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鱧源維氏氣單胞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

2022-11-10 08:58王曉磊譚劭雯李子雁溫際富劉學美姜彤彤隋智海
水產養殖 2022年10期
關鍵詞:毒力單胞菌生化

王曉磊,譚劭雯,李子雁,溫際富,劉學美,姜彤彤,隋智海*

(1.臨沂大學教育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2.菲律賓克里斯汀大學國際學院,菲律 賓馬尼拉 1004;3.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4.齊魯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5.臨沂市河東區農業農村局,山東 臨沂 276034)

烏鱧(Channa argus),又稱“黑魚”“生魚”,屬鱧亞目,鱧科,鱧屬,是一種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我國年產量可達50萬t[1-2]。但隨著養殖密度的不斷提高,養殖環境被破壞,導致烏鱧病害頻發,制約養殖業的健康發展[3-4]。常見的烏鱧細菌性疾病主要是由諾卡氏菌屬(Nocardia)引發的諾卡氏菌病[5],由氣單胞菌屬(Aeromonas)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癥[6],由愛德華氏菌屬(Edwardsiella)引起的愛德華氏菌病[7]等。目前,病害防治主要以化學藥物為主,而藥物的大量使用,會加速病原菌產生耐藥性,成為超級細菌,危害養殖業和生態環境的發展[8-9]。

維氏氣單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一種革蘭陰性菌,屬氣單胞菌科,氣單胞菌屬,兼性厭氧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10-11]。維氏氣單胞菌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力,可感染宿主范圍較廣,包括淡水魚、兩棲動物、鳥類、哺乳動物等[12-13],目前,已從患病的鯽、羅非魚、虹鱒、鯉等中分離并鑒定,成為威脅魚類養殖業的病原菌之一[14-16]。在維氏氣單胞菌感染發病過程中,其毒力因子如:氣溶素、絲氨酸蛋白酶、細胞毒性腸毒素、細胞毒性腸毒素和黏附因子,發揮著重要作用[17-18]。因此,隨著分離株日趨多樣化,確定臨床維氏氣單胞菌分離株毒力相關因素,對了解其發病機理和流行病學至關重要[19]。

現從患病烏鱧肝臟、脾臟和腎臟等組織混合樣品中,分離并純化出一株優勢菌株,采用革蘭染色、16S rRNA和gyrB基因鑒定、生理生化試驗等多種方法,確認此優勢菌株是維氏氣單胞菌。通過最適溫度和最適pH值測定、藥敏試驗和毒力基因擴增分析,進一步了解評估其環境適應力、耐藥特性及其致病機制,擬為維氏氣單胞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科學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21年4月,從山東省臨沂市某烏鱧養殖場取瀕臨死亡的烏鱧,裝入無菌袋,放置冰盒中,2 h內運至臨沂大學生命科學院食品質量與加工實驗室。

1.2 細菌分離、純化及其形態觀察

在無菌條件下,用75%乙醇棉球對烏鱧體表消毒,解剖后剪取部分肝臟、脾臟和腎臟,置于500 μL無菌PBS溶液中,用低速研磨器(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研磨成組織懸液,采用PBS溶液10倍稀釋,涂布在LB固體培養基上,置于30℃中培養24 h,觀察菌落生長情況。選取優勢菌落再次劃線接種于LB固體平板上純化,30℃培養24 h,觀察菌落形態特征。

1.3 革蘭染色

按照革蘭染色液試劑盒(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說明書,從LB固體培養基上挑取單菌落于蒸餾水中混勻,均勻涂布在載玻片上,經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脫色和番紅復染,干燥后置于光學顯微鏡下,用油鏡觀察其形態特征。

1.4 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擴增與系統發育分析

按照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說明書,LB液體培養細菌16 h,經離心后,提取其基因組DNA。隨后,以其為模板,利用16S rRNA的通用引物27F/1492F和gyrB的引物對gyrB-F/gyrB-R分別擴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引物序列見表1[20-21]。PCR反應體系為:2×Taq Master Mix 25μL,上下游引物各2.5 μL,ddH2O 19 μL,DNA模板1 μL。PCR反應程序為:94℃預變性10 min;95℃變性30 s,60℃退火30 s,72℃延伸60~90 s,共30個循環;72℃延伸10 min。經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質量,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

表1 引物序列

經NCBI在線BLAST完成序列同源性分析,選取部分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利用MEGA-X軟件采用鄰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構建系統進化樹,分析序列同源性。

續表

1.5 生理生化特性鑒定

按照微量生化反應管(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說明書,從LB固體平板上刮取菌落,于PBS中混勻,測定菌液在600 nm處的吸光值(OD600),并調至約0.2(0.5麥氏濁度),將50 μL細菌懸液接種至各類微量生化反應管,于30或42℃培養24 h,觀察并記錄反應管顏色變化,參照說明書鑒定細菌生理生化特性。

