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肋間神經阻滯麻醉在乳腺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2-11-19 07:34楊麗萍昆山市中醫醫院甲乳外科江蘇昆山215300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2年13期
關鍵詞:麻藥乳腺麻醉

楊麗萍(昆山市中醫醫院甲乳外科,江蘇 昆山 215300)

目前,臨床仍有大部分乳腺疾病需通過手術切除活檢進行明確診斷與治療,但由于手術方式屬于體表淺表手術,在手術麻醉方式的選擇上仍存在爭議[1-2]。以往臨床多選擇局部浸潤麻醉,通過對手術切口周圍注射局麻藥物,雖能達到一定的鎮痛效果,但對于部分病灶較多且病灶較深的患者來說,由于鎮痛效果不佳經常需多次加用局麻藥,這不僅延長了手術時間,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3-4]。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在臨床麻醉中的不斷應用,肋間神經阻滯在超聲技術的引導下可通過直視神經、血管、穿刺針位置及局麻藥物擴散的情況,從而獲得滿意的麻醉效果并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5-6]。本研究探討肋間神經阻滯麻醉在乳腺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麻醉方式的選擇提供參考意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手術治療的104例患者,根據麻醉方式不同分為A和B組各52例。A組年齡24~55(35.98±4.24)歲;體質量指數(BMI)18.9~24.1(21.25±1.32)kg/m2;手術時間(37.35±5.42)min。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30例、Ⅱ級22例;手術類型:乳房腫塊切除活檢46例,鉬靶導絲定位下鈣化灶切除活檢1例,乳管鏡導絲定位下乳腺區段切除術5例。B組年齡25~56(36.93±4.32)歲;BMI 18.9~24.1(21.37±1.33)kg/m2;手 術 時 間(36.44±5.03)min。ASA分級:Ⅰ級31例、Ⅱ級21例;手術類型:乳房腫塊切除活檢39例、鉬靶導絲定位下鈣化灶切除活檢4例、乳管鏡導絲定位下乳腺區段切除術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均確診為乳腺良性病變者;(2)均接受乳腺手術且無手術禁忌證;(3)ASA分級Ⅰ~Ⅱ級;(4)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對麻醉藥物過敏者;(2)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3)近期內使用過鎮痛、鎮靜藥物者;(4)存在精神功能障礙無法完成評分;(5)合并惡性腫瘤及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1.3 麻醉方法A組接受局部浸潤麻醉,具體如下:選擇生理鹽水稀釋后的0.5%鹽酸利多卡因,先在病灶表面皮內推注局麻藥,形成皮丘,然后經皮丘刺入皮下,在病灶周圍分層注射麻藥,阻滯神經末梢,每次注射前都應回抽防止局麻藥誤入血管。B組接受肋間神經阻滯麻醉,具體如下:取仰臥位,患側上肢外展、肘部屈曲,手靠頭擺放,充分暴露肋間隙,常規進行消毒鋪巾。根據乳房病變的位置確定穿刺的肋間,在患側腋中線處將左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別置于肋骨的上緣和下緣,選擇0.5%鹽酸利多卡因并于食指上緣進針,當針尖碰到肋骨,注射局麻藥少許浸潤肋骨骨膜,然后將針尖在肋骨上逐漸下移,滑向肋骨下緣時有落空感,回抽無血液,即注射局麻藥2 ml。依次自上而下做肋間神經阻滯,4~5個肋間阻滯后,用針尖測試病變處皮膚出現麻木感后,即可進行手術。

1.4 臨床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麻醉起效時間。(2)對比兩組麻醉有效鎮痛持續時間。(3)對比兩組術中(T0)及術后不同時間點[術后1 h(T1)、術后2 h(T2)、術后4 h(T3)]的視覺模擬評分(VAS)及Ramsay鎮靜評分,VAS:0分表示無疼痛;1~3分表示輕微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表示中度疼痛,已影響到睡眠,尚能忍受;7~10分表示強烈疼痛,無法忍受。分值越高,疼痛越強烈。Ramsay鎮靜評分:1分為不安靜、煩躁;2分為安靜合作;3分為嗜睡,可聽從指令;4分為睡眠狀態,但可喚醒;5分為睡眠狀態,反應遲鈍,需較強刺激才有反應;6分為對刺激無反應。1分為鎮靜不足;2~4分為鎮靜適中;5~6分為鎮靜過度。(4)統計兩組惡心嘔吐、頭暈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起效時間比較A組麻醉起效時間(4.34±1.27)min,B組為(4.05±1.85)min,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932,P>0.05)。

