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訛混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2022-12-14 07:17朱齊冰
紅河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音義注音釋文

朱齊冰

(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合肥 230039)

“訛混”是古代漢語研究中的高頻術語,是指形體相近的漢字或漢字部件被混用所產生的現象。劉釗對將其解釋:“一個文字構形因素與另一個與其形體接近的構形因素之間產生的混用現象?!盵1]訛混的類型不一而足,岳曉峰對訛混的特點歸納為三點:一是時代性,即訛混在時代上有階段性或連續性;二是方向性,即訛混是單向抑或雙向;三是特定性,一個字可能不止一個字形,發生訛混的可能是眾多字形中的一個[2]。

一、“乙”“”的形音義及其關系

(一)yǐ

一是指天干中的第二位?!稌ふ僬a》:“越六年乙末,王朝步自周”,引申為指排名第二。

二是表示事物屈曲生長?!妒酚洝ぢ蓵罚骸耙艺?,言萬物生軋軋也?!?/p>

三是魚腸,《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比∑湎笮?。又用以指魚鰓骨,也是取象形?!抖Y記·內則》:“狼去腸……魚去乙?!编嵭ⅰ耙摇?,“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不可出?!?/p>

(二)jué

(三)yì

同“鳦”,燕子。宋穆修《秋浦會遇》詩:“再見來巢乙,頻聞入市寅?!?/p>

依《漢語大字典》,“乙”是多音多義字,音異義別?!皔ǐ”中義項①“天干”名則屬于假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即言:“假借以紀旬,為十干之一”。義項②即是“乙”在《說文》中的本義,有學者據古文字予以考釋為“水小流”之意[8]。而義項③所代表的詞和“ju锓yǐ”一樣,皆非“乙”本字,乃異字同形?!墩f文解字注》卷十二于“”字下進一步解釋,《史記·滑稽列傳》“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敝械摹耙摇?,“此非甲乙字,乃正字也”。同時段玉裁又提到“魚鰓乙”、“魚腸乙”,指出“此亦非甲乙字。乃狀如篆耳”[7]633。段氏所說是也。張涌泉也考證了“涂乙”之“乙”是“”的訛變字[9]。義項“y씓同‘鳦’”表述欠妥,“鳦”乃“”的重文,不能直接將“鳦”與“乙”等同,“乙”的“燕子”義也是“乙”“”長期訛混同形造成的結果。

二、“乙”“”訛混

表1 傳統文獻中“”訛為“乙”者①

表1 傳統文獻中“”訛為“乙”者①

沈兼士以《說文》重文“非僅如往者所謂音義悉同形體變異是為重文”,將《說文》“重文”分為三類:“形體變異”“同音通假”“義通換讀”[11]。其中“形體變異”是重文的正例,指重文與本字音義一致,而“同音通假”是音同義異,“義通換讀”是義同音異?!傍C”是“”的重文,《說文》“鳦,或從鳥”,“鳦”是在“”的基礎上增加了義符“鳥”?!傍C”理應音義都與“”相同,但“鳦”在后世的演變卻并非如此。

可見“於筆反”是“鳦”之俗音,其俗音之產生正是源于聲符的錯訛,而后世很多字書韻書都延續了俗音。不過也持有否定者,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下條就提到“本音烏拔反。十五部,入於筆切者,非是”[7]584。但由于傳訛甚久,“約定俗成謂之宜”,直到現在的諸多辭書中,“鳦”的讀音仍認為有誤,難以還原。

表2 “鳦”字在現代辭書中的注音情況

四、“鳦”“”的相關問題

(一)《經典釋文》中“鳦”的音注

《經典釋文》中存錄了幾條有關“鳦”的音注,其中關于“乙”的字形頗為可疑,今條例如下進行分析③:

①鳦:音乙,本又作乙,郭烏拔反。(《毛詩音義》)[16]222

②鳦:音乙,本或作乙,或音軋。(《爾雅音義?下》)[16]1700

此兩條法偉堂《經典釋文校記遺稿》未出校,黃焯《經典釋文匯?!穼τ诘冖跅l有校曰:“《詩·燕燕》《釋文》鳦,郭烏拔反?!端囄念惥邸辐B下,《初學記》歲時上,《御覽》羽族九,皆作乙?!盵17]黃焯先引《毛詩音義》指出②字頭“鳦”字在《藝文類聚》等異文,可證實成“本或作乙”之說,但未涉及到音注的考察。①②條中“音乙”是以直音法注音,“本又作乙”為說明本字,“本或作乙”為補充異文,其后的“郭烏拔反”“或音軋”為又音,而“軋”即音“烏黠反”,則①②條的音相同。

