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的管理問題與對策

2022-11-24 17:25杜洪琳李德樹何應森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雙減民族服務

邱 興,杜洪琳,許 多,李德樹,何應森

(成都師范學院 a.教育與心理學院;b.培訓管理中心;c.學報編輯部;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問題的提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賦予了學校課后服務新的內涵和工作目標。按照《意見》要求,學校要做好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在校內開展作業指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兑庖姟穼χ行W開展課后服務的規定,對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和推進學校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半p減”政策實施后,課后服務覆蓋了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自然、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四川省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相對低于省內其他地區。那么,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開展的情況如何?面臨何種困難和問題?截至目前,尚未有四川省民族地區學校課后服務方面的專門研究,并且學界關于“雙減”政策實施后我國民族地區課后服務的研究也不多。這些研究主要探索了“雙減”背景下民族地區中學生英語作業減負增效的設計策略[1],調查了云南省某民族縣“雙減”政策落實的現狀與問題[2],報道了民族地區學校優化課后服務的做法[3]。為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開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項目組在2022年1月以開放式問卷方式對四川省民族地區縣(市)教育局負責人開展了問題征詢調查,并于2022年2月到5月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德昌縣、布拖縣、昭覺縣、越西縣等縣(市)進行了實地調研。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2022年1月中旬,以參加“四川省落實‘雙規范雙減’政策 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培訓班的51個少數民族縣(市)教育局局長(副局長)為對象,就“雙減”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了開放式問題征詢。其中,有26名教育局負責人提出了與中小學課后服務相關的問題,初步歸納為教師負擔問題、政策適用范圍問題、作業問題、師資問題、經費保障問題和質量保障問題。其中,在教師負擔方面,隨著民族地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學校布局調整,學校教育呈現出“城擠、鄉弱、村空”的現象,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較多,學校及教師非教學類任務較多,中小學課后服務的開展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在政策適用范圍方面,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幼兒園和高中未納入課后服務范疇,寄宿制學校的課后服務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這實際上涉及收費政策和學校教師的收入問題;在師資方面,教育局負責人主要提出了師資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以及教師水平不高等問題;在經費保障方面,教育局負責人主要提出了學生家長交費有困難和小規模學校收費總量較少等問題,同時也提出了建立課后服務費用分擔機制的建議;在質量保障方面,教育局負責人提出了課后服務因師資不足等原因而無法保障質量的問題,并建議通過評價方式改革促進質量提高。

2022年2至5月,項目組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為研究對象,赴西昌、德昌、布拖、昭覺和越西等縣(市)進行實地調研。調研主要采取座談會和訪談的方式,調研對象為縣(市)教育局局長(副局長)、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教科(研)室主任、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代表等,并赴部分中小學展開實地調查。在調研過程中,著重了解前文述及的參加培訓班的教育局負責人提出的教師負擔、政策適用范圍、師資、經費和質量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并進一步了解上述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制定、經費收取、教師課后服務補貼發放及課后服務資源開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管理問題

“雙減”政策目標的達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課后服務的質量[4]。中小學課后服務作為“雙減”政策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重要配套舉措,已經在民族地區學校普遍開展。在調研基礎上,項目組將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中的管理問題梳理如下。

(一)中小學課后服務質量與家長、學生的期望存在差距

中小學課后服務的質量問題是本次調研中教育局負責人普遍反映的主要問題之一。一位教育局局長反映,“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對課后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在部分師資數量不足的學校,課后服務內容還比較單一、質量不高,與家長和學生的期望之間存在差距。還有教育局局長提出,由于教師能力存在局限、師資結構不盡合理,民族地區學校很難保障高質量的課后服務;一些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欠缺,布置的作業量少,甚至有不布置作業的情況,這就對課后服務中的作業指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補習輔導與答疑產生了不利影響。

從區域教育管理來看,中小學課后服務在質量監控方面還缺乏指導性意見和標準。某縣教育局局長提出,目前中小學的課后服務還不規范,而且存在學校之間的不平衡問題,很有必要探索“雙減”背景下提高民族地區課后服務質量的有效路徑,以提升課后服務的水平。從調研的情況來看,中小學課后服務課程化是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地區的縣(市)教育局和教師發展中心還缺乏指導學校課程開發和建設課后服務課程體系的能力。

