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氏中醫外科內外結合治療乳腺疾病思路探究

2022-12-12 23:14趙鳳林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趙氏外科乳房

趙 婧,趙 錚,趙鳳林

乳腺疾病屬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現代醫學往往以外科治療為主,對于沒有達到手術指征的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結節等以隨訪觀察為主,缺乏有效治療手段。中醫學對于乳腺疾病的診療具有獨特優勢,其中最為寶貴的當為歷代醫家們流傳下來的經驗。及時而系統地總結醫家們的學術及臨床經驗,對發展和完善中醫學理論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也是中醫傳承創新的重要之筆。

陜西省寶雞市趙氏中醫世家自鼻祖趙鐸創門至今,歷經以二世醫哲趙蔚春、三世醫杰趙鏡堂、四世名醫趙懷德、五世傳人趙鳳林為代表,走過了二百多個春秋,學識廣博、德高藝精、療疾神效,在當地聲望頗高。筆者為趙氏中醫世家第六代傳承人,積極繼承家族治療經驗,對各種乳腺疾病以趙氏內服方藥配合外治為主要治療方法,臨證十余年,效果頗佳。今就趙氏中醫外科對乳腺疾病的治療方法及思路進行總結整理,以饗同道。

1 內治總體思路——解“郁”為主,以通為貴

對乳腺疾病的治療,趙氏中醫外科倡導師古而不泥古,參諸論創己見。吳師機認為,“郁”可使氣血失和,氣郁則血滯,在婦人多發乳病。婦人情志不暢,善郁而致肝氣不行,血脈易滯而痰濁易凝,乳房諸癥多由此而誘發。乳腺為肝經循行之所,肝氣“郁”則乳病起?!坝簟眲t脈絡不暢,乳汁不行,日久化熱,則生乳癰、乳疽?!坝簟眲t氣滯血瘀、水濕內生,濕聚成痰,瘀血、痰濕等病理產物搏結肝經則生乳癖,日久邪聚化毒、正氣虧虛則生乳巖?,F代醫學也認為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社會和家庭壓力等與乳腺疾病聯系密切,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焦慮、抑郁、生氣、大怒等不良情緒,尤其處于抑郁狀態或伴有抑郁癥的女性,其乳腺疾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女性[1]。

以上論述說明各類乳腺疾病無論良、惡性均與“郁”有關,乳絡以通為貴,“郁”而不通貫穿乳腺疾病發生、發展的始終。在乳腺疾病的治療上,《外證醫案匯編》云:“治乳癥,不出一氣字,……無論新久虛實,溫涼攻補,各方之中,挾疏絡理氣之品,使其乳絡通?!壁w氏醫家在臨證之余,精讀《外科正宗》《醫宗金鑒》等著作,綜前賢之說并結合家族多年之臨證體會,認為諸多乳疾皆以“郁”為核心病機,氣滯、血瘀、痰凝為基礎,故當以理氣解郁為主法貫穿治療始終,同時給予活血化瘀、消痰散結,使乳絡疏通,氣血流暢,痰郁皆消。如此潰者易斂,郁者可達,結者消散。在臨證時常用疏肝氣之四逆散作為解郁基礎方,青皮、陳皮、丹參、郁金、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理氣解郁之品等隨證選用。疏上焦之郁,常用蘇梗、厚樸、桔梗、川芎;疏中焦之郁,擅用青皮、陳皮、佛手;疏下焦之郁,慣用烏藥、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若肝氣橫逆于上,則加用半夏、沉香、降香、蘇子等降氣解郁,也可配合理氣解郁之經典方逍遙散,使堅者自軟,溢者可收[2]。

2 重視外治,內外同調

中醫外治法歷史悠久、療效確切、簡單易行,具有簡、便、廉、驗的治療優勢,臨床應用廣泛,療效顯著,作用持久。乳腺疾病接近體表,炎癥類病變體表可見、腫塊結節大多體表可捫及,故而外治之法可透過肌膚直達病所;且內治整體辨證與外治局部辨證互相呼應、相輔相成,能體現出乳腺??票孀C的優勢。趙氏中醫外科創制了很多外用藥,在膏藥的組方上頗有心得,特將外用膏方用藥特點做如下探討。