首音“音乙”,《釋文》“乙”為影母質韻,而“鳦”又音為影母黠韻。此處有兩種可能:一是“音乙”不誤,陸德明時已將“鳦”的聲符作“乙”。二是“音乙”本為“音”。而“”為影母黠韻字,又音亦為影母黠韻字,則屬于“重音音切”。依據《經典釋文》“敘錄”所述的體例,《經典釋文》中不存在不予區別意義的重音音切④,因此第二種情況不成立。由此看來只能是陸德明本來就作“音乙”,與《切韻》的安排一致,區別在于陸德明存錄了異讀“郭烏拔反”。這也從側面說明隋末唐初時“鳦”字讀音就已經發生了訛變。

(二)“鴻乙滿紙”

“鴻乙滿紙”又作“鴻鳦滿紙”,出自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疑為沈德符首用?!独舨俊ぎ愅救斡谩罚骸氨仁站?,則鴻乙滿紙,或僅數行,或戲爲俚詞,以寓嘲謔?!盵18]295《士人·徐文長》:“令故爲徐所輕,銜之方入骨,按君暫起輒泚筆涂抹之,比取則鴻鳦滿紙,幾不可辨矣?!盵18]581此處“乙”即“”也,“鳦”同“”?!傍櫼覞M紙”《漢語大詞典》解釋為“形容書寫潦草,隨意涂抹”,今用來指書寫潦草。然此釋義不夠精確,值得商榷。應當重新訓釋為“字跡潦草,難以辨別”,突出“難辨”義。

“鴻乙滿紙”中“鴻乙”的用法源于南朝齊張融《門論》:“吾見道士與道人戰。儒墨道人與道士獄是非。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越人以爲鳧,楚人以爲乙。人自楚越耳,鴻常一鴻乎?”(《弘明集》卷六)這里“乙”即是“”。張融舉“鳧”“”同“鴻”的例字證說其佛道同源、二者兼容的主張。同一鴻而強加分別成“鳧”“”,此處指辨別不清,認識和判斷上存在錯誤。后來有了成語“越鳧楚乙”,而“鴻乙滿紙”則將此義運用到書寫上,表示字跡難以辨別清楚?!妒咳恕ば煳拈L》條中并非徐文長的書寫潦草,而是與他有嫌隙的縣令涂抹了他的試卷,使得字跡“幾不可辨矣”?!独舨俊ぎ愅救斡谩窏l則是因眾儒生輕視、刁難出身縣吏的新任官員,隨意涂抹筆畫使得潦草難以辨別。兩處用法想表達的都是字跡難以識別清楚,突出“難以辨別”。若僅據文意將“鴻乙滿紙”訓釋為“書寫潦草,隨意涂抹”,就脫離了詞語“鴻乙”的語源和語境,反而有望文生義之嫌。

(三)《文選》“思乙乙其若抽”

《文選》卷十七,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李善注:“乙,抽也。乙,難出之貌?!墩f文》曰,陰氣尚強,其出乙乙然。乙音軋……”[19]而《字匯》《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等書引陸機文“乙乙”皆作“”。如《字匯》卷一“乙部”下“”字條:“難出之貌,陸士衡《文賦》:‘思其若抽’,一本作‘軋軋’”。

但“軋軋”所對應的正是“乙乙”,李善此處的“乙音軋”也并非注音,而屬于“義同換讀”,即通過標注常見字的讀音來表示被解釋字義?!妒酚洝ぢ蓵贰夺屆返葧薪杂幸浴败垺贬尅耙摇闭?,《釋名》“乙,軋也,自抽軋而出也”[20]?!妒酚洝ぢ蓵贰耙艺?,萬物生軋軋也”[21]。故此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乙”條下言“軋者,乙之詁也”[22]?!耙簟痹谟栐b中的運用,并非只局限于單純注音[23],李善此處也并非注音,而有以“軋”來標識“乙”義的意圖。

(四)現代辭書中的“”

五、結語

注釋:

①這里《廣韻》的版本參考了樸現圭、樸貞玉所著的《廣韻版本考》。

②余迺永此處說的“本音”是指首音“於筆切”。

③通志堂本、抱經堂本字形亦如此。

④參看楊軍的《漢語音韻叢考》(2019)中《今本<釋文>中后人所增改的反切舉例》及《<周易音義><尚書音義>重音音切研究》對“重音音切”的考釋。

猜你喜歡
音義注音釋文
用語文方法為數字分組
“鄉音無改鬢毛衰”之“衰”字音義的詞源學解釋
苦讀千年史,笑吟萬家詩。
佛經音義同形字輯釋
《肩水金關漢簡(貳)》釋文訂補
《肩水金關漢簡》(壹)(貳)釋文校訂
《說文解字》注音釋義識略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注音有變化
“普洱”音義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