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人習得漢語單字調的偏誤分析
——以云南瑞麗緬籍來華務工人員為例

2022-12-14 07:17龐仙趙小兵
紅河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陰平陽平基頻

龐仙,趙小兵

(中央民族大學:a.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b.信息工程學院,c.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少數民族語言中心,北京 100081)

云南瑞麗市作為國家沿邊開發開放重點試驗區及中緬最大陸路貿易口岸,吸引了大量的緬籍人員入境務工、商貿、居留等活動。中緬邊境流動促進雙方經濟文化發展,中緬深入交流引發了對緬漢雙語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

緬甸是多民族國家,緬籍入境務工人員的從事職業領域主要集中在珠寶加工和銷售、木材加工、建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在企業前期調查[1]獲悉,緬籍務工人員教育背景復雜,初中學歷居多;青壯年為主;漢語水平與是否系統學習過漢語有關;學習漢語的動機主要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多的收入。就同一行業比較,漢語掌握程度高的緬籍務工人員的收入往往高于不懂漢語或僅懂少量漢語的緬籍務工人員。結合緬籍務工人員習得漢語追蹤材料,通過漢語學習具備漢語交流能力,或由流水線工人升遷至流水線線長及其他管理層崗位;或更換了更好的工作,收入隨之提高。漢語作為中緬邊境地區國際交流通用語,可以幫助實現經濟、文化和社會資本的有效轉換,有利于流動人口在遷入地獲取工作機會[2]。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漢語族,緬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兩者同是有聲調的語言,但語音系統存在差異,漢語普通話有4個聲調,即高平調55、中升調35、降升調214、全降調51;緬語也有4個聲調,即高平調55、低平調11、高降調53、短促調44。漢語和緬語都有高平調,緬語降調沒有像漢語降調低,緬語中沒有升調和曲折調。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語音教學非常重要。聲調是漢語的最顯著特征,漢語聲調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聲調教學是漢語語音教學的重難點,聲調習得也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習得漢語的主要難點之一。林燾認為,“洋腔洋調形成的關鍵并不在聲母和韻母,而在聲調和比聲調更高的語音層次?!盵3]劉復《四聲實驗錄》中首次應用實驗方法研究北京在內的12種漢語方言的聲調,得出基頻決定聲調高低的結論,揭示出聲調的音高實質[4]。本文研究對象是在瑞麗市務工的緬籍人員,以聲學實驗為主,輔助感知實驗,探討漢語聲調習得的偏誤現象,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

一、緬籍漢語聲調習得偏誤研究概況

通過知網(CNKI)檢索,梳理出目前專門研究緬籍漢語聲調習得的研究文獻。李晶晶以5男5女共10位緬甸東枝中級漢語水平的緬甸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研究漢語單字調的調型、調域、調值、時長和雙字調的調型、調值,并與漢語普通話相關數據對比,認為漢語聲調習得過程中的最大問題是陽平調和上升調混淆,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5]。漆玉平、王茂林以10位中高級階段的緬籍華裔留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聽辨測試和聲學實驗法研究漢語雙音節聲調,聽辨測試發現上聲調主要與陽平混淆的偏誤現象,與中國發音人比較,從調型、調域、調值、調長等四個方面歸納發音偏誤特征,并提出加大音域訓練和加強定調練習等教學建議[6]。李雪普在華、在緬甸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前中后期三部分,從時長、調型、調域、調值等四方面實驗分析漢語單字調、中介語單字調,并輔助聽辨實驗,把學習過程看作動態過程,驗證教學建議的合理性,認為教學干預后的緬甸學生對漢語聲調掌握得更好[7]。以上三篇研究文獻均使用Praat語音分析軟件進行聲學實驗,采用T值法進行基頻歸一化計算。其余研究文獻主要在緬甸漢語語音習得研究中,涉及聲調習得研究,如李元堯以50位云南籍緬北華裔留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和錄音調查,對聲韻調的誤讀統計分析及對典型誤讀深層次分析[8]。何云佩以緬甸仰光福星孔子課堂的華裔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聲韻調的偏誤現象,并提出教學對策[9]。綜合研究文獻可知,研究對象主要是在緬留學生和在緬學生,未發現對緬籍來華務工人員聲調習得研究,其方法也主要采用聲學實驗,基頻歸一化計算采用T值法。

