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大學生踐行“光盤行動”的現狀及引導策略
——基于河北省四所院校的調查

2022-11-25 08:20韓琳琳丁佳樂
邢臺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光盤行動節糧光盤

韓琳琳,李 倩,張 洵,丁佳樂

(邢臺學院,河北邢臺 054001)

一、研究背景、方法與問題

2013年1月,社會公益人士發起“光盤行動”,該活動旨在帶動大家珍惜糧食、吃光盤子中的食物,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全國各地多措并舉推進“光盤行動”,避免餐飲浪費。近年來浪費糧食的狀況有所改觀,但一些地方就餐浪費現象仍然存在。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其中,大型餐館商務聚會類型的平均浪費率高達38%,學生盒飯有三分之一被扔掉。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地方高校大學生作為地方人才的儲備力量,代表著地方發展的未來,他們踐行“光盤行動”的狀況關系到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系到地方高校建設節約型校園,關系到社會樹立良好風氣和地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此背景下,為了探究地方高校大學生“光盤行動”的實施效果,筆者展開了此次調查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筆者在問卷調查中以河北省的四所地方高校大學生為總體,通過多段抽樣與隨機抽樣抽取了450份樣本,收回有效問卷437份,其中從性別構成上看,男生190人,占43.48%;女生247人,占56.52%。從專業分布上看,理工科168份,占38.44%;文科194份,占44.39%;藝體類75份,占17.16%。調查基本涵蓋這四所河北省地方高校各專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筆者就部分地方高校大學生對“光盤行動”的看法、踐行“光盤行動”狀況的具體細節內容進行了深度訪談。在分析階段,運用SPSS統計軟件錄入、統計原始數據,并進行了相關性分析。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踐行“光盤行動”狀況分析

(一)浪費現象較為普遍

問卷調查顯示(見表1),8.01%的大學生選擇“經常浪費食物”,58.58%的大學生選擇“偶爾存在食物浪費現象”,合計為66.59%,選擇“從不浪費”的占33.41%,約占三分之一。在“您日常就餐時通常的剩余量”問題的回答中,有54.46%的大學生浪費食物的數量在30%以下,12.13%的大學生浪費數量超過30%。關于“您剩余飯菜處理方式”問題的回答中,有54.00%的大學生對剩餐的處理方式都選擇了“直接扔掉”。在訪談中了解到,其中一所學校食堂每天每個餐具回收點都有數個泔水桶被裝滿,約計這所學校每天會有500多公斤的剩餐被倒掉,這還不包括學生在食堂以外地方造成的浪費。

表1 日常就餐剩余及處理狀況

(二)性別與日常剩餐情況具有相關性

關于日常剩餐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從不剩飯”選項中男生占比68.73%,女生占比31.27%。將性別和日常剩餐情況進行交叉分析,并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男女性別和日常剩餐情況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如表2所示Pearson 卡方統計量為25.945,自由度為2,并且假設檢驗的 P 值為 0.000,說明性別與日常剩餐情況有關。

表2 性別與日常剩餐情況卡方檢驗

通過訪談了解到,一方面男女飯量有差異,對于同樣份量的飯菜,女生飯量相對較小,食物剩余情況較多,浪費也隨之增加,經采訪的大部分女生表示,到了節假日基本上會聚個餐。另一方面,面子因素是男生剩餐的一大因素,男生在聚會上往往為了體現“豪氣”而“大點特點”,而女生在面子因素上表現較弱。

(三)節糧政策了解程度與就餐浪費狀況呈負相關

調查數據顯示,“非常了解節糧政策”的大學生“從不浪費”的比例占88.03%,“偶爾浪費”的比例占11.97%,“經常浪費”的比例占0.00%,將節約糧食政策了解程度和本人就餐情況進行相關性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00( P<0.05),相關系數是-0.506。這說明地方高校大學生對節糧政策的了解程度與食物浪費情況強相關,并且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對節約糧食政策了解程度越高的大學生,浪費糧食的程度越低;對節約糧食政策了解程度越低的大學生,食物浪費的程度越高。

三、地方高校大學生踐行“光盤行動”狀況影響因素分析

(一)食物口味、食物量、用餐心情是剩餐的主要因素

“就大學生剩餐原因”(可多選)的問題回答中得知,選擇“食物口味不合”的占到64.71%,選擇“食物的配置數量大”的占到55.88%,選擇“用餐心情差”、“趕時間”、“習慣性剩餐”的分別占到35.29%、23.53%、14.71%。經訪談得知,食堂的飯菜口味比較單調,不能滿足大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比如有些南方同學因吃不慣北方的口味而造成的浪費時有發生;除了食堂飯菜份量問題,還存在飯多菜少不夠吃,于是產生了主食浪費的情況;認為“趕時間”是剩餐原因的大學生抱怨打餐擁擠,排隊時間長,吃飯時只吃幾口便去忙自己的事情,從而導致食物浪費;認為“用餐心情差”是剩餐原因的大學生除了自身原因導致的心情差外;還包括對食堂環境太過嘈雜、衛生狀況不佳,有油煙味等方面的不滿,草草結束了一餐,導致剩余了很多食物??梢?,造成地方高校大學生糧食浪費的原因涉及到學校食堂的管理問題。

