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水,金陵味:南京名菜里的“水足跡”

2022-11-30 08:05程明今繪圖湯蓉編輯王旭輝
中國三峽 2022年8期
關鍵詞:廚余資源化足跡

文 | 程明今 繪圖 | 湯蓉 編輯 | 王旭輝

南京一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善若水:利萬物的“水足跡”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闭绻湃怂?,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水的參與。

你是否會為了接一杯熱水,而白白放掉許多冷水?你是否在洗漱時,讓水一直流著?你是否從點滴做起,如主動使用節水器具……如果以上幾點,你在平日里都注意到了。那么接下來的這篇文章,將刷新你的認知,讓你在厲行節水的道路上發現新的著眼點。

現有的水科普大多聚焦眼前可見的“真實水”的節約,而剩余更多的是“虛擬水”。比如我們所喝的礦泉水,其中能飲用的部分就是真實水,而礦泉水瓶在生產、加工、運輸等過程中的耗水,就是虛擬水。顯然,這部分水數量更大、涉及范圍更廣、節水潛力更佳,卻未在水科普中體現出來,使得我們缺乏有效的水消費行為指導。

很顯然,“真實水”和“虛擬水”的總和,更能反映日常消費中使用的水資源,也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水科學研究者采用“水足跡”這個概念表示以上含義。

荷蘭學者阿爾杰恩·胡克斯特拉在2002 年最早提出水足跡(water footprint)的科學完整的概念:它是指日常生活中公眾消費產品和服務過程中所消耗的水資源總數。有了水足跡的幫助,我們可以更好地挖掘消費背后隱藏的水資源消耗和水環境污染,也擁有了更科學的節水用水視角。

賦民以食:食物的“水成本”

民以食為天,飲食自古至今都是中國人關心的重點。熟人之間打招呼問“飯吃了沒”;逢年過節“吃團圓飯”;婚喪嫁娶“辦酒席”。飲食文化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國文化中。

“水”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體每天通過飲食的方式攝取的水分只有約1000 毫升,然而制作佳肴所需要的水遠不止1000 毫升。制作佳肴時,清洗食材、烹飪食材的過程中需要大量飲用水,這些仍然是看得見的“真實水”;制作佳肴前,食材的生長、加工、運輸也需要更多的水,這些過程所消耗的是看不見的“虛擬水”??梢哉f,飲食中不僅有我們所見的原料成本,還包含了“水成本”。那么,一道菜的誕生究竟需要消耗多少“水成本”?不同的菜耗水有何不同?我們的飲食與節水又有什么關聯?接下來,讓我們走入南京名菜的“水足跡”。

綠色餐桌:“金陵味”中的“秦淮水”

計算南京名菜水足跡的第一步是了解食材生命周期的耗水量。以食材豬為例,一只豬從哺乳期成長至超大豬需要6 個月的時間。一只120 千克的超大豬整個生命周期用水量約53.256噸,平均每千克豬肉水足跡4438 升。

鹽水鴨是南京著名菜式。制作一份鹽水鴨,需要用到鴨肉、鹽、八角、桂皮、小茴、草豆蔻、丁香、生姜、大蔥、紹酒、冰糖、白醋、精煉油、鮮湯等14 味原材料,包括烹調、沖洗在內的至少12 道傳統工序。依次對所有食材生長、加工以及制作鹽水鴨的全過程需水量進行詳細統計后,計算一盤鹽水鴨的生命周期用水達到了約13280 升,也就是13 噸,其水足跡是一個成年人一天飲水量(約2.5 升)的5280 倍。

再如,南京特色名吃里,一碗鴨血粉絲湯的水足跡約2019 升,一碗酒釀赤豆元宵的水足跡是571 升,一個鴨油酥燒餅的水足跡是314 升。對比發現,一盤日常菜肴的平均水足跡為2000升左右,其中葷菜的水足跡遠遠高于素菜,且不同肉類的水足跡也有明顯差異:例如雞肉的水足跡遠小于牛肉。而且,往往使用調味品越多的菜,消耗的水越多。這提醒我們,清淡的飲食習慣不僅利于身體健康,而且能夠節省大量的水資源。

總的來說,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食物浪費,能夠減少水資源壓力,避免水資源無效使用,是一種消費層面的“源頭節水”行為。

循環之美:廚余垃圾分類助力資源化

食物浪費帶來的后果不僅在于食物自身的損失,還意味著生產和制造這些食物過程中所投入的各種資源(水、土地等)的無效消耗。而在大快朵頤之后,如何做到科學處理吃剩的飯菜、果皮果核、骨頭等餐廚垃圾,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再利用,同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餐廚垃圾根據來源不同,主要分為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餐飲垃圾指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廚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操Y料來源: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廚余垃圾分類,是最方便有效的手段。

首先,廚余垃圾不分類將產生極大的資源和環境負面影響?;旌侠贌l電處理造成二次水資源消耗,不分類地進行燃燒增加能耗降低產能。廚余垃圾收集和運輸環節由人工完成,廚余垃圾腐爛易滋生細菌、病毒,常常伴有惡臭,對人體健康威脅很大。

其次,廚余垃圾分類后,具有很好的資源化潛力。進行廚余垃圾分類處理,同類垃圾的同質化程度高,在收集、運輸、處理過程可以施行保護措施,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各地政府積極推進建立無害化處理點,將廚余垃圾轉化為肥料。

作為廚余垃圾的生產者,廚余垃圾分類丟棄同樣是一種“節水”行為,并且會促進廢物資源化利用,推動可持續發展。

節水護水,從“食”做起

水是生命之源。飲食是一個地區地理、歷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水科學、水文化、水生活的統一。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新時代,除了前人創造的燦爛飲食文化,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發展一種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飲食新風尚呢?

只要簡單地約束和改變自己的飲食、食物垃圾丟棄行為,就能夠達到節水護水、促進資源化的效果,從源頭保護我們生態環境,何樂而不為?希望我們能從“食”做起,用自己的雙手助力家園重回“綠水青山”!

猜你喜歡
廚余資源化足跡
磷石膏資源化綜合利用任重道遠
CO2資源化回收技術分析
基于廚余垃圾處理實踐活動開展生態環保教育的探究
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姑蘇區最大廚余垃圾處理項目試運營 日處理能力達100噸
黨的足跡
危險廢物等離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資源化應用潛力
紅色足跡
食物廢料處理器
中國足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