二、實驗準備

(一)發音人

考慮發音人性別和年齡因素,選取3男3女緬籍在瑞麗務工的中青年人員,年齡在22~34歲之間,職業是一般工人。均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初次學習3個月漢語,母語是緬語,家庭內部交流使用緬語,第二語言是英語,但英語文化掌握程度不同。

(二)發音材料

發音字表排除輔音是鼻音、邊音或零輔音的字,Howie認為以濁輔音和半元音開頭的音節中,聲調曲線同其他音節的聲調曲線存在有規律性的區別,即前者有彎頭,后者沒有彎頭,前者的彎頭是預期性的調節段,彎頭后面才是聲調的調型段[10]。所以,聲調范圍不是音節中全部的帶音部分,而是元音及其后面帶音的部分。6位發音人的語音樣本包括漢語普通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每個聲調取7個例字,共得到6×4×7=168個語音樣本(如見表1)。

表1 單字音發音字表

(三)實驗過程

筆記本電腦連接外置話筒錄音,錄音軟件使用“斐風”(Field Phone)計算機輔助語言調查分析系統,采樣率44100Hz,采樣精度16位,錄音文件為WAV格式,錄音地點在企業的一間比較安靜的辦公室。

使用Praat語音分析軟件把挑選出的4個聲調7組字音分別按聲調合并,剪去多余的音,并處理后首先確定一個聲調時長,即聲調的起點和終點,運行腳本自動提取基頻,分別取0%、10%、20%、30%、40%、50%、60%、70%、80%、90%、100%時刻點的基頻值,獲取11個基頻數據并復制粘貼至excel表,處理后計算出每個調類同一個等分點對應的基頻數據和時長的平均數,采用對數z-score法(LZ法)進行基頻歸一化,基頻歸一化公式如下:

其中y=log10xi,my和sy分別是yi的平均值和標準差,my因而是原始基頻值的對數幾何均值[11]6。具體步驟為計算基頻均值、化為對數、計算對數值的均值和標準差、LZ法歸一化。按照步驟,分別得到6位發音人的歸一化表,個人的歸一化的物理含義就是以各自的頻域作為坐標,以顯現各自的各自聲調在此空間中的分布,基頻歸一化的首先作用于把對聲調的感覺描繪建立在標準化的定量描寫的基礎上。朱曉農學者比較六種歸一化方法,得出LZ法是所有六種歸一化方法中的最佳選擇的結論[11]12;LZ法所求的標準分不受頻域的影響,這種方法在統計學上常用來對不同質的數據進行比較,用于聲調基頻數據的統計時,可以進行人際比較[12],因而本文選擇LZ法進行基頻歸一化。

三、單字音聲調聲學實驗研究

(一)調型

調型從基頻曲線圖和歸一化圖分析,橫坐標均為百分時刻點,基頻曲線圖縱坐標是基頻平均值,單位是赫茲(Hz);基頻歸一化圖是采用LZ法進行歸一化后的基頻,縱坐標是歸一化后基頻,即偏離均值的距離,單位是標準差。依據基頻歸一化圖進行五度值轉換,數字標調只是調型概念的代碼[13]。從調型來看,平調從頭到尾都是語言目標;升調語言目標在調尾重點處的峰點;凹調語言目標是最低的拐點(調干)和最高的終點(調尾),升調和凹調的主要區別在于拐點的位置,若拐點在20%的時長處就是升調,若拐點在40%的時長處就是凹調;降調語言目標是起點或在時長最初的5%-20%的調頭與調干交界的峰點處[14]。

1.單字調F0數據的平均值

圖1中6位發音人陰平調曲線大體呈現平直狀態。發音人MA、MN、DY、DML、NLW頻率分別在261-267Hz、261-267Hz、270-277Hz、174-184Hz、150-156Hz間,并GJD陰平調曲線較松散,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不大,前段、后段均有微微上升,頻率在234-263Hz間。

圖1 陰平調F0曲線圖

圖2中MA、MN和DY陽平調曲線是上升曲線,開端微降,再上升,頻率分別在224-275Hz、227-311Hz、202-322Hz間,DML和NLW陽平曲線是上升曲線,頻率分別在143-188Hz、115-139Hz間,并GJD陽平曲線是上升曲線,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先微微下降,大致呈平直狀態,在70%處上升,頻率在250-278Hz間。

圖2 陽平調F0曲線圖

圖3中MA、MN、DY、DML、NLW上聲調曲線是下凹曲線,頻率在211-284Hz、196-300Hz、202-279Hz、153-181Hz、109-143Hz間,并GJD上聲曲線先微微下降,下降幅度很小,大致處于平直狀態,中段開始上升,頻率是232-284Hz。

