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奶牛亞臨床型酮病的診療

2022-11-26 07:39巴依爾塔耿東升解國華
當代畜禽養殖業 2022年3期
關鍵詞:酮體產道圍產期

巴依爾塔,李 杰,耿東升,解國華,王 浩

(1.通遼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 通遼 028000;2.通遼市庫倫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 庫倫 028200;3.通遼市庫倫旗白音花鎮人民政府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 庫倫 028200;4.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700;5.內蒙古民族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1 奶牛酮病概述

奶牛酮病是一種多發于牧場的營養代謝性疾病,也稱奶牛醋酮血癥,是由于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謝失調而引起的一種疾病[1]。高血酮、低血糖和自身酸中毒為奶牛酮病的主要表現。這種疾病在大多數國家存在,對畜牧業的養殖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

奶牛酮病根據病因分為兩類,分別是原發性酮病和繼發性酮病。原發性酮病大多數因牧場飼養管理不當,造成奶牛能量代謝紊亂,機體內生成過多酮體而造成。繼發性酮病大多數因為一些產后疾病,例如真胃變位、子宮炎、乳房炎等引起奶牛食欲下降[3]。

2 奶牛酮病癥狀

奶牛酮病分為亞臨床型酮病和臨床型酮病兩種類型。亞臨床型酮病的主要表現為病牛精神狀態不佳,進食量減少,呼出的氣體有輕微特殊的氣味和前胃功能弛緩,產奶量明顯下降[4-5]。有些患有亞臨床型酮病的牛臨床癥狀不明顯,只是消化功能減退并伴有血酮值升高。臨床型酮病會有較為明顯的食欲減退和精神萎靡的癥狀,呼出的氣體有明顯的爛蘋果味。此外,還有糞便干燥且附有腸黏膜的現象。有的牛會出現神經癥狀,且有攻擊人的傾向。

3 病例診斷情況

3.1 病例的一般情況

2022年2月,通遼某牧場一頭25月齡的初產母牛在分娩后第6天患病。初步檢查顯示,前胃功能遲滯,治療前胃癥狀無明顯療效,觀察發現奶牛的產奶量明顯下降。奶牛的精神狀態不佳,只吃少量干草料。在巡視奶牛舍時,牛舍中有特殊氣味。另外,該病例由于引產時操作不當,有輕微的產道拉傷。其他各項體征表現良好,沒有更多癥狀。

3.2 臨床檢查及特殊檢查結果

3.2.1 病例的一般檢查。臨床檢查顯示,病牛體重450 kg,體溫 37.5℃,心率 112次/min,呼吸頻率 33次/min。視診觀察,奶牛精神狀態不佳,被毛較亂,毛發略淡,有舔食附近地面的異嗜現象。牛鼻唇較為干燥,兩側腰肷窩有輕微凹陷。通過聽診檢查瘤胃發現,瘤胃蠕動聲較弱,有前胃弛緩的癥狀。檢查人員將患病牛的口撐開,可聞到有微弱的爛蘋果味。奶牛的尿液味道略重,排便的次數減少,產奶量明顯下降。該牛沒有攻擊人的行為和精神亢奮等神經癥狀。檢查產道黏膜有輕微損傷,觸診敏感。

3.2.2 試紙條對比檢測。在清晨投料后,奶牛采食時鎖定頸夾。待其自然排尿,及時收集尿液。收集牛只尿液大于10 mL。若不進行自然排尿,將人為小心刺激陰門下方,刺激牛只排尿。

通過目測,按照標簽上的色標進行比較。試紙檢測結果由黃白色變成紫紅色,結合色卡比對判斷可能為酮病。

3.2.3 血酮儀檢測。血酮儀檢測是牧場檢測酮病最為快捷的常用方法,可根據血酮儀上的指標確定酮病類型。該病牛血酮的檢測數據為2.1 mmol/L。

結合常規診斷、試紙條比對、血酮儀檢測并分析其病因,該病例被診斷為奶牛亞臨床型酮病。

4 病例治療情況

對奶牛亞臨床酮病的治療應采用增糖、降酮的原則,即提高奶牛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降低奶牛血液中酮體濃度。

