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紅色軍工文化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究

2022-11-23 02:08于阿麗
關鍵詞:軍工山西生產

于阿麗

(中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暨國防科技工業歷史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51)

無論是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的歷史征程上,還是在山西始終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與黨同風雨共進退的滄桑歲月中,山西軍工都可謂是其中濃墨重彩、彌足珍貴的重要篇章。尤其是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山西軍工更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根據相關文獻的記述,“八路軍總司令部(以下簡稱八路軍總部)的軍事工業,主要分布在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太行區”[1]1??梢哉f,“八路軍總部的軍事工業在艱苦的環境中創立,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發展、壯大,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中國軍事工業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1]17。正因如此,有學者認為,以山西為依托的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晉綏邊區等敵后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2]1。

值得指出的是,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由共產黨領導的山西軍工事業,不僅有力地支持了當時戰爭的武器供給需要,同時也形成了深厚凝重的山西紅色軍工精神文化,如家國情懷、軍民魚水情、探索精神、嚴謹精神和奉獻精神等,這些精神正是構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 聽從黨和國家的號令,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的家國情懷

八路軍領導下的山西軍工事業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滴地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尤其在山西軍工事業的起步階段,更是鮮明地體現出最初的創立者和建設者堅決聽從黨和國家的號令,勇敢地為國家分憂解難的家國情懷。由此,這種時刻心系黨和國家的精神情懷一經建立,便成為山西紅色軍工精神文化之魂,始終貫穿于山西軍工事業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步發展之中。

八路軍總部最先派遣到山西,進行軍工事業籌備和建設工作的是劉鵬。根據劉鵬同志日后的回憶,他其實并沒有軍工建設的充足經驗,個人起初也不打算朝向軍工方面發展。然而,當時的黨和國家需要他從事這一工作。因為隨著抗日戰爭的形勢發展日趨嚴峻,八路軍總部必須自己解決武器彈藥的供給問題,這一問題已經刻不容緩。然而,當時八路軍總部又非常缺乏具有專業軍工理論與實踐經驗的人才。無奈之下,只能讓并不太懂軍工的劉鵬肩負這一重任。盡管劉鵬既深知自己軍工經驗的缺乏,也明白這一責任的事關重大,為此他猶豫再三、不敢冒然應允,但最終他還是以黨和國家的需要為重,帶著黨和國家的囑托,帶著領導們的信任,克服了重重困難和層層險阻,勇敢地承擔了這一任務。

根據劉鵬的回憶,朱德總司令親自把他叫去,為他講毛澤東《論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和在根據地辦工廠、開辟軍火生產的重要性; 還告知他,中央已經下達指示,要在一年內增加一萬只槍支(主要靠自己造)。在朱總司令看來,“搞軍火生產要有專門知識,總部還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從現在來看你搞通訊工作多年,懂技術,做這項工作比較合適?!甭牭街炜偹玖畹囊环v話,劉鵬當時的心理是這樣的:“我當時對軍火生產一無所知,怕搞不好,影響全局,不敢接受任務。朱總司令先后七次找我談話,詳細的講了黨中央關于建設敵后兵工廠的決定和總部建設兵工廠的方針,并鼓勵我大膽地去工作?!盵1]150

1939年3月,八路軍總部管理軍事工業的第六科宣告成立,劉鵬被任命為科長。劉鵬帶著秘書、警衛員和飼養員,四個人開始了山西軍工事業的籌備與建設工作。隨著軍火生產的需求不斷增大,同年6月,八路軍總部在第六科的基礎上擴大組建了軍工部,并遷駐黎城縣上赤峪村,與黃崖洞兵工廠緊緊相連,劉鵬擔任首任部長。

1940年5月,八路軍總部又將劉鼎從抗日軍政大學調來軍工部,并由他擔任部長一職,劉鵬改任副部長。對此,劉鵬沒有怨言。在他看來,“劉鼎同志曾留學德國與蘇聯,畢業于蘇聯東方大學,大革命時期在方志敏部擔任閩浙贛兵工廠政治委員,有軍火生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1]152。所以,劉鼎更有資格擔任部長一職。盡管軍工部是由劉鵬一手籌備組建,但此時他沒有居功自傲、沒有貪功搶位,而是始終把黨和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明白,只有讓真正富有軍工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劉鼎擔任部長,才是對黨和國家最好的決定,因此他自己欣然退居副部長一職,全力配合劉鼎同志,共同推進軍工部的工作。

