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例駐島礁官兵紅火蟻蜇傷的臨床分析

2022-11-25 20:59王玉連楊麗英付興武吳建華
海軍醫學雜志 2022年2期
關鍵詞:膿皰島礁水腫

王玉連,楊麗英,付興武,吳建華

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Buren)原產于南美洲巴拉那河一帶,是一種危險的入侵性生物,其繁殖能力強,且有很強的攻擊性。紅火蟻在入侵地區缺乏天敵,在適宜的條件下可迅速繁殖,危害當地農業、林業、畜牧業、生態環境及人民健康[1]。2004 年在廣東吳川首次發現紅火蟻傷人事件,之后湖南、香港、廣西、福建、江西、四川、海南等多地發現紅火蟻。隨著紅火蟻擴散蔓延,危害日益嚴重[2]。如果不小心碰到蟻窩,紅火蟻會迅速涌出,用其大顎緊緊叮咬住皮膚,以其腹部毒針將毒腺中的毒液注入皮膚,用其毒針連續刺7~8 次,使人立即出現火灼般的疼痛,故取名為“火蟻”。國內外文獻報道,在紅火蟻入侵地區,紅火蟻蜇傷比較常見,紅火蟻毒液注入皮膚后,隨之有劇烈的瘙癢、灼痛感,繼而局部皮膚出現紅斑、腫脹、水皰、膿皰,部分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過敏癥狀,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3-4]。筆者回顧性分析了2019 年3-6月隨醫療隊至我國南海某島礁執行醫療保障任務期間收治的61 例紅火蟻蜇傷患者的臨床資料?,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6 月在我國南海某島礁醫院收治的61 例被紅火蟻蜇傷的駐島礁官兵,均為男性,既往體健,無食物、藥物過敏史,年齡18~34 歲。

1.2 方法

根據收集的病例資料,統計分析患者被蜇傷時活動情況、就診時間、部位、數量、次數、癥狀、體征、治療及轉歸情況。

1.3 紅火蟻蜇傷的診斷標準

有明確的紅火蟻(能描述為一種紅色或者棕紅色的螞蟻)蜇傷史,蜇傷部位劇烈瘙癢、刺(灼)痛或麻木等癥狀,局部皮膚出現水皰、膿皰、風團樣皮疹等皮損,伴或不伴發熱、頭暈、頭痛、腹痛等全身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

2 結果

2.1 被蜇傷時活動情況

修剪樹木、草坪、灑水、種花、種菜等勞作時紅火蟻蜇傷24 例,占39.34%;訓練時23 例,占37.70%;鋪路、挖沙、刷油漆、整理電線等作業時6 例,占9.84%;處理垃圾時4 例,占6.56%;巡邏、站崗時3 例,占4.92%;飛行保障時1 例,占1.64%。

2.2 蜇傷后就診時間

就診時間為蜇傷后5 min~10 d,其中蜇傷后2 h內就診43 例,占70.49%;蜇傷后2~24 h 就診12 例,占19.67%;蜇傷后24 h 后就診6 例,占9.84%。

2.3 蜇傷部位、皮疹數、次數

蜇傷部位為四肢的有57 例,占93.44%;頭面部2 例,占3.28%;頸部2 例,占3.28%;腰部1 例,占1.64%。僅有1 處皮疹的為35 例,占57.38%;2 處或2 處以上的為26 例,占42.62%。首次蜇傷3 例,占4.92%;2 次或2 次以上的為58 例,占95.08%。

2.4 臨床表現

61 例患者均有局部過敏癥狀,蜇傷后即刻出現瘙癢、疼痛或麻木感,隨后局部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膿皰、腫脹、風團樣皮疹、瘀點等一種或多種表現。其中41 例(67.21%)在紅火蟻叮咬后的24 h內出現膿皰;33 例(54.10%)局部腫脹明顯;6 例(9.84%)在原有皮損的基礎上繼發糜爛、滲液;3 例(4.92%)繼發細菌感染,其中1 例(1.64%)表現為蜂窩織炎伴局部膿腫形成,1 例(1.64%)表現為小腿深在性潰瘍并伴有同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紅火蟻蜇傷后出現全身過敏癥狀的患者相對較少,共11 例(18.03%)。其中有全身瘙癢、紅斑、風團等蕁麻疹表現6 例(9.84%);僅表現為全身瘙癢3 例(4.92%);伴有顏面部潮紅、腫脹明顯3 例(4.92%);伴唇部增厚、腫脹、麻木感等血管性水腫表現2 例(3.28%);伴有全身乏力2 例(3.28%);伴有頭暈2 例(3.28%);伴煩躁不安1 例(1.64%);伴有心慌、胸悶、腹痛1 例(1.64%);伴有發熱1 例(1.64%);伴有輕度喉頭水腫、呼吸不暢、雙眼結膜充血1 例(1.64%)。無過敏性休克的患者。

2.5 治療方法

2.5.1 局部處理 生理鹽水清洗皮損,激素藥膏外涂;紅腫明顯者予局部冷敷;伴有糜爛、滲液者予生理鹽水濕敷,抗生素藥膏外涂預防感染;保持水皰、膿皰完整,避免搔抓及針挑。

