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困境和對策研究

2022-11-10 05:15王欖淇
山西農經 2022年17期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電商

□王欖淇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8)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具有代表性的數字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并大范圍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對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數字經濟不僅包括多種信息技術的使用,經濟和社會活動的變化也是其中一部分,是有可能改變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和經濟行為的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我國從2017 年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開始,至今已連續6 年將“數字經濟”一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1 年12 月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對數字經濟的發展路徑作出了規劃和指導,可見用數字化創新技術引領經濟的發展是提升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核心。

1 數字經濟的概念和機遇

1.1 數字經濟的概念

從數字經濟一詞進入人們的視線開始,對其定義的界定便爭議不斷,直到現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在大多數學者看來,數字經濟是一種在工業技術革命中誕生的新經濟形態,其核心是數字技術和高新信息化手段。何梟吟(2011)認為數字經濟是在技術的驅動下,推動全社會各領域進行數字化表達的一種新經濟形態,其基礎要素是數據信息。石勇(2022)認為數字經濟的核心是大數據、智能算法和算力平臺,三者缺一不可。

數字經濟在2016 年G20 杭州峰會上被定義為以數據和信息等數字化資源作為關鍵要素,通過現代化網絡平臺、數字化設施和平臺,運用新一代ICT 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促進生產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的內涵既包括數據信息,又包括數字技術、網絡平臺,其豐富性、技術性和復雜性一直吸引著各界學者持續研究。雖然學者們對數字經濟概念的闡述側重點不同,但他們都認為數字經濟在當下已然成為驅動經濟形態變革、社會結構重組、行業產業賦能的全新動力,能為經濟帶來巨大的增益,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1.2 數字經濟在農村農業領域的發展機遇

在建設數字中國的進程中,數字經濟賦能各領域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我國傳統的經濟模式在數字化的浪潮中逐步向現代化數字經濟轉變。擁有廣袤市場的農村地區,無疑也接受著數字經濟的熏陶,農村與數字經濟的結合必然會促使農村農業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首先,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增長和政策的支持,人們越來越重視數字經濟在農村農業領域的發展。2018 年以來,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有關部門陸續出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等一系列規劃,將數字經濟全面滲透到農村發展,釋放數字經濟潛力?!吨袊鴶底纸洕l展白皮書(2021)》的數據顯示,2020 年的數字經濟總規模已經是2005 年的15 倍左右,但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只有8.9%,說明我國農業產業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空間很大,將持續推動農村數字經濟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近10 年均高于城鎮居民,這說明農村地區的發展空間更大,有利于鄉村數字經濟發展。除此之外,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居民收入水平同樣存在一定的波動。

其次,數字技術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將加快農村數字化進程。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高新技術與農村農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農村數字經濟潛力逐漸被挖掘,產業形態創新形式不斷。農業生產往往受到資金、生態、人力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其生產效率提升受到阻礙,新技術的出現為解決行業痛點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人工智能技術常用于智能化種植和灌溉、蟲情監測等領域;云計算技術可以高效完成大容量且復雜的數據處理,更好地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可以用于產品追溯等領域;物聯網可以實現農產品的全過程管理,助力智慧農業。通過現代化技術構建數字化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發展體系,大力提升農村農業的存在感。

再次,具有鮮明數字經濟特征的農村電商在農村地區反響良好,進一步推動了農村數字經濟發展。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農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農村電商的銷量突飛猛進,網絡零售額超過了2 萬億元,近幾年依然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量線下消費受到限制,特色農產品由于運輸儲存、保質期等方面的原因滯銷,給大量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數字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通過線上消費渠道連接農村和城市,大量的直播大咖、電商平臺為農村帶來新活力,比如央視直播助農等,一方面完成了特殊時期對農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使更多的年輕人看到自己家鄉的美好未來,吸引其返鄉創業就業。以拼多多為例,年輕的“新農人”數量在短時間內增長近4 倍,覆蓋面趨向高學歷和年輕化,為農村地區輸送了大量技術人才,助力農村數字經濟發展。

2 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經濟在農村地區的實踐

高新技術融入農業全過程全產業鏈,由此誕生了新的業態以及新的農村商業模式,新的就業創業機會也涌現出來,農村創新創業環境得到優化改善。數字經濟在農村農業的運用主要包括智慧農業、農村電商、農業科技創新和鄉村新業態4 個模式。

智慧農業的主體是農、林、牧、漁生產的信息化,即通過數字技術的運用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要素進行系統、精密的計算,保證農業整體產業鏈智能化、數字化和系統化,完成集約高效的生產并使經濟效益增值。農產品生產的周期性和有限的保質期加大了生產難度,且面臨生態污染問題。智慧農業中的監控系統和食品安全技術可以全方位地保證農產品生產的安全和經營效率,同時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中糧智慧農場、皇圖生態農業在打造智慧農業時,落實了數字經濟發展的要求,成為我國智慧農業領域的典型代表。

2020 年全國農業信息化水平為22.5%,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為22.1%,畜禽養殖、設施栽培的水平均高于全國水平,農業生產數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村電商不是簡單的農產品進城,而是以銷售本地特色商品為核心,通過數字化銷售模式,構建電商服務、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完成規?;漠a業發展。農村電商是數字經濟深入農村領域的極好體現,目前已成為引領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動能。在數字化技術引入農村電商的背景下,2021 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完成了近6 倍增長。農產品加快出圈,農業電商平臺異軍突起,拼多多的農產品交易額連續5 年持續增長。農村電商由于其數字技術的賦能,信息流動速度快,有效地解決了零散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不平衡問題,銷售效率和規模大幅提升。

