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滲透
——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為例

2022-12-07 11:04
中學生物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系統化

石 欣

(湖北省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湖北咸寧 437100)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生物學課程要圍繞核心素養,注重探究和實踐,以豐富的生物學知識為載體,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展現人們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的思維方式及探究過程,體現課程性質?!墩n程標準》重視以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重視評價的診斷、激勵和促進作用?;诖?,筆者設計了一個以學習任務單為主線的教學案例。

1 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的第一節。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了解了植物、動物和人類通過生殖發育實現了個體水平上的延續和發展。本章進一步從基因水平探討生命的延續和發展。但基因是微觀水平的概念,對于初學者來說,非常抽象。因此,本節只是讓學生了解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狀,至于基因的概念和結構是高中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在此不必深究。

2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生物的特征、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轉基因技術有一些零散的認識,但對于遺傳和變異、性狀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偏頗甚至是誤解。教師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糾正和梳理,引導其構建正確的概念、理性地看待相關話題。

3 教學目標

①認同生物個體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勇于接納自己的性狀,珍愛生命。

②通過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模型構建等方式培養思維習慣和能力。

③通過課堂調查,體驗調查法的應用。

④辯證地看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理性參與相關議題的討論。

4 教學過程設計

4.1 課前任務,促進思考

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本24頁至28頁,將自己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標注,并嘗試解疑。

設計意圖:學生提前預習,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4.2 導入新課,引出主題

教師展示教師父母及父母友人的合影,請學生辨認教師的父母。學生很快能夠準確辨認出。教師順勢詢問學生怎么辨認的。學生回答:根據教師和父母長得相像即可辨認。教師追問:教師與父母之間的相像是否一模一樣?學生由此得出教師與其父母之間有相像的特征,也有不像的特征。教師借機講解:大家所言的“像”與“不像”在生物學里就叫做遺傳和變異。

接著,教師展示馬云和小馬云的照片,提出問題:這兩個人的長相非常相像,他們之間的“像”屬于遺傳嗎?學生能夠準確回答“不屬于”。教師利用這個例子,精準地聚焦概念當中的關鍵詞“親子間”,引導學生歸納遺傳和變異的概念: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設計意圖:辨認教師父母的環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概念的生成上,教師引導學生將已知的但口語化的說法轉換成規范的、書面的概念,并表達出來。

4.3 追根溯源,闡明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遺傳和變異的概念中為什么要強調“親子間”?從生命的角度,親代與子代之間是有一座橋梁的,這座橋梁就是生殖和發育。所以,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實現的。正是有了生殖和發育的過程,生命才得以產生、延續和發展。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構建親子代、生殖和發育、性狀、遺傳和變異之間的關系圖。

教師展示大自然中有關人、動物、植物遺傳和變異的圖片,告訴學生:只要留心觀察,大自然中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廣泛存在。學生總結、得出遺傳和變異的意義: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命能在生物圈中延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設計意圖:教師從系統觀的角度將遺傳和變異與前面所學的生殖和發育緊密地聯系起來,從進化觀的角度呈現遺傳和變異是生命產生、延續和發展的主線,落實生命觀念。

4.4 任務驅動,及時評價

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表1。

表1 實例及其所描述的生命現象

學生的易錯點在第四個實例。教師評講要點:遺傳和變異強調的是結果,結果的相似性或是區別。生殖強調的是過程,一顆種子種下去可以收獲萬顆種子的能力。該例并沒有討論這萬顆種子的之間的相似性和區別。所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主要描述的是生殖。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一個小任務,檢測學生對于遺傳、變異、生殖的概念理解得是否透徹,落實《課程標準》中強化評價的要求。

4.5 比較分類,生成概念

教師從形態結構、生理、行為3個方面分別展示常見的性狀,引導學生比較和區分:有關形態結構的性狀往往可以直接觀察,有關生理的性狀需要檢測才能區分,有關行為的性狀要結合相關的動作才能比較。學生總結、歸納出性狀的概念:性狀是生物體形態結構、生理和行為特征的統稱。

接著,教師展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的P3的“豌豆的7對相對性狀示意圖”(圖1)。

圖1 豌豆的7對相對性狀示意圖

學生觀察示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先進行橫向分析,再進行縱向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得出兩個結論:①同種生物有多種不同的性狀;②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這樣,學生自行生成了相對性狀的概念(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也體驗到了生物的多樣性。