(二)區域中小學課后服務資源統籌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首先,民族地區中小學校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教師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較大。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是民族地區中小學較為普遍的現象。從2019年起,四川省14所省屬高校每年都派遣近2 000名師生到涼山彝族自治州各縣的中小學校頂崗支教,以緩解學校教師不足的壓力。在調研過程中,一些教育局局長反映,開展課后服務以后,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日漸顯現,尤其是鄉鎮學校、小規模學校的師資缺乏問題更加突出。某縣教育局局長反映,目前學校課后服務開展普遍以在職教師為主,學校教師隊伍除了數量不足外,還存在老齡化的問題。教師數量不足和老齡化不僅不能保證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而且也加重了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工作負擔。某縣教育局局長反映,師資不足是影響課后服務開展范圍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鄉鎮學校在開展課后服務時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學校普遍存在教師結構性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校點布局調整后,出現了小學語文、藏文教師富余,但是缺乏音樂、體育、美術和英語學科教師的現象;初中也存在物理、化學和生物教師缺乏的問題。當前,學校課后服務的實施主體以學科教師為主,但僅依靠和要求校內學科教師承擔課后服務工作顯然是不現實的。由此可見,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已經成為民族地區中小學校開展課后服務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現有的知識和技能儲備無法滿足多樣化課后服務的需要。某縣教育局局長反映,民族地區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較低,與做好課后服務工作的要求之間存在差距,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一方面,部分民族地區中小學校由于師資數量不足且結構不盡合理,尚未能完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尤其是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更為缺乏;有的學校還不能全面開展藝體方面的活動,課后服務只能讓教師守著學生在教室內做作業;另一方面,拓展訓練、科技、社團、藝術和文化傳承等活動更加需要專業化的師資,而校內教師卻難以承擔。學科教師更擅長于自己所教學科,而在拓展訓練、科技、社團、藝術、文化傳承、綜合實踐等活動的開展方面缺乏專業的培訓和技能儲備。為了更好地解決當前學校課后服務中的師資不足問題,多個民族地區縣(市)均在文件中提出了多渠道、多元化構建課后服務師資隊伍的路徑,但聘請校外有資質的人員參加學校課后服務還缺乏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如資質的認定、經費的來源與標準、酬金發放依據與標準等,而這些問題并不是單個學校就能夠解決的。

最后,區域學校綜合利用校外資源開展課后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目前,民族地區中小學校在利用校外資源開展課后服務方面還存在政策支持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學校場地及設施也不能充分滿足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需要。本次調研的民族地區中小學校的課后服務大多在校內開展,且以教室、功能室和操場為主要活動場所;課后服務的形式以學生自主完成課后作業及教師課后作業輔導為主。因此,為提高學校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必須從形式單一的作業輔導向內容豐富的探究創新活動轉變,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場地和設施,如學校操場、圖書閱覽室、音樂教室等場地開展活動,也要與校外的文化教育機構和組織、社區聯合組織開展體育、藝術、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活動,或者引入第三方社會機構承擔體育、藝術、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課后服務,建立學校與社會共同參與的課后服務體系。但是,目前這種協作體系的構建還缺乏區域性的統籌和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

(三)中小學課后服務經費統籌保障機制尚未建立

首先,中小學校課后服務造成教師收入出現較大差距,亟需政策支持和統籌管理。一是城鄉教師收入差距較大。城市學校的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報酬或能得到較好的保障,但一些民族地區的農村學校、小規模學校由于學生人數較少,在開展課后服務時,收費標準及費用總額與縣城及城區周邊學校相差較大。某縣教育局局長明確提出:“由于村小和教學點辦學規模較小,學生人數較少,在開展課后服務時,收費標準及費用總額與縣城及城區周邊學校相差較大,導致城鄉教師同樣的付出,而勞動報酬差距甚大?!倍遣煌瑢W段教師的收入也出現了差距,影響了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同一學校的高中教師教學工作一樣繁忙,也在課后承擔了輔導學生作業等工作,但是卻不能獲取相應的勞動報酬。這種收入差距的出現,使不能獲得課后服務報酬的非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產生了不滿情緒,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熱情。三是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和非寄宿制學校教師之間的收入也出現了差距,不利于調動寄宿制學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項目組在對民族地區縣(市)的調研中發現,各地對該問題的關注度較高。某縣教育局局長反映,在“雙減”政策相關文件中,未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開展課后服務的具體意見,使得部分地區的寄宿制學校未被納入課后服務收費范圍。據項目組了解,也有部分縣將寄宿制學校納入了學校課后服務收費的范圍,如某民族縣在文件中明確規定,寄宿制初中可收取不高于每月70元/生的課后服務費。

