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及未來展望

2022-11-15 14:46
江西農業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鄉土戰略農村

裴 瑩

(西安思源學院 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0 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與拓展,是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平穩過渡的重要關口。2月21日,中共中央2021年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鄉村振興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方位開展農村現代化規劃的推進,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教育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治本之策”,起到了全局性、先導性和基礎性作用,為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建設高質量農村基礎教育體系、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推進教育公平和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均等配置等打下堅實的基礎。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多次提到了教育對鄉村振興起到的基礎性作用: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引導作用,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規劃高質量農村基礎教育體系,做好家庭教育、社區教育,著力發展遠程教育和“互聯網+”教育,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等。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的鄉村教育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從2018年起我國教育研究者就通過不同視角展開了對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工作,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扶鄉村教育之貧”和“教育促進精準扶貧”的雙重實踐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本文利用知識圖譜對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熱點進行精準分析,并指出現存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在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重要銜接階段,為教育加快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借鑒。

1 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熱點

1.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021年12月8日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篇名”為“鄉村振興&教育”“鄉村振興&教學”或“鄉村振興&高?!?、“關鍵詞”為“鄉村振興&教育”或“鄉村振興&教學”進行高級檢索,共檢索到1016篇文獻,通過仔細研讀后進行人工清洗,手動剔除書評、會議紀要、征文廣告等非學術性文獻共計51篇,獲得有效學術文獻965篇。

本文采用提取最能表達文獻核心內容的關鍵詞共詞分析方法,對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挖掘,測量關鍵詞之間的親疏關系,從而分析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內容。

1.2 關鍵詞網絡聚類

利用CiteSpace 5.8軟件對搜集到的965篇有效文獻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從而得到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圖1)。

圖1 教育服務鄉村振興關鍵詞網絡聚類

每個知識圖譜中的網絡聚類都代表了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領域的研究焦點,在排除邊緣聚類后,本文選取6個核心聚類進行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領域的熱點內容進行詳細分析(表1)。

表1 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領域研究熱點

2 我國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熱點分析

2.1 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基礎理論研究

教育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起步于基礎理論的研究,該聚類的熱點關鍵詞主要有鄉村振興戰略、協調機制、價值取向、有效銜接、協同發展等。本部分的研究焦點主要集中于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融合的理論基礎、價值取向、協調機制等。林克松等[1]從多學科視角研究了教育對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價值所在:從社會學角度教育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從經濟學角度教育促進鄉村經濟跨越式和可持續發展;從文化角度教育提升農村人口科學文化基礎和綜合素養的文化視角;從教育學角度教育轉變了農村勞動力的思想觀念同時激發了鄉村的內生動力。朱忠義等[2]提出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基礎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城鄉發展理論和中國共產黨鄉村治理思想。馬克思主義城鄉觀提出要通過生產教育和城鄉融合,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自由發展,精神文明的高度體現了農村的文明程度,城鄉發展應追求更高層面的文化融合,而黨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思想正是對這種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同均衡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城鄉觀指導下進行的探索和創新。而鄉村振興戰略里提出的推進農業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增強農村內生動力、推進高質量農村基礎教育建設、提升農民全面素質和精神風貌等都離不開教育起到的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從人力資本理論的視角,鄉村人力資本整體素質提升的根本是發展教育事業,而人力資本的投資也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擺正教育事業的優先位置,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的質量,從根本上激發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動能[3]。

2.2 鄉村建設內生力研究

從鞏固扶貧村成果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教育對鄉村發展中的促進作用更集中于增加鄉村發展和建設的內生動力、農民主體的創造性、鄉村文化自信和實踐自信等。該聚類的熱點關鍵詞主要有鄉村建設、鄉村文化、文化自信、新農村建設、農民主體等。精準扶貧政策強調外援性力量“扶”的干預作用,而鄉村振興戰略則更側重依靠鄉村自身動能的內生式發展,要從文化上轉變農民個體在城鄉差距下累積的自卑感、無助感和惰性心理,通過教育引入城鎮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發展理念,激發鄉村建設主體的自信心和能動性,從而增強鄉村振興的文化自信和實踐自信[4]。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鄉村振興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提高農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鄉村建設要給予農民主體在新時代鄉村文化的自主選擇權,通過文化熏陶、教育引導等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提升農民的文化素養和精神活力,激發其對振興后的新農村生活的向往,從而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主體內生動力和創造力[5]。