外治、內治者“醫理藥性無二”,施治患者可有殊途同歸之妙,但由于外治膏方用藥治病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外治膏方用藥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內服湯藥。外治用藥之法如下:(1)疾病常寒熱相兼,虛實并見?!囤w懷德中醫世家經驗輯要》云:“用湯頭治一癥往往有寒、熱并用者,有消、補兼行者?!眳菐煓C《理渝駢文》曰:“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庇需b于此,遣藥組方制膏常寒熱雜陳、補瀉兼行,以適應錯雜的病情。(2)膏藥熱者易效,涼者次之,攻力猛而補力寬也。藥性有緩急、力有強弱之異,故性緩之涼藥可借熱藥之勢,力寬之補藥假攻藥之猛烈,可由皮膚毛竅內達臟腑,直趨病所,迅速發揮藥效。(3)內服湯藥多一病一方,日可一易。所以用藥數少力專,然而“外用膏主通治,統六經,用藥百病一方,月才一合”[2],故膏方用藥少則十幾味,多則數十味,以適應病情變化用藥之需。

趙氏中醫外科創制了以“趙氏一筆消膏”為代表的數十種外用藥,其中趙氏一筆消膏是趙氏中醫外科治療乳腺疾病的常用藥。該藥歷經趙氏六代家傳,經數百年的臨床驗證,配方制法一代代精良流傳至今,現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國家中醫藥保護名錄。該藥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破結軟堅、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之功效[3],主治各種癰疽、癤腫、無名腫毒、痰核流注、瘰疬、疔瘡、皮膚頑癬等,在瘡瘍初期消腫止痛,成膿期提膿拔毒,破潰期去腐生肌、保護創面。

趙氏一筆消膏由白楊樹穗、虎耳草、透骨草、鮮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銀花、山慈菇、草河車、鮮商陸、沒藥、乳香、血竭、兒茶、三七、冰片、廣丹16 味中藥組成。白楊樹穗于秋分之后采集,其色黑,味苦澀咸,可入心脾肝腎之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清宣肺氣、健脾化濕的作用,為方中主藥;虎耳草、透骨草二味引藥入于皮內,有搜風解毒之功;紫花地丁、蒲公英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方中要藥;沒藥、乳香、兒茶、血竭活血化瘀、散結通絡、去瘀生新、斂瘡止痛;商陸破結攻堅、利水消腫,其性寒,質重而滲入血絡;廣丹去毒生肌斂瘡;冰片辟穢解毒。

將以上藥物熬制成膏,儲存瓷罐內備用。用時將藥膏涂于患處,厚度1~3 mm,紗布覆蓋。瘡腫有形時,涂膏于瘡的周圍,紗布剪開中心覆蓋,以備收斂;如瘡瘍平塌漫腫,涂膏于瘡面之上,以備消散。該藥膏藥源廣泛,制作方便,確是中醫外科外用膏藥的一種良方。在乳腺疾病中,對于各類乳房腫塊、乳痛癥、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結節、男性乳房發育癥等均有良效,配合中藥內服,內外同調,療效顯著。

3 臨證經驗

筆者從數年臨證觀察并結合家族多年的臨證經驗,在臨床中貫穿趙氏內外同調治療乳腺疾病,屢有殊功。以下以乳癰、乳癖、乳巖3 種常見乳腺疾病作為切入點進行闡述,以饗同道。

3.1 乳癰——疏通乳絡,解“郁”清熱 乳癰即現代醫學的急慢性乳腺炎,是乳房部位最常見的外科化膿性疾病,常發生于產后尚未滿月的哺乳期婦女,其中以初產婦最為多見。本病多因情志內傷,肝郁氣滯,胃中濕熱蘊結,乳汁淤積,乳絡失宣,乳汁郁久化熱,熱甚則肉腐,肉腐則成癰?!妒備洝吩唬骸靶庐a之人,乳脈正行,若不自乳兒,乳汁蓄結,氣血蘊結,即為乳癰”?;虍a婦時有乳頭破損,外結黃痂,阻止乳汁外流,排出受阻;或產婦乳多、乳濃,致乳絡不通;或斷乳后,宿乳蘊滯不暢所致。臨床常見起病較急,突發高熱,乳房腫脹疼痛并有硬塊,表面微紅或焮紅灼痛,乳汁閉塞不通,兼見胸悶、煩躁、口渴等癥。乳房為陽明胃經所屬,乳頭為厥陰肝經所屬。臨證多從肝胃兩經辨證治療,治療過程中注重“解郁通絡”調暢氣機。

