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意義、內涵、路徑

2022-12-05 05:24尹鐵燕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底線思政思維

尹鐵燕

(貴州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并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1]等六個方面的綜合素質要求(以下簡稱“六個要”要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新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新要求,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目標的積極回應。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在于實現人的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關鍵在于實現思維方式的轉變。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做到“思維要新”,善于運用創新思維“鑄魂育人”。鑒于此,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的重大意義、內涵拓展與實踐路徑進行理論探討,以期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參考。

一、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的重大意義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積極回應。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教育目標,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現實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條件,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現實需求

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防控是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應建立網絡輿情常態監測和預警機制,積極開展網絡輿論斗爭。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占領網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善于運用新媒體對國內外大事、國家發展戰略、國家政策、各種社會現象等進行權威解讀,及時回應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社會關注點,提高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此可見,網絡意識形態建設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做到“思維要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在網絡信息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上展開論戰,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堅持“思維要新”,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的正確導向?!盎ヂ摼W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2]204。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十分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素養的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是網絡意識形態的教育主體、傳播主體,必須首先保持敏捷的思維,對網絡輿情作出客觀公正的研判,及時阻止網絡謠言的傳播擴散,及時為大學生消疑解惑,為大學生創造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環境。新時代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表現為網絡霸權主義。西方國家通過“顏色革命”,大肆宣傳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西方發達國家利用新生的民族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公開支持甚至扶植政府的反對力量,并以國家大選為契機,借口選舉上任的總統或議會不民主、不公正,鼓動國內反對勢力采取“街頭政治”,大肆開展游行示威,以逼迫當前政權下臺為最終目的,不惜在全國范圍內引發暴亂,導致“顏色革命”的發生?!邦伾锩钡母春捅举|都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從東歐劇變開始,“顏色革命”呈現向東蔓延的發展態勢,中國必須提高警惕,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邦伾锩笔敲绹任鞣絿疫M行“和平演變”的軟暴力。陸續發生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紫色革命” “黃色革命”的國家都存在經濟嚴重衰退、政治上存在反對勢力、思想混亂、意識形態不明等基本特征。在網絡信息時代,美國通過壟斷互聯網基礎設施,為其進行“顏色革命”做好充分的準備,企圖利用互聯網推銷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觀。

2022年2月發生的“烏克蘭危機”是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可回避的一個時政話題。大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了很多關于“烏克蘭危機”的信息,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正確引導大學生識別關于“烏克蘭危機”的網絡謠言,并分析“烏克蘭局勢”,引導大學生深入思考“烏克蘭危機”帶來的深遠影響,引導大學生把握“烏克蘭危機”的歷史經緯,教育大學生客觀認識“烏克蘭危機”中不同立場的網絡發聲,引領大學生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大學生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站穩關于“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對“烏克蘭危機”的各種網絡發聲,引導大學生樹立戰略思維,透過地緣政治看世界、看中國。

總之,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要把西方國家霸權主義的種種表現和危害講清楚、講明白。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堅持“思維要新”,運用創新思維方式,對網絡意識形態輿情的發展走勢準確研判并獲得大學生的思想認同。

(二)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時代要求反逼高校思政課教師做到“思維要新”。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必須從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入手,堅持守正創新的基本原則。高校思政課教師擔負著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時代使命,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本質、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教育內容進行科學的理論闡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體系。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必須從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出發,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黨的十九大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盵3]45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必須有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做到“思維要新”。首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做到“思維要新”,即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重點,帶動全局;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分區規劃,分類推進。其次,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式發展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做到“思維要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實質是強調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爸袊慕逃F代化要重新回到 ‘人’這個原點,就需要現代教育豐富現實的人性以實現人的現代化”[4]?!叭恕钡默F代化必然要求“人”要與時俱進,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思維方式的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實現主體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和大學生。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而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創新思維能力。最后,科學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做到“思維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思維創新是理論創新的前提和基礎,理論創新往往是思維創新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遵循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及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都需要做到“思維要新”,必須把創新思維貫穿于思政課教學的始終,實現在思維創新中提升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養和專業素養,努力開創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格局、新方法。

