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閩派教育家特質的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內涵與路向

2022-12-17 02:14吳敏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教育家特質校長

吳敏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呼喚“教育家辦學”,“教育家辦學”需要大批教育家型校長成長起來。目前國內各級各類“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名優校長”培養紛紛開展。地域教育家型校長培養,關鍵要培養他們基于地域教育與文化的特質,這也引發對基于地域教育與文化特質的教育家型校長培養的內涵、模式、路徑的思考?!暗赜蚪逃c文化特質”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現為地域教育家群體的特質。目前,地域教育家型校長培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較少對地域教育及文化特質與教育家特質關系進行研究,并用以助推培養地域教育家型校長群體;二是較少對教育家型校長成長與所在學校發展辯證關系進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閩派教育發展及其派生的閩派教育及文化特質下的閩派教育家特質,為具有屬地教育家特質的區域教育家型校長培養提供借鑒。

縱觀千年福建教育文化思想史,諸多視野開闊、抱負遠大的治學大家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積極探索、躬身入局,為閩派教育發展留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治學實踐。進入新時代,福建省啟動“中小學名校長培養工程”,作為培養單位的福建教育學院也就開始了培育“閩派教育家型校長”的嘗試,探索新時代下閩派教育家型校長的使命與應有的時代特質,針對性探尋如何利用閩派教育家精神和文化傳承培育新時代校長,探索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養的有效路徑。

一、閩派教育家特質分析的意義

(一)響應“教育家辦學”的時代要求

“教育家辦學”已成為時代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對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系統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標志著我們黨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這是國家政策戰略層面的部署,為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也對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養提出了要求。培養閩派教育家型校長,需要站在歷史傳承的角度,分析閩派教育家特質并進行針對性培養,才能達成預期目標。

(二)回應閩派教育發展的需要

教育流派的形成需要極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旗幟鮮明的流派特征、風格相近的教育主張以及富有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的領軍人物群體。經過發展與沉淀,國內公認的、具有影響力和顯著風格的基礎教育流派主要有:京派教育、海派教育、蘇派教育、浙派教育等。閩派教育在歷史上起步晚,幾經沉浮,有過朱程理學的“閩學”高峰,也有晚清新學的獨樹一幟。進入新時期,福建中小學名師名校長無論在數量和層次上與京、浙、滬、蘇、浙、粵相比還有差距,只有挖掘閩派教育的“閩學”傳統,發揚閩派文化的兼收并蓄、開拓創新的文化特質,培養閩派教育的領軍人物,凝練閩派教育的教育思想,凝聚閩派教育的共同價值觀,打造有影響力的閩派教育學術共同體,才能培養出“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回應閩派教育發展的需要,繼續發展具有閩地特色的教育流派。

(三)滿足閩派教育家型校長成長需求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教育家,閩派文化深刻影響著閩籍校長發展方向、管理風格和學術品格,是閩籍校長發展的地氣和根脈。研究閩派教育家特質對于關注和放大閩派教育的聲音,張揚和強化閩派教育的個性,形成和發展閩派教育的流派有重要的作用。這樣的研究也能為閩派校長成長指明努力方向。結合閩派教育家成長的歷史、閩派教育家特質,福建省也才能更好地開展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養的路徑規劃和實踐探索。

二、閩派教育發展歷史及其孕育的閩派教育家實然特質

閩派教育具有悠久歷史,涌現出大批教育家,這些教育家具有“閩派”鮮明的特質。這些特質是“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必須傳承和發揚光大的,也是閩派教育家型校長成長的基石。