那么,劉鼎同志又是怎樣前往軍工部參加工作的呢?在劉鼎身上,同樣鮮明地體現出積極聽從黨和國家的號令、勇挑重坦為黨和國家排憂解難的家國情懷。有關這段經歷,劉鼎曾有這樣的回憶:“當時,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參謀長、楊立三后勤部長親自從總部送我到幾十里外的軍工部機關所在地山西省黎城縣上赤峪村就任軍工部部長……首長們再三叮嚀,殷切囑托我一定要抓緊把軍工生產搞起來。我雖然在國外學習過一些工業技術知識,又在閩浙贛根據地的洋源兵工廠擔任過一段領導工作,但總的說來,對軍工生產并不懂行。作為一名革命的學生,我抱著學著做,做著學,邊做邊學的態度,和同志們一起從戰爭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根據地的物質條件,為改善我軍的技術裝備,全力以赴?!盵1]134-135

可以看到,盡管相對來說,劉鼎具有一定的軍工理論基礎和生產經驗,但是對于擔任軍工部部長一職,他心中其實充滿著忐忑與不安。然而,在戰爭的危急時刻,黨和國家需要他,并對他寄予厚望。于是,劉鼎帶著“首長們再三叮嚀、殷切囑托”“作為一名革命的學生”,抱著“邊做邊學的態度”,勇敢地承擔起了軍工生產的責任重擔。

其實,不僅是劉鵬、劉鼎這樣擔任領導職務的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投身到軍工生產之中,還有兵工廠里許多的技術工人也都是把黨和國家的需要始終放在第一位。他們心甘情愿地放棄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投身到艱苦環境中,始終竭盡所能地為軍工事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這些人中,無論是有著海外留學的受教育經歷,還是傳承著民間祖傳的技術手藝,都一樣在國家危難的時刻,面對黨和國家的召喚與需要,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軍工事業中去,解決了抗日戰爭期間的武器彈藥問題,為國家分憂解難。

根據劉鼎同志的自述:“當時工廠的生產條件是很簡陋的,生活是很艱苦的。全體職工在抗日救國的旗幟下團結奮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培育了老一輩兵工工人的革命傳統。我們的技術干部和技術工人許多來自大中城市,他們為了抗擊日寇,拋棄了優厚的待遇和比較安定的生活,投身革命,來根據地吃雜糧、咸菜,穿的是補丁套補丁的粗布衣服,住草棚、土炕,以苦為樂,以救國為榮?!盵1]147-148

正是在劉鼎部長、劉鵬副部長的有力帶領下,在軍工部各位技術人員和職工的努力下,軍工部得以迅速發展。僅1939年夏到1941年底,他們就在太行山上建立起14個兵工廠,職工發展到3 000多人,能生產地雷、手榴彈、步槍、炮彈、五○小炮和復裝槍彈等武器彈藥,對于八路軍在前線的對敵作戰進行了非常有力地支援。

2 始終團結和依靠群眾,與廣大群眾生死相依的軍民魚水情

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山西軍工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為前線提供大量武器彈藥的補給,還憑借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始終緊密地團結和依靠當地的群眾、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死相依的軍民魚水情。這一精神不僅貫穿山西軍工事業起步及發展的各個階段,也涉及軍工原料、生產、運輸等一系列重要的環節,是構成山西紅色軍工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早在八路軍總部籌備軍事工業第六科及隨后建立軍工部之前,在山西已經開始活躍著一些零星的從事軍工生產的機構,比如隨軍修械所等,他們軍工生產的順利進行就與當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與他們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厚感情緊緊相連。