2.3 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研究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做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職業教育因其時代性、實用性、跨界性、開放性等特點,起到了為鄉村振興戰略“賦能”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聚類的熱點關鍵詞主要有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高職教育、評價體系等。瞿曉理[6]認為職業教育通過3種路徑“賦能”鄉村振興戰略:一是輸入技術,通過技能培訓、技能咨詢、線上云課堂等多種教學與實踐活動,廣泛傳播農業發展需要的現代化農業知識和技術,保證農民足不出村就能獲取最新的科學知識;二是引入產能,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根據鄉村實際情況調研輔助編制科學、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通過深度產教融合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引入優質企業、特色項目、農業專家等資源,為鄉村構建新型產業體系;三是循環智能,通過積極正向的教育引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資金政策支持、定向培養和幫扶等措施,鼓勵職業院校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儲備高層次的智能型人才。朱德全等[7]從技術角度分析了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職業教育支撐了鄉村振興所需的科技傳承與創新,職業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才技術化生存的能力,通過科技知識傳遞、技術文化素養提升、技術實踐倫理約束等方面培養鄉村技術型人才,最終達到職業教育的技術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和諧共生。

2.4 鄉村教育發展研究

鄉村振興最終靠的是人才,而教育興則人才興,教育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點,規劃布局鄉村學校,提升鄉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鄉村基礎教育質量,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是教育扶貧和教育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底線任務。該聚類的熱點關鍵詞主要有教育扶貧、鄉村基礎教育、鄉村教師、鄉村學校、教育振興等。在精準扶貧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充足的資金和社會資源支持促進了鄉村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尤其是硬件設施水平的提高,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下,城鄉教師的質量仍有差距,鄉村教師鄉土文化素養的缺失使得優秀鄉村教師仍流失嚴重,因此,在推進鄉村教育現代化的實踐中仍需提升鄉村教師的社會和法律地位以補齊鄉村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短板[8]。陳文勝等[9]探討了鄉村振興與教育振興之間的邏輯機理,認為早在民國時期就開始有鄉村改造的實踐活動,而鄉土文化底蘊的價值堅守是鄉村教育振興的歷史邏輯,全面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教育現代化建設是教育振興的現實邏輯,激發鄉村內生動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是教育振興的未來邏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的大背景下,仍亟待解決城鄉教育公平和教育服務均等化的實現、鄉村學校中鄉土文化的價值底蘊的激發、鄉村教師培養體系和補助政策完善、鄉村教師生存與情感關懷等,以實現鄉村教育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10]。

2.5 創新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

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發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成為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發展的新趨勢,返鄉創新創業新浪潮將推進鄉村高質量人才回流、高新技術引進和城鎮先進理念滲透,為鄉村振興引入了新動能和新業態。該聚類的熱點關鍵詞主要有創新創業、創新驅動、返鄉創業、創業實踐、大學生等。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發展帶來了希望,指明了道路,也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了新機遇,在創新驅動的新經濟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要從資源、資產等要素驅動的外生式發展向創新創業驅動的內生式發展轉變。大學生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返鄉創業對鄉村振興具有天然優勢和獨特價值,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使大學生普遍擁有鄉村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上自我價值實現的動力能激發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其次農村籍大學生的鄉土情懷有利于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為鄉村文化的繁榮和鄉村文明的建設提供了文化保障;最后大學生豐富的科技文化知識的優勢和創新創業素養的提升為返鄉創業提供了智慧支持[11]。要實現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群體返鄉創業實踐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助推作用,需要構建以政府為導向、社會為支持、高校為培育的協同機制,地方政府要在中央對返鄉創業扶持政策的方針指引下,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和資源做好切實可行的地方性幫扶頂層規劃;社會應對返鄉創業實踐尤其是成功、正向的榜樣故事進行積極的宣傳推廣,以增強青年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高校應從提高學生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等方面對返鄉大學生進行信仰、知識、技能、素質的全方位培育[12-13]。

2.6 教育服務鄉村振興路徑研究

教育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挖掘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鄉村教育的振興從而教育促進鄉村振興的良性循環路徑,探索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路徑,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的一項重要課題。該聚類的熱點關鍵詞主要有:現狀對策、實現路徑、教育扶貧、實踐路徑、構建邏輯等。秦玉友[14]從3個方面論述了教育扶貧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一是要從增強農村勞動力的農業生產素質、城鎮生產生活適應能力等維度發展鄉村教育事業;二是實現農村“三教”: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融合式發展,提升鄉村人口的綜合素養和競爭力;三是通過優化學校布局,吸引并留住高質量教育人才等方式保障鄉村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建。解濤等[15]利用“三螺旋理論”分析了高等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路徑:一是積極引導高校人力資本尤其是農村籍大學生、科技人才、科研人員向農村流動;二是利用官產學合作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三是架設高等院校與農村經濟組織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知識傳遞平臺。

