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專業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時代實踐模式
——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例

2022-12-14 03:32劉森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建筑與文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風景園林專業課思政

文/劉森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講 師

杜雨欣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碩士研究生

覃靖澤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碩士研究生

方竣禾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碩士研究生

江汶澄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碩士研究生

引言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的所有類型的課堂教學都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盵2-4]在如今的許多高校中,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并未能很好地貫穿起來,思政教育課程往往作為獨立課程進行講授[5]。課堂教學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突破口之一。當下,高校應當從日常課堂教育中突顯出“課程思政”的價值,探究如何突破思想政治與專業課程結合教學所存問題的新路徑,對于全面培養高校學生具有重要意義[6-8]。

1 研究背景

隨著城市中重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多個城市面臨的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逐漸退化、生物棲息地減少等問題十分嚴峻。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并將其作為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之一。由此可見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關注程度。而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的人才與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存在直接關系,風景園林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影響我國環境治理,因此對其進行生態價值觀和擔當意識的正確思想引導是十分重要的。在高校教學中,探索如何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對風景園林專業教育作出創新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風景園林學科是綜合利用科學和藝術手段營造人類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個行業和一門學科,是以“生物、生態學科”為主,并與其他非生物學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規劃)、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等學科相結合的綜合學科[9]。隨著全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風景園林專業培養方式不斷優化,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培養更加全面。對于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而言,在學習風景園林基礎課的同時,還需讓學生能夠學會應用,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其綜合素質。但是目前在各高校課程教學中,其教育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只學到了知識卻不知如何應用,這種教育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政治素養、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出了校園,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風景園林學科發展基于高端技術條件、統籌管理能力和數字化信息技術,在科學規劃的同時持續探索風景園林學科為社會發展、造福人類基本需求、生態導向的可持續性領域,為建筑、規劃、生態學等專業添磚加瓦[10]。我國的風景園林專業經過了初期的過渡,現在擁有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國內涌現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在學科的教育上,遵循黨的統一思想領導,在新時期發展的大背景下,風景園林學科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本文將從三方面展開,對風景園林學科進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思路。

2 研究目標與方法

2.1 研究目標

(1)如何在風景園林專業課程中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過哪些方法能夠有效地在風景園林專業課中去開展青年人的思政教育,從而在專業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調整學生們的心理健康。

(2)通過前期資料收集、中期資料分析,運用宣傳愛國主義紅色景觀文化、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化景觀三個方法研究構建思政教育融入風景園林專業課程的新型教學模式。

(3)探索高校風景園林與思政課結合教學的體系,對傳統的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善。

2.2 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法:理論研究階段主要通過借鑒已有理論,研究在風景園林專業課授課過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2)文獻研究法:進行一定量的文獻調查、分析,把握已有研究。系統掌握該方向的歷史、現狀及可能發展的方向與趨勢。這一方法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課堂思政教育提升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對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與使命感[11]。

(3)調查實踐法:通過對高校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教師以電話(網絡)訪談、問卷等形式了解已有的具體結合方案,經過調查結果總結研究,將專業知識與思政理論在具體方案設計過程中落地[12]。

3 研究內容

3.1 三種教學模式創新

3.1.1 以愛國主義紅色文化景觀為脈絡的專業課與思政融合的教學模式

首先,此類課程以紅色文化景觀為主,結合風景園林專業課的內容和方法,在教授專業課基礎知識和原理的同時,引導學生圍繞課程專項內容和課堂任務進行自主學習探索。在課程中融入紅色景觀規劃設計,對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歷史場所進行調研分析,以匯報的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紅色文化場地的歷史脈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不屈不撓的奮斗使命感。同時將愛國主義情懷、嚴謹的科學創新精神、對文化與歷史的傳承等品質融入到專業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13];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和正確的行業價值觀,樹立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通過相關紅色旅游或紅色景觀資源的打造,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能力,通過調研和旅游的機會,增強對設計場地的理解和相關實踐能力。場地的選擇有更重要的意義:作為紅色旅游的重要載體,革命歷史陵園在發揮主要紀念功能的基礎上,發揮旅游體驗的功能。除了靜態的觀賞,提倡對愛國教育元素進行挖掘再創作。如體驗中央蘇區創立、發展、壯大、轉移的革命歷程活動;體驗歷次反“圍剿”戰爭浴血奮戰的戰斗故事與戰爭場景;體驗中央蘇區期間艱苦奮斗的革命生活等。在親身經歷后加深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