根據楊開林同志(1)楊開林:貴州省平塘人,出生于1908年,1934年在慈利縣參加紅軍第二方面軍。193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晉綏邊區軍事工業的創始人之一,曾先后擔任紅二方面軍修械所所長、一二○師修械所所長、晉綏軍區后勤部機械廠廠長、晉綏軍區工業部副部長兼一廠廠長等職務。的回憶,1937年秋天,他與其他十幾名經過長征保存下來的工人,帶著幾把老虎鉗子組成了修械所,隨八路軍一二○師深入敵后,活動于晉西北一帶; 隨后,他們還配合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首戰告捷。有關修械所的生活,他這樣寫道:“修械所雖然離開了主力部隊,但在幾位老兵工戰士的帶領下,充分體現了人民子弟兵的本色,幫老鄉掃院子、修道路、挑水、劈柴、修農具和大車,所到之處,得到群眾的歡迎和支持。老鄉們主動騰出房子給我們住,把炕燒得暖烘烘的讓我們睡,煮好飯硬拉我們去吃,有敵情就給我們通風報信,遇艱險就給我們當向導。記得當時流傳著一首歌謠:‘當今軍民一家人,抗日保家一條心,八路抗日擔重任,人人都有愛國心?!浞煮w現了軍民的魚水之情?!盵3]198可以看到,修械所的工人與當地群眾之間的感情是深厚的。由于工人心中時刻裝著群眾、努力為群眾利益考慮,當地群眾也就自然而地幫助修械工人,這是山西紅色軍工精神文化最初的呈現。也正是因為有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山西的紅色軍工事業隨后才得以克服重重困難,迅速地建立并投入生產。

1947年3月,胡宗南的部隊占領延安,中央決定將晉綏在陜北的兵工廠遷往黃河東岸,其中第二廠從河西遷到臨縣的張家溝。那時的張家溝還是一片廢墟,然而根據上級指示,要在兩個月之內完成建廠、生產、試制新鍋爐三大任務。首先遇到的難題是:沒有木料,如何建設廠房?“有人建議拆磧口鎮的大廟,可是群眾會答應嗎?大家滿心疑惑地去同群眾商量,結果倒是我們低估了群眾的覺悟。一位老漢的話最有代表性:‘要在前幾年,咱還不同意。這會子人們不迷信了,還是打蔣介石和閻老西要緊,要拆廟咱老漢也出把力?!罕姷闹С謱ξ覀兪菢O大的鼓勵?!盵3]204可以看到,正是得力于山西紅色軍工工人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當地群眾哪怕拆廟也愿意支持山西紅色軍工工廠的建立。

隨后,二廠很快進入緊張的生產建設。這時候,工人們想起留在原廠房沒有轉移過來的鍋爐、機器和一些器材。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這些軍工工人們哪里舍得丟棄這些寶貝設備??蓡栴}是,如何才能把那么多笨重的設備轉移過來呢?“胡宗南滿以為依仗他的軍隊,加上飛機和炸彈,就可以使我們寸步難行,不想我們人不知鬼不覺地將30噸軍工物資聚集在黃河螅蜊峪渡口,更沒料到只用一夜功夫,我們就將全部物資運到黃河東岸。這充分顯示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無比威力,顯示了我們工人和干部的超群智慧和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盵3]205關鍵時刻,只要軍工工人與當地群眾齊心協力,就可以完成敵人意料不到的任務。有了這些軍工設備的加入,毫無疑問提高了二廠的武器彈藥生產,更加有力地支援前線的戰爭。

不僅如此,在解決軍工生產的貨源問題上,同樣體現出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發揮了軍民團結協作的精神。據楊開林回憶:“生產資料的供應是軍工生產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人民群眾同樣是開辟原材料來源的重要依靠力量。為解決貨源問題,我們依靠廣大群眾不僅能找到來源困難的物資,甚至有些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敵人的內部或據點,排除工作上的障礙,獲得急需的原料。這種軍民一家患難與共的革命精神對推動軍工生產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盵3]217

可以說,山西紅色軍工事業的全體職工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此還得到中共中央多位領導的表揚。然而,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軍工工人與當地群眾相互扶持、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正是因為如此,楊開林在總結取得成就的原因時鮮明地指出,這不僅是源于軍區領導的關懷和支持,更是因為“邊區的人民群眾熱愛自己的兵工廠,給予無私的、全力的支援”[3]207。也有當事人認為:“在我們采購各種原料和運輸產品的過程中,每行一步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援和幫助。因此,沒有領導和群眾,就不可能有當時的一切?!盵3]221這些評價無疑都是中肯的、符合當時事實的,同時,也是對于山西紅色軍工精神文化中軍民相依、魚水情深的最好詮釋。

