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聾人“事件相關電位”實驗研究進展

2022-11-12 01:43周永紅
現代特殊教育 2022年12期
關鍵詞:聾人范式文獻

李 敏 周永紅

(重慶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特殊教育系 重慶 401331)

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以下簡稱ERP)是與刺激事件有固定鎖時(time-locked)關系的大腦反應所形成的一系列腦電波。與其他認知神經科學技術相比,ERP技術具有時間分辨率高、無創傷性、事件敏感性、數據豐富等優勢[1]。聾人在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視覺信息加工、心理認知機制與健聽人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在中國知網(CNKI)和Science Direct上以“ERP/事件相關電位/腦電”+“聾/聽力障礙/聽覺障礙/聽障/deaf/deafness”等主題詞組合進行檢索,共檢索到25篇期刊論文與19篇碩博論文(截至2022年3月)。根據以下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研究人員與被試均為國內人員;被試包括聾人;使用ERP技術。去掉重復文獻,最終挑選出文獻共34篇(16篇期刊論文,18篇碩博學位論文)。本文從ERP研究數量變化、研究人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四個方面對文獻進行分析,探究我國聾人ERP實驗研究的進展情況,并對我國聾人ERP實驗研究進展進行總結與展望,為聾人ERP實驗研究提供借鑒,為聾人的教育與早期干預提供參考。

一、聾人ERP實驗研究數量變化

有關ERP的研究在我國始于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聾人ERP實驗研究始于2005年,ERP技術引入聾人這個特殊領域的時間相對較晚??傮w來看,聾人ERP實驗研究的期刊文獻較少,2005—2022年總共16篇,在2005—2010年、2011—2015年兩個時間段,聾人ERP實驗研究分別只有3篇和2篇,研究較少。2016年之后的期刊論文數量迅速增加,呈上升趨勢。在關于聾人ERP實驗研究的碩博學位論文中,2005—2022年總共有18篇,其中碩士學位論文數量較多,博士學位論文數量較少,具體見表1。

二、聾人ERP實驗的研究人員

對聾人ERP實驗研究人員的所屬單位(第一單位)和涉及的領域或學科背景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中73.53%(n=25)的研究者來自高校,以河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為主;26.47%(n=9)的研究者來自醫院(醫學中心)或醫學院。由此可知,高校為聾人ERP研究的主要陣地,其次為醫院。研究者的學科背景方面,有9篇文獻的作者有教育學背景,其中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較多,有4篇,湖南師范大學有2篇,重慶師范大學、魯東大學和香港大學各1篇;有11篇文獻的作者有心理學背景,其中河南大學的研究較多,有7篇,湖南師范大學有2篇,重慶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各1篇;有11篇文獻的作者有醫學背景,其中有8篇來自醫院,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山西省人民醫院、合肥第一附屬醫院(2篇)、煙臺山醫院、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中山紀念醫院。另外有1篇來自川北醫學院,1篇來自首都醫科大學,1篇來自四川大學。除上述學科背景外,還有文學、體育學、工學學科背景的研究人員。其中有1篇文獻的作者有文學背景,來自江蘇師范大學;有1篇文獻的作者有體育學背景,來自山東師范大學;有1篇文獻的作者有工學背景,來自天津理工大學。因此,我國目前聾人ERP實驗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學、心理學、醫學三個領域,未見進行跨學科合作,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1 聾人ERP實驗研究文獻年份分布表(篇)

三、聾人ERP實驗研究方法

(一)實驗被試

對34篇文獻進行分析,其中有27篇文獻采用對照實驗,將聾人與健聽人進行對照;7篇的被試只有聾人,采取的是單組被試實驗。對被試的年齡層次進行分析,研究聾童的文獻有16篇,實驗被試共有574人,占比44.26%;研究聾人中學生的文獻有2篇,實驗被試有68人,占比5.24%;研究聾人大學生以及成人的文獻有12篇,實驗被試有568人,占比43.79%;研究聾人老年人以及涉及各個年齡層的文獻有4篇,實驗被試有87人,占比6.71%??梢?,當前研究的實驗被試以聾童和聾人大學生為主。