(一)閩派教育發展歷史

福建地域臨海,境內關山阻隔。西晉永嘉之亂、東晉衣冠南渡等漢人入閩的浪潮,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推動了閩地的教育發展;隋唐時期是福建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閩王王審知重視文教、禮賢下士,大量選拔能人賢士,實行人才興閩;宋代,福建文教全面繁榮。福建書院數量在全國范圍內名列前茅,以福建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及其門人著作作為書院主要教材,兩宋福建進士數量排名全國第一。[1]明清兩代,福建經濟有了較大發展,貧寒子弟有機會接受教育,造就了大批人才,培養了李贄、黃道周、鄭成功、李光地、林則徐等一批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重大思想、政治影響的閩人。[2]鴉片戰爭后,福建教育呈現各種教育思想交會,多種辦學形式并存的景象,許多教會學校的學生在民主與科學思潮的熏陶下,成為愛國的進步人士;建國后,福建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958年后連續三年全國高考,福建名列前茅,被譽為“高考紅旗”。

(二)閩派教育家實然特質

通過閩派教育發展歷史的梳理,我們發現,隨著閩派教育的興起,帶有閩派教育精神特質的大量教育家也成長了起來。在歷史上,閩派教育家在中國教育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理學大家朱熹、早期啟蒙者李贄,近代比較有名的有嚴復、林則徐等。他們有熱衷教育的不變初心,奉獻教育的精神品質,獨到鮮明的教育思想,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廣泛深遠的教育影響,他們身上這些獨特氣質也進一步影響了閩派教育的發展,使得閩派教育和閩派教育家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也使得福建在歷經經濟的浮沉消長,人口的增減流動,文化的滋生變異,戰爭的起伏動蕩等地域文化歷史變遷的同時,生產技術和地域文化得以發展,人文精神和啟蒙思想得以充盈,閩學流派和閩派學者得以涌現。[3]

基于閩地文化基石的閩派教育的歷史發展催生了閩派教育家的實然特質。愛國奉獻、愛鄉興教;開放包容、與時俱進;融會貫通、推陳出新;紅色傳承、自強不息。這些特質也是“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必須具有的實然特質。這些特質的分析為“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育指明了方向。新時代“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育必須傳承和發揚這些“特質”。

三、新時代閩派教育家特質的新發展

歷史發展進入了21世紀,世界政治及經濟形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時代的發展對閩派教育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跳出福建地域的窠臼,有更高的站位、更超前的理念、更博大的胸襟、更廣闊的視野。因此,全球形勢的發展賦予閩派教育家新的使命。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也對閩派教育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完成立德樹人和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偉大使命,為社會發展持續提供合格人才。因此,閩派教育家型校長的培養和成長也進入了新時代。[4]

(一)更高的站位——引領時代發展的教育家使命

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是超越了功利境界,追求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為了實現家國天下的理想抱負,中國知識分子不惜犧牲寶貴生命的,真正的知識分子,都在思考并踐行著更為宏大的歷史命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遴選并甄別閩派教育家堅持了兩個標準:一是代表他所在的時代,創造性地回答了教育理論中核心的問題,其理論影響了同時代人的思考和閩派文化的走向,并成為閩派教育理論的一部分;二是他的實踐探索影響同時代人的情感、認知和行為,并具有感召力,能夠匯聚一批人完成并完善自己的教育使命,他的人格追求成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教育人格典范,并成為閩派教育家集體畫像的重要特征??梢钥闯鑫覀冋邕x出來的閩派教育家都很好地回應了他們各自的時代,成為了時代的具有前瞻性和高站位的“文化托命人”。歷史發展到今天,閩派教育家不僅要適應時代發展,更要完成引領時代發展的使命。[5]

(二)更超前的理念——引領教育回歸本原的擔當

進入新時代,教育發展迎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世界的發展越來越充滿不確定性,學習資源豐富且多元、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使社會和教育的形態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對人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使得人們開始反思傳統學校存在的價值;人們開始重新設定學校發展方向,由培養職業合格者到培養終生學習者;重構學校組織,打破第四堵墻,讓學習發生在日常生活情境、網絡空間與學校共同組成的多元學習空間中;重構師生關系,從單向輸出到學習資源的共享共生創造體等等。學校要培養學生應對未來世界的無限不確定性能力等等。這要求我們的教育家要有更加超前的理念。因此,閩派教育家在這個時代負有讓教育回歸到本原上來,培養人、成全人、成就人的使命,讓他們在面對各種挑戰面前,學會調配資源,遷移各種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問題。最終,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成長道路,去挑戰未來的不確定世界。