3 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靈活機智、不斷創新的探索精神

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艱苦歲月里,山西軍工事業想要順利地開展下去,有力地支持前線戰士的對敵作戰,無疑會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然而,那些從事軍工事業的工人們卻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憑借著頑強的意志與驚人的毅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才干,不斷自力更生、探索創新,從而順利地保障了軍工物資的生產,為戰爭前線供應了充足的武器設備。

在抗戰初期,軍工事業尚處于起步的階段。當時各種基本的生產條件都不具備,既沒有廠房,也沒有設備,可他們并沒有抱怨和沮喪,而是充滿信心,并用自己的能力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地完成了任務。當年的軍工工人這樣回憶:“修炮,是前線的迫切要求,可是我們眼前一無廠房,二無設備,而且又從來未干過。而國民黨軍隊不是拆下炮栓,就是弄壞了表尺。我們的職工則充滿信心:‘一定要復活這些大炮,要它在人民解放軍手中顯神威?!笈谑潜恐氐?,無論拆、修、裝、都很費力氣。在沒有起重機械設備的條件下,單是坐力簧這東西,就要三四十個人才拉得下來。沒等好久,屬于第一、二類毛病的炮修好了,準備試射?!瓚鹗總儼言嚿溥^的大炮套上牲口,奔向前方?!盵3]208

雖然第一、二類的修炮問題已經解決了,可是還有更麻煩的修炮問題需要解決。由于有些大炮的零部件已經損壞、不能再使用,又沒有現成的零部件可以買,這可怎么辦呢?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當年的軍工工人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開始嘗試自己研制大炮的零部件:“首先工廠向炮兵借來各種炮的炮栓、表尺作實樣,精密地繪制尺寸,研究所用材料,確定技術要求。這些繁重細致工作主要由羅智、張和生、蔣淵海負責。他們經常是兩頓飯當三頓吃,幾天幾夜不睡覺。技術標準確定后,鍛工股負責打毛坯。一個表尺坯子就有20來斤重,而炮栓坯子則有40來斤重,栓座就得七八個人抬。老鍛工郭鴻儒、譚孝清、楊明華領導全股人員加班加點的干,沒有氣錘,就用十來磅的大榔頭; 沒有鼓風機,就用人力拉風箱; 沒有大爐子,就在平地挖坑盤地爐子; 沒有大風鉆,就用人拉鉆。一句話,靠工人們的革命意志和毅力,造出了所需的零部件,而且制成了全套的炮架炮鞍,從而基本上解決了修炮的技術問題?!盵3]208-209

當年從事軍工生產,有太多的困難和問題擺在面前,但是,那些從事軍工研制與生產的人,都憑借自己的能力一一克服了。有軍工工人曾經這樣回憶:“研究室及軍工研制工作:我們靠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土法生產各種武器?!愎I,首先要鋼,要鐵,化學工業則要硫酸。當時,我們鋼的來源是扒鐵軌,小鐵路的鐵軌質量較好,門頭溝煤礦的小鐵軌很多都被我們弄來作鋼材使用了。鐵靠收集老百姓的碎舊鐵、破鍋,因日本鬼子‘掃蕩’一次,就砸毀很多鍋?!覀冞@些人雖然是學理工的,但誰也沒造過武器,連看也沒看過造武器,學習資料也很難找到。當時,在邊區找到一本外文的‘炸藥學’,書很好,但洋東西我們沒條件,不能全部使用。就在沒有原料、沒有資料、沒有搞過軍工的情況下,我們開始進行軍工產品的研究、制造?!盵4]123