(二)實驗范式

研究者在ERP實驗中會采取一些經典的實驗范式來研究聾人的腦部認知機制。其中,采用經典Oddball范式及其變式的文獻有17篇,是聾人ERP實驗研究的主要范式。研究者也采用詞圖匹配范式、自我參照范式、同時性判斷的經典范式、繼時性判斷的經典范式、平衡設計范式等。除了范式以外,情緒面孔識別任務、one-back任務、時間二分任務、數字識別和數字奇偶判斷任務、延遲反應任務等也被研究者用于聾人ERP實驗研究中。

(三)實驗儀器

ERP實驗需要借助電極帽和腦電圖協同采集腦電數據。由表2可知,大多數ERP實驗采用的是美國生產的Neuroscan電極帽和德國生產的Brain Product電極帽。Neuroscan的使用次數最高,為17次,占總使用量的50.00%;其次是Brain Product,使用次數為8次,占23.53%。Neuroscan電極帽分為以下幾個型號:Neuroscan 4.5、Neuroscan SynAmps 2、Neuroscan Grael、Neuroscan SynAmps amplifier、Neuroscan SynAmps RT。電極數量有32導和64導,以32導居多。Brain Product的ERP記錄系統有32導、64導和128導三種不同導數的電極帽。除了使用上述兩種電極帽以外,一些研究者使用了EGI的腦電分析儀、上海海神醫療電子儀器生產的NDI-092(海神號)神經電檢診儀、Otmetrics的Chart聽覺誘發電位儀、丹迪的EVOMATIC-8000、Keypoint的誘發電位儀,以及德國產的ANT。研究者應根據實驗被試與研究精度要求選擇合適的電極帽和電極點數。

(四)ERP成分

聾人ERP實驗的可得成分總共被研究了97次,其中主要為N家族和P家族,N家族中主要有N1、N120、N2、N170、N400、N450,總共被研究過35次,占36.08%。其中,N1被研究最多,被研究了11次,N2被研究了7次,N170和N400各被研究了6次,N450被研究了3次,N120和N200各被研究了1次。P家族成分經常被研究者用來分析人的腦部機制,總共被研究過34次,占35.05%。其中,P1和P2各被研究11次,P3被研究8次。研究人員也研究了P140、P260、P500、P600等成分,其中,P600被研究2次,其他成分各被研究1次。在對植入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ation,以下簡稱CI)的聾童的研究中,采用最多的為失匹配負波(Mismatch Negativity,以下簡稱MMN)特征研究,被研究了15次,占15.46%。除了一些常見的ERP成分,研究者在對聾人進行實驗時還發現了其他一些成分,比如晚期負成分(Late Negative Component,以下簡稱LNC)、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以下簡稱LPC)、與計時相關的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 of Timing,以下簡稱LPCT)、刺激呈現后300—500毫秒處的正波(Late Positive Potential,以下簡稱LPP)、晚期鑒別負波(Late Discriminative Negativity,以下簡稱LDN)、晚期聽覺誘發電位(Lat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以下簡稱LAEP)、持續電位(Sustained Potential,以下簡稱SP),占13.40%,其中,LPC和LPP各被研究3次,LDN和LAEP各被研究2次,LNC、LPCT和SP各被研究了1次。這些成分的研究對聾人神經心理機制探討具有一定的幫助。

表2 ERP實驗電極帽分布一覽表

四、聾人ERP實驗研究成果

當前,我國聾人ERP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聾人聽覺中樞功能受損,主要依靠視覺進行信息加工,進而導致語言學習方面的困難、抑制控制機制受損、面孔情緒識別困難等。因此,已有研究主要對聾人的語言能力、執行功能、面孔情緒識別能力和聽覺能力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聾人語言能力發展

