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價值意蘊與應用策略

2022-11-22 16:54范守才葛桂芹孫偉明
智庫時代 2022年35期
關鍵詞:思政學生

范守才 葛桂芹 孫偉明

(1.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2.濰坊職業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宣傳工作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1]。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思政課發揮著鑄魂育人的核心作用,是對青年學生強化思想宣傳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應該講好道德故事,提升道德素養;講好法律故事,弘揚法治精神;講好歷史故事,增強文化自信;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勞模故事,涵育工匠精神;講好責任故事,淬煉擔當品格。以社會體驗為依托,拓展思政教育時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組織實施混合式教學;以語言創新為工具,建構思政課話語體系;以真摯情感為支點,全面打造活力課堂是在職業院校思政課中講好中國故事的應用策略。

一、面向新時代青少年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意義

(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爭做時代新人

國家《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要充分占領思政課主陣地,創新思政課方式方法,教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奮斗征程中。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歷久彌新,是每一位中國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要求。新時代青年學生重任在肩,要承擔起實現中國夢的光榮使命,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通過講好中國故事來營造愛國氛圍,培養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知行合一。

(二)打造魅力課堂,建設思政“金課”

新時代思政課教師任重道遠,勇擔培養時代新人的神圣使命,要正視當前學生對思政課的一些偏見、看法,著力打造學生愿意上、喜歡聽的思政課堂,建設“思政金課”。一個好故事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講故事類的電視節目都大獲成功,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遼寧衛視的《王剛講故事》、河北衛視的《天下故事會》、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等欄目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好評如潮,收視率很高。大量的思政課教學實踐證明,寓理于事,去偽存真,貼近生活,講好中國故事以其特有的代入感會給同學們強烈的情緒體驗,入腦入心,使思政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三)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職業素養

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學情,認真研究分析當前青年學生的特點,遵循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打開思路,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不僅要講“好故事”,而且要“講好”故事1。目前思政教師隊伍中“70”后占很大一部分,和當代青少年之間自然有代際矛盾,因而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十分重要。而運用新媒體技術講好中國故事,恰好是有效的雙向融合交流方式,也為思政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成育人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2]。教師要樹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三因”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教學科研能力,通過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轉變話語體系,讓思政課更接地氣,讓正確思想觀念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講好中國故事”的價值意蘊

(一)講好道德故事,提升道德素養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目前職業院校開設思政必修課程都包含了道德教育內容,闡述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基本規范和重要意義[3]。當代青年學生成長于社會深刻變革與轉型的大背景下,連“扶不扶需要幫助的老人”這個常識都會成為一個熱點問題的時期,極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蝕,出現道德觀念模糊、是非不辨、自私自利、誠信缺失等現象。單純講大道理很難觸動學生的心靈,而通過講故事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代有商鞅立木為信、蘇武牧羊北海、鄰里和睦六尺巷等眾多好故事,當代有感動中國人物、最美教師張麗麗、最美逆行者等無數平凡偉大的榜樣楷模,一個個道德故事詮釋了人性本真,大愛無疆,家國情懷。這些故事穿越時空,經久流傳,散發著人性光輝,充分彰顯了道德的強大力量。

(二)講好法律故事,弘揚法治精神

青年學生涉世不深,缺乏閱歷,社會經驗不足,法律知識薄弱,很容易上當受騙成為受害者,加上抗挫折能力差,遇事好沖動,一不小心甚至很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校園欺凌、網絡暴力、金融詐騙、傷害同學和父母的案例屢見不鮮。法律知識往往內容繁雜,條例眾多,抽象難懂,刻板枯燥,如果通過講好中國故事來詮釋法制知識,增強法制觀念,會起到較好的效果??梢愿鶕n程相關法律內容,分別設置“憲法小故事”“民法小故事”“以案說法”等故事模塊,融入憲法、民法典、刑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堅持問題導向,組織研討,能夠舉一反三。