抗日戰爭期間設備十分緊張,所以,當年的軍工工人分外珍惜那些有限的生產設備。但是,由于身處嚴酷的戰爭環境下,為了防止敵人蓄意破壞軍工生產,迫于各種危險的形勢,經常需要搬家。在當時那種簡陋的技術條件下,很多的生產設備按照常規是很難轉移走的,可是那些軍工工人們沒有放棄,而是想方設法地克服各種困難,從而成功地將設備進行了轉移。比較典型的,就是生產高爐轉移的例子?!案郀t搬家,是華北軍工艱苦創業的一個典型事例。我們面對的高爐是一座日產20噸生鐵、高30多米、直徑10多米、重量超過上百噸的龐然大物。從陽泉到長治要翻越太行山,行程300多公里,全部是山間崎嶇土路,途中要爬越上百個山嶺背脊,過幾十道河川、溪谷,運輸工具只有畜力和大車。我們組織了一百多人的拆運大軍,由工程處副處長、冶金工程師陸達擔任總指揮,動員陽泉鐵廠的技術工人,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把高爐全部拆卸完畢。拆卸中能分開的部件,盡量分開,便于化整為零裝車拉運,對又大又重的部件,我們創造了一些特制的平車,每輛車的前后都有繩索,用人力拉著前進,上坡前面的人拉,后面的人推,下坡后面的人拉,前面的人把握方向,過河時先頭部隊墊路架橋,山高河寬,用人多的地方吁請地方政府動員民工,一段一段的送。就這樣螞蟻搬家,把高爐全部搬到了長治故縣鎮,我們在那里建起了故縣鐵廠,以及和鐵廠配套的機器制造廠,耐火材料廠,焦化廠和發電廠?!盵5]238

在軍工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源自于多個方面。比如,有源自技術欠缺與工藝欠精方面的技術因素; 還有源自于原料短缺、生產設備簡陋等方面的物質因素; 更有來自于從事具體軍工產品生產工人的素質與能力方面等方面的人力因素。就拿八路軍步槍的研制和生產來說,就遭遇到了上述方方面面的困難。

由于抗日初期各個兵工廠的設備簡陋,所以,八路軍所使用的的槍支,最先都是由來自各地的技藝高超的師傅憑借著虎鉗、銼刀等工具手工制作而成。然而,這些手工制造的槍支存在著諸多的不便和隱患,不僅產量少、質量差、成本高,而且由于尺寸不規則、槍支型號與規格也不盡相同,所以很多零件不能互換,甚至在戰斗中會發生故障、傷害自己。因此,當八路軍總部在山西正式成立軍工部之后,如何把各種規格的槍支統一起來,實現步槍制式化,成為當時首要的任務。劉鼎部長率領軍工技術人員,不怕困難,積極研制,終于攻克技術難關,在1940年8月1日,制造出了八路軍自己設計的第一支新步槍。這款新型步槍隨后被命名為“八一式”步馬槍,其重3.6 kg,口徑7.9 mm,射擊準確,刺刀鋒利,槍體輕巧、堅固、美觀。拿到八路軍總部匯報的時候,“八一式”步馬槍深受當時在場領導彭德懷、左權等人的喜愛。

然而,當新型步槍攻克重重技術難關而取得設計成功,隨后轉入具體的軍工工廠進行投產時,設計者們才發現擺在他們面前的,不僅有原材料和設備方面的困難,還有一道生產工人的難關。據劉鼎同志回憶:“最大的困難在于工人的技術素質懸殊太大,我們的工人來自四面八方,從城市大工廠來的產業工人為數不多,大部分是從農村招收的鐵匠、銀匠、銅匠、木匠、錫匠等游動手工工人和農民,要把這些匠人從手工作坊式的單件生產方式轉變為工業化的批量生產方式,他們很不習慣,有的甚至反對?!盵1]137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槍支的設計與研制者事先所沒有料想到的。那么,面對這一困難,他們又該怎們辦呢?

面對困難與挑戰,他們沒有放棄,而是努力尋求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比如:“我們經過政治動員,教育工人認識工業化生產的重要性,并要求大家嚴守工藝紀律,嚴格執行生產過程中的檢驗制度。同時,組織工人學文化,從識字開始,逐步學會看圖,英制公制換算,使用量具,公差配合,機床操作,掌握了各種基礎技術知識。經過大家的刻苦努力,終于把一大批來自鄉間的匠人和青年農民,逐步培養成太行山上的第一代產業工人。之后,大家都能自覺按工藝要求進行生產,每支槍的零件都經過樣板檢驗,從而保證了槍的質量,產量也不斷提高。1940年我們共生產步槍3 300多支,部隊戰士拿到這種槍后笑顏逐開,使用效果比‘三八式’好,很受部隊的歡迎?!盵1]137可以看到,他們最終克服了生產人員的難關,不僅生產出了大量合格的槍支支援前線部隊,而且借此培養出了太行山上第一代產業工人,這無疑對山西紅色軍工事業隨后的順利展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山西紅色軍工生產面臨各種意料不到的困難與挑戰。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無論面對的是怎樣艱難的處境,曾經的這些山西紅色軍工前輩表現出了可貴的精神品質,即:不懼困難、勇于挑戰,用自己頑強的意志與卓越的智慧不斷進行探索,這才終于突破一個又一個的困境,迎來了最后的勝利。

