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水長流

2022-11-30 08:48艾子編輯王芳麗
中國三峽 2022年8期
關鍵詞:漢水襄陽

文 | 艾子 編輯 | 王芳麗

湖北襄陽,雨后漢江上空現瑰麗晚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沮水河畔傍晚時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初遇漢水

我的家鄉在荊山深處,那里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沮水。它發源于神農架腳下一個叫馬坡的地方,水質清冽如玉,甘甜可口,聲名遠揚,古老的典籍上都有它的芳名?!渡胶=洝肪砣熬谒睏l上寫著:沮水出漢中房陵縣景山……景山,即荊山首也。

小時候,我和伙伴們常唱一首童謠: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下漢口。

開后門,摘石榴,石榴里頭一包油。

為什么是“下漢口”,而不是到它離得更近的、頂頭的管轄城市——襄陽?大人們說,漢口是省會哩,那樣大的碼頭。不過粗通文墨后,我卻琢磨出童謠里另一層隱秘的含義:沮水,與襄陽城區及流經襄陽的漢水并沒什么聯系。它在流經???、南漳、遠安、當陽四個縣后,直接匯入了長江。

在沮水邊生活了三十年后,我和家人來到襄陽生活。第一次站在漢江大橋上,打量漢水這條當地人口中的“大河”時,我激動得險些暈了過去。那是一個下午,夕陽即將跌進山的后面,最后一縷余暉照耀著大地,河里金黃一片,像是從上游流來的滿滿一河金子,閃爍著誘人的光澤,同時伴隨著金屬相擊的聲音。這是一條數倍寬于沮水的大河啊,足有五六里寬!恍惚間,我仿佛看到,這河轉眼幻化成了一個身披金甲、平躺著的巨人,是逐日的夸父力竭后訇然倒下了嗎?水聲仿佛是他急促的呼吸!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和壯觀一下子襲擊了我,我渾身顫栗,心醉神迷,突然有了與它親近的念頭。

在以后的很多天里,我的腦海里一直是漢江那天的樣子。我暗忖自己是否過于大驚小怪?只不過一條寬一點兒的河流,日落其上,滿河碎金而已。但隨著對它認識的加深,我倒慶幸自己曾被它震驚!這條獲得過廣博美名的河流,實在不止征服了我一人?!对娊洝房渌骸皾h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保ā吨苣稀h廣》)酈道元在《水經注》里為它立傳:“墦冢導漾,東流為漢?!痹谠娤衫畎籽劾?,它好比珍貴的美酒:“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碑敶骷覀儼阉茸鳌皷|方的萊茵河”“秦巴山地上的一條綠絲帶”。

其實所有的大河都受到過人們的頌揚。水惠澤萬物,人們逐水而居,枕河而眠,就是對它的熱愛、追隨和膜拜。只不過腳力有限,每個人只能走近與他生命有關的河流,并予以關注。

被它的聲名吸引,在初遇漢水的整個初冬,便一次次地在它身邊流連。通常是在午飯后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里。我工作的地方離河邊不遠,那里有市縣兩級政府的航運管理局。正是在這附近,西行了1000 公里的漢水,接納了從東北方向來的唐白河,然后折身向南奔流。這個季節,正是枯水期,大河已失去了盛夏的豐滿,有些消瘦,露出一些河床。不過此時它與人的關系倒更密切了。人們從碼頭的石階下到水邊,愛垂釣的男人忙著釣魚,小孩子忙著玩耍,撿石子兒……正午的陽光下,河面看起來像涂了一層釉,點綴著無數個金色和藍色的斑點。這些斑點閃閃爍爍,不斷變幻,又隨著光線的強弱時隱時現,就像一個個謎語。說來也怪!在橋上看起來十分清澈的河水,走近了,卻只能看清水面,至于水下,則昏暗到濃稠。但這種昏暗,讓人覺得河流隱藏著巨大的秘密,仿佛在水面下藏匿著什么東西。

古城襄陽風光旖旎,南城北市,古城與新城隔江相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是什么東西呢?水嘩啦嘩啦不應答。它才從峽谷對峙的上游奔涌而來,好不容易擺脫了兩岸山峰的束縛,正活絡著筋骨,愜意地往兩岸鋪排身子呢。嘩啦嘩啦,它悄悄使著勁兒,猛地朝我偷襲過來。霎時,腳下的沙灘上已漫上了水,鞋子也打濕了一半。我本能地后退了兩步,再打量,它已款款地撤回了身子,撒著歡兒地向下游奔去了。

