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陽浮而陰弱”探討仲景陰陽脈法*

2022-11-15 16:35范繼東谷松
中醫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傷寒論陰陽

范繼東,谷松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

脈診作為中醫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醫家所重視。據統計,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涉及脈診的條文占全文三分之一以上,為仲景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1]?!秱s病論》中脈象的描述方式較為豐富,其中有以“陰陽”命名者,如《傷寒論》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本條詳細地描述了太陽中風證的癥狀及脈象表現。桂枝湯為“群方之首”,其類方貫穿《傷寒雜病論》全文,因此本條文為歷代學者研究桂枝湯的重點原文[2]。其中“陽浮而陰弱”作為桂枝湯證的脈象表現,對于桂枝湯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陽浮而陰弱”之中所隱藏的“陰陽脈法”更是仲景脈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 “陽浮而陰弱”的含義

“陽浮而陰弱”的具體含義,歷代醫家存在多種解釋。成無己認為:“陽以候衛,陰以候榮。陽脈浮者,衛中風也;陰脈弱者,榮氣弱也”,提出陰陽指脈象而言,陽脈主候衛氣,陰脈主候榮氣,但并未指出“陰陽”的具體含義[3]。方有執認為:“關前陽,外為陽,衛亦陽也……關后陰,內為陰,榮亦陰也”,提出關前為陽,主候衛與外,關后為陰,主候榮與里[4]。吳謙等人提出:“陰陽指榮衛而言,非指尺寸浮沉也”,并根據《難經》理論認為,榮衛為心肺所主,其脈象皆輕取可得,營衛之脈皆在浮位,故稱“陽浮”。而“陰弱”指“榮分之浮較之衛分之浮,則無力而弱”,故“陽浮而陰弱”[5]?!秱撜Z譯》認為,陽浮而陰弱中的陰陽指脈象的輕按與重按,“輕按見浮脈為衛陽浮盛,重按見弱脈為營陰不足”,其本質仍為浮沉之意[6]。李克紹認為,“陽浮而陰弱”非指脈象而言,而是直言病機,為“衛陽外浮,營陰內弱”之意,楊世權、彭光超、李俊純等亦持此觀點[7]。而新世紀二版《傷寒學》教材則提出了“陽浮而陰弱”既指病機又指脈象,脈象中的陰陽,指浮沉而言[8]。

綜上可見,對于“陽浮而陰弱”,有認為指病機而言者,有認為指脈象而言者,亦有認為是以脈象代指病機者。其中,病機指“衛陽外浮,營陰內弱”,此觀點較為一致。而對脈象中的“陰陽”的具體指代對象則觀點不同,大概有“寸尺”“浮沉”“榮衛”三種觀點[9]。

2 陰陽脈的含義

筆者認為,《傷寒雜病論》為仲景個人著作,其理論應具有較高的統一性,不應前后矛盾。關于仲景脈法中陰陽的含義,各家注解往往于此處通,于彼處則不通。如第12條“陽浮而陰弱”的注解,其陰陽的含義于本條經文中尚可自圓其說,但驗之于其他經文,則難以解釋,或許與仲景本意相違。若陰陽指沉取或浮取而言,那么“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與“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兩條中的“陰浮”,則應解釋為沉取得浮脈,與浮脈的輕取即得相矛盾,于理不通。

《傷寒論·辨脈法》中,已經明確提出“陽脈”與“陰脈”的概念,并指出了兩者的具體內涵?!皢栐唬翰∮袨缾汉鴱桶l熱者何?答曰: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曰:何謂陽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曰:何謂陰不足?答曰: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痹诒径沃?,回答“陽脈不足”和“陰脈不足”的具體含義時,已明確將“陽脈”與“陰脈”解釋為“寸脈”與“尺脈”??梢?,仲景可能將“陰陽”作為“尺脈”與“寸脈”代名詞而應用于脈象描述中。因此,筆者認為“陽浮而陰弱”當為“寸浮而尺弱”。陽脈即寸脈,主表主陽;陰脈即尺脈,主里主陰。寸浮而尺弱,為里氣不足,邪侵肌表之象,故桂枝湯以姜棗養胃生津,同時配合熱稀粥,以扶正祛邪[10]。而將“陰陽”作“寸尺”解,于其他條文中亦能解釋得通,可以佐證此觀點的正確性。如太陽傷寒證,“脈陰陽俱緊”,為邪氣充盛,里氣不虛之象,故以麻黃湯發汗解表;風溫病,“脈陰陽俱浮”,為邪熱熾盛,充斥內外,故寸尺皆表現為浮脈。