(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

“六個要”要求是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專業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必須把“思維要新”作為前提條件和基本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做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由思政課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思政課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維方式會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必須高度重視教師思維方式的轉變、創新。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科技倫理問題、網絡信息技術帶來的網絡道德問題等,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維方式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回應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創新的根本要求。新時代必須切實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方式的培訓力度,使高校思政課教師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用新的思維方式提高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的闡釋力、引導力、感化力。其次,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回應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現實需求。大學校園作為一個“小社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輿論場域。這個輿論場域的主體包括教師和大學生群體。在這個特殊的群體中教師的人生閱歷比較成熟,而剛剛成年的大學生人生閱歷比較淺薄。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主動占領網絡意識形態輿情高地,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成長成才的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話語體系引領網絡輿情的正向發展。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網絡輿情引導中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最后,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綜合素養的根本要求?!鞍凑找越M織建設為重點、師德建設為首位、素質培養為核心、學科建設為依托、制度建設為保障的實踐路徑,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隊伍,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有力師資保障”[5]。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素養必然要體現“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基本要求?!傲鶄€要”要求從不同的維度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相應的要求?!罢螐姟笔亲鳛楦咝K颊n教師的特殊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很高的政治站位,這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鮮明特質?!扒閼焉睢笔亲鳛榻處煹钠毡橐?,要求從事教育職業的人要有教育情懷,這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基礎性要求?!八季S新”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方式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若沒有創新思維能力,就不能培養具備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以5G網絡、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國家、社會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人類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反逼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耙曇皬V”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所在。沒有廣博的學識,就不能博古論今,就不能把思政課教學置于世界發展的大格局中,也就不能在縱橫比較中把知識講清楚、講明白?!白月蓢馈笔菍處熉殬I的特殊紀律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國家法律法規和各種社會規范的自覺遵守者,自覺約束自己的各種行為,并做到自覺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和形象?!叭烁裾笔菍Ω咝K颊n教師的道德品質的必然要求?!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傲鶄€要”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缺一不可?!傲鶄€要”要求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標準。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維度審視,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理論要求,強調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和注重思維訓練,自律嚴、人格正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實踐要求,強調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身體力行,在社會實踐中體現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示范作用。

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的內涵拓展

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六個要”的基本要求之一。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就是要樹立創新性思維方式,堅持與時俱進,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主要表現為大數據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因為以5G網絡、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高校思政課教師樹立大數據思維是對數字時代的精準把握,是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同時,底線思維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科學思維方式,體現了一切從學生發展的實際出發,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從底線思維出發,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設立學生發展的最低目標和學生可能達到的近期目標。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適當,應該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而不努力就達不到,體現“跳起來摘桃子”的目標設置原則,凸顯高校思政課教師對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把握。此外,系統思維是整體育人的科學思維方法。思政課教學必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展開,統籌安排各門思政課教學,協同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系統思維是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原理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從系統思維出發,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系統設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全方位進行教育教學評價,促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和教育合力。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樹立大數據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式,精準把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做到因材施教。

