數設定:裝液量12升,接種量12%,培養溫度25℃,轉速90轉/分鐘,培養時間100小時,罐壓0.3兆帕,通氣量0.9立方米/小時。

在最佳培養基和培養工藝條件下獲得的液體菌種平均滿袋時間為24天。將液體菌種發酵罐培養技術與工廠化栽培技術有機結合,可實現食用菌的規?;?、標準化、現代化和工廠化生產。改良食用菌液體培養基配方和生產方式,解決了菌絲退化、細菌污染率高等普遍存在的問題,使目前液體菌種優質率提高了45%,節約生產成本18%左右。

2.3 互聯網+下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自動控制技術

建立食用菌工廠化智能生產模式,實現如下功能:過程監視、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報警、數據顯示、數據管理和過程控制預測預報等,由信息采集與處理模塊、信息數據顯示模塊、信息記錄與報警模塊、閥門狀態監控模塊和首部控制模塊等組成。

參數采集包括大棚內各類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氣體濕度傳感器、土壤傳感器),各類前端控制器(光照控制器、通風控制器、濕度控制器、溫度控制器等)以及對前端傳感器控制器進行統一控制的采集控制器。視頻采集包括云臺、可變焦高清攝像頭。

通過以上組件實現以下功能。

第一,空氣溫濕度監測功能。工作人員可根據溫濕度采集節點配有的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大棚內部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第二,光照度監測功能。光照度采集節點采用光敏電阻來實現對大棚內部光照情況的檢測,其實時性強,應用電路簡單。

第三,光照控制功能。食用菌生長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當光照度達到系統設定值時,系統會自動開啟空氣凈化裝臵加強通風,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第四,控制加濕器給空氣加濕功能。如果大棚內空氣濕度小于設定值,系統會啟動加濕器,達到設定值后便停止加濕。

第五,控制加熱器給環境升溫功能。當溫室內溫度低于設定值時,系統便啟動加熱器來升溫,直到溫度達到設定值為止。

第六,視頻監測功能。攝像頭實時捕獲溫室內部的畫面,而后通過同軸電纜線將畫面數據傳輸給視頻編解碼模塊處理。既可以在液晶顯示器上看到生產實時畫面,又可以通過PC登陸客戶端的方式來遠程觀看生產的實時畫面。

第七,傳輸網絡系統功能。采用將先進的傳感器網絡技術、ARM嵌入式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智能農業遠程監控系統可以精準采集環境的各項指標,驅動相應控制器件平穩控制環境的變化,提供食用菌最優的生長環境。系統采用5G/Wi-Fi可選的無線網絡進行傳輸,在現場以方便接入有線網絡通過Wi-Fi接入點(AP)的方式就近通過有線網絡將前端數據與視頻傳輸至后端監控平臺?;蛘咴谟芯€網絡無法覆蓋的情況下,通過各運營商的5G無線網絡進行數據與視頻的傳輸。項目實施根據現場的網絡環境兩種網絡接入方式配合使用,以達到最好的覆蓋效果與最低的成本投入。

2.4 食用菌菌包“三段式”數字化變溫發菌技術

菌包發菌溫度管理要掌握高-低-高的原則,發菌初期,接種后的前7~10天,培養室需要控制在25~26℃,以便促進菌絲體的快速生長,盡快封上菌袋表面,防止雜菌污染。在這之后的培養溫度應該降下來,保持在22~23℃,防止菌絲體老化。菌絲長滿后進入發菌后期管理,溫度保持在24~25℃,經過3~4天后完成培養,有利于縮短后熟期管理,促進菌絲生理成熟。解決了污染率高、發菌管理混亂的問題,使污染率降低75%以上,發菌時間縮短5~6天,出菇整齊度提高35%,林木耗費率降低30%以上。

2.5 水簾降溫技術

水簾和風機分別裝在養菌房或出菇大棚的兩面房棚上,風機轉動抽風時,房棚的空氣形成負壓,可迅速排走房棚內的熱氣和異味,同時循環水流經水簾,在水簾紙表面形成水膜,風快速穿過水簾可實現蒸發吸熱,使清涼、新鮮、含氧量高的空氣源源不斷地進入菇房棚內,菌絲和子實體處于“自然”的環境中。該技術具有投資少、能耗低、降溫快、效果好、空氣清新、安全環保、效率高、適用性強等特點。

3 組織實施

3.1 建立項目組織體系,確保項目良性運行

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良性運行,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統一組織和協調項目的實施工作,并實行目標化、規范化、信息化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3.2 建立核心示范區,發揮引導和輻射作用

建立了新基質栽培食用菌標準化技術核心示范區;參加項目的各縣、鄉、村建立相應的項目示范區,以此帶動項目的推廣工作;在食用菌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以縣、鄉、村為單位,定期組織現場觀摩,擴大項目的輻射。此外還推廣模式構建了“聯合社+科研+推廣+家庭農場+農戶”的農技推廣模式。

猜你喜歡
互聯網+設定值菌種
冷軋鍍鋅光整機延伸率控制模式的解析與優化
螞蟻琥珀中發現新蘑菇菌種
云屏引領大屏走向“互聯網+”時代
醒醒吧,為什么你玩不好“互聯網+”?
手外傷感染的菌種構成及耐藥性分析
食用菌液體菌種栽培技術的探討
西氣東輸二線人機交互界面的防呆系統
目標設定值傳感器的原理與檢修
對工頻耐壓試驗跳閘電流設定值問題的探討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與菌種選育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