4 嚴格把關軍工產品質量,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嚴謹精神

在環境異常艱難的戰爭年代,用于軍工生產的各種原材料短缺,而進行軍工生產的各項設備又過于簡陋,再加之敵人的時時侵擾與破壞,能夠順利地生產出大量軍工產品實屬不易。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軍工產品難免會出現質量問題。在今日看來,這也許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情有可原的。然而,當年在山西從事紅色軍工生產的前輩們,卻從來沒有刻意回避或百般推脫軍工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是嚴格把關軍工產品的質量,并積極籌措相應的應對措施,體現出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嚴謹精神。

有關軍工產品的質量問題,當時的軍工部領導們有著清醒的認識。比如,蔣崇璟同志(2)蔣崇璟:河北省高陽人,生于1916年5月。1938年4月入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后曾任八路軍第29團政治處主任、政委,第27團政委; 1945年起從事晉綏軍事工業建設的領導工作,任工業部副部長、部長,隨后還陸續擔任了西北軍區后勤部兵工部部長、陜甘寧邊區企業廳廳長等職務。就圍繞質量問題展開過很多認真的思考,下了很大的決心,提出過很多具體的要求,并深入地闡釋了質量問題的危害。雖然限于當時的生產條件,很多口號現在看來未免有失簡單,但就當時的條件來講,這些已經是用心良苦、很難做到的較高標準。他曾經這樣明確指出:“我們的產品質量不是無進步,而是趕不上戰爭的需要,今后應當認真執行這次的規格規定。我們的口號是‘質量第一’,具體要求是,‘對自己安全,能打死敵人,前方保存與使用方便’,‘后方多費點事,前線少流些血’。所以我們必須作到產品標準化?!|量不好是很大的浪費,在某種情況下即是犯罪,除動員教育外,靠嚴格的、認真的檢驗制度,成品發出必須經一定的試驗,廠長應特別注意檢驗部門?!盵3]55

質量問題是軍工部一直關注的問題,盡管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中,面對原料短缺、設備簡陋、需求量巨大等眾多因素,想要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是很難的。然而,蔣崇璟同志始終緊緊圍繞著當時軍工生產的具體情況,深刻地剖析了影響軍工產品質量問題的癥結,展開了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的多層探討,并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改進方法,試圖借此有效推進軍工產品質量問題的解決。

首先,他剖析了軍工產品之所以出現質量問題的客觀原因。在他看來,“工廠的發展由小到大,各級生產領導人缺少新的管理知識及經驗,管理制度也不能根據新的生產條件而改進,也就是說,領導人沒有遠見,正如大家所提的:有時是‘碰見’,有時是‘逼見’,有時是‘逼而不見’,看到問題熟視無睹,這怎能發現新的問題呢?另是條件困難,原料不足,質量又不好,又經常變換,工具缺乏,機器老舊,任務緊,而又常改,不允許詳細試驗。我們的生產力小,前方需要多,常是突擊趕造; 這些都是影響質量提高的一些原因。我們在這種條件下,建設了兵工,支援了戰爭; 估計到這一點,便不致抹殺過去的成績”[3]132-133??梢钥吹?,他既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影響軍工產品質量的諸種客觀原因,也沒有因此而徹底否定軍工事業的貢獻,其評價是十分中肯的。

其次,他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影響軍工產品質量的主觀原因。

第一是源于情緒與態度方面:“正因為我們是從小到大,我們未在思想上及時的克服逐漸形成的自滿情緒,這種情緒的具體反映,在領導上強調追求數量,滿足于數量的增加,疏忽質量……重數輕質,不合標準的產品舍不得報廢,檢驗上也沒有配備足夠的力量,舍不得進行成品試驗,使提高質量的口號形成空喊。對質量問題表示盲目的樂觀,認為比過去好,就已經不壞了,愿聽贊揚,不愿聽批評,或聽后強調客觀原因,或強調兄弟廠做的有毛??; ……質量不好,主要是由于我們有自滿思想,形成輕視多方改進和經常地虛心地檢討?!盵3]133