(一)大數據思維

數字時代呼喚大數據賦能高校思政課教學。大數據技術賦能實現了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延展??茖W運用大數據思維,對于保障高校思政課教學時間、拓展高校思政課教學空間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樹立大數據思維,堅持與時俱進的教育原則,把握數字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即數據),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教育目標。數字時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受到大數據的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應順勢而為,讓大數據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大數據思維是一種整體性、精準性、相關性的思維方式,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善于運用大數據實現精準育人,通過對教育教學的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科學預測教育教學中可能引發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預案。季海菊認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型已成為一種必然的生成邏輯”[6]。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構建精準育人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宮長瑞、軒宣認為,“大數據無疑為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更加有效的育人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顯示出的“短板”并不足以掩蓋它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良好態勢和無限潛力”[7]。第一,大數據具有整體性的基本特征。大數據能夠對學生的理論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狀態等進行量化分析。大數據建立在龐大的、全面的數據基礎上,思政課教學中可以把全體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當然,大數據采集將全體學生作為樣本,這些數據中亦難免出現異常、疏漏和錯誤,但這些都不會對全體學生數據樣本分析造成太大影響,得出的結果亦是接近客觀實際的。大數據注重對全體學生樣本的整體把握,不再關注個別學生樣本的個體差異。第二,大數據思維具有相關性思維的基本特征。思政課教師運用大數據思維方式,不僅關注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因果關系,而且關注學生個體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身心發展的各個階段之間的相關關系。相關性要求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大學生的成長與家庭、社會、學校等外在環境因素之間具有相關性,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用聯系性、發展性的思維看待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大數據給高校思政課教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維方法。相關性分析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大學生成長的諸多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大數據統計可以更加清晰、精準地彰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相關性,并預測大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三,大數據思維方式具有精準性的基本特征。大數據思維可以精準把握大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思想政治問題、道德品質問題、就業問題、戀愛問題等作出精準分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方法、新手段。大數據建立在整體性、相關性的數據分析基礎上,從而為精準思政教育開辟了新道路??偠灾?,大數據思維為思想政治教育構建精準育人模式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徑?!按髷祿粌H僅是一種新資源、新工具、新方法,更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大數據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注入了新動能。教學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樹立大數據思維方式”[8]。

(二)底線思維

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復雜性、持續性和開放性的基本特征。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科學運用底線思維,準確把握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特征。所謂復雜性,是指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態、知識水平等因素都是不斷變化的。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復雜性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對學生身心發展現狀進行準確預判,以防各種潛在風險的發生。所謂持續性,就是要把握思政課教學的連貫性,做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持續性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科學面對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持續不斷地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所謂開放性,就是指高校思政課教學應根據時代的變化、情境的變化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創新不同的教學內容。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開放性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能預測到最壞的結果。因此,準確把握高校思政課教學復雜性、持續性和開放性,就要樹立底線思維。底線思維是一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是基于教育教學發展的憂患意識。從教學設計看,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對教學情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準確的預判,事先設計好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看,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要有前瞻性的預判能力,準確預判大學生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隨時準備變更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教學手段。從教學評價看,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對思政課教學的成效作出準確的預測,為后續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思政課教師運用底線思維的關鍵在于把握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底線”和大學生個體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底線”?!暗拙€”原本是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界線,可以引申為警戒線、不可逾越的紅線、約束框架、限制范圍等。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把握底線,一旦突破底線,就會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張國祚認為:“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看,底線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臨界值,一旦量變突破底線,即達到質變的關節點,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盵9]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底線思維能力,守住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底線”,才能防止教學事故的發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教學失誤?!暗拙€思維能力,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10]246。底線思維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底線思維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同時預測最好的結果。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預設教育教學必然要達成的最低目標,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教育教學可能達成的最大期望值。底線思維是一種前瞻性思維方式,它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夠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困難和挑戰進行準確的預測,以便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保底;底線思維也是一種主動性思維,它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善于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做到因材施教;底線思維是一種發展性思維方式,它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知識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張榮軍、岳紅玲把底線思維的理論邏輯概括為五個方面,即“實事求是是底線思維活的靈魂;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底線思維的核心要義;憂患意識是底線思維的本質特點;兩手準備是底線思維的重要抓手;以人民為中心是底線思維的價值尺度”[11]。要做到實事求是,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實際和發展需求;要具備憂患意識,就是要對教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準確預判;要做到兩手準備,就是在教學中要有靈活多變、適合不同教學情境的教學設計;要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把大學生群體作為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王郅強、尉馨元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挖掘“底線思維”的歷史根源,以“內在的心理需求—潛在的意識認知—外在的行為表現”為線索,對“底線思維”進行深層次的梳理,全面分析了“底線思維”的內在心理需求、意識前提、動力來源、行為導向及其文化前身,創造性地對“底線思維”進行了理論闡釋,即“底線思維”的內在心理需求是求穩,“底線思維”的意識前提是憂患,“底線思維”的動力來源是務實,“底線思維”的行為導向是預防,“底線思維”的文化前身是禁忌[12]。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底線思維的鮮明底色和智力支持,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要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同時,高校思政課教師還要具備憂患意識,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預測學生在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便提出可行性方案。