2.5.2 系統用藥 (1)局部癥狀較重或全身過敏癥狀較輕的患者,予抗組胺藥口服;面部腫脹、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全身皮膚表現,伴有劇烈瘙癢的患者,除口服抗組胺藥外,同時予鹽酸異丙嗪肌肉注射,部分加維生素C 及葡萄糖酸鈣抗過敏治療;(2)伴有發熱、乏力、頭暈、腹痛、心慌、胸悶、呼吸不暢、輕度喉頭水腫等全身過敏反應較重的患者,予心電監護、吸氧,除基礎的抗過敏治療外,靜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5~10 mg,并留院觀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全身過敏反應的患者,在治療后的1~4 h 內瘙癢癥狀明顯緩解,紅斑、風團基本消退,面部水腫減輕,血壓、心率穩定,乏力、心慌、胸悶、腹痛、頭暈、頭痛、喉頭水腫等癥狀消失。發熱患者C 反應蛋白(CRP)及血常規結果未見異常,故只予物理降溫、抗過敏等對癥治療,次日患者體溫恢復正常。繼發性感染、潰瘍者予每日換藥并口服廣譜抗生素;蜂窩織炎形成膿腫后予切開引流,并每日局部換藥、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

2.6 療程及療效

經過治療,61 例患者均痊愈,療程為2~44 d,平均療程為11.4 d。

3 討論

紅火蟻入侵后傳播擴散速度很快,主要分布在適宜紅火蟻生長繁衍的廣東、海南等溫暖潮濕的地區[2]。我國南沙群島遠離大陸,島礁紅火蟻傷人事件既往鮮有報道。分析該島礁紅火蟻入侵原因,可能與近年來我國南海島礁建設有關。島礁房屋、道路、訓練場修建所需要的泥土、砂石、木材,環境綠化、沿海防護林建設所需要的草皮、花卉、苗圃,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蔬菜及日常用品,這些材料或物品大多數是從我國紅火蟻疫情較重的南部沿海地區運送而來,可能為紅火蟻入侵島礁提供了媒介。此外,島礁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為紅火蟻的生存及繁殖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紅火蟻主要分布在島礁的訓練場、草坪、菜地、樹林等適宜筑巢及生活的地方,故高比例的紅火蟻蜇傷事件發生在訓練、修剪樹木或草坪、灑水、種花、種菜等活動時。駐島礁官兵進行軍事訓練如匍匐前進、打靶時,四肢需要長時間接觸地面,因此四肢更容易被紅火蟻蜇傷。此外,島礁溫暖潮濕的環境,四肢暴露機會較多,也增加了被紅火蟻蜇傷的概率。通過統計分析發現70%以上患者曾被多次蜇傷,這可能與島礁活動范圍有限而紅火蟻數量不斷增多有關。

61 例被紅火蟻蜇傷患者中多數癥狀較輕,約82%的患者以局部瘙癢、灼痛、紅斑、膿皰、腫脹等為主,引起上述癥狀的是紅火蟻毒液中的哌啶類生物堿[5]。哌啶類生物堿為紅火蟻毒液主要成分,占95%以上,可促進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及血管活性胺類物質,引起蜇傷部位皮膚瘙癢、灼痛及無菌性膿皰,但紅火蟻毒素中的生物堿并不引起過敏反應。紅火蟻毒素中引起全身過敏反應的成分為水溶性蛋白,其含量少,僅占0.01%,目前已經發現4 種重要的致敏性蛋白,均可誘導IgE 抗體產生,引起I 型過敏反應[6]。本研究中18.03%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過敏反應,如全身瘙癢、紅斑、血管性水腫、蕁麻疹等皮膚表現,以及喉頭水腫、呼吸不暢等可能危及生命的表現。此外,紅火蟻蜇傷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值得重視,本研究中4.82%的患者局部皮損繼發感染,其中1 例患者被紅火蟻蜇傷后未及時就診,皮損出現細菌感染,形成較大潰瘍,導致皮損愈合時間延長。

在治療方面,蜇傷的局部予生理鹽水反復清洗,糖皮質激素乳膏外用,紅腫明顯的予局部冷敷,膿皰要盡量保持其完整性,避免搔抓及挑破,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如局部癥狀較重,可酌情予抗組胺藥口服。對于繼發性細菌感染者積極抗感染治療。全身過敏反應的治療與其他原因引起的過敏治療相同,全身癥狀相對較輕者,給予抗組胺類藥口服;伴有頭暈、心慌、胸悶、喉頭水腫等嚴重過敏癥狀者,予吸氧、監測生命體征,抗組胺藥口服及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并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有潛在休克風險的患者,應及時建立靜脈通道,充分補液,聯合腎上腺素治療。如有重度喉頭水腫或支氣管痙攣者,應及時開放氣道,必要時行氣管切開或插管??傊?,對紅火蟻蜇傷引起的全身過敏反應要提高警惕,迅速、客觀地判斷患者病情,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早治療,預防過敏性休克及多器官損傷的發生。本研究中61 例患者,經過治療后均痊愈。

近年來,紅火蟻蜇傷成為島礁發病率較高的皮膚病之一。紅火蟻蜇傷可引起劇烈瘙癢及疼痛,且一般需要2 周左右才能痊愈,給駐島礁官兵生活及軍事訓練帶來極大困擾,因此,建議加強紅火蟻的防控及預防紅火蟻蜇傷。(1)對輸入性物品加強檢疫,避免人為性傳播;(2)開展紅火蟻防控及被蜇傷后急救的知識講座;(3)在蟻活動區域設立警示牌;(4)及時清理垃圾、雜草;(5)開展撲殺紅火蟻行動,如噴灑化學藥劑、投放毒餌,引入紅火蟻天敵等;(6)戶外作業或訓練時,穿長袖、長褲、長筒鞋,鞋子外周涂凡士林。

猜你喜歡
膿皰島礁水腫
傳染性膿皰病在羊養殖中的防治分析
清平樂·祈愿
水腫是怎么回事,該怎樣消除水腫呢?
從水腫捕捉疾病的蛛絲馬跡
青蒿白礬煎洗治膿皰瘡
中國電信南沙七島礁4G基站光傳輸接入全面完工
做個瘦子 送走水腫肌
中藥合紫外光照射治療33例掌跖膿皰病臨床療效觀察
膿皰癥早辨別
婦女的自發性水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