圖3 上聲調F0曲線圖

圖4中MA、MN、DY、DML、NLW、GJD去聲調曲線是下降曲線,頻率在232-294Hz、227-315Hz、176-332Hz、164-197Hz、124-166Hz、313-187Hz間。

圖4 去聲調F0曲線圖

2. 單字調基頻數據的歸一化處理及五度值轉換

圖5中發音人MA、MN、DY、DML、NLW陰平調曲線均在4度內,其中NLW陰平調曲線位于4度高點,又根據曲線的分布情況,調值記44,并GJD陰平調曲線整體呈下降的趨勢,起點在3度,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位于0-67.2ms(20%時長前),微微上升,仍處在3度;第二部分位于67.2-269ms(20%-80%時長),開端在4度,終點在2度;第三部分位于269-336ms,在2度,微微上翹,調值記32。

圖5 陰平調基頻歸一化圖

圖6 中M A 陽平調起點L Z 值-0.2 6,最低點-1.07,相差0.81,陽平調曲線起點在3度低點,開頭直降后緩升,最低點在2度,30%時長處是最低點,曲線終點在4度高點,調值記324;MN起點LZ值-0.35,最低點-0.79,相差0.44,曲線起點在3度低點,開頭微微下降,20%時長處緩升,終點在5度,調值記35;DY起點LZ值-0.3,最低點-0.99,相差0.26,曲線起點在2度,開頭微微下降,仍在2度內,最低點在30%時長處,后上升,終點在5度,調值記25;DML起點LZ值-1.41,最低點-1.72,相差0.31,曲線起點在1度高點,開頭微微降,仍處在1度,30%時長處上升,終點在4度高點,調值記14;NLW起點LZ值-0.59,最低點-1.04,相差0.45,曲線起點在2度高點,開頭微降,基本處于2度內,30%時長處是最低點,終點在3度高點,調值記23;GJD起點LZ值0.2,最低點-0.07,相差0.27,曲線起點在3度高點,前60%時長緩降,幅度較小,仍位于3度,后上升,終點在4度高點,調值記334。

圖6 陽平調基頻歸一化圖

圖7中發音人MA上聲調起點LZ值-0.73,最低點-1.74,相差1.01,上聲調曲線起點在2度,40%時長處是最低點1度,終點在5度,調值記215;MN起點LZ值-1.89,最低點-0.79,相差1.1,曲線起點在2度,40%時長處是最低點1度,后上升,終點在5度,調值記215;DY起點LZ值-0.73,最低點-1.19,相差0.89,曲線起點在3度低點,最低點2度低點,處在40%時長處,終點在4度高點,調值記324,在聽感上,上聲調曲折不明顯;DML起點LZ值-0.65,最低點-1.06,相差0.41,曲線起點在2度,開頭微微降,40%時長處是最低點,仍在2度內,終點在4度,調值記24;發音人NLW起點LZ值-1.45,最低點-0.89,相差0.56,曲線起點在2度,30%和40%時長處是最低點,在1度高點,終點在4度低點,調值記214;GJD起點LZ值-0.56,最低點-0.84,相差0.28,曲線起點在2度高點,緩降后上升,40%時長處是最低點,仍在2度,終點在5度,調值記225。

圖7 上聲調基頻歸一化圖

圖8中發音人MA、MN、NLW去聲調曲線起點在5度,直降,終點在2度,調值記52;DY起點在5度,終點在2度,調值記51;發音人DML起點在5度,輕微抬頭后緩降,終點在3度低點,調值記53;發音人GJD起點LZ值2.27,終點-2.68,直降,調值記51。

圖8 去聲調基頻歸一化圖

綜合分析,6位發音人五度值轉換結果與漢語聲調曲拱類型[15]對應(如見表2):

表2 單字調五度值與漢語聲調曲拱類型

漢語陰平調具有“高、平”特征,由表2可知,陰平調值是44,對應高平拱,陰平調發生的偏誤主要是音高偏低,但偏誤程度不突出和不明顯;陽平調的問題主要是起點音高、終點音高偏低或發成降升調,上聲調的問題主要是終點音高偏高或發成升調或角拱(先平后升),陽平調、上聲調發生的偏誤主要是調域、調型發生了改變,偏誤程度較嚴重;去聲是高降調,發生的偏誤是終點音高偏高,偏誤程度不突出和不明顯??傊?,陰平調、去聲調發生的偏誤集中在音高,較易習得;陽平調、上聲調發生的偏誤主要在調域、調型,較難習得。