初起高熱者,治以疏肝理氣、通絡清熱,處以柴胡、黃芩、牛蒡子、瓜蔞、橘葉、枳殼、蒲公英、王不留行、青皮、絲瓜絡、路路通,外敷清熱解毒、涼血清熱之趙氏一筆消膏。如稍有寒熱,或高熱已退、硬塊未消者,用和營通絡之劑,處以當歸、赤芍、川芎、瓜蔞、蒲公英、枳殼、鹿角霜、王不留行、川楝子、延胡索、絲瓜絡、路路通,外敷趙氏一筆消膏。若內已成膿而未熟者,加用和營通絡托毒之劑,處以當歸、赤芍、丹參、炙山甲、皂角刺、乳香、陳皮、川楝子、蒲公英、連翹、絲瓜絡,外敷趙氏一筆消膏。如已潰者,用九一丹藥線嵌入瘡口,外蓋黃靈丹。黃靈丹也是趙氏中醫外科的自創膏藥,處方為雄黃10 g、冰片3 g、白礬30 g、枯礬30 g、輕粉16 g,具有止血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效,主治癰疽。

病例1,女,28 歲,2014 年6 月3 日因“右乳房腫脹疼痛8 d,伴有持續性發熱”初診?;颊弋a后6 d 授乳時乳頭破碎,疼痛甚劇,繼之乳房突然腫脹作痛,全身惡寒發熱,骨節酸楚。自述曾靜脈滴注消炎藥3 d(青霉素類,具體用藥不詳),熱退未盡,乳房疼痛依然不減,每次授乳后乳房疼痛如針刺。體格檢查見右乳腫大,按之內上象限有一大小約4.0 cm×4.5 cm 的腫塊,質硬而堅,壓痛明顯,無波動感,皮色如常,乳頭破碎處已結痂,乳暈表面伴有丘疹,無滋水滲出。舌紅,苔薄膩,脈微數。西醫診斷為急性乳腺炎,中醫診斷為乳癰(氣滯熱壅型)。治宜疏肝理氣解郁,和營清熱通乳。內治藥用:柴胡10 g,青皮6 g,蒲公英15 g,當歸10 g,赤芍10 g,銀花15 g,麥芽30 g,絲瓜絡10 g,路路通10 g,甘草3 g。7 劑,水煎服,每日1 劑。外治:局部敷貼趙氏一筆消膏。用藥7 d后復診,發熱已退,乳房腫塊縮小,壓痛減輕,授乳后仍感乳絡疼痛,去上方中蒲公英、銀花,再加香附、瓜蔞、鹿角霜,連服10 劑后乳房破碎已愈,且痂皮脫落,乳汁通暢,疼痛消失。

按語:產后乳頭破碎疼痛,不能使乳兒吮盡乳汁,乳汁積滯不得外流,加之產后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胃熱壅滯,以致局部氣血凝結發為乳癰。在治療時用柴胡、青皮疏泄肝氣,蒲公英、銀花清陽明胃熱,麥芽醒脾健胃,絲瓜絡、路路通疏通乳絡,合當歸、赤芍以和營。局部辨證:熱毒壅盛。故配合清熱解毒、涼血消癰之趙氏一筆消膏外敷。復診時熱退身涼,上方去清熱藥,又因結塊尚未消,故加理氣通乳之品香附、瓜蔞、鹿角霜,經辨證加減治療后消退而愈。在治療中,乳癰患者時有使用抗生素后雖然熱退但遺留僵塊,該僵塊質地堅硬、皮色不變,若遷延日久不消會成為其他乳腺疾病之宿根,此時用溫陽解郁通乳之法尤為重要,復診時加鹿角霜的用意即為此[4]。

3.2 乳癖——解“郁”散結,調理沖任 乳癖相當于現代醫學的乳腺增生性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乳房疼痛和腫塊。Page 等[5]在20 世紀末提出了乳腺癌發生機制的“多階段發生、發展譜帶式模式”假說,即正常細胞→一般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積極治療乳腺增生性疾病一方面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對于超聲顯示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級在3 級以上或伴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尤其診斷為乳腺不典型增生者,早期干預是乳腺癌二級預防的關鍵環節。對于該病,外科治療所遺留的手術瘢痕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創傷,而且也存在過度醫療的爭議。藥物治療更易被醫患接受,其作用值得重視。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如三苯氧胺)是目前臨床廣泛用于治療這類乳腺疾病的藥物,但該藥易導致內分泌失調,增高罹患子宮內膜癌、深靜脈血栓、子宮肌瘤及卵巢癌等的風險[6],而中醫藥在本病的治療上優勢明顯?!叭轳薄敝娪凇吨胁亟洝泛竺髑甯魍饪茖V??!动冡t大全》有云“乳癖乃乳中結,形如丸或墜脹作痛,或不痛,皮色不變,其隨怒消?!薄动兛菩牡眉け嫒轳薄分性唬骸坝腥橹薪Y核,形如丸,不疼痛,不發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消長,此名乳癖?!比轳钡陌l生與肝、脾和沖任二脈等有密切關系。肝脾不和者,病前常有情志不暢史,或思慮傷脾,怒惱傷肝郁結而成,故乳房腫塊常隨喜怒而消長;沖任不調者,其癥狀常與月經周期相關,表現為經前疼痛、腫塊明顯,經后減輕。因沖脈為血海、任脈主胞宮,故乳房疼痛及腫塊常隨月經周期而變化。

