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困境及其思想沖突研究

2022-12-17 02:14劉華天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跨文化沖突交流

劉華天

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而不同的國家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催生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因此,生活在不同土壤上的人群擁有各自不同的理念。實際上,文化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文化是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意識形態,是人類情感認知的產物。人生活在怎樣的一種文化氛圍中,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使用這種文化意識形態去分析和理解自己所認識和接觸的事物。比如,當我們看到某一種現象時,我們就會下意識地去揣測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這種揣測并非真實,有時候甚至和真實背道而馳。究其根源,是文化臆測的結果,對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人們總是下意識地進行揣測。特別是在跨文化交流中,雙方成長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上的錯位,在交流活動中更容易出現理解偏差和思想沖突。

文化在本質上是傳承人類歷史文明,是人類歷史上經年累月之后形成的無形財富。比如,語言是文化系統中最具有符號特性的意識載體。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內,人類因為地理環境的限制,被隔離在不同的區域內,分別在世界各地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為了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它能夠將人類文化中的共性加以區分,而人類自古以來都會對自己的個性進行保護。隨著文化在不同人群之間出現碰撞和沖突,而這種碰撞無論是通過戰爭還是改革的方式形成的,在世界文化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認同和理解,只有在相互認同和理解的前提下,跨文化交流活動才能得以有效、無障礙地進行。

一、文化沖突產生的原因

文化沖突產生的原因并不是文化本身,而是人類自身的欲望所存在的不可控性。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外在差異常常容易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容易喚醒人們潛意識里所蘊藏的恐懼感,就像嬰兒看到陌生的人會害怕、會哭泣。當嬰兒一回到母親的懷抱,就會放松安靜下來??梢?,人類所存在的恐懼并不僅僅來自自己,還來自與自己存在明顯差異的事物,在面對這種恐懼的時候,人類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十分有限的,要么如同孩子一樣不顧后果地、本能地采取反抗的態度,要么試著去認識和了解陌生事物,去感受接近這種事物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共同生存。這是一種具有批判精神和探險精神的態度。第二種方式很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人類文明的交流和發展并不總是符合人類的期望,有時候,甚至會和人類的期望相背離,比如戰爭。戰爭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是源于人類自身生存的欲望,文化只是附加物,族群和團體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粉飾自己的欲望。在古代,游牧民族會因為缺乏食物而不斷襲擊和侵略其他農耕民族,這種沖突在亞歐大陸隨處可見,并且持續了幾千年。實際上,食物短缺是物質上的匱乏,并不是文化上的匱乏,氣候環境在變化的過程中并沒有提前告知人類,人類也無法提前預知自然界的走向。最初的人類戰爭和人類文化并沒有太大關聯,僅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性需求,正如古語所云:“倉廩實而知廉恥?!彪S著人類歷史的推進,文化的發展與戰爭規模的衍生之間的關系越加密切起來。文化激發著戰斗者的精神,戰斗精神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最初族群團體是為了生存而戰,后來這種征戰滲入了能夠激發戰斗力、凝聚團體的精神信仰、社會道德標準和共同的文化價值觀。而由共同文化價值觀凝聚起來的團體或軍隊的戰斗力,會遠遠大于同等數量的毫無文化精神引領的烏合之眾。只有當人類的物質生存需求得到完全有效滿足的時候,文明社會之間才能夠避免過多的沖突。