(二)踐行“光盤行動”的氛圍不強

在“您周圍的人食物浪費程度”問題的回答中,選擇“周圍人基本沒有浪費現象”的僅有7.53%,“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費現象”的占72.46%,其中還有21.01%的大學生選擇了“浪費程度非常高”,可見,不僅被調查者有浪費現象,他們周圍的朋友也普遍存在浪費現象。從自己“從不浪費”和“周圍人基本不浪費”的被調查者中選取幾位大學生進行訪談得知,即使被調查者自己不會浪費也不會主動去勸阻浪費的人,追其原因,被調查者表示那是別人的事,自己沒資格去管別人??梢?,地方高校大學生對營造節糧氛圍的責任意識較弱,對于浪費糧食的現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地方高校大學生的處理此類問題的態度,這對于節約糧食,“光盤行動”的氛圍塑造不利,甚至出現了心安理得地浪費糧食的現象。

(三)對節糧政策認知度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地方高校大學生是否產生食物浪費與自身對節糧政策以及其它節糧知識的了解程度有關。通過問卷了解到,大學生對節約糧食的認知來源主要為食堂宣傳、電視和互聯網等媒體以及校園內食堂外的宣傳。而關于“對我國節糧政策的了解程度”問題的回答中,選擇“了解一點”和“完全不了解”節糧政策的大學生占到了56.13%??梢?,總體來說,地方高校大學生對我國的節糧政策的了解程度較低。

(四)踐行“光盤行動”的態度不積極

調查結果就“您對‘光盤行動’的關注程度”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有33.50%的大學生對“光盤行動”選擇“不關注”或者“很少關注”,而在“‘光盤行動’了解不充分的原因”(可多選)的回答中選擇“不感興趣”的占55.22%,選擇“沒時間了解”的占44.78%,選擇“認為沒必要”占26.87%,選擇“無途徑可了解”的占17.91%。由此可見,有些地方高校大學生對了解“光盤行動”的態度不積極,甚至持排斥思想。

(五)缺乏符合“00后”大學生特點的宣傳和管理措施

據調查結果得知,認為高校落實光盤行動效果“非常大”和“較大”的大學生占29.51%,認為落實光盤行動的效果“一般及以下”的占52.50%,還有18.09%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沒做出過相關措施”。據訪談得知,目前在校大學生“00后”居多,“00后”大學生個性灑脫自由,喜歡追求奇特的想法,千篇一律硬性的管理條約可能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光盤行動”的展開。有些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宣傳形式化,并沒有走進“00后”學生的心里,因此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地方高校如何探索出新穎的且適合“00后”大學生口味的“本土化”、“特色化”的節約糧食宣傳和管理方式,將會影響“00后”大學生對“光盤行動”的認知和態度,從而影響大學生踐行“光盤行動”的效果。

四、 改善地方高校大學生踐行“光盤行動”狀況的引導策略

自2018 年第一批“00 后”進入大學校園,如今有超過 3/4 的學生是“00 后”[1],調查結果顯示,“00后”大學生食物浪費現象比較普遍,“光盤行動”踐行情況不佳,深入分析原因可以看出,“00后”大學生踐行“光盤行動”的困境與地方高校落實“光盤行動”的運行機制有很大的關系,地方高校要充分認識到“00后”大學生的特點,從“00后”大學生的興趣、需求入手,探索出落實“光盤行動”的長效治理機制。

(一)“00 后”大學生消費特點

“00后”大學生成長在互聯網背景下,他們的消費觀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他們愿意追求彰顯個性的、新奇獨特的物品,在餐飲方面也喜好多樣化、新潮化。因此,推動大學生光盤行動,需要結合“00 后”大學生的消費特征,把握其成長的規律和特點,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提升光盤行動的實效性。這既是“00后”大學生自身成長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內容。研究發現,“00”后大學生消費有以下特點:

1.自主消費

“00 后”大學生喜歡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與父母進行交流[2],在消費領域他們不會一味遵循父母的意愿,更傾向于自己做決定,根據調查結果顯示,38.99% 的“00 后”大學生每月可支配零花錢為800~1200元,而 42.01% 的“00 后”大學生每月可支配零花錢為1200~1500元??梢?,“00 后”大學生擁有更多消費支配權的空間,在餐飲消費上,他們更喜歡自主選擇菜品,對就餐環境要求高。

2.興趣消費

數字化經濟能夠根據人們的喜好推送產品或服務,“00 后”大學生生活離不開數字渠道,他們傾向于選擇自己真正有興趣、符合自身認知偏好的東西去消費。在餐飲消費上,崇尚個性口味,喜歡色香味俱佳的食物,而不只是停留在填飽肚子上;喜歡新潮的“網紅”食品,喜歡有創意的食品,對缺乏創新、單調普通的食物興趣不足。