在乳癖的治療上,應認真分析察明病因,果斷施方小劑緩投,意在水到渠成,立疏肝解郁、化痰散結、調理沖任之法。趙氏外科創制了經驗方“乳癖散結湯”,用藥為柴胡、枳殼、白芍、白芷、山甲、山慈菇、丹參、郁金、甘草,對肝膽郁熱者加丹皮、山梔、白花蛇舌草,腫塊堅硬伴有瘀血刺疼者加三棱、莪術,乳房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等治之,可收良效。

病例2,女,39 歲,2019 年3 月21 日因“左乳腫塊1 年余”就診?;颊? 年前雙乳時有疼痛,左乳腫塊明顯,疼痛經前加重,經后減輕,勞累、情緒不佳或精神緊張時疼痛亦有加重。外院超聲檢查結果顯示雙側乳腺增生;左乳結節,大小為1.2 cm×2.0 cm,BI-RADS 分級為3 級?;颊邿o乳腺癌家族史??滔?,兩乳脹痛,左側明顯,伴有壓痛,疼痛連及兩側胸脅;煩躁易怒,伴有口干口苦,納尚可,大便偏干,夜寐夢擾;月經周期提前,20 d左右一行,略有痛經。舌淡紅、苔薄略黃膩,脈弦數。西醫診斷為雙乳腺增生、左乳結節,中醫診斷為乳癖。辨證:肝郁氣滯、沖任失調,氣滯血瘀,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調攝沖任。方用趙氏乳癖散結湯加減。處方:柴胡12 g,炒枳殼15 g,白芍12 g,白芷10 g,炮山甲3 g,山慈菇12 g,延胡索15 g,川楝子6 g,天花粉15 g,丹參15 g,郁金15 g,丹皮15 g,梔子9 g,甘草6 g;每日1 劑,早晚分服。外用趙氏一筆消膏。7 d 后復診,用藥后雙乳疼痛明顯減輕,口干口苦明顯緩解,但仍夜寐夢多。再擬前法加減,原方去行氣止痛之延胡索、川楝子,加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 重鎮安神,且牡蠣亦有消痰散結之功效。1 個月后三診,乳房已無明顯不適,此次月經未有提前,28 d 左右來潮,夜寐好轉。體格檢查見左乳外上象限腫塊質地變軟,較前縮小,壓痛不顯。守方治療3個月后,患者乳房無明顯不適,月經周期亦恢復正常。用藥半年,復查超聲顯示左乳腫塊消失。

按語:本例患者為中年婦女,乳房腫塊隨月經周期而改變,伴有情緒煩躁、心悸失眠等癥,與肝、脾和沖任二脈密切相關,正如《外科正宗》所云:“多由思慮傷脾,惱怒傷肝,郁結而成也”。治療以趙氏乳癖散結湯為主方,結合患者肝氣郁而化火之證,加用丹皮、梔子清肝熱,川楝子散理氣止痛,天花粉清熱生津,全方有疏肝理氣、解郁清熱、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局部辨證:氣郁化熱、氣滯血瘀,配合外用趙氏一筆消膏清熱涼血,散結止痛直達病所。之后隨癥加減,藥證合拍,其證自愈。

3.3 乳巖——消痰“解郁”,調補陰陽 乳腺癌在中醫中被稱為“乳巖”“乳石癰”。該病的發生、發展是因虛致病、因實而虛、虛實夾雜的過程,在正氣虧虛、臟腑功能衰退的基礎上,毒邪內蘊,血瘀、痰凝、氣滯等有形之邪搏結,停滯于乳絡日久,正虛邪實,而發為乳巖。中醫有“怪病多痰”“久病多痰”之說,《丹溪心法》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朱丹溪《格致余論》有云“憂怒抑郁,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癢,數十年后方瘡陷,名曰乳巖”。大量臨床研究也表明,不良的情志刺激與癌的發生和發展存在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郁”[7-8]。筆者導師魏品康教授在乳腺癌的中醫治療中也提出“痰郁共治”理論,并以此為治療原則臨床頗獲良效。以上論述均強調了“痰”和“郁”在乳腺癌發病中的重要地位。