(二)調域

根據每位發音人的基頻平均值,計算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調域(如見表3)。

表3 調域

計算陰平調域是為了比較陰平調的平直度,調域越大,平直度越低,調域越小,平直度越高。GJD調域達到29,陰平調起伏大;DML調域是10,有起伏,但還是屬于平直段,其余4位發音人調域較小,平直度高。

計算陽平調域是為了比較陽平調的上揚程度,調域越大,上揚程度越高,調域越小,上揚程度越低。從基頻曲線圖看出,陽平調曲線開頭微降,為了方便與上聲調域比較,提取起點音高、終點音高、最低點。上聲調可以看作一個降調和一個升調的組合,計算上聲調域分為兩部分:以最低點的拐點基頻值為標準,起點基頻值到拐點基頻值之差為第一部分,表示上聲下降程度;終點基頻值到拐點基頻值之差為第二部分,表示上聲調上升程度。結合陽平和上聲調域,6位發音人陽平調域最大值120,最小值24,最小值說明陽平上揚度不夠。從數據顯示來看,DML、NLW、GJD陽平上揚度不夠。6位發音人上聲調域第一部分即下降部分,最小值6,最大值32;第二部分即上升部分,最小值28,最大值104,后段上升程度均大于前段下降程度,與陽平調域比較發現:DML、GJD的下降段降幅小,與陽平調開端的降幅相差不大,可以驗證得出這2位把上聲發成了升調。

計算去聲調域是為了比較去聲下降程度,調域越大,去聲調下降程度越大,調域越小,去聲調下降程度越小。去聲調域最大值是156,最小值是33,最小值說明DML去聲調下降程度小。

(三)時長

發音字表中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各有7個例字,根據praat語音分析軟件得到有效時長原始數據,計算出7個字的時長平均值(如見表4)。

表4 時長(ms)

表4中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時長有一定的差別,陰平調時長最大值400ms,最小值241ms;陽平時長最大值467ms,最小值233ms;上聲調時長最大值454ms,最小值265ms;去聲調時長最大值234ms,最小值110ms。DML和NLW的時長相比其他4位發音人較短。結合調域發現,DML和NLW的基頻均值范圍分別是143-197、109-166,差值分別是54、57。因此基頻均值越低,時長越短,即音高越低,時長就短。從相對時長看,去聲的時長最短。

從調型來看,5位發音人陰平基本處于平直狀態,是高平調,1位發音人陰平調中降;4位發音人陽平調開頭出現彎頭,1位發音人前段呈現平調的特征,陽平和全上聲調型并不相同,但在音高曲線上有相似之處,陽平調音高曲線在上升之前往往也會出現略微下降[16],1位發音人音高曲線呈現低凹的曲折特征;上聲調型曲折度不夠,拐點不明顯,2位發音人曲折調曲線近似于升調;去聲調均為高降,曲線開頭微“凸”后下降。

從調域來看,發音人陰平調域較小,說明平直度較高,對于緬籍漢語學習者,陰平掌握很好;陽平上揚程度不夠,通過統計數據顯示發現,陽平調開頭微降后上揚;上聲調下降程度和上升程度不夠,最低點不夠低,與陽平調混淆;有的去聲調域較小,說明下降度不夠。

從時長來看,每個發音人陰平、陽平、去聲時長差距較大,總體來說與調域、音高呈相關關系,時長對聲調的影響較少,上聲調時長第一部分較小時,說明前段下降程度不夠;第二部分較小時,說明后段上升程度不夠,這樣會導致上聲發不完全,時長就會短。

綜上調型、調域和時長發現,陽平調和上聲調易混淆,調型和調域是影響聲調發音的主要因素。

四、輔助實驗

聽辨聲調時通常采用“五度標調法”。從人耳聽感判斷聲調,選擇6位發音合作人,每人每聲調7個樣本,樣本打亂順序,選取3位聽音合作人,共有3聽音人×7個聲調×6發音人,即126個聲調,每位聽音人寫出所聽到聲調調類,必要時寫出調值。根據聽感數據,聽音人能判出陰平調、去聲調語音樣本,判斷準確率分別是95.2%、87.3%;其次是陽平調語音樣本,判斷準確率是73.8%,陽平調發音被判為上聲調的比重最高;最后是上聲調語音樣本,判斷準確率是19.8%,上聲調發音被判為陽平調、陰平、去聲,并判為陽平調的比重最高,再次驗證,發音人陽平調和上聲調混淆。