4.1 治療方案

4.1.1 藥物治療。前3 d灌服丙二醇300 mL,肌肉注射復合維生素B 30 mL,靜脈注射50%葡萄糖250 mL和30 mL科特壯(復方布他林)。此類藥物可以使奶牛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并有效避免瘤胃內發酵,進而緩解酮病。第4天牛只精神狀態逐漸好轉,并開始主動采食,但仍需鞏固治療。根據具體情況,牛只開始采食,糖類物質可以自行得到補充,從奶牛應激方面考慮可以不再進行靜脈注射。使用中藥制劑和灌服丙二醇進行治療。牧場采用健胃散500 g(山楂5份,麥芽5份,檳榔1份,六神曲5份),酵母菌片100粒,人工鹽100 g,碳酸氫鈉100 g,丙二醇300 mL,連續使用2 d。根據前5 d的綜合用藥療效,第6天再次采血進行血酮檢測,血液中酮體濃度為0.9 mmol/L,不需要進一步治療。

4.1.2 治療原發病。在應用上述治療方案的同時,應對原發病進行積極治療。該病例奶牛因在引產時胎兒過大,助產時引起產道黏膜損傷。觀察發現,奶牛產道為一級損傷,屬于輕型。對其進行治療:用滅菌紗布擦拭產道壁層,再用滅菌生理鹽水進行清洗,5%碘酊涂抹黏膜,最后涂抹抗生素,連續治療3 d。

4.2 預后和轉歸

通過有計劃的治療,奶牛精神狀態良好,呼出氣體沒有特殊氣味并且采食狀態恢復正常,產道也逐漸恢復正常,泌乳量逐步上升。進而判定奶牛已治愈并將治愈情況上報牧場系統。

5 討論

該例奶牛的患病類型是繼發性酮病,因為奶牛在分娩中產道受到拉傷,分娩后沒有及時進行產道消毒和處理,導致奶牛食欲下降,進而引發酮病。

5.1 防治措施

5.1.1 飼養方面。奶牛酮病主要是由于飼養方法不當和飼料中營養搭配不合理,導致機體營養代謝紊亂進而引發的。在飼喂青綠飼料時應檢測飼料中的丁酸成分,丁酸含量過高也可導致奶牛酮病。在飼料中可多添加一些丙酸鈣和精飼料,進而補充奶牛體內葡萄糖的糖前體物。因此,制定科學飼料配方可以有效降低奶牛酮病的發病率。

在奶牛進入干乳期后,需給奶牛飼喂足夠的富含纖維素的飼料,以增加瘤胃蠕動,從而促進消化。在奶牛進入圍產期后,不應隨意更改飼料。因為飼料一旦改變,對奶牛食欲會有所影響,進而影響牧場圍產期奶牛的飼養管理工作。從奶牛出生前1個月至奶牛產犢及泌乳期應逐漸增加能量供應。此外,應適當添加舔磚并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5.1.2 管理方面。應加強牧場日常管理,對奶牛定期檢測。對妊娠7~8月的奶牛進行血糖監測。對于低血糖奶牛應補充糖原物質(丙二醇、丙酸鈣)以預防酮病。在奶牛產后3~15 d,應每周進行血酮檢測,根據血酮值對有酮病癥狀的奶牛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奶牛是否患有脂肪肝,如果奶牛肝臟脂肪堆積嚴重,則酮病很難治愈[6-7]。應時刻關注奶牛的體況并根據體況進行評分。在分娩前保持奶牛的體重適中。對于過胖的奶牛應將其趕入運動場,使其適當運動。對于過瘦的奶牛應單獨添加脂肪含量高的飼料增重。圍產期是牧場飼養奶牛的重要時期。做好圍產期管理,可以降低奶牛產后疾病的發生率和新生犢牛死亡數。在圍產期應適當提高奶牛的食欲,飼喂奶牛平時愛吃的飼料,在妊娠后期逐漸添加生糖物質[8]。對于因產后疼痛導致食欲下降的奶牛應及時在產后注射美達佳或者其他鎮痛消炎類藥物,降低產后疾病的發生率。奶牛會因為周圍環境的改變和人為因素出現應激反應。應激奶牛表現為食欲減退、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牧場應制定好管理計劃,適當減少巡舍次數。減少對圍產期奶牛的轉群次數,保證奶牛充分休息且定期對牛舍進行消毒通風。

