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對渭河水域管理的思考

2022-11-20 14:05卜海金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年18期
關鍵詞:渭源縣渭河流域渭河

卜海金

(甘肅省渭源縣河長制辦公室,甘肅 渭源 748200)

江河湖泊是地球上極為重要的淡水資源,具有良好的生態功能[1]。長期以來,河湖管理基礎薄弱,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不當導致一些開發項目、生產經營活動肆意侵占江湖河岸,違法建設、耕種、設障等現象隨時發生,不利于江河等的管理,也破壞了生態環境,湖泊生態保護面臨嚴峻的挑戰。在新形勢下改進湖河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極為重要,在加強湖河管理方面應落實管理責任、強化監督力度。甘肅省為推進河湖工作,編訂了《甘肅省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辦法》,渭源縣委、縣政府為提升渭河治理質量,根據相關規定積極謀劃統籌、多措施并舉抓好河流環境保護[2]。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強了對河湖治理與管理的新要求,保證了水利工程的效益,并督促落實河湖長制[3]。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巡視甘肅時,提出了“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建立完善的河湖管理體制,認真貫徹落實發展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徹底改善和保護水生態環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城鎮化的加速,人們對水利工程的要求越來越高。渭河地區干旱少雨,是我國嚴重缺水地區,極度干旱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的影響。渭河流域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水資源匱乏,干旱面積大,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的重要因素。河湖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亟待解決[4]。通過提升河湖監管水平,協同開展渭河流域水資源綜合治理,不斷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以河湖長制為抓手推出一系列政策,全力攻堅河湖管理。各級部門不斷完善、相互配合、統籌協調,積極強化縣、鎮、村河湖管理,為全縣河湖長制推進夯實基礎,以期為甘肅省渭源縣河湖管理保護提供理論支撐[5]。

1 渭河生態流域治理概況

渭河發源于渭源縣五竹鎮渭河源,流經五竹鎮、清源鎮、路園鎮,在三河口處流入隴西境內,渭河水系流域面積約1202.49 km2,年平均徑流量可達3.36×107m3,渭河的主要支流包括秦祁河、蓮峰河、鍬峪河、唐家河等,支流全長204.78 km。近年來渭源縣各級部門加大了對生態流域的治理,渭源縣環保局實施了渭河流域河道綜合整治及生態綠濱墊建設項目,項目共分為河道平整及生態綠濱墊建設和人工濕地建設2個工程,總投資約850.54萬元,河道平整及生態綠濱墊工程建設內容為張家灣至上磨段平整河道2.2 km,建設生態綠濱墊44道;鍬家鋪至陳家磨平整河道2.3 km,建設生態綠濱墊47道。人工濕地建設工程具體為建設人工濕地36.67 hm2。渭河源生態流域治理項目的實施使渭源縣渭河流域的防洪體系得到了完善,保護了河道沿岸3萬多人、1333.33多hm2農田的安全,改善了渭河河流生態環境,為群眾創造了優美的生活環境,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自從2013年以來,為了恢復和改善渭河區域內水資源水質,保護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制定了渭河綜合治理體系,有效結合放水、控水、用水、治水和保水等眾多舉措,實施水源綜合治理、綠色植被保護等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項目,優化流域內水資源的綜合調配,改善渭河水資源污染情況,提升水流自我凈化能力,使得渭河境內水資源良性循環。

2 渭河生態流域治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河長制的推行,渭源縣河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以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2.1 水環境存在一定的污染

渭河流經定西時,由于定西氣候影響,河水徑流量變化較大,當地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僅為全國的1/7,水資源空間分配不均勻,春夏季節當地農戶堵水灌溉造成支流水量不斷減少。渭河流域在隴西縣細二十鋪后各項污染指標均顯著提高,首先,灌溉和蒸發導致水量減少,加之周邊生活廢水的排放,使得渭河凈化能力減弱;其次,生活垃圾、生產垃圾進入河道對水質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再次,當地水土流失問題也特別嚴重,也影響了渭河水質;最后,農業生產污染、養殖業污染嚴重。

2.2 水域岸線管理體制不健全

渭河地理分布較廣,城區、農田等地下水岸線繁多,分管權限也分屬不同的部門,包括水利、自然資源、交通、農業、林業等,且不同部門的職責和分工略有不同,許多明確的水岸線沒有負責的部門,相關管理人員少。同時,管理經費不足,生態河湖保障需要大量資金,渭源縣經濟實力相對薄弱、財政緊缺,加之管理制度也有許多的不足,無法保證水資源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2]。