(三)系統思維

高校思政課教學是一項系統性的育人工作。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整體觀念,能從不同視角把握思政課教學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等。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樹立系統思維。從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的內在邏輯關系看,必須從整體上把握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三大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系,課程體系是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的理論支撐,而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是對課程體系的理論反映和實踐再現。從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三大體系各自作為總體性范疇看,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準確把握課程體系中各門思政課程之間的關系、各門思政課教材之間的關系、各門思政課教學之間的關系。從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看,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育教學目標,從全局出發設計教育教學內容,從學生整體水平出發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系統思維是一種整體性的思維方式。有學者認為,“所謂系統,是指由相互依賴的無數個體或者要素相結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從系統的存在模式出發,在系統與內部諸要素、各要素之間、系統內外部環境的相互關系中考察認識對象,以便我們的認識獲得最佳效果的思維活動,就是系統思維”[13]11。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采用運動、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在思政課教學中,要運用系統思維方式,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獻加以整體性考察,尤其要注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內部聯系。系統思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從人類認知視域看,主要體現為從整體性視域觀察和把握整個宇宙。陰陽五行說認為,萬事萬物皆由相互聯系和制約的各種元素生成,中國傳統中醫理論(比如針灸學)將人體作為有機整體,注重對病人進行綜合性診斷與治療,無不蘊含系統思維。馬克思、恩格斯從整體上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系統思維的生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從哲學的角度看,系統思維蘊含了一種普遍聯系觀和整體觀。整體性是系統思維的核心要義。思政課教學體系是“一整塊鋼板”。高校思政課教師既要善于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的整體性,也要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個體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大數據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并不是孤立的個體,三者相互聯系、構成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大數據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都貫穿一種整體觀念,對大數據的全體樣本分析就是一種整體性思維。底線思維對各種風險的綜合性研判,需要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顯然也是一種整體性思維。系統思維需要對大學生群體思想行為進行整體性把握,因而也是一種整體性思維。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綜合運用大數據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

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的實踐路徑

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需要進一步探索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的實踐路徑,為思政課教學提供理論范式和實踐指南。

(一)樹立大數據思維方式,把握思政課教學中的整體性、精確性、相關性原則

大數據思維方式運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現實需要,大數據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注入新動能。第一,運用大數據思維方式拓展高校思政課教師了解學生的渠道。數據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手段、新元素。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經常運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況,堅持用數據說話,做到有據可依。大數據把學生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記錄和保存下來,對高校思政課教師了解每位學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第二,運用大數據思維方式把握高校思政課教學設計的邏輯性、主體性和合理性。在教學設計中,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注意把握教學內容各章節之間的內部聯系,科學掌握教育目標、課程總體目標和教學目標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教學設計可以吸收學生參與,認真分析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把握程度,科學預測學生可能出錯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第三,運用大數據思維方式把握教學過程的實效性。例如,大數據可以輔助高校思政課教師篩選出代表性、高質量的教學案例,并迅速形成電子案例庫。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反饋進行大數據處理,從而有目的地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大數據時代,研究的樣本是全體對象,因而能全面、客觀、公正地把握對象的總體性特征,有助于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相關性。第四,運用大數據思維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的精準性。在教學評價中,要對學生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建立綜合性的精準評價體系。對大學生的個體評價要堅持整體性和相關性原則,從整體上評價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素養、政治素養、專業素養等,同時對大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進行相關性和綜合性評價。第五,運用大數據思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性和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預判性。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科學把握大數據思維的優勢,將大數據思維融入現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以大數據思維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大數據思維可以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可以運用大數據對學生個體的思想行為走向進行準確預判。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大學生群體的理想信念、思想動機、行為傾向等作出精準分析。高校思政課教師運用大數據采集學生個體數據必須遵守數據倫理,充分保護學生的個人數據,避免信息泄露??傊?,大數據思維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引擎。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版)第二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教學中,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的問卷調查,通過相關數據分析了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以便進一步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崇高信念。在《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版)第六章《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教學中,可以運用大數據思維,引入大數據時代的法治中國建設、大數據背景下的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等主題,引導大學生自由討論,進一步厘清法治中國與數字中國的關系,把培育大學生的數字法治素養作為大學生基本素養培育的重點內容。