第二是源于管理與制度方面:“正因為我們是從小到大,因此,必須加強管理,但我們在管理問題上,卻表現了改進不夠,形成了事務主義與手工業的領導方法,強調了人員精減,造成分工不清,沒有專責的檢驗組織與人員,也沒有正規的檢驗制度,更沒有科學的檢驗方法,因此,就造成發現問題只是偶然碰見,一經發現,手忙腳亂,領導人親自動手,但事情一過,就完事大吉。因為我們檢驗方法不科學(如過去試雷管只是聽響),就造成發現問題不全面或不正確; 因為檢驗標準不明確,造成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發現問題不好決定; 由于制度與組織不嚴密,使技術提高遲緩,質量也就不易提高?!盵3]133

第三是源于領導對于技術的態度方面:“正因為我們的發展是從小到大,所以客觀上對我們是從較低的技術要求到較高的技術要求,但各級領導對技術的及時提高重視不夠,就是現有的技術條件,也沒有注意很好發揮,最近技術座談會上大家提出,沒有組織技術人員發揮創造性……”[3]133

為了切實地提高軍工產品的質量問題,他隨后又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他所提出的不僅有一般的思想檢討和制定制度,而且包括非常細致的規定和嚴格的執行方案。他具體提出三點改進意見:一是動員全體領導和職工進行有關質量問題的思想檢討,從思想上、政治上對廣大職工進行教育,是促使大家真正從根本上意識到質量問題上的重要性,從而能夠認真貫徹方案、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再追求數量。二是嚴格執行檢驗制度,明確各級人員對檢驗工作的職責,配備專門的檢驗人員,加強對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的督導和教育,確保檢驗制度的有效執行。三是提高生產的技術水平,各種工廠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要及時地提交技術委員會研究解決。四是真正尊重技術人員的意見,“工程師、技師等技術人員,在廠內是技術上的負責人,行政領導上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如發生爭執時,技術干部可直接報告技術委員會,領導上按情況及時解決”[3]135。

在那樣艱難的戰爭歲月里,從事山西紅色軍工事業的前輩們,不僅努力克服源于環境、技術與生產等各方面的困難,竭盡全力地為前線戰士提供大量武器彈藥等軍工產品,還時時刻刻把軍工產品的質量問題放在首位,深入細致地剖析影響質量問題的各種原因,并由此想盡辦法去予以改進和完善,這是令人敬佩的。毫無疑問,無論時光怎樣流轉,山西紅色軍工所體現出的這種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嚴謹精神,都將歷久彌新、永不褪色。

5 國家與民族利益至上,不懼個人得失與生死的奉獻精神

山西的紅色軍工事業之所以能轟轟烈烈地展開,除了與上述提到的諸種精神有關之外,還有一點絕不容忽視,那就是廣大從事軍工生產的前輩們始終以國家與民族的利益為上,不懼個人得失與生死的奉獻精神。在這一方面,尤其是從事火藥、彈藥等與化工相關的軍工產品的前輩,更是經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付出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代價。

1945年初,隨著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戰役規模日漸擴大,彈藥消耗也日趨增多,單憑戰場上繳獲的彈藥及小作坊式的生產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戰場需要。因此,“在一無錢二無原材料三不懂技術的條件下”[3]208,開始籌建火炸藥廠(即新建的四廠)。該廠于1945年8月底就陸續投產,隨后便將生產出的火藥、雷管及爆破藥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極大地增強了部隊的作戰力。