二、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困境和思想沖突

(一)群體和個人之間的沖突

不同文化對群體和個人之間關系的理解是不同的,特別是在倫理關系上,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交流沖突十分明顯。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家庭是處于核心地位的,人與人之間更加重視血緣的羈絆,群體性和血緣性十分突出。在中國,人際的交往具有相互性,人與人之間共處于一個人情社會,人們更加在意自己和家庭的關系。為人子女,應當盡孝;為人父母,慈愛的觀念始終根植于心,關照兒女一直延續到生命終止。在中國,當父母病重或是衰老,子女有義務和責任去承擔父母的醫療費用,并給予悉心的照顧,即使需要做出重大犧牲也在所不辭,這是為人子女應該有的孝心。而在西方文化中,個人利益是處于中心地位的,個人本位的理念居于主導。西方文化更加強調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所具備的價值。古希臘的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觀點,肯定了人作為個體所具備的價值標準。在西方,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國家應該承認個人具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逐漸成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度。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西方文化在交流和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個人利益的獲取。在西方人眼中,父母和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是相互獨立的。母親病重住院,承擔醫療費用的應該是父親,而不是兒女。正因為東西方文化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更容易出現理解困境,中國人無法理解西方人在處理家庭關系時的具體行為和做法,而西方人也無法理解中國人對家庭成員所做出的犧牲。一位多年在中國任教的美國外教,由于父親年老多病而回國照顧,他的親朋好友很不理解地問他:你放棄自己的事情,經常往返家和醫院之間不辭辛苦地照顧你的父親,這是為什么呢?他回答說:我在中國多年,很認同他們的家庭倫理觀。父母年老有病,兒女理應照顧;親朋之間互相關心幫助,會讓人覺得很溫暖。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了行為和做法的不同,因此,在日常交流或交往時,必然會時常出現一定的思想沖突。

(二)義利關系之間的沖突

一直以來,中國的傳統文化都十分推崇義氣,在面對義利的選擇時,中國人素來選擇義而放棄利,甚至愿意舍生取義。對于“義”,按照孔子的觀點,是每個人在面對他人和社會時所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傲x”是符合人們的道德期望的,而“不義”之舉則是不符合道德的,會受到人們的唾棄。而道德屬于人類所特有的意識,“義”是具有社會屬性的,能夠為人所接受的?!袄本褪抢?,包含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利”是符合人們內心欲望的產物,隸屬于生物屬性??梢?,“義”和“利”之間具有天然的矛盾。一般情況下,中國人重義輕利,儒家思想認為當人與人之間出現利益沖突時,應該保持謙讓和禮讓的態度。中國古代就有“孔融讓梨的故事”,而我們也一直延續這樣的傳統,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讓。我們的教育一直重視集體的利益和人際關系的和平,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中國人講究的是民族氣節、民族團結和個人的無私奉獻,始終秉持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觀念。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一對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的少年,她們幸??鞓返厣钤谝煌麩o際的大草原。一天放羊時,下起了暴風雪,為了不丟掉一只羊,不讓國家財產受損失,她們沒有為了自己的安全跑回家,而是不顧自己凍傷,全力保護羊群。她們的事跡一直教育鼓舞著一代代青少年,她們的故事一直在中國大地上傳頌。顧炎武曾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币鉃楸Wo一個國家政治系統不被傾覆,是帝王將相和文武大臣的職責;而天下蒼生、民族文化的興盛、衰亡,關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西方文化則和中國文化所秉持的思想觀念背道而馳,西方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古希臘時期,人們認為人的自由是最為重要的,快樂幸福的生活是目的所在。這種觀念也為西方的功利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更加重視個人物質利益的追求,實用主義者認為真理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在國家治理上,人們信奉利益至上的觀念。比如,有朋友來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中國人會盡地主之誼,周到熱情,游玩盡興,而在西方,朋友聚餐實行AA制理所當然,有客人來了也會略微款待,而不會如中國人那樣將客人的游玩行程加以安排。

(三)情理關系的沖突

“情”在中國人際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人們常常把社會生活中不善于人際交往的人看作不懂人情世故、不解風情之人。中國人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加在意情感的維系,更加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依存和互助,認為雙方應該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開展交流。而西方人在交往的過程中更加突顯其理性思維,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愿意為親近之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很少向朋友尋求幫助,而是主要依靠自己。當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時,中國人更加傾向于向朋友尋求幫助,而托人找關系的行為更是司空見慣。而西方人更加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不愿意依靠人與人之間的交情來辦事。西方人不會要求朋友違反原則幫助自己,自己對待朋友的事情也是持公事公辦的態度,并不會徇私包庇。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中西方的交往態度有所不同,對人性的認知存在差異性。中國人普遍認為人性本善,而西方則普遍認為人性本惡。因此,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中西方人會呈現出不同的人際交往狀態,在關于人際糾紛的解決上,中國人首先考慮的是情感和仁義以及道德等,西方人則優先考慮規則和倫理以及習慣,最后才是情感和道德。當人際交往出現問題時,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人情,是如何贏得社會輿論的支持,更加習慣利用情感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而西方人則更加愿意使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相關糾紛,而不是利用道德來對人進行規范。