2.3 水域岸線保護缺乏規劃

河湖水域規劃是河湖管理和保護的重要依據,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有編制水域規劃的要求,但仍未形成有效的規劃,有些地區規劃執行不到位導致河流改道、生態環境破環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河湖的運行和管理。

2.4 水域岸線開發與管理不明確

河湖開發和管理涉及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旅游、交通等多個部門和行業,涉及活動的審批、執法等職責,但各部門之間銜接不緊密、溝通不及時、職責不明確,導致河湖管理出現各種問題。一些地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采砂作業,沒有結合自然規律反而激化了矛盾。

2.5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仍舊突出

農業用水量較大且灌溉效率低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且降水時空分配不均勻,渭河、秦祁河、蓮峰河等重點河流缺乏控制性的調節工程,水利資源調度和配置能力十分有限,水資源區域不平衡的狀況十分突出。

3 渭河流域治理保護的思路及措施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等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山川湖泊綜合治理,渭河流域地區應采取“水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系統不斷修復、水資源管理嚴格把關、水安全嚴格監測”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模式,以流域可持續發展為導向,明確具體責任劃分,以水資源保障和生態修復為重點,因地制宜為渭河的綜合發展提出綜合治理思路,不斷提高水資源安全質量和保障供應能力,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有力地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6]。

3.1 明確河湖水域岸線管理區域,確保落實管理主體責任

明確管理范圍是落實管理河湖水岸線保護的前提條件??繉嵷熑?,構建河長制工作責任體系,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由縣委書記和縣政府縣長擔任總河長和副總河長,各鄉鎮派出所所長擔任鄉鎮級警長,形成“河長+警長”的河道和水環境管理體系?!蛾P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等要求嚴格掌握河湖水岸線生態環境的調控,依法確立河湖管理范圍,政府應確立河湖水域線的生態歸屬,明確其所有權和功能定位,具體落實相關政策和責任。認真落實鄉鎮主體責任,加強各級河長對各自區域的巡查力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詳細的整改措施,保證自己轄區生態環境和行洪安全。

3.2 嚴格審批,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審批和承諾制度至關重要,由建設單位按照規定程序申請辦理審批手續并與相關部門簽訂河湖水岸線承諾書,注明占用時期、范圍、用途等內容。對河道采砂項目、涉河建設項目等的審批應嚴格把關,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嚴格排查河道排污、傾倒垃圾廢物、亂采亂挖等影響河道、未經審批違規建設、破壞水域岸線等活動行為,切實保障河道環境安全[7]。積極爭取水環境綜合治理生態保護項目、河道垃圾清除項目、水毀堤壩維修等,全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態環境。

3.3 加強部門聯動,保護河道安全治理

充分發揮各部門之間職能協助作用,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全面保護渭河的工作合力,保護河道河湖安全防治工作,實施堤防工程提升維修養護項目,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應對重點地區水質進行重點監控和治理,加強河流、水功能區、水庫、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及時發布水質監測信息,推進水質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全面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態環境,推動渭源縣水資源信息系統檢測,建設美好健康的生態河流,為強化水資源安全管理保護提供決策依據[8]。

3.4 加強信息監管,抓好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

實施智慧河流建設,建設河流監控系統,提高河湖監管力度和監管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強化河流生態流量管控,建立健全生態流量和水量的監控機制,嚴格控制水資源的過度開發,保障河道安全運行[8]。充分發揮新媒體和群眾的監督作用,加強宣傳,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水資源河道安全防治工作[9],通過懸掛宣傳海報、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宣傳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參與河道維護的積極性,形成人人愛護生態環境、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4 結語

通過對渭河流域的綜合治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水資源的科學調配,保持生態用水量,提高水資源的自我凈化能力。推廣農業節約用水、工業高效利用水,搞好當地生態環境建設。以流域內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以水資源保障、水資源管理、水健康安全為重點的綜合治理體系,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當地氣候,構建渭河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系統機理,為渭河水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渭源縣渭河流域渭河
基于樣本熵的渭河流域月降水序列復雜度與異步性特征研究
渭源縣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思考
渭源縣文化綜合館館前廣場景觀設計
渭源縣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現狀的調查研究
退耕還林工程對渭河洪峰流量的影響
淺談渭源縣林業特色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
渭河故道恢復濕地生態的引水方案創新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無公害栽培技術
渭河流域糧食生產與灌溉農業發展的相互作用關系分析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