趙氏中醫世家認為該病的基本治則是以消痰解郁為主,配合調理陰陽?!跋怠币造畛[瘤產生的內環境,同時給予“解郁”,以暢氣機、通乳絡。氣機調暢,痰郁難生,癌細胞無生之源頭,邪祛正安。據此創制乳巖解郁化痰方,用藥為法半夏、山慈菇、大貝母、薏苡仁、白術、茯苓、陳皮、青皮、柴胡、白芍等。該方由化痰消核丸與逍遙散化裁而來,方中法半夏、大貝母、山慈菇化痰軟堅散結,薏苡仁、茯苓健脾除濕,陳皮理氣消痰,以上合用杜絕生痰之源;白術、柴胡、青皮、白芍等養陰柔肝,行氣解郁。諸藥合用共奏解郁化痰之功。

病例3,女,47 歲,2020 年8 月2 日初診?;颊哂?020 年2 月16 日在外院行右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診斷為浸潤性導管癌,腋下淋巴結0/12(+),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術后化學治療6 次,他莫昔芬內分泌治療中?,F烘熱汗出明顯(每日8 次左右),口干明顯,左乳偶有脹痛,情緒欠佳,納尚可,大便偏干,夜寐欠佳。舌紅苔薄白略膩,脈細數。辨證:痰郁互結,沖任失調。治以消痰解郁,調補陰陽。擬方:法半夏12 g,山慈菇 10 g,大貝母10 g,薏苡仁30 g,柴胡10 g,郁金12 g,青皮15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仙茅15 g,知母10 g,黃柏10 g,生地12 g,天花粉12 g,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炙甘草6 g。14 劑,水煎服,每日1 劑。服用2 周后復診,烘熱汗出較前次數明顯減少(每日2 次左右)、程度亦有減輕,夜寐較前好轉,自覺略有脘腹脹滿,大便偏干;診見舌厚膩,脈弦細。原方去青皮,加藿香15 g、佩蘭15 g、制大黃15 g。再服14 劑后烘熱出汗、飽脹感等癥基本消失,大便通暢。此后繼續門診隨訪,至截稿癥情穩定,未見復發、轉移。

按語: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在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第1 位,死亡率居第5 位[9-11]。痰與郁是乳腺癌致病的兩大病理因素,兩者可隨氣的升降轉移至其他部位。腫瘤患者術后痰郁的有形部分被祛除,但生痰生郁的內環境依舊存在。如果不加治療,其生痰環境會繼續滋生痰濁,易導致腫瘤的復發或轉移[12-13]。本方解郁化痰、調補陰陽,立法有序,配伍嚴謹,在針對乳腺腫瘤病因進行治療的基礎上,兼顧改善患者癥狀。乳腺癌的治療還應注重既病防變?!耙姼沃?,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乳房屬于肝經循行之所,故在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治療中,亦會注重對脾胃功能的顧護,常用黃芪、黨參、山藥、炒麥芽等健脾益胃之品,以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之目的。筆者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發現,乳腺癌術后配合中藥治療能降低乳腺癌復發率、轉移率,延長患者的無病生存期[14]。此外,筆者還結合動物和細胞實驗研究了以“痰郁同治”為治則治療乳腺癌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此類方劑能誘導乳腺癌前病變細胞MCF-10AT 的凋亡,對二羥甲基丁酸聯合雌激素和孕激素誘導的雌性SD 大鼠乳腺癌前病變模型有明確治療作用,其機制與影響PI3K-Akt 信號轉導通路、上調磷酸酯酶與張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蛋白與基因表達水平、誘導細胞凋亡有關[15-18]。

4 結 語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應用于乳腺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優勢明顯。趙氏中醫外科在乳腺疾病的治療上堅持內外結合,在掌握其氣滯、痰凝、血瘀、陰虛、陽虛等病機的基礎上,將“解郁”法貫穿整個治療過程。臨床上針對病機,靈活化裁,選擇相應治則治法進行內治;同時注重乳腺疾病的外治法,以家傳膏藥“趙氏一筆消膏”為代表的外用藥配合中藥內服,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筆者今將趙氏中醫外科六代積累的乳腺疾病治療經驗加以總結,以期為我國中醫事業的傳承發展貢獻家族的綿薄之力。

猜你喜歡
趙氏外科乳房
《臨床外科雜志》2021年重點內容預告
《臨床外科雜志》2021年重點內容預告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青春期乳房發育困惑咨詢——做決定
關愛乳房健康 從認識乳痛做起
《中國整形與重建外科(英文)》
應縣河疃村趙氏家族4年對49位優秀學子頒發勵志獎牌
趙氏孤兒
藥王孫思邈
趙氏的祖先造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