漢中漢源

漢水的源頭在漢中。

在漢中,人們最引以為傲的名人是劉邦。城市最中心的地方——漢臺區東大街26 號,漢中博物館所在地,過去是劉邦做漢王時的王府。圍繞著劉邦,還有一系列相關的景點:拜韓信為大將的“拜將壇”、張良隱居過的張良廟、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寒溪夜漲”……漢中人無不自豪地告訴世界:正是有了劉邦,才有了漢族、漢朝、漢字、漢服、漢文化……

如此想來,漢中不該叫漢中,該叫“漢源”——漢民族文化的源頭!但2000 多年了,它一直守著“中”字,倒把“源”留給了一個小山村。

在離漢中市一百公里外的寧強縣石鐘溝,有條長約20 華里的溪流。它下游名趙家河,上游叫朱家河。這是條深溝,兩岸青山對峙,樹木掩映,野花吐艷,鳥語啁啾,清澈的泉水就在其間奔騰,濺珠噴雪,聲若琴筑。溝盡頭,一道瀑布飛流直下,旁邊的崖壁上,鐫刻著“漢江源”三個朱紅大字。這是通過現代科技確定的漢水源頭。因為守著漢水的源頭,趙家河、朱家河所在的村——這塊方圓公里的地兒,當然改名“漢源村”了。

湖北襄陽,“漢江洲島”魚梁洲成為市民戲水消暑好去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漢水就從這里出發,穿峽谷,過平川,沿途不忘接納無數溪流,在1577 公里外奔騰入江。入江的那個地方,就是童謠里的漢口。

劉邦從漢中出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著義帝發喪的名義,派人聯絡諸侯討伐項羽,逼得項羽垓下自刎。英雄霸王的一生落下帷幕!劉邦在長安建立大漢王朝。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漢水承載了一個帝國的萌芽?

也許漢水感受到了劉邦的至誠,它源源不斷地給漢朝提供著滋養。200 年后,在漢水中游,劉邦的后裔劉秀不滿劉家江山被外戚把持,帶著一批親信起兵,奪回了祖宗的江山,延續著大漢國祚。又200 年,東漢風雨飄搖,劉邦的另一個已淪為靠賣草鞋為生的后代劉備卻懷揣著復國的夢想。但他無權無兵無地,常年跟隨的,只有兩個異姓結拜兄弟。這般慘景,何年才能圓夢?又是漢水憐憫,將臥龍孔明賜給他,促成了三國鼎立。

漢水一瀉三千里,除了漢朝和劉氏子弟外,還有幾次機會與寬廣的歷史交匯。如南宋末年發生在漢水中游的那場著名的保衛戰。方圓不到三平方公里的襄陽城,在呂文煥的指揮下,依靠漢水天塹、寬闊的護城河和堅固的城墻,拒元軍長達六年之久。金庸曾以此為背景,寫過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里面郭靖、黃蓉夫妻曾與呂文煥一起,堅守襄陽城。金庸先生一生,并未到過襄陽,他是在史書中觸摸并熟悉襄陽。那些簡單的字里行間,藏著戰火的濃煙、兩軍的對峙、匐地的士兵以及嗒嗒的馬蹄聲……它們攪成一團,激發了作家的創作靈感。

陜西安康:鳳堰古梯春色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漢水移民

從上游到下游,河流不僅流過空間,也流過時間。自有國家開始,無數人便因為戰爭,拋卻故土,來到漢水沿線。

劉表駐荊州時,因為治理有方,荊州成了戰火中的一片綠洲。北方人紛紛南下投奔,包括綦母闿、宋忠這樣的學術大咖,王粲這樣的青年才俊,也包括諸葛亮這樣的明日之星。至于普通百姓,則多達數萬。

東晉末年,戰火被氐人苻堅點燃。人們紛紛逃難。為安置流民,小皇帝司馬曜于太元十四年(389)以襄陽為中心,劃宜城、棗陽等地,僑置雍州。一批批關中人、河東人、藍田人,拖家帶口,翻秦嶺,過武關,走商洛,來到漢水邊的襄陽、鄧州一帶繁衍生息。今天,在襄陽市宜城縣幾個鄉鎮里,把“樹”(shu)”說成“付(fu)、水(shui)說成匪(fei),和西安城的一些老人如出一轍。