三、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困境及其思想沖突的解決策略

(一)拋棄民族中心主義思想,尊重文化多樣性

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大多是國家文化教育的中心主義差異導致的問題。交流時,都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的文化為中心,保有自己文化的優越感,這就導致了交流時并不能客觀合理地看待他國文化。就像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伊朗人認為伊朗高原是上帝創造人的地方。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曾經也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中國文化始終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都是野蠻的民族,其他地方也被稱為蠻夷之地。也是這種觀念讓中國在清末時期選擇了閉關鎖國,導致了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落后。同樣,西方國家認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對中國文化抱有鄙視和否認的態度,不能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在這種對立的觀念中,中西方在跨文化交流中必然存在諸多理解困境和思想沖突。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應該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認同和肯定其他文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應該以一種驕傲自滿的心態對待其他文化,更不應該以一種先入為主的態度來看待其他文化。應該看到不同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性,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共同性格、相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在此基礎上以平等的客觀的態度對待他國文化,秉持求同存異的觀念,在尊重文化差異性的基礎上挖掘不同文化的共性,實現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堅持辯證的理念,正確處理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思想沖突

個人和集體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而不是相互獨立的存在。首先,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在各種交流中都應該重視集體利益,不詆毀、不惡意嘲諷他國。先有國、有家,最后才存在個人。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重視集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將整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就像美國總統林肯曾說的:“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么,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么?”其次,在重視集體利益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個人利益,應該探尋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統一的可能。因此,應該尊重西方文化中的個人本位理念,尊重他國文化的需求,也應該學習他國文化中的優勢之處。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應該堅持辯證的觀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而不應該固守己見,將自己的文化理念當成完全正義而且是唯一的。

(三)堅持黃金準則,探尋和諧共處的道路

當今時代,世界文化繽紛多彩,構成了一個豐富的人類世界。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都會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隨著文化交流和互鑒的深化,發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密切的跨文化溝通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在跨文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探尋文化的普遍性,尋找文化交流中的普遍性和共同點,這才是跨文化交流的關鍵,這就是黃金準則的理念。黃金準則所秉持的理念就是,我們應該按照自己期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換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理念還存在一種假設,就是在某些特定的場所,人們不喜歡自己的一些行為,但內心卻希望這種行為能夠擁有一個較好的結果。因此,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雙方應該共同探尋適宜的相處方式,探尋和平共處的路徑。在交流和溝通中,不要強求他人認同自己的觀點,消除文化中心主義,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處境,從而在心理和情感上產生共鳴,達成共識。在交流中保持自我,在學習他人長處的同時,也正視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

跨文化交流所呈現出來的理解困境和思想沖突具有深層次的原因,不能從淺層次的文化現象來進行分析,而應該深入探索,明白理解困境和思想沖突形成的深層次原因。因此,重要的不是批判文化沖突的現象,也不是消極地看待理解困境,而應該正確認識理解困境和思想沖突出現的原因,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開展跨文化交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們也看到,隨著中西文化的交融,越來越多的異國文化特征體現在漢語和西方語言中。我們的生活也正隨著不同文化的日益交流而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許多來中國的西方人喜歡上了中國的美食,喜歡穿唐裝,對中國的傳統禮儀感興趣;中國人也開始頻繁出入肯德基、麥當勞,穿白色婚紗。在跨文化交流中,當大家都能夠尊重對方的文化,求同存異,共同探尋文化共性,跨文化交流之間的橋梁就會堅固地構建起來。

猜你喜歡
跨文化沖突交流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機沖突解脫算法
如此交流,太暖!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論跨文化交流中的沖突與調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鄰避沖突”的破解路徑
論詞匯的跨文化碰撞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