舉例:(1)專題匯報:介紹家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紅色文化景觀,分析具有地域紅色文化的案例。(2)多媒體講授:帶有紅色教育意義的民族文化、地域性歷史文化、鄉土文化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融入。

3.1.2 以數字化景觀作為技術導向,探索風景園林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學的新模式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之中,由于網絡環境復雜,因此要給予大學生正確的教育引導,在完成專業課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其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才能有效做好大學生教育工作[14]。信息數字化的到來正在逐漸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數字化豐富了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同時也帶來了更多負面誘惑,因此利用數字化進行思想政治的傳播引導也尤為重要。如通過多媒體課堂教學讓學生學習探討世界各地的著名景觀,同時也要以一些污染地或過度干擾自然景觀的案例作為反面教育,讓學生真正產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在數字化時代,線上課堂教學過程是集課堂與網絡空間于一體的雙維傳播模式。思想政治中的價值教育內容不能簡單且直接遷移到網絡,需與專業課程進行融合,從而進行相應的價值引導轉化[15]。

舉例:城市景觀數字化輔助設計的參數化設計體系。城市景觀環保數字化輔助設計中,將設計語言轉變為景觀空間平面語言,基于坐標、高程、矢量空間特征設定或轉換成可量化指標,即項目場地綠化覆蓋率、水體比例、景觀容量等,在實際操作時,以統計方法獲取指標數據,以指導參數取值范圍[16]。

3.1.3 以虛擬現實技術為導向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

新時代新形勢下,虛擬現實技術在風景園林專業課與思政課的融合中,可以利用渲染、建模,搭建再現各類歷史記憶與場景、生活情境,可以最大化還原原有的歷史風貌,從而建立虛擬環境,讓學生沉浸式體驗歷史氛圍。開創智慧教育形勢下的新型教學模式[17]。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主要體現在具有一定的場景沉浸性,這有助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沉浸式教學,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并增加課堂的興趣度。其次是虛擬現實呈現的構想性,學生可以通過虛擬世界來發揮創造性思維,現實中做不出的或者還無法實現的事情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呈現。當學生進行設計構想或實驗構想時,可以在虛擬現實中體現出學生的設計理念[18]。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高校應利用與時俱進的現代科學技術來推動教學改革。虛擬仿真技術具發展前景良好,在實驗教學方面,高校應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虛實結合,在課堂上開展基于虛擬仿真的創新型實驗教學改革,優化和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創新人才。首先是體現實踐教學價值,利用虛擬仿真實驗可以降低傳統實驗中的用品損耗,優化傳統教學的弊端,提升課堂教學內容興趣度,提高專業教學質量,豐富教學信息資源,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優勢,解決教學難點。開設虛擬仿真實驗室,支持學生利用課余或假期時間進行項目開發和研究,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與專業課相關知識的興趣,提高其專業水平。

3.2 基本思路

(1)將生態文明、愛國情懷、創新精神、文化傳承、職業道德規范、人文情懷的教育融入到風景園林專業課程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增強社會責任感,發揚風景園林的歷史傳承,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和正確的行業價值觀,樹立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案例教學,將風景園林作品、風景園林設計案例等借助數字化手段,圍繞風景園林作品,采用案例教學模式,結合帶有思想政治元素的教育內容進行創新性的教學設計,從而提升教學的全面性和吸引力[19]。

(3)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滲入風景園林專業課程中,加強實驗教學建設,虛實結合,優化和創新高校風景園林教學模式,探究構建未來風景園林學科的新發展模式。

(4)運用科學技術方法,對未來景觀專業與思想政治融合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從網絡化、社會化、實踐化、特色化四個方面,對高校思政教育與風景園林專業課程的融合趨勢進行推論。

3.3 研究計劃及可行性

隨著各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推行,風景園林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研究也逐漸被重視起來,在研究過程中,仍存在對兩者結合的思想認識、結合方式、科學思維等方面的不足。本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推動探索思政教育融入風景園林專業的新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潛在優勢。