3 陰陽脈法溯源

《傷寒雜病論》中將寸口脈分為尺、寸兩部,并以陰陽分類的診脈方法,筆者將其稱為“陰陽脈法”?!瓣庩柮}法”并非仲景首創,而是源出于《黃帝內經》《難經》。關于陰陽脈法的實質,除了《傷寒雜病論》原文可以作為其理論依據之外,更可以在《黃帝內經》《難經》中找到其來源。

《黃帝內經》脈診為遍診法,提出了脈診中“寸”與“尺”的概念,但《黃帝內經》中的“寸”與“尺”分別指的是寸口脈與尺膚,并未將寸口脈分部[11]?!峨y經》首次提出“獨取寸口”的概念,從診脈部位上,將《黃帝內經》遍診法進行了簡化,舍棄了諸多診脈部位,保留寸口脈診。為了使簡化后的脈診方法仍然能獲得較為全面的信息,彌補其他脈診部位舍棄之后獲取信息的不足,將寸口脈診細化而分部,以診察陰陽、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其分法有兩種:一種將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一直沿用至今[12];一種將寸口脈分為二部,寸脈指關前,尺脈指關后,關為寸脈與尺脈之界限,不占長度。而《難經》寸口的陰陽二部診脈法,即為《傷寒論》陰陽脈法的源頭[13]。

《難經》云:“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關之前者,陽之動也……關之后者,陰之動也”,可見《難經》將寸口脈分為尺寸兩部,分別診察陰陽二氣。錢會南將《難經》這種以尺寸分陰陽的脈診方法,命名為尺寸陰陽脈法,以寸關尺之關為分界。關前即寸部,所治為陽;關后即尺部,所治為陰。此種脈法不僅是診察病位陰陽的根據,更重要的是用以診察陰陽相乘,以及陰陽盛衰等陰陽失調病機?!峨y經·五十八難》云:“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濕溫之脈,陽浮而弱,陰小而急;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澀”。錢會南以此段經文為依據,認為按尺寸分辨陰陽,可以診斷鑒別不同類型的外感熱病,為疾病陰陽病機的辨析提供脈診資料[14]。

4 《傷寒雜病論》陰陽脈法闡釋

仲景繼承了《難經》的寸口脈法,并將其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其中,陰陽脈法被廣泛地應用于外感病的診療當中?,F將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涉及的陰陽脈法原文進行闡釋[15]。

4.1 陰陽脈法在外感病中的應用

4.1.1 陽脈澀,陰脈弦《傷寒論》第100條曰:“陽脈澀,陰脈弦”,指寸脈澀滯不利,尺脈弦急,為氣血不足,下焦氣機凝滯之象,故“法當腹中急痛”,小建中湯或小柴胡湯證皆可見此脈象。小建中湯溫中補虛,緩急止痛?;颊邭庋蛔?,脈道失充,故而寸脈澀滯,血虛筋脈失養,加之陰寒凝滯腹部,故而尺脈弦急[16]。而小柴胡湯證為本虛標實之證,人參、甘草、大棗可補中氣之不足;用大量柴胡,行氣之功殊勝。小柴胡湯的或然證中亦有腹痛之證。仲景提出小柴胡湯證出現腹痛之時要去黃芩加芍藥,以防黃芩苦寒、凝滯血脈,加芍藥和血止痛。中氣不足,加之氣機郁滯,無以奉上,可見上部之寸脈澀滯;腹部氣血郁滯,亦可見陰脈之弦。故仲景提出,出現“陽脈澀、陰脈弦”的脈象之時多見腹痛之癥,可先予小建中湯,若不瘥再予小柴胡湯[17]。