(三)講好歷史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威海劉公島考察時說到:“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辈还馐穷I導干部,作為新時代青年學生,更要了解古今歷史,因為他們成長的年代距離過去很遙遠,不好好研讀歷史,很容易被網絡不良的聲音所蠱惑,容易沖動而出現過激或不當言行。通過講授歷史故事來讓學生更直觀、立體地了解歷史,正確分析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明事理,把握大勢,增進文化自覺。比如:孔子誨人不倦、勾踐臥薪嘗膽、文天祥浩然正氣等眾多好故事,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光芒閃耀,鑄就強大的中國精神、民族之魂,充盈著學生的心靈世界。

(四)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盀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換新天”,無數革命先烈的奉獻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講紅色故事,緬懷先烈,弘揚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當代青年學生的血脈,代代相傳。一要講好革命先輩愛國故事。如五四運動中為民族救亡圖存奔走呼號的熱血青年、堅貞不屈的“傲雪紅梅”江姐、“腹中滿是草根而寧死不屈的氣節”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等一個個感人故事。二要講好英雄先烈堅定理想信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故事。兩萬五千里長征、延安軍民自力更生、抗美援朝等那些故事氣壯山河、昭昭日月。三是要講好軍民團結、魚水深情的故事??谷諔馉帟r期軍民眾志成城抗擊侵略的故事,解放戰爭時期沂蒙紅搜明德英的故事,淮海戰役幾百萬支前民工的故事。這些故事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要轉換視角,多維立體挖掘故事中的精神元素、核心價值,將革命精神和新時代精神以及與青年學生的使命擔當相結合,傳承革命薪火,賡續紅色血脈。

(五)講好勞模故事,涵育工匠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崇尚勞動,建設技能社會,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各級各類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育職業精神,熱愛勞動,錘煉職業素養,為職業發展、就業創業打好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的時間里涌現出了很多勞模和工匠,他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懈奮斗,譜寫了動人的時代華章,“金牌工人”許振超、“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行走在特高壓線上的人”王進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教師要善于挖掘故事隱含的感人因子,準確闡釋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價值和內涵,激發學生的同理心,增強對未來職業的自信,德技并修,努力提升職業素養,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征程中。

(六)講好責任故事,淬煉擔當品格

突發公共事件往往不期而至,防不勝防,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和危害,也如鏡子般照出了世間冷暖、人性善惡,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愿以吾輩之青春,守護盛世之中華”的山東護士張靜靜,“用我及腰長發,換你健康平安”的光頭護士單霞,自覺到車庫進行隔離的懂事大男孩郭躍,為了線上學習爬雪山尋信號的“95后”藏族女孩斯朗巴珍,還有汶川大地震中舍身救生的譚千秋老師等,他們的故事令人蕩氣回腸,永生難忘,所體現的大愛真情、高潔品質、責任擔當值得師生認真學習效仿,身踐力行。

(七)講好脫貧攻堅故事,彰顯中國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中國的脫貧攻堅取得了輝煌成就,消除了絕對貧困,提前十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中國脫貧體量之大、進程之快、質量之高令世界矚目,千年夢想,一朝夢圓。這個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和國家強有力支持,離不開各族兒女艱苦卓絕的奮斗,書寫出無數感人至深的脫貧攻堅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講好故事,事半功倍”,將進一步彰顯中國力量,弘揚中華民族脫貧攻堅精神,為昂首奮進新時代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要講好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無私奉獻”扶貧故事。廣大的黨員干部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他們懷揣“初心”,扎根基層,披荊斬棘,舍生忘死,奮勇爭先,戰斗在扶貧一線,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樹立了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無數婦女同胞沖在第一線,譜寫了巾幗戰貧的華彩樂章,講好巾幗脫貧攻堅故事,展示新時代女性的風采和擔當?!叭珖撠毠钥!薄捌咭粍渍隆鲍@得者——中學教師張桂梅,為改變大山里窮苦女孩的命運,不氣餒,不放棄,創辦了一所女子免費高中,幫助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入大學,開啟了嶄新的人生。張老師一直堅持奮斗在教育扶貧主戰場,用生命詮釋著女性力量,用生命照亮著女孩的前程。