聾人與健聽人在語言發展中有很大的不同,普遍存在閱讀困難。在語言加工方面,聾人語音加工的時間較長,可能慢于健聽人[2]。在詞匯識別方面,聾人在詞匯識別中采用了語音中介的路徑策略[3]。但是,聾人也可以不借助語音的中介作用,更傾向于采用正字法策略,借助詞形信息直接通達語義[4]。在語義加工方面,有研究者認為韻律對聾人語義加工有影響。聾人對現代漢語韻律的加工是使用手語加工,通過字形的圖像編碼,直接通達語義[5]。在言語工作記憶方面,聾童由于語音回路的缺失,無法接收聽覺信息,其言語工作記憶在功能以及腦機制上都與健聽人有一定的區別。早期的語音輸入也會影響長期記憶的形成,CI術后兒童的長期記憶不如健聽兒童[6]。因此,聾人在語言能力方面發展緩慢,在語音加工、詞匯識別、語義加工、言語工作記憶等方面與健聽人有所不同,聾人傾向于采用正字法、手語加工,使詞形直接通達語義,以便進行語言的學習與發展。

(二)聾人執行功能發展

執行功能是指在完成復雜的認知任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高級認知過程。一般認為,執行功能包括抑制控制、刷新和轉換三個子成分[7-8]。

執行功能的發展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健聽兒童、植入耳蝸聾童、佩戴助聽器聾童。這一結果表明,植入人工耳蝸有益于聾童執行功能的發展,即植入耳蝸聾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會影響其執行功能的發展[9]。抑制控制是執行功能的核心成分,通常被認為是狹義的執行功能,指在完成有干擾信息的目標任務時對無關刺激進行抑制反應的能力[10-11]。聾童存在抑制控制障礙,在抑制控制過程中的認知監控機制受損,聾童和健聽兒童都有沖突監測機制,但在認知Stroop任務中,聾童在N450上的負激活顯著增強[12]。多項研究表明,聽覺通道受損可能會影響聾童抑制控制的發展,抑制控制的損害會妨礙兒童學業、社會交往和情緒理解等方面的正常發展??傊?,與健聽兒童相比,聾童的執行功能尤其是抑制控制發展存在障礙,認知監控機制受損,這是由于沖突監測過程中注意分配能力受損所致。

(三)聾人面孔情緒識別能力發展

聾人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也可能影響其面孔識別能力和情緒識別能力,從而進一步影響其人際交往[13]。在面孔識別方面,由先前研究可知,面孔識別存在右腦偏側化現象,即右腦比左腦在面孔識別上更具優勢。但聾人被試左、右側N170 波幅沒有顯著差異,在面孔加工上并沒有表現出此現象,可能是聽覺能力的缺失阻礙了面孔加工的右側化偏向[14]。在面孔情緒識別方面,聾人面孔情緒識別存在困難。陳瓊進行情緒Stroop任務研究發現,聾童在進行情緒面孔識別時,前額葉、枕葉、顳葉和頂葉區域出現了障礙,情緒自下而上的視覺加工、相關注意和情感語義分配受到損傷,具體表現為聾童在N1、P1、N170 和 LPC 四個成分上的激活均顯著低于健聽對照組[15]。聾人在識別愉快、悲傷、中性面孔情緒時誘發的N170波幅都比健聽兒童波幅更大[16],尤其是在識別恐懼情緒時,聾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對面孔主要部位進行感知[17]。這種困難還存在于聾人精細加工面孔的晚期階段。認知加工的差異可能是聾人面孔情緒識別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聾人聽覺能力發展