農業科技創新是科技進步帶動經濟發展的一大體現。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農業大力引入數字手段,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高達60.7%,先進技術持續推廣并形成示范效應,取得了大量標志性成果,科技創新賦能農村農業成果顯著。以農村數字金融為例,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對金融資源進行整合,解決農村地區常見的融資難問題,助推農村數字經濟發展。

農村新業態是產業融合的代表,運用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手段解決供給側不平衡問題,是培育農村經濟和新經濟的全新動能。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大量類似鄉村特色旅游的農村新業態。2021 年鄉村旅游業逐漸復蘇,我國生態旅游游客量達到了近21 億人次,聯農帶農效果明顯。同時,新業態增加了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數,2020 年達到了1 010 萬人,同比增長19%。農家樂和特色康養作為農村新業態的典型代表,以當地特色為依托,保留自身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產品增值,從而推動了農村的數字化轉型。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數字經濟面臨的困境

3.1 數字經濟意識薄弱,思想觀念限制農村數字經濟發展

首先,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生活環境和思維模式相對固定,喜歡習慣性地拒絕新事物,面對新技術、新平臺、新渠道和新商業模式,很難第一時間完成觀念上的轉變,數字經濟意識亟待加強。一部分農村居民長期享受著國家和政府對貧困人口的財政補貼和各種福利,依靠政府補貼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導致他們主動運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生產效能的意識依然不夠強烈。

其次,企業和機構出于成本考慮,不愿意在數據信息和技術層面花費資金,且缺乏將數字經濟與農產品相融合的動能,喪失主動性,導致農村地區缺少企業資源支持,不利于農村數字經濟發展。

3.2 數字化素養水平低,缺乏數字化專業人才資源

促進數字經濟在農村的快速發展必須要有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持,目前兼備數字技術和數字化素養的技術型、專業型人才的缺口不斷擴大。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和常年在外求學的畢業生學歷較高,具備一定的數字化素養,但他們很少回農村就業,大量高質量人才外流已是不爭的事實。留守在農村的往往是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口,其缺乏數字化技術的適應力,自身運用網絡平臺的能力薄弱,文化程度不高,使農村出現大量的網絡信息技術貧困戶。

除此之外,在政府部門的鼓勵推動下,“新農人”數量逐漸增長,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村人力資源的短缺,但由于其規模較小,還不能作為主要的人才補充方式。

3.3 資源投入不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成熟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數字化的經濟形態對信息處理的速度和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復雜的地形、不均勻的人口分布等因素加大了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難度。除5G、新基站等基本設施的覆蓋面不足外,數字經濟平臺和現代支付結算系統也未進行系統性配置,造成信息傳遞不暢、交流效率低等現象,阻礙了數字經濟向農村的進一步推進。

此外,現有的電子支付系統不夠完善,農村金融支付結算方式相對簡單,主要是現金服務和銀行轉賬,而移動支付特別是一些基于生物識別技術的新型移動支付方式很少,支付結算工具不夠豐富多樣,已在城鎮普及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移動POS 機等自助服務設備利用率不高,農村金融支付結算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ㄍ度氲馁Y金量大,在缺乏統籌安排的情況下,無法保證其使用質量和分布。

4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

4.1 增強數字經濟意識,提高數字經濟適應性

針對目前農民積極性不足、利用數字化手段脫貧的意識薄弱等現象,可以通過村廣播、口號、誦讀等方式進行思想政治宣講和農村數字經濟政策解讀,也可以充分發揮村干部、志愿者的作用,使其深入農村一線,到群眾中進行宣傳和培訓。政府應該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從政策上引導,加大農村數字經濟在城市的宣傳力度,讓企業認識到農村的數字化缺口和巨大的發展機遇,以多種方式鼓勵企業向農村進行數字資源投入。

4.2 加強數字化技能培養,彌補數字化人才缺口

首先,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開展技術培訓和人才引進,嘗試與相關的企業、院校進行合作交流,建立直接穩定的人才輸送通道,并賦予一定的支持與援助。

其次,挖掘和保護農村地區的非物質遺產傳承人和技藝高超的工匠。他們是農村地區發展和轉型的重要財富,應予以福利支持鼓勵他們進行技藝傳承,并培養一批“鄉播”進行宣傳。建立職業培養體系,以村為單位組織職業培訓,開展數字基礎技能普及,包括電商運營、農家村等。大力支持農民創新創業或年輕人返鄉創業,開通綠色通道,幫助創新創業政策的落實,對于高水平的數字人才要予以薪資保障。

4.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要想進一步促進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就要大力推動科技力量全面融入農村全產業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通信服務是信息傳遞的基礎,應大力推進通信工程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村數字化服務平臺,讓技術覆蓋面更加廣闊。通過高質量、高覆蓋的基礎設施和高效平臺,完成信息的及時更新和反饋,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其次,完善物流運輸體系,擴大物流站點數量和覆蓋面,加快配送速度,以物流分揀中心為樞紐,以當地農村服務站為輻射半徑,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務,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的高效運轉。除此之外,推廣適合農村地區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在服務對象方面,根據不同農戶的交易特點,適配不同的支付工具。建立安全方便的支付清算體系,大力推動非現金支付工具的運用,疏通支付渠道,支持多業務產品、多渠道、多服務對象,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創造強大的支付結算環境。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數字電商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新電商 潮涌風勁向未來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數字看G20
大型電商十大熱賣玩具排行榜
成雙成對
大型電商十大熱賣玩具排行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