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貴樹種閩楠人工林生長研究

2022-11-16 00:29周桂圓
林業與生態 2022年9期
關鍵詞:樹高材積林分

周桂圓

閩楠,樟科的重要用材樹種之一,國家二級保護瀕危植物,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珍貴優質用材樹種和著名園林觀賞樹種,素以材質優良而聞名。由于天然閩楠林分生長緩慢且易遭外界破壞,野生閩楠資源已經嚴重缺乏,需要我們通過良種選育、適地適樹等合理的營林措施大力發展閩楠人工林,推動閩楠木材市場的高效發展。因此研究閩楠的樹高、胸徑、材積等各方面的生長情況,分析總結閩楠的生長規律,對保護和開發這一珍貴樹種具有重要的意義。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湘西自治州青坪森林生態站開展,境內雨量相對充沛,光熱條件較為優越,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06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57 毫米,年平均氣溫16.4℃,太陽總輻射量為89.9~97.4 Kcal/cm2,≥10℃的年活動積溫約為4835~5200℃,無霜期286天。

閩楠人工林是天然次生林,經過后期撫育間伐,慢慢形成穩定的次生閩楠純林。林下植物主要有香樟、木荷、仿栗、楓香、栲樹、苦櫧等其他常綠闊葉樹種。林下次生的其他闊葉樹種幼苗高度1米左右,閩楠次生幼苗的數量和質量在次生幼苗中占絕對的優勢,有的閩楠幼苗高達6米多。下木覆蓋度約12%,有山礬、鼠刺、朱砂根、油茶等。由草本、藤本及層外植物形成的地被物的覆蓋度20%,平均高度為25厘米,以蕨類植物占絕大多數。

試驗對象與方法

在湘西青坪林場內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3塊樣地,每塊樣地面積為20×20米。試驗方法為物候觀測研究和生長特性研究。物候觀測研究:通過長期的實地觀察和對比,對閩楠人工林林木的萌動、發芽、抽梢,以及開花、盛花、結果和果實成熟等各階段的時間進行記錄和對比,總結和歸納湘西地區的閩楠物候期。生長特性研究:對樣地內閩楠進行每木檢尺并編號。測試指標有樹高、胸徑、枝下高、冠幅等,求出樣地內平均胸徑和平均樹高,選取標準木截取圓盤后進行樹干解析。

結果與分析

根據觀測,3月中旬閩楠樹葉萌動,新葉在發芽10天后開始生長,3月中旬至9月下旬抽梢,4月下旬至7月達到生長高峰期,10月下旬到第二年生長明顯減緩。通過連續觀測,與長沙閩楠人工林比較,湘西閩楠人工林開花、結果和果實成熟期都稍遲一些。大致規律是:4月中旬花芽形成,4月下旬開始開花,5月中后期為盛花,6月零星開花,花期長,花色淡黃味香,6月上旬開始結果,6月上旬至7月上旬達到盛果期,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果實成熟。

胸徑生長:樣地閩南人工林年齡在30年左右,胸徑主要集中在16~20厘米,占樹木總數的63.3%,小于18厘米或大于22厘米的林木少量分布,胸徑生長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增加。造林后的前5年生長較為緩慢,胸徑的生長變化不明顯;5年后胸徑生長相對加快,20年后仍逐步增長,但增長幅度相對下降。胸徑的連年生長量在20年生時達到最大,其值為0.74厘米;胸徑的平均生長量在25年達到最大峰值,其值為0.613厘米,并且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閩楠胸徑生長的連年生長量的最大值要早于胸徑生長的平均生長量,在25年時,連年生長量與平均生長量曲線出現交點,即此時二者數值相等。

樹高生長:1~5年生時,閩楠的樹高生長稍顯緩慢;5年后進入速生期,樹高生長與樹木的年齡呈現明顯的正相關趨勢;樹齡達到15年后,樹高生長曲線開始呈現緩慢上升趨勢,說明其樹高生長的變化幅度開始下降;樹齡達到20年生后,樹高生長則更為緩慢,樹高的增長幅度趨于平緩。閩楠的樹高連年生長量在15年達到最大,平均生長量在20年達到最大,但連年生長量增加的速度較快,其增長的峰值也明顯大于平均生長量增長的峰值。閩楠樹高生長的連年生長量的最大值明顯要早于平均生長量的最大值。當年齡為20年時,閩楠樹高生長的平均生長量達到最大,閩楠的樹高連年生長量與平均生長量相等。

材積生長:通過對閩楠樹干解析分析發現,30年生的閩楠單株平均帶皮材積為0.1704立方米,平均去皮材積為0.1583立方米。材積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10年內,材積增長曲線呈現平緩的變化,說明在0~10年內,閩楠平均材積的增長緩慢;10~20年期間,材積生長曲線呈現明顯上升,材積的增長幅度顯著提高,20~30年這一段曲線的上升斜率達到最大,說明此時閩楠材積的增長幅度也在逐步增大;到達30年時,閩楠的材積生長達到調查期內的高峰值,獲得了較高的木材產出。閩楠材積的連年和平均生長在早期(前10年)較慢,從第10年開始二者均進入快速階段,且一直保持至30年仍未見減弱。閩楠的材積連年生長量在30年時達0.009734立方米,材積的平均生長量在30年時達0.006278 立方米。隨著年齡增大,閩楠材積生長的連年生長量明顯要大于平均生長量,但是材積生長的連年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沒有出現最大值,也沒有出現二者相等的交點。

在林分生長的影響因素中,林分密度是林業生產實踐中能夠有效控制的因素之一,林分密度影響了林分結構,最終決定了林分產量。合適的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林分空間和環境,保證樹木生長發育所需必要條件,獲得最大的樹高生長量、胸徑生長量,從而獲得最大材積產出,達到速生豐產優質效果。試驗通過對閩楠林地林分密度的實地調查,得出閩楠林分中林木的平均胸徑隨著林分密度的增大而相應減小。當閩楠的林分密度為每公頃1367株時,林分的平均胸徑是17.33厘米。而林木胸徑也與樹高、材積等生長因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也相互制約,這便使得林分密度與林分木材蓄積之間的關系趨于復雜。普遍情況下,密度小的林分其木材產量較低,但大徑材材積占木材總產量的比例較大。相反,密度大的林分木材產量相對較高,但大徑材所占木材總產量比重較小,小徑級材積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在森林經營中,應根據森林不同的培育目標以及不同的發育階段,確定其保留林分密度。

猜你喜歡
樹高材積林分
撫育間伐對油松林下灌木多樣性的影響
4種人工林的土壤化學性質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種闊葉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生長規律研究
人工福建柏胸徑與樹高關系的研究
不同種源馬尾松樹高與胸徑生長相關模型研建
5齡熱墾628材積量季節生長節律與氣象因子關聯度初步研究
福建省闊葉樹二元材積方程修訂
亞熱帶地區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異及δ15N空間垂直分異特征
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對四種桉樹生長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