聾人聽覺中樞功能受損,聽覺能力下降,多數研究對聾人的失匹配負波等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聾人與健聽人的神經反應差異發生在符號處理的早期階段[18]。在聾童中,CI兒童在復雜言語環境中,早期聽覺編碼和后期認知加工上存在缺陷[19]。對0—3歲聾童的聽覺語言能力進行研究,采用失匹配負波測試可知,對聾童干預時間越早,配戴助聽裝置時間越長,聽覺言語的康復效果越好[20]。先天性聾童大腦皮層跨模態重組的正?;孓D與CI術后聾童聽覺功能的恢復情況相關,特別是顳葉和頂葉周邊視聽聯合皮層異?;顒拥恼;谝欢ǔ潭壬嫌绊懥寺犛X功能的恢復效果,這對指導聾童CI術后聽力恢復訓練和康復評估具有重要意義[21]。在成年的聾人方面,對感音神經性聾患者的失匹配負波特征的分析發現,感音神經性聾患者雖聽力損失比較嚴重,但聽覺皮質仍可覺察、識別和分辨刺激[22]。在老年聾患者方面,與健聽人相比,老年聾患者聽覺中樞功能受損,認知功能減退,MMN、P300可作為評估老年聾患者聽覺中樞功能、認知功能的客觀判斷指標[23]。在聽覺能力鑒別方面,應用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和40Hz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對年齡在1—63歲的36例聽力減退患者的聽力減退情況進行評價,二者結合對器質性耳聾與功能性耳聾的鑒別診斷更客觀,對偽聾的鑒別也比較容易[24]。由此可知,聾人的聽覺能力與年齡、致病原因等方面都有關系,對一些聾童進行早期干預能夠幫助聽覺言語能力的恢復。同時,ERP技術在耳聾原因鑒別方面也能發揮作用。

五、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對我國聾人ERP實驗研究的34篇文獻分析發現,聾人ERP實驗研究文獻數量總體較少;以師范院校教師、學生以及醫院醫生為主,學科背景多為教育學、心理學與醫學,缺乏跨學科多領域合作;在實驗被試方面,主要以聾童和聾人大學生為主;大多數采用經典Oddball范式對聾人進行研究;研究內容集中在聾人語言能力、執行功能、面孔情緒識別能力與聽覺能力上。

(二)展望

1.擴大研究范圍,推動多領域跨學科合作

國內聾人ERP實驗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聾人的語言能力、執行能力、面孔情緒識別能力和聽覺能力等方面。擴大聾人ERP實驗研究范圍是探討聾人與健聽人的不同神經生理機制的途徑。對于實驗被試的選擇,不僅可以拓寬其年齡范圍,也可根據聾人的障礙程度、障礙類型來探討ERP機制。我國聾人ERP實驗研究領域多集中在教育學、心理學與醫學學科領域,研究人員以師范院校教師、學生和醫院醫生為主,涉及的學科領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缺少跨學科領域的合作,都是在本學科領域內進行研究。特殊教育學具有交叉性、綜合性的特點,涉及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語言學、人類學等多門學科[25]。因此,要加強特殊教育學與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推動多領域跨學科合作。

2.改變單一范式,采用多種實驗范式研究

我國聾人ERP實驗研究的實驗范式大多采用經典Oddball范式,缺少其他范式以及多種范式相結合。近年來,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與發展,已有諸多研究者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執行功能進行深入的探討,其中Stroop任務、Oddball任務、Go-Nogo任務、停止信號任務(Stop-Signal Task)、Simon任務、Flanker任務、延遲滿足任務和兒童賭博任務等,是常用于執行功能的研究范式[26]。未來可以采用更多的實驗范式,也可以結合兩種或多種范式進行研究。

3.推動ERP與其他技術結合,深入挖掘聾人認知機制

ERP技術相對于行為學實驗能更深層次地探討相關機制,當前研究大多只得出了行為學數據,如反應時間與正確率。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多個電極點和分析方法對聾人ERP實驗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其次,可以將腦電技術與眼動技術相結合,詳細探討聾人的認知機制。此外,電磁學測量和血液動力學測量在空間和時間分辨率上可以互補。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functional near-infrared imaging, 以下簡稱fNIRI)能提供腦功能活動過程中的腦皮層血氧代謝信息,血液動力學測量有著毫米級的空間分辨率[27]。再次,未來的研究還可以采用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以下簡稱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以下簡稱fMRI)等功能成像技術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將ERP技術與fNIRI、fMRI相結合,深入挖掘聾人認知過程的神經生理機制。

猜你喜歡
聾人范式文獻
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學科融合創新實踐范式
中日聾人大學生體育參與比較研究——基于社會支持視角
中國山水攝影對傳統藝術范式的歸附和偏離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從教師視角談“讀思達”課堂范式——以“百分數的認識”為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基于“互聯網+”的聾人團隊管理模式研究
探析聾人就業問題及對策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