組織了“漢語語音聽力測試”考察發音人對四個聲調的感知,該測試包含單字調和雙字調,根據測試結果發現發音人對漢語普通話單字調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認知較好,對于上聲調發音偏誤,在單字調中能較好的感知,但在上聲調處于雙字調中前部分時不能很好地分辨出來,其原因是對上聲調變調掌握的不熟練,上聲調在前半部分時變調為半上或者陽上。Flege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實驗表明,對于L2音位范疇的獲得,知覺可能是先于發聲的,即已經能夠感知到一些語音對立,在發聲中卻沒有表現出來。Flege認為,在迄今為止的 L2 語音知覺與發聲關系的研究中,二者關系界定為一定程度的相關[17]64。

五、教學建議

漢語聲調是漢語語音學習中很難掌握的一個部分,緬語也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漢語聲調的聲學空間和聽覺空間具有對應關系,從單字調緬籍漢語學習者的偏誤來看,陰平調和去聲調比較容易掌握,陽平調和上聲調較難掌握,同時上聲普遍會發成陽平??梢钥闯?,調域、調型、音高是緬籍漢語學習者產生聲調偏誤的主要原因。對于上聲調和陽平調,在聲學實驗和聽感實驗中都出現了相混的現象,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在調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通過設計范疇感知實驗指出:降升調下降段的降幅和上升段的升幅對于辨認陽平調和上聲調的范疇化程度有顯著作用[18]。

根據聲學實驗結論,輔助感知實驗校對,對云南瑞麗市初級階段緬籍來華務工人員習得漢語聲調的偏誤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

一是漢語教師要充分講解和訓練聲調。緬籍來華務工人員是成年人,具備分析理解能力,教師應清楚闡釋聲調的聲學特性和生理特性,幫助學習者認識聲調的本質,樹立聲調、音高區別的意識,再結合發聲訓練,不斷鞏固強化聲調感性認識,有效控制聲帶緊張度。陳彧[19]提出在對外漢語聲調教學中引入聲調關鍵點概念,如教師掌握穩定態和聲調特征點的概念,并運用到教學中去,作為教授和糾錯的重點。

二是陽平、上聲對比學習。重點在上聲教學和練習,上聲調可以認為是“去聲+陽平”,先降后升,與陽平調區分,后半部分的聲調不必過于強調,避免發成陽平;區分上聲和上聲變調,上聲調單念或在句末時讀本調,而在連調時會變成“半上”或接近“陽平”。聲調教學在學習漢語的整個過程中要循環復現,持續的反復強調,并在交際中鞏固和提高聲調發音,特別重視單字調,并逐步補充變調和語調。

三是根據學習環境、方式、態度以及語言交際因材施教。正視緬籍來華務工人員的特殊性,他們學習漢語的動機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平臺,更高的收入以及能夠在瑞麗生活更便利,根據他們的需求、特點設計學習內容;正視個體差異,每個人語言學習能力、努力程度、對聲調的敏感度等不同,主要目的是能夠交際。處在當地方言環境中,會受到當地漢語方言的影響,要講清漢語方言和普通話的關系;借助手機等便捷設備,引導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漢語學習。

四是重視并利用聲調語言經驗。李利等通過初、中級漢語水平的泰語母語者和俄語母語者的聲調感知判斷實驗發現:聲調語言經驗在漢語二語者聲調感知中起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并沒有受到漢語二語者漢語水平的顯著調節[20]。緬語是有聲調的語言,教師要善于利用緬語母語者所具備的聲調語言經驗。

五是重視調域、調型在聲調教學中的作用。結合五度聲調調型圖、手勢法和唱四聲法,結合漢語聲調和音樂,幫助他們熟悉音高的變化過程。

猜你喜歡
陰平陽平基頻
語音同一認定中音段長度對基頻分析的影響
基于時域的基頻感知語音分離方法?
橋面鋪裝層對中小跨徑橋梁基頻影響分析
廣西柳州寨隆鎮壯語老中青三代聲調歸字差異及其原因探析
偷渡陰平
太谷方言陰平陽平教學初探
45000kHz基頻晶體濾波器
養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