3 我國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展望

3.1 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加強實證研究的力度

已有的教育服務于鄉村振興的研究對上述的6個熱點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但尚未形成系統性、綜合性、學術性的深層次研究體系,本文收集到的965篇相關文獻中核心期刊的成果只有173篇,且85%以上發表在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上,說明應加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后扶貧時代教育促進鄉村建設的深度思考,尤其是在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邏輯機理、價值底蘊、路徑可行性、內生性機制、鄉土文化傳承等領域還有待深層次的探究和解答?,F有研究仍以理論分析為主,教育促進鄉村振興的具體可行性方案、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如何破解鄉村教育振興的現實難題等諸多現實問題的實踐性研究嚴重不足,以“實證”“實踐”“為例”或“調查”對所搜集的文獻進行二次檢索,結果僅有15篇核心期刊,且存在研究范圍狹窄、研究方法單一、時間跨度短等問題,說明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還缺乏能定量、有案例、需重復性驗證的實證研究成果。未來的應用性研究應以教育在防止返貧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系統性實地考察、實證測量、動態分析和效果評估,并建立教育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績效的考核指標體系,提升實證研究的力度和深度,為鄉村高質量建設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和智力支持。

3.2 農村教育現代化研究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而中國教育現代化實現的難點和重點就是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建設?!盎ヂ摼W+教育”、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教育大數據已經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變革,教育信息化正從教育方式、學習環境、教學理念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地改變整個社會的教育生態,而由于農村信息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鄉村教師信息素養缺失、城鄉信息資源供給不均衡等諸多問題,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并未真正惠及農村教育生態。在本文搜集到的965篇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文獻中,農村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文獻僅有5篇,僅有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郝文武教授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對農村教育現代化領域的研究,因此急需高度重視對農村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為解決中國教育現代化中最大的難題提供智力支撐。農村教育發展已經進入了城鄉教育共生、教育資源定向弱勢補償、教育對象城鄉交融的城鄉一體化階段,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新興的教育資源、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輸送到農村,提升鄉村教師的信息素養,促進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和鄉村教育體系的全面融合,早日實現農村教育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目標。

3.3 鄉土文化復育與教育研究

要解決鄉村振興中的高質量人才流失、文化自信缺乏、文化傳承危機、農民主體能動性不足等內生發展問題,就需要用鄉土文化為鄉村振興筑魂,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要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鄉風,煥發文明新氣象。鄉土文化復育(復生+發育)指的是在城鄉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將生態文明建設和鄉土文化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以文化滋養鄉村生態,對返鄉大學生、農民、干部等各級群體進行傳統文化培訓、新生態文化教育、道德文化培育等多種形式的鄉土文化培養活動,以“文化育人”實現鄉土文化的復育。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熱點中還缺乏對鄉土文化人才培養的關注,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鄉村教育都應該重視和推進鄉土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優秀的鄉土人才對傳統技藝傳承、文化產業振興、弘揚工匠精神等方面都起到助推作用,優秀鄉土文化的傳承可以激發農民主體的文化自信和主觀能動性、提升返鄉青年的鄉土情懷和信心。因此,要深入研究鄉土文化人才培養和教育支持的現實困境,從政府教育政策頂層規劃、傳統文化課程體系設計、鄉土文化師資培育、多元保障支撐系統等多方面構建健全完善的鄉土文化教育體系,將鄉土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觀相互融合,實現鄉土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教育支持。

3.4 打通教育服務鄉村“全域”振興研究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位一體”的全域、全方位、全覆蓋的鄉村全面振興,而教育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也應該是多角度全方面的,現有的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職業教育、鄉村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等幾個方面,對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其他幾個方面的涉及較少,鄉村振興的5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未來應加強教育開展對鄉村振興的全面全方位服務和支撐的研究。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高等院校要立足鄉村實際和產業布局,通過高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與鄉村協同創新并提供技術供給,從而提升高等院校服務鄉村產業振興能力;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鄉村全面振興所需的人才是復合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因此,需要構建從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多層次、多類型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人才服務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作用的發揮;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而鄉土文化教育存在創新動力不足、師生認同度低、缺乏實際踐行體驗、應對多元文化沖擊乏力等多種問題,要從構建鄉土文化教育體系、培養鄉土文化人才、提升鄉土文化認同度等角度出發推進鄉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寶貴的財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基本要求,因此亟須加強鄉村生態文明教育,采用多種生態教育形式培養農民主體、青年創業者、基層領導的生態文明意識;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要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綜合素質提升,打造一支懂技術、懂農業、有情懷、有擔當、愛農民的鄉村振興基層工作隊伍。

猜你喜歡
鄉土戰略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江瀾新潮
閱讀《鄉土中國》的價值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央視與中移動戰略合作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