其次,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不足,不利于學校課后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由于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管理實行的是“以縣為主”的體制,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各縣財政支付能力差異較大,對課后服務的支持力度差異也較為顯著。有教育局局長反映:“由于財政無力進行專項補助,僅靠學校公用經費和家長繳費維持分擔機制,增加了學校和家長的負擔?!表椖拷M還了解到,民族地區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經費的保障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經濟較發達的縣(市)財政對學校課后服務給予了較多的補貼。如某縣在文件中規定:“課后服務經費采取財政補貼、社會捐助、收取服務性收費等方式籌措,對財政補貼不足部分的課后服務費按課時制定收費標準,并實行每月最高限價管理?!倍墙洕鸂顩r較好的地區一般采取成本分擔機制,地方財政對課后服務給予一定的補助,不足部分向學生家長收取。三是在經濟狀況相對落后的縣,由于縣級財政無力給予經費支持,學校只能全額向學生家長收取課后服務費。與此相關的是,學校課后服務費標準在地區之間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偟膩碚f,各縣(市)課后服務費標準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縣(市),其課時費用標準越高;反之,則標準越低。在同一縣內,學校之間的收費標準也有很大的差異。調研發現,某個剛剛脫貧的民族縣每生每課時收費標準分為4元、3元和0.8元三檔,最高與最低標準之間相差5倍。盡管如此,某縣教育局局長仍然反映,部分學校,特別是高山地區學校的部分學生家長對課后服務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雖然這些學校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了減免費用的照顧,但課后服務經費來源仍然主要依賴學生家庭,這無疑增加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甚至有可能導致這些剛剛脫貧的家庭重新返貧。因此,如果沒有政府補助的專項資金,學校將很難保障課后服務的經費。課后服務經費來源的單一性和差異性給民族地區學校課后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造成了較大困難。

四、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管理問題的破解策略

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面臨的問題,既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有關,也與其教育發展不均衡有關。在課后服務全面開展的背景下,解決制約民族地區中小學校課后服務持續發展的管理問題,是當前推進“雙減”政策實施的迫切需要。鑒于民族地區的縣(市)之間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及教育發展水平有較大的差異,各地既需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確定學校課后服務的模式,又需要加強統籌管理,并為學校課后服務的開展全力爭取更多的資源保障。

(一)加強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質量管理

目前,民族地區中小學存在的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單一且質量不高的問題,除了與教師數量不足、結構失衡有關外,還與區域中小學課后服務標準不健全、第三方機構引入缺乏區域規范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課后服務指導不足有直接關系。

首先,應制定課后服務實施的指導性意見,建立和健全中小學課后服務標準。目前,民族地區中小學出現的區域內課后服務實施情況不平衡、內容和形式單一以及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與區域未建立健全課后服務標準有直接關聯。為此,區域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制定本區域實施課后服務的指導性意見,切實規范學校課后服務工作。區域實施課后服務的指導性意見應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明確規定中小學課后服務應從目前單一的作業輔導向培養學生興趣和藝術、體育、科學等方面的素養轉變。二是要求各學校制訂課后服務活動課程化的計劃和方案,推進學校課后服務課程體系的建設。三是確定學校課后服務課程的目標體系,并以此作為依據,考核學校課后服務質量。課后服務標準的建立,是切實推進課后服務課程化和多樣化的重要保障,是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的內在要求。

其次,制定區域課后服務第三方機構管理辦法,規范培訓機構業務范圍、服務內容和形式。第三方機構的參與有助于豐富民族地區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其質量,彌補學校在師資、場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兑庖姟分赋?,中小學“課后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并建立評估退出機制,對出現服務水平低下、惡意在校招攬生源、不按規定提供服務、擾亂學校教育教學和招生秩序等問題的培訓機構,堅決取消培訓資質?!辫b于民族地區師資、場地和設施等資源缺乏的現狀,很有必要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制定課后服務第三方機構管理辦法,對如下事項作出明確規定:第一,準入條件?!半p減”政策落地后,國家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規范,第三方機構參與中小學課后服務應該主要從事藝術、體育和科技等方面的非學科類服務。第二,遴選程序。地區教育部門可以采用統一招標的方式確定具有參與課后服務資格的機構,由各學校根據情況選擇使用。第三,業務規范。對第三方機構的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作出規定,嚴禁其借機從事學科類培訓。第四,質量保障。為保證第三方機構的服務質量,通過家長、學生、學校和教育局的綜合評價,對第三方機構的服務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核,并以此作為取消不合格機構資質的依據。