(三)更博大的胸襟——包容當今世界的格局和氣度

教育與社會發展有密切的聯系。世界的發展越來越顯現出高度融合的趨勢。各國家和民族的包容和融合,能夠消除世界的壁壘,促進世界的發展。世界的發展和融合需要教育家能夠有更博大的胸襟,表現出應有的格局和氣度,影響一代又一代學子,以推動世界的融合和發展。教育家也應該自覺把教育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傾情教育,心系家國,以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己任,并以教育為手段促進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因此,在世界發展過程中,需要一批具有博大胸襟的教育家脫穎而出。

要成為胸襟博大的教育家,首先要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對教育趨勢的預見和判斷,是對教育本質的洞悉和凝練。而教育智慧來自博學多識,博學多識是教育家成長的源頭和基礎,唯有博學多識才能給予教育家博大的胸襟,也唯有博大的胸襟,才能涵養教育智慧。一位校長要成長為教育家,不能僅僅止步于懂得管理與教學;他還要廣泛涉獵各個學科,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并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做到學識淵博,以此為基礎才能高瞻遠矚、不拘一格、獨樹一幟;要成為胸襟博大的教育家,還需要面向世界,他們應該善于從世界各地的教育實踐中汲取教育經驗和智慧;要成為胸襟博大的教育家,還需要教育家深耕于廣袤的教育沃土,豐富的教育實踐才是教育家成長的搖籃,教育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于他們長期奮斗在教育一線,勇于實踐、善于實踐、勤于實踐。[6]

(四)更廣闊的視野——透視未來的寬廣和深邃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這需要教育家擁有更廣闊的視野,能夠透過歷史和現實的迷霧透視未來世界的寬廣和深邃。教育家尤其需要能夠看到科技革命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深刻了解科技革命的現在和將來?,F代科技的進步已經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學科交叉和技術融合加快,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科學技術不斷孕育著新的突破,它將成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內驅力,從而正在引起人類社會結構的變革。未來,科技發展對世界的影響將更加深刻,尤其表現在面對世界形勢發展要求,各國都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完善國家創新對策,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大幅度增加科技創新投入,探討國家創新競爭力的驅動要素和形成機制,重視基礎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培養社會轉型和科技創新人才。教育家必須能夠透視未來世界的寬廣和深邃,才能認識未來世界的變化趨勢,才能在一個環環相扣、層層制約、世界協同的復雜系統里開展變革,才能理解教育需要的是科學理性、系統結構、生態創新、優化改進、層級突破,才能帶領教育人培養完整的、具有創新、可持續發展能力、應該未來挑戰的人。

總之,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閩派教育家的特質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閩派教育家也在歷史發展中進行了自我革新,在傳承歷史和現實發展中固化了群體的特質,這些“特質”為“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養指明了方向?;趯﹂}派教育家特質的分析,福建教育學院開始了閩派教育家型校長培養的探索,緊密圍繞已經研究分析的閩派教育家特質,對標對表對“閩派教育家型校長”進行針對性培養。通過個性診斷,了解校長們對照閩派教育家特質的不足,進行針對性培養。通過理論研修和課題研究,培養獨立思考、學養深厚、勇于研究、敢于創新的特質,通過學習共同體活動,培養特色鮮明、開放創新、傳承發展、融會貫通的特質,通過老區幫扶和輻射引領,培養德高品潔、傾情教育、思想引領、精神示范的特質。經過對照閩派教育家的特質進行針對性培養,也使得他們擁有了“更高的站位、更超前的理念、更博大的胸襟、更廣闊的視野”。

猜你喜歡
教育家特質校長
論宋韻文化的精神特質及生成原因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好校長應該具備的三大特質——兼談校長培訓的幾點思考
著名數學教育家熊斌榮獲Erdos獎
當代著名教育家馮恩洪獲聘光明教育家書院副院長
校長的圣誕節這花是你的嗎?(一)
教育家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