1.6 最適溫度和最適pH值測定

將細菌接種至LB液體培養基中,過夜培養,5 000 r/min離心,PBS重懸,按照1%接種量轉接至新鮮的液體LB中,分別置于25,30,37和40℃搖床中培養48 h,每個溫度設置3個重復,每隔2 h測定OD600值,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OD600值為縱坐標,繪制生長曲線,確定最適溫度。隨后按照1%的接種量,分別轉接至pH值為5,6,7和8的新鮮液體LB中,置于37℃搖床中培養48 h,每個pH值設置3個重復,每隔2 h測定吸光值OD600,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繪制生長曲線,確定最適pH值。

1.7 藥物敏感性試驗

采用Kirby-Bauer紙片擴散法,測定細菌藥物敏感性。用37℃震蕩液體過夜培養細菌,用無菌PBS稀釋至0.5麥氏標準濁度,涂布100 μL菌液于LB平板,貼上藥敏紙片(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產品),置于37°C恒溫培養24 h后,測量抑菌圈直徑(mm),重復3次,取平均值。根據產品說明書,判定分離菌株的耐藥程度。

1.8 毒力基因檢測

以細菌基因組DNA為模板,參照文獻[23]合成引物(表1),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分別擴增檢測細胞毒性腸毒素基因(act)、菌溶素基因(aer)、脂肪酶基因(lip)、絲氨酸蛋白酶基因(ser)、熱不穩定腸毒素基因(alt)、熱穩定腸毒素基因(ast)和鞭毛蛋白基因(fla)和彈性蛋白酶基因(ahyB)等8種維氏氣單胞菌毒力基因。反應程序:94℃預變性10 min;94℃變性30 s、退火溫度(表1)30 s、72℃延伸20~30 s,30個循環;72℃延伸10 min。擴增產物經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并觀察結果。隨后,PCR產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經NCBI的Blastn比對,鑒定其序列是否正確,以確定菌株的毒力基因。

2 結果與分析

2.1 病原菌菌落形態及革蘭染色

從烏鱧病變內臟組織中分離得到一株優勢菌株(暫命名為WL-3)。將WL-3接種在LB固體培養基上,37℃過夜培養,可形成圓形、中間隆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且半透明的淡黃色菌落[圖1(a)]。經革蘭染色,WL-3在油鏡下呈現紅色、短桿狀、兩端鈍圓的特征,是一種革蘭陰性菌[圖1(b)]。

圖1 菌株WL-3

2.2 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及系統發育分析

以WL-3基因組DNA為模板,利用引物對27F/1492F和gyrB-3F/gyrB-14R分別擴增16S rRNA和gyrB基因,結果見圖2(a)(b)。由圖2可見,16S rRNA擴增條帶大小約為1 500 bp,gyrB擴增條帶大小約為1 100 bp,均與預期目的片段大小一致。

圖2 基因PCR擴增

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經NCBI的Blastn比對分析見圖3(a)(b)。由圖3可見,均顯示菌株WL-3與維氏氣單胞菌的相似度最高,分別為99.70%(16S rRNA)和99.81%(gyrB)。從中選取部分同源性較高的同屬菌株序列,利用Mega-X構建NJ系統進化樹,顯示菌株WL-3與維氏氣單胞菌自然聚在一支中。

圖3 基因序列的系統發育進化樹

2.3 生理生化特性

生理生化鑒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菌株WL-3可利用葡萄糖、蔗糖、甘露糖、甘露醇和乳糖等5種碳源;精氨酸雙水解酶、V-P試驗等2項指標均呈陽性反應;在無鹽和3%NaCl胰胨水中生長;但纖維二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尿素酶、明膠酶、氧化酶、鳥氨酸脫羧酶、賴氨酸脫羧酶、6%~10%NaCl胰胨水、42℃生長等13項試驗結果為陰性。

表2 菌株WL-3的生理生化特性①

續表

2.4 藥敏試驗結果

用藥敏紙片法測定菌株WL-3對30種抗生素的敏感性,結果見表3。由表3可見,該菌對氨芐西林、多西環素、卡那霉素、紅霉素、四環素、復方新諾明等12種藥物有較強耐藥性;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等2種抗生素中度敏感;對頭孢唑啉、頭孢氨芐、頭孢拉定、頭孢呋辛、丁胺卡那、新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等16種抗生素高度敏感。結合臨床用藥原則,可考慮適當使用硫酸新霉素粉(水產用)來進行防治。