最后,指導區域內中小學課后服務課程開發和課程體系建設,提高服務質量。無論是聘請校外教師,還是聘請第三方機構參與課后服務,都是依靠外部資源。課程化是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外聘機構和人員的費用相對較多,因此還是要立足于學校來解決問題。鑒于民族地區中小學普遍需要課后服務課程化和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指導,區域教育行政部門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區域教師發展中心的指導能力??梢晕袔煼对盒處煱l展中心的教研員進行專題培訓,為地區培養本地化的專家團隊。二是聘請師范院校的專家與本地教師發展中心的專家共同打造課外服務活動課程化示范課程和示范學校,以點帶面,帶動本地學校開發課后服務課程。三是為區域教師開展有關課后服務活動課程化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專項培訓,為每所學校培訓一定數量的課后服務課程化骨干教師,提高學校開發課后服務課程的能力。以上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可以使各學校都形成若干課后服務課程,有望在較短的時間內扭轉當前學校課后服務局限于作業輔導和數量較少的興趣活動的局面。

(二)加大民族地區學校課后服務資源統籌力度

民族地區學校的課后服務既存在學校教師數量不足、結構性缺編等問題,又存在場地設備嚴重不足等問題,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僅靠某所學校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應統籌好區域內中小學校的課后服務資源。

首先,加大民族地區中小學校課后服務教師隊伍統籌力度。由于民族地區部分中小學校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解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對區域內課后服務教師資源進行統籌管理。一是統籌管理區域內音樂、體育、美術、科技等緊缺學科教師,由縣(市)教育局統一調度,使缺乏這些學科教師的學校能夠按計劃開展課后服務。二是對全縣富余學科教師進行轉崗培訓,引導部分教師向課后服務所需學科轉崗,緩解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的壓力。三是制定校外課后服務教師聘用辦法,引入一定數量的青少年校外活動機構、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公辦機構的教練員、教師及具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退休教師、社會人士、大學生等各類人員,統籌解決課后服務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另外,民族地區教育行政部門還應在作好規劃的前提下,通過公開招聘、公費師范生培養等途徑,及時補充學校緊缺的學科教師。

其次,加大對區域內學校課后服務課程開發及實施的指導力度?!半p減”政策背景下的學校課后服務必須實現從教室到校園、從校園到社會的空間拓展,必須實現從內容和形式都相對單一的作業輔導到組織開展體育、藝術、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承等活動的轉變。在課后服務課程開發及實施的指導方面,民族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發展中心等機構要指導學校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展有特色的課后服務。當前,民族地區中小學校缺乏課后服務資源的狀況也與沒有利用好本地資源有關。實際上,民族地區有豐富的課后服務資源可以利用。因此,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資源,促進課后服務課程體系的建構是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檳榔小學基于黎族學生占比較大的狀況,開設了竹竿舞、黎陶、黎族樂器灼吧等10余門課后服務特色課程[5];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雜谷腦營盤小學(南校區)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資源,開展了極具民族特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后服務活動,包括藏織、羌繡、剪紙、繪畫、書法、跆拳道、滾鐵環、籃球、足球和原生態鍋莊等[6];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川興中學專門為寄宿制學生打造了“選課走班”特色課后服務[7]。因此,民族地區教育行政部門有必要指導當地學校依托民族地區特有的體育、節日、服飾、文學、藝術等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種植、養殖基地及森林、河湖等自然人文資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課后服務系列課程,這在豐富課程資源的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校解決課后服務場地、設備和空間缺乏的問題。

最后,民族地區要加強對本地課后服務課程資源的統籌力度。民族地區財政對學校課后服務的支持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較大制約,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城鄉中小學課程資源的統籌。在課程統籌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采購一些當地學校十分需要而又難以開發的課后服務線上資源。這種方式既優質高效,又經濟節約。在城鄉統籌方面,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在前期指導各學校開發課后服務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做好城鄉資源的有效利用??赏苿涌h城學校與農村學校相互利用各自開發的課程資源,使鄰近的學校能夠在教師、課程、場地使用等方面相互支持。