3.多元消費

部分“00 后”大學生進行消費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需求,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精神性、社會性需求。在餐飲方面,除了必須的飲食需要外,還經常有“老鄉聚餐”、“生日聚餐”、“畢業聚餐”、“節日聚餐”、“宿舍聚餐”、“社團聚餐”等各種集體性、社交性餐飲活動,而這種集體會餐常常是浪費比較嚴重的場合。

(二)構建多元參與、協調一致的行動系統

光盤行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地方高校多方主體參與、發揮多種作用,協調一致促進行為養成。

1.決策咨詢體系

高校光盤行動不僅僅是學校管理者一方的事情。針對“00后”大學生自主性、個性化消費特點,需要吸收大學生群體、食堂經營者與管理者等多方共同參與決策??梢杂傻胤礁咝P麄鞑块T或學生工作部門牽頭成立相關工作小組,聯合學生管理人員、食堂經營人員代表、后勤管理人員、學生代表、學生會成員、社會工作師、心理咨詢師、思政課教師共同組成聯席會議制度,各自發揮特長,從不同角度探討光盤行動策略,提出科學、精準、有效的決策建議。

2.監督執行體系

光盤行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養成習慣,才能變成個人的文明素質。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個體學習有“聯結、強化、模仿”三種機制[3]。借鑒學習理論機制,在實踐中可以采用建立節約食物與積極形象的聯系;給光盤者以獎勵,浪費者以懲戒;樹立光盤行動模范等方式。建立思維聯系可以由學校宣傳部門發起文明就餐宣傳活動,動員師生采用靜態印刷品,例如通過照片、宣傳畫等方式把光盤行動與積極、美好的事物一同呈現,或者利用動態的自媒體視頻、藝術表演等方式贊美光盤行動者。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光盤與光榮的固有聯系,促進認知改變。行為強化方面,可以建立學生文明志愿監督團隊,在食堂監督同學們的用餐情況,及時給予提醒。學生處在制定學生獎懲措施時,可以增加文明行為條目,對那些食物浪費嚴重、不聽勸告的同學給予相應懲罰,督促行為改變。模仿學習方面,學校宣傳、學生工作等相關職能部門需要發掘典型、樹立榜樣,引導學生效仿。

3.飲食環境體系

基于“00后”大學生在飲食消費上個性化、自主化、多元化需求,食堂需要在飯菜口味、份量、種類等方面作出改變。根據不同地域、民族、性別需要調制不同口味,份量多樣化,除了出售半份菜外,還可以按照小計量單位靈活的計費。主食、菜品的種類盡量豐富,不斷創新花樣,使學生喜歡吃、吃得光。為了給學生充分的選擇自由,可以利用智能化點餐軟件,讓學生提前了解食品供應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后勤管理部門要做好食堂物理環境的營造,安靜、舒適的進餐環境有利于提高食欲。

4.教育引導體系

利用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對大學生開展感恩教育、理性消費教育、生態文明教育。讓學生了解到一餐飯從種植、養殖、運輸、銷售、加工到成品整個過程中自然力、人力的付出,學會體會他人勞動的艱辛,形成尊重和珍惜他人勞動的觀念。引導大學生反思自身消費中的非理性行為,例如炫耀性消費、面子消費,學習傳統文化儉以養德的精神,培養理性消費、自律消費習慣。協助大學生了解食物消費與生態環境惡化的關系,提高生態保護科學認知。除此之外,還要發揮隱性教育功能,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應踐行光盤行動,在學生的硬件建設、物資使用上都應體現節約原則,以此形成無聲的教育環境,使大學生在環境熏陶中提升節約飲食的自覺性。

5.個人行動體系

社會心理學“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受到行為意向、社會壓力和執行行為的個人能力、機會以及資源等實際控制條件的制約[4]。借鑒這一理論,從大學生個體角度推動光盤行動需要個人態度、重要他人和行動效能的配合。個人態度方面,通過教育、宣傳、引導,促進“00后”大學生對光盤行動的正向積極態度的形成。在重要他人方面,同輩群體、家長、教師的評價對他們形成壓力,加強這些人對大學生的期望,會促使個體遵循相應規范。行動效能方面,過往節約不浪費的經驗和預期行動障礙較少,會增強個體行為的控制感??傊?,強化個人態度、他人期望、個體能力是推動大學生個體有意愿、有信心選擇光盤行動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歡
光盤行動節糧光盤
光盤行動
節糧減損,講好中國“糧”言
節糧等于節水宣傳海報
一家“智慧”養雞場De節糧賬
光盤小熊
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學校做好節糧教育工作
抵制婆婆的“光盤行動”
“光盤行動”在大學校園的推廣
光盤光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