(1)風景園林專業作為環境設計類專業,與思政元素融合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學目標要求,可以根據對學生平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模式做出豐富升級,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風景園林專業課課程知識點復雜且分散,學生很難對所學知識形成完整體系,且很多課程比較抽象,難理解,因此僅單純地進行專業課知識內容的講解,會較為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將風景園林專業課內容與思想政治內容結合,可以在學習基礎知識外豐富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引導學生正確地利用專業知識去探索、創造作品。

(2)近年來,風景園林領域開始關注數字技術,其一體現在數字化技術作為工具輔助設計的過程;其二體現在對景觀空間的數字化增強,創造新型的人與環境的動態互動方式,即交互景觀[20]。通過這種數字化景觀的方式,可以讓高校學生在教室便體會到構建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思政教育知識。

(3)愛國主義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點,在風景園林專業課程實踐教學中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愛國主義紅色文化,在課程中,帶領學生了解與愛國主義有關的景觀,如紀念性園林,并讓高校學生們參與其中,提出改造建議與方法,此教學模式可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將思政教育與風景園林專業課結合時,對于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教學模式得到緩解與補充。在實踐中表現為:構建虛擬仿真的實踐教學環境,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求,讓學生產生興趣并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研究中[21,22];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創建具有想象性、探索性、體驗性的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引導學生自發式地主動探索實踐,培養發散實驗思維,從而在思想上得到提升。

4 創新之處

將思政教育與風景園林課程教學融合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中傳承歷史、聚焦當下、放眼未來,通過講好風景園林領域故事、多維分析風景園林案例、剖析專業領域的思想誤區、專業熱點話題的討論、規范與儀式的建構等具體教學手段,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教學,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目的。所以,將兩者融合對于風景園林教學而言,是未來專業前景的發展方向。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4.1 通過講述愛國主義紅色文化景觀的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逐漸滲入風景園林專業課中

在專業教學中,在傳授專業基本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品行養成。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23],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被取代和降低其主導地位,新時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與專業課的融合為新的突破點和增長點。這種融合一方面使得原本課程形式單一的思想政治類課程變得豐富;另一方面使得專業性較強的專業類課程也能發揮原本沒有的課程作用,豐富學生的精神思想教育層面,使學生在專業性中感悟愛國真諦。

4.2 運用數字化手段,將數字化景觀作為技術導向,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學

運用數字化景觀,使高校風景園林專業課教學富有場景變化,信息更加多樣化,通過各高校數據信息的共享,讓學生在腦海中將所學知識互相聯系,形成框架,在設計中,對場地形成整體感知,同時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學,如通過互聯網了解全國紅色景觀分布等。融合教學的模式會使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富有趣味性,也能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巧,更好地服務于風景園林專業的創新發展。

4.3 在課程中融入虛擬現實技術,探索思政教育融入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新模式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設備完全沉浸于景觀之中,在教學中利用此項技術,可以展示更多在現實中無法呈現的場景,可以在學生心中建立過去到未來的連接,讓學生體驗不同時期的景觀。而且沉浸式體驗可以使學生產生直觀互動,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的魅力,如在北京海淀公園科普體驗館“未來空間”設計中,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使游客完全沉浸在北京“三山五園”之一的暢春園復原模型中進行虛擬漫游,在課堂中利用這種技術,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典園林史,將歷史科普帶到課堂中去,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一種直觀的方式。因此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到思政教育與風景園林專業的融合中,是對專業課教學的創新性改革。

結語

總體上看,加快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風景園林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是十分必要的,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步入社會后多從業于環境相關工作,其身心培養對我國未來生態環境建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把握好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比例,二者協同進行教學,對風景園林專業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引導。眼下,諸多高校已對思想政治與專業課的結合作出了對策,但并未普及且效果不佳,在課堂上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的傳授要想真正達到“零過渡”,還需探尋其融合的新路徑。在未來教育發展中,模式上的創新、新路徑的開辟以及多學科融合教學的探索是各高校一致面臨的難題,只有經過不斷嘗試摸索、推陳出新,才能培養出全面型人才。

猜你喜歡
風景園林專業課思政
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與規劃研究
鄉土植物在工業風景園林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案例教學法的飼料專業課教學策略——評《飼料學》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地域文化元素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模具專業課教學探索與實踐
基于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