(三)建立區域中小學課后服務經費統籌保障機制

目前,中小學課后服務費用主要采取政府、學校和家長分擔的機制,分擔比例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項目組調研的縣(市)多處于經濟欠發達和剛剛脫貧的原深度貧困地區,發現越是經濟發展落后的縣,學生家長所承擔的課后服務費用比例反而越高,有的縣甚至因為財政無力支持課后服務費用,需要學校和家長全額承擔。建立課后服務經費統籌保障機制有利于促進課后服務長效機制的形成,對于解決目前存在的課后服務經費來源不穩定、教師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建立“以縣為主”的中小學課后服務經費統籌機制。在民族地區中小學課后服務實施過程中,城鄉教師、不同學段教師以及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學校教師的收入出現了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的出現,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對縣域學校中小學課后服務經費進行統籌。在收費方面,目前民族地區的義務教育學校實行的是根據當地經濟和居民收入狀況按不同標準收取課后服務費的方式,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除了部分縣外都還沒有納入課后服務收費的范圍。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補助發放基本上都是根據學校的收費情況進行的。一些小規模學校、剛剛脫貧地區的學校由于收費總量有限且還存在收費減免和家長繳費積極性不高等問題,課后服務經費難以保障,可能影響學校課后服務的長期開展??陀^來講,學校課后服務收取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導致一些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家長對學校課后服務產生了抵觸情緒,因此收取課后服務費用的難度較大。建立“以縣為主”的課后服務經費統籌機制,就是將全縣中小學的課后服務收入進行統籌管理,確定全縣統一的課后服務補助標準,并從政策上明確寄宿制學校在相應時段的課后服務也采取和非寄宿制學校一樣的收費制度。教師課后服務補助可采取“學時制”方式,按照教師開展課后服務的時間發放,實現教師工作的同工同酬,有利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關于教師課后服務補貼的范圍和標準,要明確“學校管理崗、學校任課教師、學校后勤保障等參與到課后服務不同崗位群體的補貼比例,或者補貼額度,并適當提高一線任課教師的標準”[8]。如果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能夠進一步明確課后服務標準,加強經費統籌與管理,就能夠保障民族地區中小學校有較為充足的課后服務經費,從而提高教師和相關人員從事課后服務工作的積極性。

其次,建立“以縣為主”的中小學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我國基礎教育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教育部在《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擔當、落實責任,統籌規劃各類資源和需求……爭取資金支持,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后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薄端拇ㄊ〗逃龔d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課后服務應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有條件的地方可由財政投入為主提供課后服務?!币虼?,民族地區的縣(市)應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加大對中小學課后服務的經費支持力度??h級財政應給予學校補助支持,并設立針對困難家庭減免費用的專項資金。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多渠道課后服務經費籌措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學校購買課后服務線上和線下教育資源;鼓勵學校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區、社會機構及學生家長等各種資源,協同推進課后服務;盡可能降低課后服務成本,如聘請志愿者、退休教師、其他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的愛心人士參與課后服務;制定政策,積極引導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資助學或提供場地等資源用于課后服務。

最后,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四川省民族地區各縣(市)的財政承擔能力差異較大,經濟較發達縣(市)的課后服務經費以政府撥款為主;而有的原深度貧困縣的財政承擔能力較弱,無法全力支持中小學課后服務費用。這無疑會增加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也不利于學校課后服務的持續發展。因此,中央和省級財政應加大對民族地區財政薄弱縣(市)的財政經費轉移支付力度,以增加這些縣(市)的中小學課后服務經費投入。這既有利于這些地方的學校課后服務工作長效開展,也有利于區域之間學校課后服務質量差距的消除。

五、結語

民族地區中小學生的教育資本相對有限,而他們才是最應該獲得高質量課后服務的群體。當前民族地區中小學校課后服務開展中出現的問題,盡管與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水平有關,但也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創新和工作推進力度密切相關。只有大力加強民族地區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的統籌與指導,才能在教師、課程、經費等資源相對缺乏的條件下,不斷豐富學校課后服務課程資源,不斷提高教師課后服務能力,才能為民族地區的中小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高質量課后服務。

猜你喜歡
雙減民族服務
聚焦“五個一” 打通為僑服務渠道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MINORITY REPORT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采掘服務個股表現
民族萬花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