教師追問:狗的卷毛與黑毛,玫瑰的紅花與郁金香的黃花是相對性狀嗎?相對性狀的表現形式一定是兩種嗎?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依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基于生物學現象和事實運用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概括,讓概念的生成水到渠成。教師利用思考題,幫助學生鞏固、深化概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4.6 課堂調查,探究實踐

學生以6人為一小組,開展性狀小調查(表2)。

表2 性狀小調查的結果記錄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各組討論:①你們小組的調查結果與這個一致嗎?為什么?②調查中有些性狀的表現形式結果是0,怎么解釋?③剛才大家調查的每一對相對性狀中,性狀有好與不好之分嗎?如單眼皮和雙眼皮?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各小組討論,得出:調查結果不一致,有差異。有差異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的性狀都是不一樣,這也是生物多樣性的體現。課堂調查的范圍較小,調查的樣本太少,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群中的真實情況。所以,類似的調查范圍要盡可能的大一些,樣本數要盡可能得多一些。大部分相對性狀都沒有好與不好之分,性狀都是父母遺傳給我們的,都是對生命的饋贈,健康的就是好的,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我們要心懷感恩,勇于接納。即便是有些性狀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一些不便,如色盲,也要坦然面對。

4.7 追根溯源,解決問題

教師過渡: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為了改變長相,不惜一切代價去整容,甚至有些人為此付出了生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希望大家能正確地看待美,追求美。美的內涵是多元的,外表的光鮮亮麗是美,腹有詩書是美,對待生活積極樂觀是美,校園里的文明禮貌是美,社會上樂于助人也是美。我看大家也都是愛美之人,那老師就給你們一個樂于助人的機會,一個變美的機會。前段時間老師上網時發現有人發帖求助:整容之后生的小孩漂亮嗎?要想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資料。

教師播放“轉基因鼠的培育過程”的視頻,學生觀看視頻,結合教材,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①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控制這個性狀的是什么基因?②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性狀和基因之間是什么關系?③由此推論,在生物傳宗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設計意圖:學生觀看視頻,閱讀教材,自主探究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系。因探究實驗不是本節的重點,故教師對實驗的原理,實驗思路,實驗步驟等未作過多的介紹。且問題③也能夠很好地回答之前提出的“整容之后生的小孩漂亮嗎”這個問題。

4.8 創設情境,知識遷移

教師提出問題:轉基因技術的成功充分證明了基因對于性狀的控制。那是不是基因相同,性狀就一定相同呢?展示蘿卜和水毛茛的圖片,追問:同一植物個體,基因是相同的,為什么會出現形狀上的差異呢?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確:蘿卜有一部分長在土壤中,沒有光照,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氣中。水毛茛長在水底的一部分葉子是細長的,長在水面上的一部分葉子是寬大的。同一個體雖然基因是相同的,但是它們的生活環境不同。研究表明,環境的差異導致性狀表現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構建構建基因、性狀、環境三者之間的概念模型(圖2)。

圖2 基因、性狀、環境三者之間的概念模型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假如將基因類比人的出身或天資,將環境類比成后天的努力程度,性狀類比成人的未來。那么,以上基因、性狀、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出正面和反面的實例,如全紅嬋、方仲永等,從而實現知識遷移。

設計意圖:此環節從教學上升到育人的角度,引導學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先天條件,鼓勵學生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實現夢想,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4.9 思維導圖,以點帶面

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構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用圖文合一的形式將本節內容的主題、關鍵詞等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助力學生梳理、記憶所學的知識,將零散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

4.10 課后任務,拓展延伸

教師要求學生課后結合教材中關于“轉基因鼠”的相關資料,從實驗的角度嘗試闡明該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對“轉基因鼠”實驗進行深入分析,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提升實驗探究的能力。

5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學習任務單為載體,以任務驅動的模式,將評價融入各環節教學中,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便于教師調控教學的方向與進程。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方面,本節課既有內涵化的滲透,也有外顯化的設計,只是出于課堂容量的考慮,對轉基因鼠的實驗沒有帶領學生深入探究,故放在課后作為拓展延伸的內容,也可在后期以實驗專題的形式對這個實驗進一步解析和拓展。另外,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學習任務單的完成情況,進一步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猜你喜歡
系統化
堅持系統化思維 構建大安全格局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研究
系統化推進回遷提速
全市系統化醫學模擬教育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
系統化護理干預在預防腦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
電視欄目系統化包裝與宣傳
基于MATLAB軟件的蘋果內部品質系統化無損檢測
系統化工藝在商用車制造中的應用與創新
高三語文復習教學系統化研究
血站院感知識系統化培訓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