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纖維蛋白原及血清鉀和血清鎂檢測對急性復發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

2022-11-11 01:30王瑩瑩劉琳琳馬曉錚
當代醫學 2022年20期
關鍵詞:復發性血漿腦梗死

王瑩瑩,劉琳琳,馬曉錚

(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00)

急性腦梗死是由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腦血管突然狹窄或閉塞,使局部腦組織血供不足而缺血、缺氧、壞死,進而引發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綜合征,為臨床最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1]。該病多發于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致殘率、復發率及病死率均較高,研究顯示,我國卒中發病率約為246.8/10 萬人,死亡率約為 114.8/10 萬人[2],且逐年增加。有研究顯示,11.2%的患者會在一年內復發,且與初次發病的患者相比,復發性腦梗死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選擇可靠的指標對急性復發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預后進行預測和評估,以給予相應干預,對于延緩急性復發性腦梗死病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诖?,本研究旨在探討血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鉀(potassium,K+)、血清鎂(magnesium,Mg2+)檢測急性復發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以期為急性復發性腦梗死的防治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于本院神經內科確診為急性復發性腦梗死的85 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52 例,女33 例,年齡50~80歲,平均(63.25±7.69)歲。另選取本院同期85 名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9 例,女36 例,年齡52~79 歲,平均(62.91±8.14)歲。兩組臨床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研究組癥狀、體征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訂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4]中急性復發性腦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檢查確診;發病時間<24 h;年齡50~80歲;非初次發生的腦梗死,且距上次發?。?個月;臨床資料完整;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及急性感染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異常者;合并甲狀腺功能障礙者;近期服用對本研究觀察指標有影響的藥物者;合并精神類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于體檢當日、研究組于入院次日,由護士分別采集空腹靜脈血6 ml,其中3 ml 置入抗凝采血管(含3.8%枸櫞酸鈉)內,采用3K-15型離心機(德國Sigma公司)以3 000 r/min離心4 min,分離血漿,采用COMPACT 型全自動血凝儀(法國STAGO 公司),通過馮·克勞斯(Von Clauss)法測定血漿FIB 水平,試劑盒購自保定天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剩余3 ml 血液置于生化管內,室溫條件下靜置10 min,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 速度離心10 min 分離血清,采用AU5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美國Beckman Coulter 公司)測定血清K+及Mg2+水平。

研究組住院期間依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的方案給予治療,治療28 d 后復查患者的血漿FIB 及血清K+、Mg2+水平,并參照文獻[5]根據患者不同預后情況分為基本治愈組、顯效組、好轉組和無變化組。分組標準為:基本治愈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降低>90%,0級病殘;顯效組,NIHSS評分降低46%~90%,1~3級病殘;好轉組:NIHSS 評分降低18%~45%,無法生活自理;無變化組:NIHSS 評分降低<18%,或患者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性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治療前后及對照組體檢當天血漿FIB及血清K+、Mg2+水平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后血漿FI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K+、Mg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漿FIB水平低于治療前,血清K+、Mg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治療前后及對照組體檢當天血漿FIB 及血清K+、Mg2+水平比較()

表1 研究組治療前后及對照組體檢當天血漿FIB 及血清K+、Mg2+水平比較()

注:FIB,纖維蛋白原;K+,鉀;Mg2+,鎂。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5

治療后2.74±0.36ab 4.07±0.21ab 0.94±0.08ab指標FIB(g/L)K+(mmol/L)Mg2+(mmol/L)對照組(n=85)1.99±0.23 4.21±0.25 0.98±0.11研究組(n=85)治療前4.82±0.51a 3.89±0.12a 0.86±0.13a

2.2 研究組不同預后患者血漿FIB及血清K+、Mg2+水平比較 治療28 d后,研究組可分為基本治愈組18 例,顯效組 33 例,好轉組 27 例和無變化組 7 例?;局斡M、顯效組、好轉組血漿FIB水平均低于無變化組,血清K+、Mg2+水平高于無變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不同預后患者血漿FIB及血清K+、Mg2+水平比較()

表2 研究組不同預后患者血漿FIB及血清K+、Mg2+水平比較()

注:FIB,纖維蛋白原;K+,鉀;Mg2+,鎂。與基本治愈組比較,aP<0.05;與顯效組比較,bP<0.05;與好轉組比較,cP<0.05

無變化組(n=7)4.52±0.38abc 3.61±0.14abc 0.87±0.04abc指標FIB(g/L)K+(mmol/L)Mg2+(mmol/L)基本治愈組(n=18)2.21±0.19 4.15±0.17 0.96±0.04顯效組(n=33)2.69±0.23a 4.03±0.12a 0.93±0.02a好轉組(n=27)3.25±0.27ab 3.82±0.16ab 0.90±0.03ab

3 討論

腦梗死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導致復發常見的危險因素有高齡、高血壓控制不良、房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糖尿病等[5-6]。急性復發性腦梗死屬于腦梗死的再次發生,提示二級預防效果不佳而產生了疾病進展,大部分患者癥狀、體征較初發時更嚴重,預后更差。因此,探尋分析急性復發性腦梗死預后的影響因素,并據此早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7]。

腦梗死屬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其發生發展與凝血機制密切相關。FIB 即凝血因子Ⅰ,大部分來自肝臟,是具有凝血功能的一種糖蛋白,能在各種凝血因子影響下轉化為纖維蛋白,促進血小板聚集,改變血流動力學,造成機體高凝狀態并引發血栓[8];另外,FIB 還可參與調控炎癥反應,損傷血管內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發展、破裂。FIB通常被作為纖溶系統激活的特異指標,協助診斷血栓形成性疾病。多項研究發現,高血FIB 水平是腦梗死復發的危險因素,其水平變化能反映復發性腦梗死的梗死灶面積和病情嚴重程度[9]。K+、Mg2+均屬于機體代謝必需的離子[10]。K+主要參與激活、催化機體的酶系統和各種能量代謝,生理情況下其在細胞內外的濃度維持動態平衡,腦梗死發生時,一部分細胞外液中K+因中樞突觸后抑制與氫離子交換進入細胞內,另一部分因血腦屏障破壞流入腦組織,導致血K+濃度降低,影響神經功能恢復[11]。Mg2+則主要參與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急性腦梗死誘發應激反應,促進兒茶酚胺釋放,進而提高游離脂肪酸水平,與Mg2+螯合形成難以解離的鹽類,致使血Mg2+水平下降。已有研究顯示,血清K+、Mg2+水平降低與急性腦梗死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可作為反映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標志物[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前后血漿FI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K+、Mg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治療28 d后,研究組血漿FIB水平低于治療前,血清K+、Mg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基本治愈組、顯效組、好轉組血漿FIB 水平均低于無變化組,血清K+、Mg2+水平高于無變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急性復發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與血FIB、K+、Mg2+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急性復發性腦梗死治療效果與血FIB、K+、Mg2+水平變化密切相關,監測血FIB、K+、Mg2+水平對于評估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復發性血漿腦梗死
依達拉奉聯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復發性口腔潰瘍和幽門螺旋桿菌的相關性分析
強化健康認知護理應用于復發性念珠菌陰道炎患者護理中對知識知曉率的改善評價
你真的了解獻血漿是怎么回事嗎?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預防和治療
腦梗死怎樣治療
消瘍飲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