三、“講好中國故事”應用策略

(一)以社會體驗為依托,拓展思政教育時空

“引進來”是指引進思政教育教學資源,推動學校黨政部門、團委、思政部門和社會力量加強聯動,形成教育合力,重點建設一支由社會各界思政專家、黨政干部、革命前輩、技術能手、勞動模范、時代楷模、心理學家、法治工作者等組成的思政課兼職隊伍。所謂“走出去”,一是思政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走出教室、校園,增長閱歷,廣泛參加社會實踐,走遍田間地頭、社區基層、行業企業,知社情查民意,掌握第一手資料,提升理論素養、實踐能力,講出來的故事才能活靈活現,既有溫度、情感,又有深度、廣度。二是學生要走出去,組織開展體驗式、互動式教學,增強情感體驗。比如山東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資源,作為革命老區,每個市區都有大量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尤其是近幾年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戰略取得明顯成效,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建成了眾多如高密市松興屯村這樣的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涌現出了一大批科技帶頭人和勞動模范。因此要組織學生經常性地實地考察,現場感受在這些先進人物的帶領下,農村、企業、社區到底發生的巨大變化,在真實體驗中反思、感悟,提升綜合素養。

(二)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組織實施混合式教學

新媒體時代,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也要與時偕行,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混合式講授模式,實現線上互動交流、實時教學輔導、在線全程測評、資源共建共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達成學習目標。線上教學不受時空限制,用QQ群或者釘釘群采用直播或者錄播的形式去講授中國好故事會對線下授課形成有益的補充。充分利用“幕課”“微課”“在線課”等新型課堂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年為抗擊新冠疫情,創新教學組織方式,全國青年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2000多萬青年學生一起云上課,四位名校教授所講的故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微視頻、微博、抖音、快手等時尚的形式參與講好中國故事活動,借助新媒體平臺,加強信息傳遞和情感互動,輻射帶動講好中國故事。

(三)以語言創新為工具,建構思政課話語體系

要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選好故事,更要講好。正確靈活地運用好語言工具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要在話語轉化和創新上下功夫,將政治話語和大眾話語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嚴肅又不失活潑,正統又新潮[4]。通常政治理論具有科學嚴謹性,深刻抽象,要輔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來講故事,更加接地氣,如采用一些他們喜歡的網絡語言,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例如:“我太難(南)了”“硬核”“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斷舍離”“后浪”“霸凌主義”等網絡用語具有詼諧幽默的特點,在講故事時適時適度地加入這些流行元素,會讓思政課更貼近學生生活,調動學生的情緒,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但是大眾語言的運用避免“話語失真”“話語失向”“話語失范”的問題,要注意把握政治方向,注重思想性,過于“娛樂化”“庸俗化”會顯得淺薄。話語體系創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否則再美好動聽的語言、再精彩的故事也會失去靈魂。

(四)以真摯情感為支點,全面打造活力課堂

教學活動是以師生為主體開展的具有創造性的勞動,通過師生平等互動交流,建立學習共同體。2015年,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唐忠寶團體策劃開展了全國首檔思政類脫口秀節目《寶哥說》,與學生進行“花式”互動,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與學生“互粉”,在談笑風生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思想啟迪,將“一教師一堂課”的傳統課堂變成思想辯場;南航“網紅”思政課徐川老師利用新媒體熱心為學生釋疑答惑,開設了個人微信公眾號“南航徐川”,在很短時間內實現華麗轉身,從一位普通教師變成學生喜歡的“故事大王”校園大V。他的微信平臺的原創作品文采斐然,語言“短平快”,備受青年大學生的喜愛[5],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政工作法在高校廣為推廣。因此,講好中國故事要“動”起來,要關注學生的主觀情感體驗,尋找故事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熔點”,要精心設計好講前、講中、講后的問題導入、探究、總結環節,創新互動形式,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打造活力課堂,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猜你喜歡
思政學生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快把我哥帶走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課堂怎樣“萌”起來——因為課前“大練兵”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