5.1.3 治療原發病方面。對于奶牛產后繼發的疾病也應立即進行治療,避免因為產后疾病的發生影響奶牛食欲引發酮病。奶牛進食不足會導致體內葡萄糖含量下降,體內的游離脂肪酸及酮體含量升高,進而引發酮病[8]。因此,及時有效地控制奶牛產后疾病對于牧場生產是非常必要的。在產后讓奶牛多飲水,飼喂干草料,可以避免因產后真胃變位而引發的繼發性奶牛酮病。

5.2 發病原因分析

5.2.1 原發性酮病的發病原因。飼養管理不當。奶牛酮病易發于泌乳早期,尤其是奶牛分娩后的1~3周。因為奶牛產后能量消耗大且飼料中的含糖量偏低,飼料的營養比例不平衡造成奶牛體內的糖分含量不足,進而導致奶牛體內動用過多脂肪生成了過多酮體,致使機體的能量代謝紊亂引發原發性酮病。奶牛過度肥胖。奶牛攝食過多富含高脂肪的飼料,造成奶牛體內脂肪堆積,從而干擾了奶牛體內的正常內分泌機能,致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從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造成了奶牛過度肥胖,進而不能正常向機體供應糖分導致酮病的發生。營養攝入不足時,由于缺少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2,導致奶牛的糖代謝能力下降,從而使酮體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5.2.2 繼發性酮病的發病原因。繼發奶牛酮病的原因大多是奶牛產后護理不當,沒有及時控制奶牛產后疾病或者操作不規范引發的感染,這會引起奶牛的食欲下降進而使體內脂肪代謝紊亂,酮體分泌過多而引發繼發性奶牛酮病[2]。該病例則是因為奶牛產后患有產道拉傷,進而導致食欲下降引發酮病。

5.3 發病類型分析

奶牛酮病主要有臨床型酮病和亞臨床型酮病兩種,亞臨床型酮病發病率較臨床型酮病高。亞臨床型酮病的癥狀不明顯,易導致管理人員忽視對患病奶牛的治療。此外,亞臨床型酮病會影響奶牛的產奶量,進一步影響牧場的經濟效益。對此,結合在通遼某牧場2022年2月5日至3月18日有20頭奶?;纪?,其中有13頭是亞臨床型酮病,7頭是臨床型酮病,得出結論,對于奶牛酮病的診斷并不能通過臨床表現確診。因為亞臨床型奶牛的臨床表現不明顯,有些奶牛會出現呼出有輕微特殊氣味的氣體和輕度消化不良癥狀,但有些奶牛不表現癥狀,只是產奶量下降。所以要進一步加強對亞臨床型酮病的預防,牧場要定期對產后奶牛進行血酮值監測,及時發現病例,并進行治療。

5.4 發病時間段分析

奶牛酮病發生的時間段各不相同。通遼某牧場2022年2月5日至3月18日有20頭奶?;纪?,有7頭奶牛在產后前2周發病,患亞臨床型酮病的奶牛有5頭,患臨床型酮病的奶牛有2頭。有11頭奶牛在產后2~4周發病,患亞臨床型酮病的奶牛有7頭,患臨床型酮病的奶牛有4頭。有2頭奶牛在產后4~6周發病,患亞臨床型酮病的奶牛1頭,患臨床型酮病的奶牛1頭。

在該牧場20頭現有的奶牛中,酮病多發生于產后4周,且該牧場中的妊娠奶牛皆為初產奶牛?;诜治?,需要做好對初產奶牛產后4周內的護理,進而通過科學的飼養管理將奶牛酮病的發病率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該例因產后拉傷導致繼發型奶牛亞臨床型酮病的奶牛,通過5 d的對癥治療,血酮值回歸正常,預后良好。

猜你喜歡
酮體產道圍產期
陰道分娩產婦產道血腫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
剖宮產圍產期護理干預對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效果觀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體水平與出生結局關系的研究
全程優質護理在自然分娩初產婦圍產期的應用效果分析
尿酮體“±”或“+”代表啥
早期母嬰皮膚接觸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妊娠合并酮體代謝異常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圍產期時間定義
結合實踐談論關于母豬產道疾病的防治
外用甲硝唑對牛、羊產道疾病的治療效果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