(二)樹立底線思維方式,科學把握底線(最低目標)和高線(最高期望值)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底線思維方式。首先,預設最低目標和最高目標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把握底線思維的核心要義。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對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好精準評估,要以最差學生的認知水平作為最低目標,要以學生“跳起來摘桃子”作為預設的最高目標。其次,因材施教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把握底線思維的生動體現。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備教材、備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再次,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把握底線思維的實踐空間。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底線思維,對思政課教學全過程進行前瞻性思考和準確預判。底線思維應該貫穿于教學設計的全過程、教師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教學設計沒有底線思維,教師就不能把握教材的深度、廣度、高度,無法科學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沒有底線思維,就難以達成教與學的統一,難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沒有底線思維,就難以把握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與學生可能達到的認知水平之間的客觀聯系。最后,培養學生的底線思維能力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把握底線思維的價值呈現。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底線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底線思維方式產生重要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運用底線思維,對自己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準確把握自己的現有水平,預測自己未來可能達到的最高目標并為之努力??偠灾?,底線思維貫穿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度使用底線思維方式,從而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對自己的學習現狀進行合理預測,并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精準推斷。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版)第十二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教學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學會運用底線思維,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對國內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進行準確的預判,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和基礎,防范風險是預判風險的結果和價值。防范風險能力的提升需要運用底線思維,既要警惕“黑天鵝”事件,又要防范“灰犀?!笔录?。

(三)樹立系統思維方式,科學把握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系統思維可以從總體性范疇體系、具體范疇體系、主體范疇體系三個方面進行理論闡釋和實踐拓展。從總體性范疇體系審視,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之間的內部聯系,并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知識體系向價值體系的轉變。思政課教材體系的構建要以思政課教學體系為前提和基礎,而思政課教學體系是思政課教材體系的生動體現。從具體范疇體系審視,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四門必修課教材之間的內部聯系。思政課教學體系是由多主體、多元素構成的動態、開放的系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學習其他三門課程的理論之源,應教會學生系統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樹立唯物史觀,并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分析方法。其他三門課程的學習又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供生動的實踐指南,應教會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把握教材之間的關系。從主體范疇體系看,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彼此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體。了解大學生個體,必然要從大學生群體這個整體對象出發,既要厘清大學生之間的關系,又要明確大學生與高校思政課教師、專職輔導員的關系。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只有把大學生作為整體對象進行綜合性分析,才能有效把握學情,做到因材施教。

從教學內容看,應樹立系統思維,準確把握總體范疇與子范疇之間的關系。例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版)第十一章《“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教學中,應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個總體性范疇,厘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大要素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居于統領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具體落實。從教學過程看,高校思政課教師應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若干重要論述為指導,深入鉆研教材,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思政課教材體系是思政課教學體系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高校思政課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個體,學生的思想認識、知識基礎、興趣愛好都不在教材中體現,也不在教師控制的范圍內。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教材的編撰內容,實現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和有機整合,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材,讓教材真正為教學服務。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根據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個人實際,不斷優化和整合教材的知識體系,最終轉化為學生的個人價值體系,內化為學生的綜合素養。高校思政課教材規定了教學總體目標、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教師需要嚴格遵守國家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宏觀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創造性地組織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從而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材是教學的基本遵循和理論框架,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要認真鉆研教材、適度把握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傊?,系統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從總體性范疇審視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學會運用系統思維方式,從整體上把握思政課教材和思政課教學工作,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發展。

四、結語

“思維要新”是新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八季S要新”必然要求思維方式的變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方興未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思維要新”的思想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觀念、道德水平、人際交往、國際視野等,“思維要新”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發展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實踐問題。筆者把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的內涵拓展為大數據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是基于5G網絡、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出來的,是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素養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體現在對數字時代的精準把握和對思政課教育教學原理的科學運用。面對網絡、科技帶來的挑戰,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科技倫理教育等,要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臨的新課題,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堅持與時俱進,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做到“思維要新”,不斷為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猜你喜歡
底線思政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堅決守住廉潔底線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真相與底線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