4.1.2 脈陰陽俱?!秱摗返?4條曰:“太陽病未解”,而出現“陰陽俱?!钡拿}象表現,寸尺脈皆沉伏不見,仲景認為此為愈戰汗而解之象。此時正邪相爭,正氣郁極而欲伸,故脈象沉伏似停?!暗柮}微者,先汗出而解”,陽脈即寸脈,主表主陽,此時陽脈出現微象,為邪氣欲從表作汗解,故仲景言,先汗出而解?!暗幟}微者”,若此時尺脈出現微脈,尺脈主里主陰,為邪氣欲從里而解,故仲景言下之而解,提示醫者應根據脈象,因勢利導[18]。

4.1.3 脈陽微……陽脈實《傷寒論》第245條曰:“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寸脈微弱,為表虛,以汗出少為順,若汗出過多則更傷表氣,故為太過;反之,雖寸脈有力,為邪氣傷表,為可汗之征,但應中病即止,若汗不得法,致汗出過多,仍會損傷表氣,故言“亦為太過”。

4.1.4 陽微陰浮《傷寒論》第290條中,少陰中風,為少陰里陽不足的基礎之上,復為風邪傷于肌表,陽脈微為在表之風邪已衰,陰脈浮為在里之陽氣來復,為病情好轉、欲愈之征象。故仲景云:“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4.1.5 陽微陰澀而長《傷寒論》第274條曰:“太陰中風,四肢煩疼,脈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也”。脾主四肢肌肉,太陰病脾陽不足,寒濕內生,又因下利傷津,陰陽兩虛,四肢失養,復為風邪所感,與寒濕相搏,形成了以四肢煩疼為主癥的太陰中風證。陽微為風邪已退,陰澀而長為脈氣伸展。寒濕漸衰,正氣來復,故而由澀轉長,為向愈之征[19]。

4.1.6 脈陰陽俱緊《傷寒論》第3條、第 283條皆有“脈陰陽俱緊”,指寸尺脈皆為緊脈,為里氣不虛,寒凝肌表的太陽傷寒證,本不應有汗,故第283條言“反汗出”,見汗為反常。此脈反見汗出之證,為少陰里陽不支,太陽之邪飛渡少陰、陽氣外亡之象,故仲景云:“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

“脈陽浮而陰弱”“脈陰陽俱浮”前文已經論及,不再贅述。除了《傷寒論·辨脈法》明確提出了陰陽脈的具體含義之外,在《傷寒論·平脈法》中提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也是對尺寸分候陰陽的有力證明。在《傷寒論·傷寒例》中,也有多處陰陽脈法的應用。如“若脈陰陽俱盛,重感于寒者,變成溫瘧……陽脈濡弱,陰脈弦緊者,更遇溫氣,變為溫疫”,此處與《難經·五十八難》中“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的描述方式極為相近,可見仲景陰陽脈法與《難經》的承襲關系。在《傷寒論·傷寒例》中還有“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等論述,與后文《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的“脈陰陽俱緊”“脈陰陽俱浮”描述方式如出一轍,可見仲景已廣泛地將陰陽脈法用于外感病中。

4.2 陰陽脈法在內傷病中的應用

4.2.1 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該句出自《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此處雖未以陰陽命名,但是,醫家前、后指代寸脈及尺脈的觀點較為一致。也符合寸口陰陽脈法以寸尺判斷病位的特征。

4.2.2 陰陽俱微該句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把躁庩柧阄ⅰ?,指患血痹病的患者,寸尺脈皆為微脈,為表里氣血皆虛之象,符合原文所描述尊榮人骨弱肌膚盛的氣血不足于內,重因疲勞汗出所形成的氣血不足于外的病理基礎。表里氣血皆不足,調攝不慎,感受風邪,繼而形成血痹之證[20]。