然而,這些軍工前輩們到底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火藥生產的呢?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與國家的獨立究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根據當事人的回憶:“進行硝化生產的條件是非常惡劣的。硫酸反應塔雖然是密封的,但是沒有耐酸材料,用的是普通黏土,常常腐蝕漏氣。酸塔及廠房沒有導流和通風設備,靠自然通風,常發生通風不暢和二氧化硫氣體外溢現象。觸煤反應后的黃色一氧化氮氣體從煙囪向外自然散放,特別是稀硫酸蒸濃產生的大量酸霧,都擴散在廠房內,致使廠房內外都彌漫著這些有毒氣體。硝化工作對人的危害更大,硝化甘油有許多特性,硝化時產生大量的熱和酸霧,溫度升至30 ℃就要爆炸,在水中遇堅硬物體相撞擊會爆炸,工人必須在強烈的酸霧中精心操作,均勻不斷地將甘油慢慢滴入混酸中,不停地輕輕攪拌并觀察溫度,以致工人的衣服很快被腐蝕爛了。天不冷時,工人們夜間光著膀子干活,冬季穿著沒有袖子的爛棉衣露天工作,胳膊被燒蝕得一層一層的掉皮。硝化甘油的毒性很大,身體的任何部位接觸它,都能使人頭疼,可是從事硝化的工人和干部都天天操作、天天中毒,神經麻木得連頭疼都感覺不出來了。硝化水銀發生的氣體毒性更大,工人操作2小時,頭上的血管就脹起來了,眼睛充血,嘴唇發黑,頭疼得只得躺在草地上休息,這種毒害氣體比重大,沿地面鉆入辦公室和廠房,經久不散。全廠職工都是整日整月整年的生產、工作、生活在彌漫著有毒氣體的環境之中?!盵3]212

長年累月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從事火藥生產,這些軍工前輩們的身體狀況可想而知。殘酷的事實是:“經過不到2年的時間,職工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 95%的人患喉頭炎,30%的人患氣管炎,5%的人患肺結核,很多人牙齒琺瑯被腐蝕掉了,有些人病倒了,我也患肺結核吐血了。由于職工們的臉色蒼白、衣服破爛,有人說四廠是‘叫花子工廠’?!盵3]213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因為僅僅是2年的時間。在隨后幾年的時間里,他們仍然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

長時間地從事著如此危險而艱辛的工作,這樣清醒地葬送著自己健康的工作,這些火藥生產者們會抱怨嗎?會退縮乃至逃避嗎?真實的情形是,他們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我們的事業是光榮而有意義的。就是這樣的工作、生活條件和身體狀況,大家不但毫無怨言,而且遇事爭先恐后奮不顧身地積極工作。為什么能夠這樣干呢?職工們說得好:大家都是懷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為國家為民族的生存,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反動派,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為解放全中國產生了無窮的沖天干勁,并同前方戰士一樣,不怕流血、不怕犧牲、英勇奮戰!”[3]213可以看到,正是因為時刻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于一切之上,為此寧肯舍棄個人的得失與生死,這些可敬的軍工前輩們用生命書寫出永恒的時代畫卷。根據初步的統計,在短短的 4年多時間里,四廠總計生產各種炸藥273 769斤,發射藥18 500斤,非常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黨和國家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為了紀念那些在山西兵工戰線上犧牲的烈士們,工業部1948年在山西臨縣林家坪修建了“西北軍工烈士塔”。1948年3月,中共中央離開延安、東渡黃河路經林家坪時,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人親臨烈士塔前,緬懷犧牲的烈士。毛澤東為烈士塔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p>

6 結語:山西紅色軍工文化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關系

回望往昔崢嶸的歷史歲月,山西紅色軍工曾經為民族獨立與國家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這一切成就的取得絕不是偶然的。正是因為有著那樣一群可敬可愛的軍工前輩們,他們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始終踐行著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的家國情懷、與廣大群眾生死相依的軍民魚水情、不懼困難不斷創新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嚴謹精神、不顧個人得失與生死的奉獻精神,如此這般方才錘煉和鑄就出山西紅色軍工的精神內核。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至今,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歲月滄桑,正是時光的磨礪成就了她的輝煌與風華,并讓她意氣風發地踏上民族復興的偉大征途。此時,系統地總結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領導的山西紅色軍工事業的精神內核,無疑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那樣:“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盵6]8那么,山西紅色軍工文化所體現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軍民魚水情、探索精神、嚴謹精神與奉獻精神,正是有機匯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一脈小小支流。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因為有了山西紅色軍工文化的加入,會顯得更加生機盎然、朝氣蓬勃; 而山西紅色軍工文化,則因為找到了自己所滋生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根,定會生生不息、茁壯挺立。

猜你喜歡
軍工山西生產
物聯網管大棚 防寒生產兩不誤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我在山西等你
“書”寫山西 以藝戰疫
山西農業
山西農業
阿寬的生產小組
軍工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分析
研發支出政策在軍工科研企業的應用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