表3 分離菌株WL-3藥敏試驗結果①

2.5 部分毒力基因檢測

菌株WL-3的毒力基因擴增PCR產物,經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果見圖4。由圖4可見,aer、alt、ahyB、act可以擴增出單一條帶,與預期大小一致,而lip、ser、ast、fla沒有擴增條帶。隨后對目的條帶進行測序,經Blastn比對,其序列與腸毒素、脂肪酶、蛋白酶以及血溶素基因相似度達到100%,表明該菌株攜帶了多種毒力基因。

圖4 分離菌毒力基因PCR擴增結果

2.6 最適溫度和最適pH值測定

菌株WL-3在不同的溫度和pH值下的生長情況見圖5。由圖5可見,25~37℃時,菌株WL-3均能生長,最適溫度是37℃,42℃時不能生長;pH值為5~8時,均能生長,最適pH值為7。

圖5 分離菌株WL-3在不同溫度和pH值生長曲線的測定

3 討論

3.1 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

截至目前,已從患病烏鱧中分離得到不同種類病原菌,如殺魚愛德華氏菌、嗜水氣單胞菌、維氏氣單胞菌等[23-26],其中,維氏氣單胞菌是一種人、獸、魚共患病原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既可感染魚類、引發敗血病和潰瘍綜合征等,也可以感染人類、引發敗血癥和胃腸炎等癥狀[27]。

針對臨沂市某烏鱧養殖場暴發皮膚潰爛病,從患病烏鱧體內分離純化得到一株優勢的革蘭陰性菌株WL-3,其生理生化特性與草魚源維氏氣單胞菌16-1、鯽源維氏氣單胞菌CFJY-623和維氏氣單胞菌ATCC 35624既相似,又不同[22,28]。雖然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在細菌鑒定中十分常用,但也存在難度較高且準確性低的缺陷,需要結合分子鑒定法[29]。16SrRNA和gyrB均為保守基因,存在于所有細菌中,是區別細菌種屬關系最有效和最精確的方法之一[30]。經Blast比對和系統發育樹分析,菌株WL-3的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與已知的維氏氣單胞菌同源性最高,并且與維氏氣單胞菌聚在一支中。因此,鑒定此分離菌株為維氏氣單胞菌WL-3。

3.2 致病性與致病機理

氣單胞菌毒力因子,如生物活性因子、黏附因子、水解酶和腸毒素等,與其致病性息息相關,也是評估其潛在致病性的良好指標之一[31]。菌株WL-3的毒力基因檢測顯示,其攜帶了aer、alt、ahyB、act等4種毒力基因,分別編碼菌溶素、熱不穩定腸毒素、彈性蛋白酶和細胞毒性腸毒素。菌溶素通過與糖基磷脂酰肌醇錨定蛋白結合,破壞宿主的細胞膜,引發細胞凋亡[32]。彈性蛋白酶通過破壞和降解宿主免疫蛋白,加速其感染和定植[33]。腸毒素具有溶解紅細胞、破壞組織細胞系、在結扎腸環模型中引起液體分泌反應等生物學活性功能[34]。菌株攜帶毒力因子多少與致病性強弱有一定相關性,說明該菌株具有潛在致病性,但毒力基因與其致病機理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生長曲線測定顯示,該菌株可以在不同的溫度、pH值和NaCl濃度(≤3%)下生長,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這與維氏氣單胞菌CFJY-623相似[22]。這些結果有助于了解氣單胞菌的發病機制和流行病學特征,繼而評估感染引發病害的風險。

3.3 病害的預防及控制方法

目前治療皮膚潰爛病、爛鰓病、出血癥等魚類疾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使用抗菌藥物。經藥敏試驗發現,維氏氣單胞菌WL-3對氨芐西林、多西環素、卡納環素、紅霉素、四環素等多種藥物有較強抗性,但對頭孢氨芐、頭孢唑啉、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他啶、丁胺卡那、新霉素、氯霉素等藥物敏感??筛鶕a用藥規定,選擇合適的敏感藥物,如硫酸新霉素粉(水產用)進行相應的治療。

猜你喜歡
毒力單胞菌生化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莢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的研究進展
2019—2020年河北部分地區雞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
11種殺蟲劑對透明疏廣蠟蟬3齡若蟲的毒力測定
遼中區患病草魚體內嗜水氣單胞菌分離、鑒定與致病力測定
牙齦卟啉單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研究進展
僑商徐紅巖:生化科技做“抓手”奮力抗疫
食源性單增李斯特菌毒力島基因檢測與致病性
免疫球蛋白IgY對牙齦卟啉單胞菌誘導的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影響
《生化結合治理白蟻》
力量訓練的生化評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