將雍州之名從關中帶到襄陽,并非東晉首創。更早的時候,楚國人已把沮水、重陽等名字從故土帶到荊山深處?!端涀ⅰ肪矶哂涊d:“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口,沔水一名沮水?!背嗽谇G山深處的沮漳河一帶生活,沮河之名,便是他們漂移了故鄉河流的名字。

作為一個南北交融之地,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漢水沿岸,特別是中上游,永遠不缺各地涌來的流民。明朝中葉,頻繁的天災,沉重的苛捐,使得河南、陜西等地的百姓沿漢水一帶逃難,進入之前被禁封的秦巴老林。

移民們紛至沓來自有緣由。一是沿漢水山區特產豐富,盛產各種中藥材,也是山獸野禽棲息的良好場所,錦雞、果子貍、野豬、兔、鹿、獐等動物出沒其間,為人類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二是這里幅員遼闊,跨連數省,行政管理上鞭長莫及,人口在此地難以稽查,可以不必附籍,有極大的生存空間,南方人來了有水田耕種,北方人來了有旱地勞動,所以南北流民紛紛冒險涌入。

明成化二年(1466),二品官員王恕向朝廷打報告:“荊襄一帶,山林深險,土地肥饒,刀耕火種,易于收獲,各處流民、僧道人等,逞逞逃移其中,用強結庵立產?!毖矒崆G襄的官員楊竣也上折子,稱:“荊襄安沔之間流民不下百萬?!?/p>

清朝三百年,照舊有大批的移民進入漢水的中上游。相傳吳氏在清中葉來到漢陰,他們帶來了南方地區的水稻種子和耕作技術,于是在原本雜草叢生的大山小嶺上,造就了美如畫卷的鳳堰古梯田。梯田綿延數十公里,又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大的如曲池,小的似新月,層層疊疊,高低錯落,每到盛夏,引得各地游客前來觀光拍攝。

鄂東人、江淮人、江西人、關中人、四川人、湖南人,包括福建、廣東的客家人,因為各種原因,一批批沿著漢水,走進秦巴深山,過起與世隔絕的生活。今天,僅在安康境內,就有江淮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湘語等各種聲腔,形成了湘方言島城、江淮方言島、贛方言島……他們喝著漢江的水,說著祖先的話,唱著遠方的歌。

在安康旬陽縣的蜀河古鎮上,有位遠近皆知的“麻城婆”。她癟著沒牙的嘴,為我唱起她童年愛唱的兒歌:

月亮長惡(眉)毛,叫我乞(吃)紅桃。

紅桃冇(沒)開花,叫我乞(吃)熱粑。

熱粑冇(沒)敞氣,叫我去看戲。

看戲冇(沒)靠(敲)鑼,

叫我接嘎婆(外婆)。

嘎婆(外婆)冇(沒)穿孩(鞋),

叫我用轎抬。

我聽了,全身有如觸電。從我打小,就將外公稱“嘎爺”,外婆稱“嘎嘎”或“嘎奶奶”的。這種叫法,在荊山深處并不多見。我在長大讀了幾年書后,覺得“嘎嘎”這個叫法實在太土,就隨了大流,把外婆改稱“婆婆”,轉眼已快三十年?,F在猛然從一個異鄉人口中聽到如此熟悉的稱呼,怎能不生出感慨?

遷徙的地名

在我早先幼稚的想象中,漢水仿佛一條流著蜜的河流,在漫長的時間里,引得無數人前來。了解深了,才知道,事情并非如此。有無數人前來,也有無數人離開。拋開戰爭的影響,漢水本身并不是一條溫馴的河流。很多時候,它幾乎就是一個性情暴躁的角色。據資料顯示,僅1822~1949 年的128 年間,漢江就有65 年沖垮干堤或主要支堤,導致大片良田遭淹沒,村莊被沖毀,人民無家可歸,只好四處逃生。那幅慘景,記在討飯的漁鼓詞里:

漢江發水浪滔天,十年就有九年淹。

賣掉兒郎換把米,賣掉妮子去上捐。

家破人亡骨肉散,背起包袱走天邊。

我們祖先抵御災難的能力那么脆弱。不管是大漢,還是盛唐,抑或宋元明清。每遇天災,人們便拖家帶口,四處乞討。他們破衣爛衫,瘦骨嶙峋,面如菜色,走著走著就倒斃在地……這時候,常年供奉的各路大神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災難與賑災相伴而來。小到搭粥棚施粥,大到減免一地賦稅、下撥救濟款、治水、筑堤……只是某些做法荒謬到可笑。拿襄陽來說,襄、樊二城一水之隔,早已形成南城北市的“雙子城”格局,偏偏襄城的大堤修建中央財政全額支付,樊城筑堤卻分文沒有,全靠官員自己想辦法。究其背后的原因,乃因襄城這邊是城,是朝廷基層政權所在地;而樊城是市——市井嘛,多引車賣漿、販夫走卒之流,朝廷哪里顧得上!

漢水下游,流經的第一個縣叫鐘祥。這個縣因為明朝的嘉靖皇帝在這里出生、長大,又建有他老爹的顯陵而小有名氣。

鐘祥的漢水左岸,有個地方叫大柴湖。20世紀60 年代,為支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建設,近五萬河南省淅川縣人背井離鄉,分批整建制,乘漢水而下,在岸邊的大同碼頭上岸,到達指定的搬遷區——大柴湖。移民到達這里,帶來了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的同時,還帶來了故鄉的地名:李官橋、魚池、宋灣、羅城、武州……這些祖輩們起下的名字,藏著祖先回家的路徑,寄托著世世代代濃得化不開的感情,豈能不隨著后代的腳步遷移?上游的地名因漢水的流淌再次向下漂移。

漢江鐘祥段 攝影/陸秀梅/圖蟲創意

世界文化遺產鐘祥明顯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中國移民第一大鎮”大柴湖參觀,短短50 年,當年蘆葦叢生的沼澤地已被改造得現代、整潔又富裕。但人們鄉音未改,風俗依舊,說河南話,唱河南戲,吃撈面條,喝胡辣湯或苞谷糝,連婚喪嫁娶都與河南淅川一樣,被稱為“湖北的小河南”。帶我參觀的是個90 后女孩兒,也是淅川的第三代移民。她說:“我戶籍是湖北的,人卻像是河南的。不知我到底算哪兒的……”

與大柴湖隔漢水相望,是一個叫掇刀的地方。它因三國時關羽在此掇刀而得名,現在是荊門市的一個區。雖然離襄陽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并未到過那里。但在夢中,卻無數次夢到過它!

我與它的聯系仍然來自荊山。在故鄉那塊家族墓園里,有方青石墓碑,屬于我長眠地下的祖父的祖父,也是我們這支血脈的“進山祖”。雖然石碑上的字多有漶漫,但仍勉強識得,有這樣兩處關鍵的信息:“祖居掇刀。后遷至漳西?!?/p>

“漳”指南漳縣,因有漳水而命名。漳西泛指南漳縣的西部,正包括我老家那個沮水邊上的小山村。掇刀一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其富庶繁華,不知比荊山深處要好多少倍。無法得知先輩為何選擇這種遷移,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祖先確實把自己,也把后代從漢水帶到了長江。而我,又邁著細細的腳桿,重新回到漢水邊。

天色將晚,太陽慢慢滑下地平線,河面上開始升騰起一層薄霧,先前還清澈的漢水再一次變得昏暗,讓人感到詭黠和神秘。注視著這條我長久親近的河流,聯想它身上近些年發生的大事——上游的“引漢濟渭”、中游的“南水北調”、下游的“引江濟漢”,我似乎窺到了它隱藏的秘密:陸地把寶貝深埋在肚子里,渴望人們發現,再為它們編年、立傳,河流卻對此不屑一顧。漢水和它的千萬條支脈匯編的歷史,迅疾而流暢,充滿了遷徙的腳步,包括人類、生物,現在又加上了它自己。

猜你喜歡
漢水襄陽
襄陽市中小學優秀自制教具展評活動圓滿結束
金色河
秋思
春來漢上
立春日抗疫有感
大俠都愛襄陽城
神秘的包裹
《臘八危家餉粥有感》
郭靖夫婦為什么沒能守住襄陽
譜寫時代新篇——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