4.2.3 陽微陰弦該句出自《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瓣栁㈥幭壹葱乇远础?,為胸痹的主脈?!瓣栁ⅰ敝戈P前寸脈微,為上焦陽氣不足之象;“陰弦”指關后尺脈弦,為下焦陰寒內盛,經脈凝滯之象。下焦陰寒之氣乘虛上泛,凝滯血脈,故而胸痹而痛。關于陽微陰弦,有學者認為是代指病機。筆者認為,陽微陰弦是真實的脈象記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常??梢姶嗣},應重視其臨床實用價值,不能單純的將其當作病機的代名詞來看待[21]。

4.2.4 陰脈小弱該句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皨D人得平脈,陰脈小弱”,為妊娠初期脈象,胎兒賴母體氣血以滋養,妊娠之初,胎元初成,陰血一時不濟,里氣不足,可出現尺脈細弱之象。

5 陰陽脈法的后世傳承

仲景寸口陰陽二部脈法與《難經》一脈相承,以關為界,關前之寸脈以候陽,關后之尺脈以候陰。此處之陽與陰指的不是陽氣與陰氣,而是表和上、里和下,并通過陽脈與陰脈的虛實等信息,診察表里正邪之盛衰,以指導辨證、治療及判斷預后。其后,王叔和《脈經》將寸口脈的陰陽分部與脈象的陰陽分類相結合,描述了相應的癥狀表現,如“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尺脈滑而浮大者,名曰陰中之陽,病苦小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22]。

后世醫家,如明代醫家李時珍在《瀕湖脈學·四言舉要》中說到“初持脈時,合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后為陰,陽寸陰尺,先后推尋”,也對陰陽脈法進行了記載。清代醫家雷少逸,對陰陽脈法有所傳承和運用,其在《時病論》中云:“陽脈浮滑有力者,乃溫邪竄入肺經也,宜用辛涼解表法加連翹、象貝治之……陰脈不浮而滑,溫邪已陷于里也,宜以清涼透邪法加葛根、黃芩治之”,以陰陽脈法判斷冬溫病溫邪侵襲的部位,并提出了相應的治法。陽脈浮滑,邪在肺經,病偏于表,故以連翹等辛涼解表;陰脈不浮而滑,為邪熱內陷,故在辛涼透邪的基礎之上,加葛根、黃芩以升透、清解在里之熱邪[23]?,F代醫家李士懋等也對寸口陰陽脈法進行了整理和應用,在其臨床實踐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24]?!独钍宽淌谡撽庩柮}診》一書中,對陰陽脈法進行了闡釋,并收錄了運用陰陽脈法的臨床案例,再一次證明了陰陽脈法的臨床可行性。

6 小結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陰陽脈”并不是病機術語的代名詞,而是陰陽脈法的真實脈象記錄,此脈法傳承自《難經》,對中醫學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仍然有其臨床實用價值。對于《傷寒雜病論》中所涉及的陰陽脈法原文,不可單純的作為病機描述來理解,而忽視其實用性。寸口陰陽脈法,將寸口脈以關為界,關前診察人體之上與表,關后診察人體之下與里,并結合陰陽二部的脈象,通過診察人體之氣血狀態來判斷表里、上下的邪正盛衰,尤其適合指導外感病的診斷及治療。外感病具有由表及里、由上至下、由實轉虛的變化規律,所以寸口脈的陰陽脈法尤其適合外感病的診治,同時對內傷雜病的治療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已有應用先例。所以,無論是從對仲景原文的理解,還是對當今的臨床實用價值,陰陽脈法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猜你喜歡
傷寒論陰陽
陰陽合同(雙語加油站)
清明祭祀
法于陰陽
陰陽泛函
陰陽刑德與秦漢秩序認知的形成
半夏瀉心湯與小柴胡湯關系之辨析
仲景通陽利水法治療小便不利芻議
淺論守陰陽在養生中的重要作用
劉炳凡《傷寒論》教學錄音資料數字化保存及應用研究
《傷寒論》惡寒癥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