2.2 兩組有效鎮痛時間比較B組有效鎮痛持續時間長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有效鎮痛持續時間比較(±s,h)

表1 兩組有效鎮痛持續時間比較(±s,h)

組別B組A組t P n 52 52有效鎮痛持續時間3.48±0.42 1.58±0.37 24.478 0.00

2.3 兩組VAS、Ramsay鎮靜評分對比B組T0~T3各個時間點VAS均低于A組,Ramsay鎮靜評分均高于A組(P<0.05)。見表2、3。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VAS比較(±s,分)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VAS比較(±s,分)

組別A組B組t P n 52 52 T0 5.18±0.45 2.13±0.37 37.753 0.00 T1 3.38±0.62 1.54±0.33 18.891 0.00 T2 6.84±0.68 1.89±0.52 41.698 0.00 T3 6.12±0.63 3.56±0.72 19.296 0.00 F 161.806 166.418 P 0.00 0.00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Ramsay鎮靜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Ramsay鎮靜評分比較(±s,分)

組別B組A組t P n 52 52 T0 2.52±0.47 1.88±0.45 7.093 0.00 T1 2.58±0.27 2.05±0.24 5.580 0.00 T2 2.69±0.31 2.46±0.35 3.547 0.001 T3 2.37±0.28 2.14±0.27 4.264 0.00 F 28.113 33.090 P 0.00 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B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5.77%)略低于A組(7.69%),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加及對乳腺疾病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乳腺疾病被診斷出且大部分多為良性,根據流行病學統計顯示,每年罹患乳腺疾病的發病率以5%~20%的速度上升[7-9]。由于乳腺位置較為特殊,在實行手術治療時會受到疾病類型、位置及局麻藥物安全劑量的限制,從而無法獲得最佳的麻醉效果,導致鎮痛效果不理想從而影響預后恢復[10-11]。

傳統針對乳腺手術多選擇局部浸潤麻醉,但由于該方式會導致局部壓力增高,引起乳腺組織水腫,造成對病灶的定位相對困難,從而增加了手術的難度[12-14]。隨著神經麻醉技術的發展,肋間神經阻滯具有鎮痛效果好、蘇醒時間快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乳房或胸壁手術的麻醉中。羅哌卡因是肋間神經阻滯麻醉中最為常見的麻醉藥物,其屬于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具有較高的脂溶性、麻醉效能及清除率,更適合于鎮痛[15]。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有效鎮痛持續時間長于A組,提示肋間神經阻滯麻醉應用于乳腺手術中效果較佳。肋間神經阻滯麻醉還可以降低全身麻醉藥物的聯合用量,使得患者在術中更加平穩,術后恢復更快。本次對鎮痛及鎮靜效果進行分析發現,B組T0~T3各個時間點的VAS均低于A組、Ramsay鎮靜評分均高于A組,提示肋間神經阻滯麻醉應用于乳腺手術中具有較好的鎮痛、鎮靜效果。分析原因可能為肋間神經的外側皮支于腋中線至腋前線分出,因此在腋中線做阻滯取得更理想的麻醉效果,且該處無背闊肌及胸大肌覆蓋,肋間隙容易觸摸清楚,方便操作。此外,在切除靠近乳房上緣的病變時可加做鎖骨上神經分支的阻滯,一般在第二肋骨中點的下緣阻滯支配胸壁上部的分支,以達到較好的鎮痛效果。本研究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顯著差異,但肋間神經阻滯麻醉有可能造成氣胸、血胸等并發癥,這與患者自身的情況、操作者的水平經驗存在一定的關系,故對于部分肥胖的、肋間隙觸摸不清的患者可借助B超引導下肋間神經阻滯以獲得滿意的臨床麻醉效果。

綜上所述,與常規局部浸潤麻醉相比,肋間神經阻滯麻醉應用于乳腺手術中效果較佳,不僅能延長麻醉藥物的鎮痛時間,還可以明顯減輕術中及術后疼痛,有較好的鎮靜效果,且沒有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麻藥乳腺麻醉
基于高頻超聲引導的乳腺包塊導絲定位在乳腺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腰硬聯合麻醉與持續硬膜外麻醉應用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作用
乳腺超聲檢查診斷乳腺腫瘤的特異度及準確率分析
麻藥
全憑靜脈麻醉與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產科麻醉中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探究
乳腺貼真的能治乳腺疾病嗎
脫單
張惠灝:乳腺腫瘤重在預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